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諷刺盲目炒股短片奪魁學生擊敗老手 李華華


2009-09-03  AD





 

證 監會自從雷曼爆煲後積極亡羊補牢,大搞投資者教育,5月底舉辦嘅第三屆《你我的投資故事比賽》,首次「升呢」,歡迎學生拍片參賽,大會收到100份作品, 其中25%來自15至25歲組別,至架勢係3名IVE應屆畢業同學(陳家豪、邱冠燊、林曉灃),靠一段講述大專生拎政府學生貸款、盲目聽冧巴炒股嘅短片, 鍊贏所有幾經風浪嘅投資心得,喺公開組奪冠,贏得5000蚊獎金。今次比賽邀得部份傳媒機構合辦,評判之一嘅有線電視新聞總監趙應春在場狂讚,話呢齣短片 好專業,尤其係配角聽到消息後,想賺又唔敢去馬嘅思想鬥爭,相當扣人心弦。導演陳家豪堅稱,故事唔係親身經歷,但主角猛嗌「升升升」,同賭徒冇分別,佢希 望可點醒股民切忌有羊群心理,凡事要量力而為。

勉勵勿拎學生貸款炒股

至於剛大學畢業嘅朱喬立,就憑一篇抒情文章贏得學生組冠 軍同3000蚊。佢話,海嘯前同老竇倉卒買入國壽(2628)等股票掛鈎票據,令老竇逾6位數嘅退休金賬面最多蝕過半,呢個教訓咪話唔大,所以未來投資會 做足功課。證監會主席方正話,今屆公開組同學生組三甲作品,將會改編為廣播劇,本月中起喺商台播出。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8

中铝击败五矿 有望入主北京矿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yOMDAwMDE5NjQyOQ.html

9月7日,一位接近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下称北京矿冶)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有望被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重组。

由于中铝与北京矿冶的业务吻合度最高,国资委有意将北京矿冶纳入中铝旗下。

中铝副总经理吕友清未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中铝将重组北京矿冶。吕友清表示,中铝一直在寻找资产优良的重组对象,而北京矿冶科研实力突出,二者原来就是“一家人”。

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称,北京矿冶被重组已成定局,在所有潜在重组方中,国资委目前最中意中铝。“今年年底前要搞定重组,估计国资委改变主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公 开资料显示,北京矿冶是我国以矿冶科学与工程技术为主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究与设计机构。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 有色金属工业局,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现隶属于国资委,旗下有上市公司北矿磁材(600980.SH)和当升科技 (300073.SZ)。

中铝击退五矿

在今年3月份“两会”期间,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透露,五矿正在与北京矿冶洽谈重组。

5月份,北京矿冶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五矿,中铝也希望重组北京矿冶。

“中铝过来是自然的事情,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分出来的。”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说。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铝与北京矿冶原本都隶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虽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8年解散,但双方业务关系一直密切,“仍然是一家人”。

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领域具有雄厚研发实力,中铝的很多矿冶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交由北京矿冶完成。

然而,近几年,中铝在国内有色业的资深地位遭到后起之秀五矿集团的挑战。五矿集团成立之初,承担钢材、有色金属、电工电讯器材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随着业务多元化,金属及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成为五矿集团的主业之一。

今年年初,五矿集团被国资委指定为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重组方,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铝也曾有重组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意愿。

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国资委考虑到五矿在整合长沙矿冶研究院上比中铝更具优势,中铝因此出局。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五矿已确定退出重组北京矿冶。

7月23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间隙,周中枢没有对本报记者确认五矿是否还在洽谈重组北京矿冶,与“两会”期间的表态相比,周中枢的态度显得消极。

除了五矿,中钢集团、中国有色、中冶等,也对重组北京矿冶表达了较大兴趣。上述北京矿冶内部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矿冶作为国内十大科研院,实力远在长沙矿冶研究院之上,加上央企重组的方式为无偿划拨,“业内几乎所有央企都表达过重组意愿”。

上述接近北京矿冶的人士表示,考虑到中铝在整合北京矿冶方面最具优势,国资委已认可中铝重组北京矿冶。

北京矿冶是“香饽饽”

