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彭博記者向一名高盛主管的提問掀起了一場風暴。
當時,該記者的提問涉及這名主管的合夥人是否已經離開高盛。而事實上,這位合夥人僅僅是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彭博終端。隨後高盛發現,彭博新聞社的工作人員不僅可以知道哪名高盛員工登錄了終端,還可以知道他們使用了哪些特定功能。此事曝光後,華爾街一片嘩然,高盛、摩根大通等大行對於彭博社窺探數據的做法亦公開指責。
兩年後,高盛似乎可以報仇了。據悉,由高盛等華爾街多家銀行支持的即時通訊服務平臺Symphony舉行了啟動儀式。也有報道稱,這代表著華爾街巨頭正式向彭博宣戰,欲與彭博終端內置通訊系統Instant Bloomberg(IB)一爭高下。
高盛領投聊天室Symphony啟動
據悉,除基本的聊天功能之外,Symphony所提供的服務還包括道瓊斯新聞資訊、McGraw Hill Financial旗下S&P Capital IQ的數據整合及分析服務、Selerity公司量身定制的數據服務。此外,Symphony的雲信息平臺類似於Twitter之類的社交軟件,擁有標簽和說說功能。
Symphony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Gurle還暗示,Symphony還將提供電子郵件整合和實時屏幕共享服務。Symphony誓言成為華爾街不可或缺的社交網絡,其最重要投資人是高盛。
就收費方面,Symphony也盡顯優勢。其每月向每位用戶收15美元,將自身定位為比彭博及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終端更便宜、更方便的替代品。後兩者在世界各地的交易部門占據主導地位,每臺彭博終端的月租金是1500美元。
其實,彭博的潛在“替代者”早已出現。去年8月,根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舊金山一家初創網絡安全公司Wickr正與各大投行和金融信息服務商Markit接洽,研究開發針對交易員和基金經理的實時通訊App。新App功能與用法將與彭博終端機內聊天室功能相近,但不同之處為其具備“自動信息刪除”的優勢,有助於交易員避開監管機構審查。
Wickr這款App旨在提供比彭博IB更安全的聊天服務,以消除長久儲存不必要的信息而導致風險,它的安全性可用《碟中諜4》里一個場景加以闡釋:主演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電話亭中接收機密信息,過程包括解密、閱讀,而在閱讀後,設備會在一定時間內自我銷毀。
與《碟中諜4》不同之處在於,這款最新App除將機器報廢“改為”了信息內容自動銷毀,其操作使用模式如下:若兩人同時擁有 Wickr 賬號,便可建立一個具有時效性的信息交流平臺,雙方可發送文字、圖片、視頻以及語音。所謂時效性,具體指兩方面:一是信息發送方可以控制發送信息的有效時間(可選時間為1秒到6天),只要時間一到,信息接收方接收到的信息就會自動被銷毀;二是 App會自動在所設的時間內為設備銷毀所有信息。
彭博或難被“拋棄”
盡管挑戰者多多,但老牌行業“領頭羊”彭博真的會被代替嗎?
香港某資產管理公司交易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IB要被完全‘拋棄’很難,一是被使用久了會產生黏性,二是用IB可進行OTC交易(場外交易),留存的部分記錄其實很有價值,可便於今後參閱取證。”
無獨有偶,此前《金融時報》便報道稱,“彭博搶占先機的即時消息和聊天室功能,而非數據或新聞,才是其霸主地位的最大驅動力之一。”
比起交易所交易,債券市場交易大多在基金管理公司、經紀商和銀行間低調進行,因此尤其依賴彭博的即時消息功能Instant Bloomberg(IB)。但“I’ll IB you”(我會IB你)已成了整個金融界的通用語。
《金融時報》指出,對彭博來說,其聊天服務占據主導地位是一條重大的“經濟護城河”。牛津經濟研究所(Oxford Economics)全球宏觀研究主管加布里埃爾•斯特恩(Gabriel Sterne)表示,該咨詢公司曾計劃使用由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提供的功能相似但更便宜的EIKON服務,但最終還是被迫成為彭博終端的訂戶。
“大部分功能是一樣的,(EIKON上的)宏觀數據其實好得多。但每個人都喜歡IB,尤其是在買方(機構投資者),”斯特恩說,“因此,如果我們想要暢通而快速地接觸我們的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我們很難不接受彭博。”
IB是彭博終端(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內置的即時聊天軟件。在華爾街,它成為大多數銀行家和交易員的標配,每人一臺終端設備並設置一個賬戶,在IB里,彼此可以輕易找到並聯系任何上線的人,可以一對一,也可以多人聊天或小組討論。
多年來,IB一直在華爾街占據主導地位,華爾街銀行家和交易員普遍使用該工具與養老基金、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客戶保持聯系與交流,甚至用它商討交易價格。然而2013年彭博的“泄密門”事件成為華爾街大銀行提高警覺並欲“遠離”彭博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