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買高賣(東方訪問)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9/blog-post_14.html
上星期止凡接受東方訪問,今天刊登出來了。訪問的內容主要是有關估值的考慮,除了文字,記者還做了一段錄音,自己聽到自己的解釋,忍不住笑了,頗有趣。
訪問中提到莎莎與卓悅,因為被問及有何板塊值得留意。其實,當我在心中想出答案時,還未說出口已經令我有點為難,不知說出來好不好,因為我覺得值得留意的板塊,相信難以令大眾了解明白,要好好解釋嗎?在有限的篇幅之下,以及於過去的受訪經驗,最後刊出的篇章都不太可能吧。
哪個板塊值得留意?我第一時間想到「零售股」,這是近日令我雙眼發光的板塊,基本上,近期這板塊內任何優質靚股都正在大特賣,突然多了不少安全邊際。從前30多倍市盈率的股票,今天10倍也沒人敢買,很有趣的。
然而,當在訪問中說出了這個板塊,自己也感到奇怪,記者當然提出很多她的認知,大家在報章新聞都會看到的消息,例如零售業的寒冬、打擊水貨客、自由行大減、旺區舖金回調、各國經濟數據不理想、美國加息之類,大家都在拋售這個板塊,這個板塊在不久將會繼續下跌,為何我會指這個板塊值得留意呢?
又來了,又是千言萬語在心中而難以啟齒的感覺,我沒有正面地逐點回應,我宏觀一點看問題。我指經濟總有周期的,在過去多年,最近的大事件,我們經歷了沙士及金融海嘯,今天我們會恨自己為何在沙士時沒有買樓買股,恨自己為何在金融海嘯時沒有買樓及金融股。
記得沙士的情況嗎?當時誰會買樓?誰有能力買樓?一買就死,斷供?價格繼續跌,變了負資產。若果有持貨能力,當時買入了任何一間物業並持有至今,10年過去,10倍回報可謂平常事吧。
在金融海嘯,一眾ibanker在做什麼?雷曼結業,大行都被註資及合併,股份被大幅攤薄,不少大行職員連工作都不保,所有散戶都避開金融類板塊,連股票都不敢買。還記得當年股神巴菲特買過什麼嗎?大事件過後,股神就大手買入了高盛,正是海嘯中央的金融股,當時這樣的操作容易理解嗎?今天回看又能理解嗎?
可能報導刊出之後,止凡又會被罵個狗血淋頭,其實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我看的是經濟大周期,長遠配合個人的財務自由投資計劃,得出這個「低買高賣」的結論。其他散戶,集中看一年半載,找當炒股、當炒板塊,以這類思維當然不容易明白我所謂的「低買高賣」,出來的結果更隨時是完全相反。
投資要做到「低買高賣」,很多時都需要做到「人棄我取,人取我棄」,誰是「人」?誰是「我」?何時做什麼?這值得深思。
東方報導:
孖妹S檔案:避開估值陷阱 撈貨進修班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50914/00269_001.html
太陽報導:
SUN MONEY:跌市撈底 三招免中伏 - 太陽報 -
http://the-sun.on.cc/cnt/finance/20150914/00434_023.html
錄音片段:
跌市撈底 三招免中伏
http://hk.on.cc/hk/bkn/cnt/finance/20150913/bkn-20150913181035236-0913_00842_001.html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