按照国资委央企重组思路,被其他央企重组的企业一般“实力弱小、业绩较差”。北京矿冶虽然规模相对小,却是大伙儿都抢着要的香饽饽。

上述消息人士不久前曾往北京矿冶调研,该人士表示,北京矿冶“是隐藏在同行业当中的强者”。

吕友清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科研院所,不能将北京矿冶与中铝这样的产业集团比规模,业内的很多公司依赖北京矿冶的工程与技术,如果中铝重组北京矿冶,不能称作“强者吞并弱者”,而是“强强联合”。

北京矿冶官方资料显示,北京矿冶在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和金属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代表国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力,工程设计具有甲级资质。

目前,北京矿冶拥有10个研究设计所,一个工程公司,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北京矿冶还是北矿磁材的控股股东,总市值约17.73亿元,被市场称为“纯正的迷你型央企”。此外,北京矿冶控股的当升科技已于2010年4月在创业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矿冶还是刚成立不久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成员企业。据记者了解,北京矿冶被国资委选入“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原因是,北京矿冶的锂电正极材料具有国内领先技术优势,成为国际最大六家锂电池生产商中五家的供应商。

另外,北京矿冶磁性材料(包括磁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钨电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这意味着,中铝一旦重组北京矿冶,不仅研发和工程设计实力大增,而且将获得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机会。

科研院所重组思路敲定

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国资委还未正式敲定由中铝来重组北京矿冶,但北京矿冶纳入产业集团的重组思路,已成定局。

目前,国资委“央企至少留100家”的任务大限将至。其中,科研院所重组,是央企重组的一大任务。

科研院所又称科技型央企,主要由一些国家部委隶属的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经历了几轮央企重组,目前还剩下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科技型央企。

致力于科研院所改制研究的天强顾问管理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科研院所花钱的地方少,现金储蓄比较丰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科研院所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正是各大央企集团争抢科研院所的主要原因。

目前,科研院所重组的思路有两个,一是将科研院所纳入所对应的产业集团,二是科研院所之间联合。

一位国资系统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资委对科研院所的重组思路已经敲定,那就是上述两种思路的第一种。“大多数科研院所报上来的重组方案是纳入产业集团”。

而科研院所与产业集团的重组效果良好,是这一重组模式备受推崇的重要原因。

但也有少数科研院所排斥纳入产业集团,以钢研集团为例,据本报记者了解,宝钢和鞍钢几年前就有意并购钢研集团,但钢研集团一直不愿意“被重组”,理由是,钢研集团是为整个钢铁业服务的,不能纳入单个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8

紐約第一銀行擊敗四千多家小型銀行奪全美第一 台灣移民黃志鴻

2013-01-14  TWM
 
 

 

在美國次貸風暴後,經濟陷入從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大的衰退,但一家位在紐約皇后區、只擁有兩家分行、由台灣人開設的小型銀行,卻在近五年獲利大幅成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撰文‧許瀞文

港星葉玉卿的富商老公胡兆明,日前驚傳破產,甚至二○○六年在美國紐約皇后區開設的「國際銀行」也經營慘澹;但在同區內,卻有另一家台灣人創立、名為「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的小型銀行,在一二年五月,被美國金融調查權威SNL Financial(商業智能服務)評為二○一一年全美四千三百家小型銀行中的第一名,寫下另一頁台灣之光。

SNL Financial是美國評鑑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優劣的權威,多數在美的大型銀行及保險公司,都採用該公司報告。而每年五月,SNL Financial都會針對全美超過七千一百家銀行前一年的財務狀況進行評比,公布最佳一百名;評比方式是以總資產五億美元為銀行規模分界線,低於此標準就是小型銀行。

評分標準包含總資產、稅前資產回報率、貸款質量、績效比、壞帳率、貸款增長率等。對美國數千家金融機構來說,SNL Financial的評比就像是銀行界的「奧斯卡獎」,一旦得獎,不僅有機會能在國際性雜誌上被報導,對銀行來說也是一項殊榮。

