(新華社/圖)
2015年快要過完了,忙了一年的公務員朋友們,是不是終於可以喘口氣了?其實,你完全猜錯了。
這一兩個月,幾乎所有公務員都開始為一件文字工作而忙碌——撰寫年終總結。年終總結不僅涉及各個單位和部門,也與每一個公務員都相關。那麽問題來了,公務員的年終總結為何那麽多呢?
進入12月以來,南方周末記者的一位朋友——在華東某市殘聯工作的王辛,天天寫總結到晚上12點。他寫的總結涉及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建設、宣傳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得寫,基本上每天寫一個總結。”
在省廳工作的李新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每個人都要寫,每個處都要寫,每個單位都要寫,一個都不能漏。”
“總結我覺得是天經地義的事兒,一年下來,肯定要有一個回顧,告訴上級、群眾、幹部職工,今年我們到底做了什麽,做到什麽地步。”在珠三角某市政府工作的劉明覺得,寫總結非常正常,其中有一個重要目的是落實全年工作計劃,“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到底有沒有做,有沒有完成。”
除此之外,各個單位還要配合上級不同部門的工作,寫年終總結。像在殘聯工作的王辛負責綜合業務,上級主管部門的工作只要涉及他所在的殘聯,他必須在年底寫一份相關總結。
王辛發現,由於社會治理的方式跟以前大不一樣,總結寫得比過去明顯多了。“比如社會治安在以前主要涉及公檢法司部門,現在改進了治理方式,連殘聯也有所涉及,所以當年底對這項工作進行總結時,殘聯也必須寫一下在這方面今年做了哪些事兒,以便向上級做個交代。”他說。
對於單位來說,寫年終總結也不那麽複雜。一般來說,一個單位的工作職能不會有太大變動,所以總結的框架可以連續用下去。“前年去年今年明年,每年做的都是那些事。”劉明說。
有時換了主要領導,口味不同,會重新換個框架。至於總結的內容,劉明說:“一般都是自己總結的幹貨,偶爾抄網絡,抄的也是框子,是標題,肯定不會抄正文。”
政府工作報告也是一種年終總結。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根據多年采訪經驗,省市級的政府工作報告質量都非常高,內容精煉,一句話一件事情,能進報告的都是大事。但是,具體到某個單位就很難列那麽多數據和事實,一方面,如果他這麽寫,那全年工作一兩頁紙就說完了。另一方面,在省市政府眼里,什麽工作都是小事,但對部門來說,確實是大事,可能牽扯了一年很大的精力。
不過,劉明發現,有些領導喜歡搞形式主義,他們寫總結不註重實際內容,講究排比對仗,在格式上玩技巧,在內容上務虛,“說白了就是沒做事,沒得說。”
在省廳工作的李新華也承認,他自己寫的許多單位工作總結,如果確實做了比較實的工作,那總結很好寫,“很多工作沒做,就隨便糊弄一下,比如哪天某個領導做了批示,什麽時候開了會,編得像真的一樣。”
除了以單位名義提交的總結外,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每個公務員到年終都要進行考核。
公務員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檔,而個人總結就是考核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李新華所在的單位還要求,每個人除了撰寫個人總結外,還要分幾個小組,每個人在小組上念自己的總結,然後大家再進行打分評議。
雖然有明確要求,但個人總結的質量參差不齊。“有隨便應付的,也有正兒八經寫給自己的。”不過,王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公務員考核時到底能得到什麽結果,跟寫的總結關系不大,“你寫得再漂亮也沒用,不光是領導,一個單位里誰不知道你今年幹了什麽?”
(文中劉明、李新華、王辛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