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三代技術將居主導 國產化核電生態圈蓄勢待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496.html

第三代技術將居主導 國產化核電生態圈蓄勢待發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11-26 19:15:00

未來幾年內,國內新建核電項目單個機組平均裝機容量大約為100萬千瓦,這意味著每年需要投入8臺核電機組的建設規模。而即便是最保守的估算,8臺這樣的核電機組共需耗資近千億元人民幣。

日本福島核電事故過去四年後,中國核電市場不僅找回了“逐漸恢複”的狀態,而且這種恢複的速度正在加快。

中國三大核電設備上市公司中的上海電氣(601727.SH)在其公布的2014年年報(下稱《上氣年報》)中預測,在“未來能源裝備國內市場年均需求”中,“核電新增裝機800萬千瓦左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未來幾年內,國內新建核電項目單個機組平均裝機容量大約為100萬千瓦,這意味著每年需要投入8臺核電機組的建設規模。而即便是最保守的估算,8臺這樣的核電機組共需耗資近千億元人民幣。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核電設備制造產業鏈,設備國產化生態圈:以中國一重、中國二重和上海上重為產業龍頭的大型鑄鍛件和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基地;以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為產業龍頭的核電設備制造基地;以沈陽 鼓風機集團、中核蘇閥和大連大高閥門為代表的核級泵閥制造基地。

除了中國一重、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三大設備商,整個核電工程國產化生態圈涉及的5400多家企業都將從核電複蘇中受益,這背後依托的局面是第三代核電技術將占據主導。

《上氣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國內核電市場開始逐漸恢複,新建核電項目開始處於緩慢推動狀態,在國家內陸建設核電項目的呼聲不斷出現;中國核電走向海外市場項目開始啟動。上海電氣在手核電訂單涉及多個國內在建核電項目,同時積極跟蹤核電設備出口項目;上海電氣新接核電核島設備訂單逾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顯著。

官方資料顯示,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後,中國即刻在2012年提出了“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的要求。這意味著,屆時能在國內新建核電項目中登場亮相的將是第三代核電技術。中國目前正在商運的核電站所用技術均為二代。

中國將使用的三代技術主要包括:從美國引進的AP1000、在AP1000基礎上自主研發的CAP1400及自主打造的華龍一號。其中,AP1000已經被確認為國內的主流技術。中國已經在浙江和山東兩地各投入了兩臺AP1000機組,作為日後其他新建項目的示範工程。

位於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進展順利,上海電氣已完成了 CAP1400 蒸汽發生器及穩壓器筒體鍛件等研制;CAP1400 核電主泵已完成樣機研制。本報記者了解到,CAP1400示範工程項目有望在2016年年初啟動建設。

另外,官方資料顯示,上海電氣將負責華龍一號示範工程中承擔的反應堆堆內構件、核二三級泵等制造任務。

和上海電氣一樣,另外兩大核電設備上市公司東方電氣(600874.SH)和中國一重(601106.SH) 已經就三代核電技術的自主化進行了研發。

比如,東方電氣2014年年報顯示, 隨著國內“核電項目逐步恢複”,“公司已經開展三代核電CAP1400、華龍一號及AP1000核島、 常規島主設備自主研制”。

東方電氣有望斬獲兩臺華龍一號的關鍵設備。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官方16日公布的《寧德二期5~6號機組汽輪發電機組中標人公示》顯示,這兩臺機組的汽輪發電機組項目的招標評標工作已結束,中標候選人為東方電氣,中標價為18.7億元人民幣。官方資料顯示,寧德二期這兩臺機組擬采用華龍一號技術路線。

使用華龍一號機組的還有福建福清核電站5、6號機組和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其中,東方電氣承擔這兩臺機組工程項目汽輪發電機組等主設備的設計、制造以及蒸汽發生器的制造任務。而5號機組已經在今年5月份開工建設。

本報記者了解到,東方電氣還向廣西防城港核電站3、4號機組提供類似的設備。其中,3號機組計劃在今年年底上馬。

和上海電氣一樣,中國一重也從中國核電市場逐漸恢複中獲益。中國一重2014年年報(下稱《一重年報》)中稱,核能設備占2014年營業收入 15.22%,較同期增加 4.84 個百分點,增加 2.47 億元,主要是由於國家部分核電項目的重啟,公司核能設備產品產量、銷量均有增加,使得收入較上年有所增加。

《一重年報》稱,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一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核電鍛件生產企業,90%以上的國產 核電鍛件、80%以上的國產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由公司生產,受核電項目審批逐漸解禁的影響,2014年收入同比增加 28.38%,該類產品的價格相對穩定,盈利能力一直較強,雖然受生產成本上升的影響,毛利率呈現下降的趨勢,但仍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一重承擔了華龍一號全部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制造任務。

而《一重年報》則顯示,目前華龍一號反應堆壓力容器在中國一重的各項制造工作均進展順利。中國一重目前已具備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發器、穩壓器、堆內構件、主管道及主泵泵殼等設備及核島一回路主體鍛件的制造資質及制造能力

《一重年報》稱,公司在第三代核電技術的“核島主設備全部鍛件已研制成功,並實現產業化, 具備年產 10 臺套主鍛件的能力。同時開發成功蒸發器、堆內構件的制造技術並取得國家核安全局的制造許可,具備了年產 3.5 臺套的能力”。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即將迎來自2007年~2010年首輪規模發展核電後的第二波核電潮。在中國首輪規模發展核電階段,核電設備公司“接單接到手軟”。

以上海電氣為例,本報記者了解到,2006年~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發生前,該公司的核電主設備訂單以每年200億左右的增量收入囊中。這是2014年“上海電氣新接核電核島設備訂單逾 29 億元”的7倍多。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