○八年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總資產不過三億美元的紐約第一銀行,卻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一一年ROA(股東資產報酬率)創下成立以來最好成績,高達一.八%,甚至超越JP摩根(JP Morgan)、美國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成績出色。

保守經營 反逆勢成長

「我們的經營方式始終如一,就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只是最不好的環境,反而給了我們好的機會。」紐約第一銀行總裁黃志鴻堅定地說。

日治時代,黃志鴻家族是台南的地主,當年台南文人聚集的「固園」,就是黃志鴻祖父輩所有,日本總督南下訪問,或中國文人如辜鴻銘、連橫皆曾是座上賓。二次大戰後,黃家不如以往興盛,黃家第三代多移民海外;而黃志鴻則有個活躍於台灣民主運動的姊姊楊黃美幸,她曾任僑委會副委員長。

黃志鴻在台灣念完大學,工作一段時間後,才到美國尋找更自由的天空。到美國後,黃志鴻先在一家台灣人開設的工廠工作,他發現,移民族群要到銀行借款並不容易,多數借不到錢;加上後來美國政府為照顧移民,政策支持移民族群創業,黃志鴻才自己開起投資公司,解決移民族群在創業時的融資問題。

但投資公司並不能吸收存款,資金來源有限,有生意頭腦的他和姊夫楊次雄合夥,向親友募集到銀行成立最低資本額五五○萬美元,多做華人生意的紐約第一銀行就在一九八八年誕生。那一年,黃志鴻已經三十九歲。

保守、行事穩健的黃志鴻,並沒有因為經營順遂就大肆擴張,至今仍保持只有兩家分行,因此銀行獲利一直只是平穩;但卻反而在近兩年美國景氣最低迷之際,獲利出現大幅成長。翻開紐約第一銀行財務報表發現,一○年是銀行營運最關鍵的轉折,相對○九年來說,成長了八六%,原因在哪?

嚴格審查貸款 降低呆帳紐約第一銀行副總裁蔡政蒼提到,○七年次貸風暴開始後,美國房地產景氣迅速冷凍,有些區域的房子估價和之前相比,跌價甚至達五○%,估價的標準趨於保守,讓銀行認為貸款風險已經隨市場的跌價而降低許多;因此當其他同業不敢承作業務時,紐約第一銀行決定繼續執行既有的貸款政策。

蔡政蒼進一步解釋,紐約第一銀行的放款標準一直都是估價金額的六五%,是屬於平均水準;但在次貸風暴後,銀行緊縮銀根,有很多華人到其他銀行根本借不到錢,或者是能拿到的成數更低,「但其實這些華人都是紀錄優等的好客戶」蔡政蒼說。這時紐約第一銀行自然能脫穎而出,接觸到更多客戶,「我們近三年的放款,每一筆都有正常還款。」黃志鴻自豪地說。

就算標準嚴格,過去仍有一筆貸款差點變成呆帳,讓黃志鴻至今耿耿於懷。黃志鴻提到,九八年舉辦冬季奧運,可能將雪板列為比賽項目,在九六年時,銀行放款給一家做雪板的中國工廠;但該廠卻因為美國工資貴,資金調度出問題,整廠遷回中國,而產生為數不小的呆帳。

黃志鴻表示,雖然後來還是有將款項全數追回,但當時的教訓讓他至今謹記在心,「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熟悉的產業。」如鴨子划水,毅力與堅持讓黃志鴻在金融風暴中掌握機會,在海外寫下另一個傳奇。

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成立:1988年6月20日

總裁:黃志鴻

總資產:3.3億美元

分行數:2家,2013年購併邁阿密銀行後,增為4家員工數:44人,三分之二員工年資超過15年

評鑑紀錄:

1.SNL Financial 評比為2011年全美小型銀行第一名2.FMC(Financial Management Consultant,銀行評鑑中心)評定為全紐約州125家銀行第一名3.Bauer Financial (鮑爾金融)連續多年將紐約第一銀行評為最高等級──五星級,並列入推薦銀行名單不景氣中逆勢成長!

