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7.html
十多年前,止凡初出來社會工作,跟隨一位高級工程師學習,在職培訓,這是很多專業都會採納的計劃。當年這位高級工程師,今天繼續升職加薪,早幾年被派往內地某辦公室處理生意,已經算頗高級了。其實,近年很少與他連絡,只知道三年前左右他離開了舊公司。近日,他得知我在財經媒體上的報導,特意約我出來聚舊,討論一下財務。
前輩正在煩惱的是三年前轉公司時,從舊公司拿走的公積金加補水
大約150萬元,當時這筆錢過戶到銀行戶口後,因希望多一點點定期利息,希望轉換銀行,在搞轉帳手續時被銀行職員說服買入債券基金。當時的債券基金計劃是
每個月有5000元的現金流,期後因為減了一點利率,只能每月得到4000多元。
前輩發現,每月拿5000元,原來拿了一年多都只是幾萬
元,整筆錢的帳面價又沒有升跌,好像沒太多著數,因此希望可以在財務上整固一下。其實,前輩還討論了不少想法,包括他看財經報章,認為哪份報章可信,哪份
不可信,從可信的報章中歸納了對後市的估計,例如年初的大時代如何發展,爆升股在何時購買等。
會面時,前輩坦言買賣股票總是輸多贏少,自
己最大的資產就是接近供完的自住物業與這份150萬元的公積金。當知道我收息也年年六位數字時,心中仍以為向我拿些股票號碼即能發財。後來聽我分享一些財
務自由、持有資產、現金流的概念之後,感覺到他對股票投資的理解有所改變,相信他回去會好好思考。
時至今日,他於另一家地產公司工作,中港兩邊飛,其工作亦不穩定,公司隨時清盤。公司內的員工心態都是盡快賺最多錢就算,無心戀戰。兩年合約後,不知下次有否機會續約,這樣的工作環境,對於今年50多歲的專業人士,其實不好受,但生活就是這樣,頗感無奈。
其
實我對前輩今天的處境也有所感慨,他是我尊敬的前輩之一,在事途上至少先走我十年以上。無論計算今天的人工也好,累積的收入也好,以及人生練歷,他都絕對
比我多很多。十多年過去,今天他反過來向我請教財務知識,當然我沒有資格教導他人,盡量只能分享,但實不相瞞,我的確看見大家在財務知識上有一段距離。
香
港地,靠雙手努力賺錢的有很多人,不少人工作幹得也不錯,賺很多錢。可惜,說到財務知識這話題,不足就是不足,無論在事途上有多少練歷,如何薪高糧準,教
育體系就是沒有好好教導這部份。大家還記得高官許仕仁案如何令人震驚嗎?我指的是許生的財商低得可怕,個人理財可謂一團糟。
我們不用追求
高深的財務計算,不用每個投資者都先讀個財務學博士,但至少於財務上,不需要假手於人。自己花掉精神、時間、生活、自由去拼命搵錢,賺到的錢就交給別人管
理,最後只是在供養一眾管理人,這樣值得嗎?簡單地學習,令自己有足夠能力了解所投資的東西,達至財務自由,這些計劃目標其實不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