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國20機構來華掘金養老產業,月付4萬的養老院有無中國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108.html

英國20機構來華掘金養老產業,月付4萬的養老院有無中國市場

一財網 王悅 2015-11-17 19:56:00

根據最新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後,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元,醫療支付尚艱難,可想而知用於養老支付幾乎天方夜譚。

作為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有著令人稱贊的養老體系。如今,他們想用這些已經積累的養老經驗與正在迅速增長的中國養老市場發生點關系。

在11月17日舉行的2015國際養老產業(上海)峰會上,英國投資貿易總署的官員帶著20多家英國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來中國尋找合作項目,這些機構甚至為此取了中文名字,負責人也特別印制了中文名片,他們涉及的產業遍布英國養老院建設、人員培養、管理體系、智能設備制造等各個產業環節,產業資本過萬億。

外資養老產業掘金路線:由頂層開始

根據一組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據:2010年,中國老年人口市場服務規模達到了一萬億消費規模,到2020年這個市場規模會達到3.3萬億,到2030年將近8.6萬億,2040年該消費規模會達到17.5萬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在本次養老峰會上,圍繞養老產業的投資主要聚集在三大領域:地產、醫療以及智能設備。其中,醫療相關的項目主要圍繞社區醫療、老年病人家庭看護、遠程醫療;智能設備的主要落點在身體監控以及老年手機、定位監控設備;養老院規劃所涉及的產業最多:地產公司、醫療護理、酒店管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的機構更多的將目標定位在了與養老院相關的管理、培訓及運營服務提供上。

“在英國我們已經開設了16家養老院,提供的基礎設施包括電影院、餐廳、SPA、老年失智者專門護理等服務。”英國高端養老機構“至尊關懷”CEO Harnoop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家高端養老院在英國的收費是每周一千多英鎊(約合人民幣1萬元)。

“在英國,我們的客戶群體主要來自政府退休官員、體育明星、商界精英等,他們的需求是希望在熟悉的環境中繼續享受高端生活,同時能與和自己有相同社會地位的人保持交流。” Harnoop表示,這家面向高端人群的養老機構在中國的版圖,首站選在了東部沿海城市。

盡管月付超4萬,但“至尊關懷”並不是來華掘金最高端的英國養老機構。另一家提供老年病患者(如阿耳茨海默、精神疾病等)看護的英國養老機構,每周的收費達到了1500-3000英鎊(約合人民幣1萬5千到3萬元),而此次一同前來的其他產業投資者產品定位也多居於高端:一臺具備SOS(緊急求助)、自動定位、報警功能的手機,預計定位的市場價格達到了400英鎊(約合人民幣3800元)。

從高端向下走,成為了這些掘金企業的主要路線。事實上,在目前國內正在興起的民營養老機構中,多數的收費也不菲:多數定位高端小區,養老看護收費每月過萬。

人才和財政支付系統是主要障礙

盡管市場龐大,但掘金者也並非不無擔憂。

目前英國的養老看護主要的付費方來自NHS(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當地政府以及保險公司,這些高端養老機構每年與NHS以及地方政府簽訂的合同總額就高達十多億英鎊。

“英國實行的是富人補貼窮人進行養老。”上述養老機構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事實上,英國政府並不再對養老機構進行補貼,在收費上我們收取富人的費用比窮人要多,以此來維持支付系統平衡,我們並沒有單純的依賴養老體系。”

“中國正在面臨的養老挑戰與此前英國的挑戰類似。”該英國貿易總署中國區健康醫療與生命科學行業副總監Seif Ush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主要的問題來自於人才供給和財政支付兩個方面。”

盡管養老產業涉及地產、醫療、信息化等各個產業,但國內在現階段最直接的需求還是來源於護理人員的缺乏: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12億,占總人口的15.5%,如果按照國際公認的3位失能老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在英美國家,優質養老機構的人員配比甚至達到了一名失能老人配備1.5名護理人員)的標準計算,我國需要的養老護理人員數量大約在1000萬人。但根據現有公開數據,當前全國養老機構人員不到100萬,持證上崗的人數不足兩萬,缺口已達千萬級別。

另一項更為複雜的問題來自於養老金的支付系統,根據最新的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剔除財政補貼後,2015年養老保險“虧空”將超過3000億元,醫療支付尚艱難,可想而知用於養老支付幾乎天方夜譚。

上述英國官員告訴本報記者,事實上此前英國也考慮過由政府完全支付老人的養老費用,但後來發現根本無法承受。在現階段,保險機構和個人養老投資是主要的承擔方式。

此前,有來自北大的教授錢理群因售賣自住房改住養老院的事宜被社會熱烈討論,錢理群在售出自有房產後改住的高端養老小區每月需支付的金額為兩萬元。而在英國,由於政策和保險的支持,這樣的方式被優化。

“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嘗試用自己積累的財富資助自己的居家養老計劃。”一位來自英國的投資者告訴本報記者,“老年人的護理經費和保險費用可以用他們的房產抵押融資來獲得,在客戶去世後,房產出租得到的免稅租金可以用來還該貸款,貸款還清後,房產還可以回到子女或原所有人手中。”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