── 紐約第一銀行近五年財務狀況

年 稅後損益

(百萬美元) 每股盈餘(美元) ROA(%) ROE(%) 逾放比(%) 資金運用效率(%)2008 1.145 3.39 0.615.90 0.25 69.89 2009 1.764 5.22 0.85 8.86 1.90 54.15 2010 3.285 9.721.49 15.60 0.58 43.01 2011 4.532 13.41 1.81 18.90 0.36 38.37 2012 5.21815.44 1.79 20.76 0.32 35.86 註1:2012年為公司自結數,尚未由會計師簽證。

註2:資金運用效率表示要賺1美元,銀行的資金成本為多少。例如以2012年為例,資金運用效率為35.86%,即賺1美元,銀行成本是35.86美分。

註3:美國規定,貸款到期若超過90天沒續約,便列為逾放。

資料來源:紐約第一銀行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83

美國線上影音影集「紙牌屋」一炮而紅解開Netflix擊敗HBO的成功密碼

2013-05-13  TWM  
 

 

過去一路被HBO壓著打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藉由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消費者喜好,成功把「紙牌屋」(House of Cards)捧成美國第一熱門影集。究竟,Netflix是怎麼從谷底翻身的?

撰文‧顏雅娟

如果你問美國影迷近期熱門的影集有哪幾部?相信在他們的回答中一定會有這一部——「紙牌屋」(House of Cards)。

「紙牌屋」是改編自一九九○年代英國BBC同名劇集,由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投資一億美元籌拍。在事隔二十年後,「紙牌屋」重新擄獲觀眾目光,而且讓背後金主Netflix最新一季獲利推上高峰。

「紙牌屋」如何讓Netflix鹹魚翻生?這要先從Netflix近幾年的營運表現說起。

Netflix成立於一九九七年,最早從線上租借DVD影音光碟起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商。

過去幾年,Netflix海外市場營運始終處於虧損,股價從二○一一年將近三百美元的高峰,一路崩跌到去年的五十美元附近。

在投資人壓力下,Netflix積極尋求突破:從「通路」跨足「自製內容」,擺脫過去必須先與電視頻道商或片商買進節目,才能在網路上播出的商業模式。「紙牌屋」就成為Netflix跨足影集內容自製市場的第一戰。

這部以政治為題材的美國電視連續劇,根據邁克爾.道布斯(Michael Dobbs)的同名小說改編,找來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擔任導演,男主角則由老牌戲精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擔綱。

用戶只要訂閱Netflix的服務,即可免費觀看「紙牌屋」一個月,在今年二月一日首播前,Netflix早已拍完兩季共二十六集內容。沒想到,「紙牌屋」意外一戰成名,完全顛覆線上串流服務的既有想像。

光是今年第一季,Netflix新增用戶數高達三○五萬人,單季營收衝破十.二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八%;單季淨利達三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五百萬美元的成績,表現遠超乎市場分析師的預期,股價在今年一路飆升到二百美元以上,與去年五十多美元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

到底Netflix蘊藏了哪些成功密碼?

密碼一:分析巨量資料

還記得電影「魔球」裡的球隊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嗎?他看不慣球探總是靠運氣挑選明星球員,轉而利用精確的數據分析,在二線球員中挑出潛力選手,一路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締造大聯盟二十連勝的驚人紀錄。

同樣地,Netflix有系統性地分析使用者收視行為,每次使用者透過遙控器暫停、快轉、重播的動作,都會被Netflix默默記錄下來。

根據日前Netflix最新公布的第一季財報資料,目前Netflix在美國擁有將近二千八百萬付費訂戶,全球則有超過三千四百多萬訂戶。

每一天,這些Netflix的訂閱用戶,大概會給出對節目的四百萬個評分,以及三百萬次詢問劇集播放時間的紀錄。Netflix蒐集消費者對不同節目類型的評分、地理位置、觀看時間、觀看裝置,甚至是社群媒體分享的次數。

有了這龐大用戶資料庫,透過精密的演算法,雖然Netflix從沒有投資自製影片的經驗,卻比誰都清楚消費者的口味。這就是Netflix善用巨量資料分析的結果。

Netflix透過這些資料交叉分析,發現那些喜歡看BBC舊版「紙牌屋」影集的觀眾,有極高比率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電視劇,或者凱文.史貝西主演的電視劇。

有了這些科學分析數據在背後撐腰,Netflix決定放手一搏,推出自製節目處女秀──「紙牌屋」。

談起「紙牌屋」的成功之道,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組長徐毓良認為,Netflix的推薦引擎同樣功不可沒。

Netflix在觀眾每次看完片之後,都會依據其個人喜好推薦其他影集或電影,觀眾可以點選放到「待看片單」的資料庫裡,不僅成功節省行銷費用,更為觀眾營造出一種「好像還有很多片子要看」的假象,讓消費者願意掏錢再付下個月的月費。

有了系統化的巨量資料分析,「紙牌屋」不紅也難。

密碼二:讓觀眾一次看到飽不同於傳統美國影集都是每周播出一集,Netflix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把「紙牌屋」十三集內容全部放在線上,讓觀眾一次看個過癮。

首播的周末,Netflix統計有高達二七○萬人收看一集或多集節目。

Netflix一口氣把「紙牌屋」全部上線,就是預測到多數用戶不喜歡在固定時刻收看電視劇,而是傾向於「暴飲暴食」地一次看到飽(Binge Viewing),打破了觀眾只能被動接收的遊戲規則。

「過往,觀眾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播出,但Netflix就是去破壞這樣的習慣。『黏性』,才是他們想要的!」徐毓良指出。傳統電視頻道業者把營運重心放在如何吸引廣告主青睞,現在靠著收費訂戶撐起絕大部分營收來源的Netflix,首要之務就是讓使用者死忠。

事實上,這種「一次看到飽」的現象在網際網路上非常普遍,人們習慣一次把多集節目連續看完。專門策畫非線性、互動式頻道的9x9.tv專案經理簡子軒指出,閱聽觀眾都想擁有更多主動權,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節目內容,當然是一直看下去。換言之,這種「暴飲暴食」的收視行為,其實是比較符合人性的。

這就好比當你想買一台筆記型電腦,走進3C賣場,結果店員告訴你,這時段只賣除溼機,要買筆記型電腦要等到八點再來,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呢?不同於電視頻道業者只能僵固地線性播放節目,Netflix等於是影視內容的便利商店,消費者隨時都可以進來找到想買的東西。

Netflix「紙牌屋」把觀看節目的主動權交到觀眾手上,成功「黏」住使用者的心。

密碼三:翻轉影視製播流程Netflix這次在「紙牌屋」上的大膽嘗試,以及始料未及的空前成功,其實也暴露出當前影集內容製作端所面臨到的挑戰。

凱擘大寬頻副總經理謝明益分析指出:「電視從無線轉到有線,再從有線轉到雙向、數位化,目前全球影視產業正在經歷一次新的大變革!」以台灣為例,影視產業被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緊緊綁住。有廣告代理商抱怨:「現在賣廣告就像在賣橘子一樣,一斤GRP(廣告到達率乘以收視率)就是某個固定價格,收視率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根本沒有人在乎!」如此一來,間接導致台灣節目同質性過高的亂象。

Netflix將巨量資料分析成功應用於影集內容產製流程後,吸引各方好手陸續跳入內容產製的大戰場。

目前亞馬遜已投入巨資製作一系列網路獨播電視劇,試圖抓住當下的串動互聯網潮流,正面迎擊既有電視業者及Netflix。

此外,包括微軟、谷歌、英特爾和推特,也都考慮推出類似自製內容。

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影視產業勢必產生巨大的連鎖變革,影響範圍恐怕會從最上游的劇本、導演與演員的選擇開始發酵,甚至於將可依照各種目標族群,「餵」給不同劇情走向的內容。

然而,徐毓良提醒,巨量資料分析未必是百分之一百的票房靈藥。雖然「紙牌屋」讓首次踏入內容自製戰場的Netflix一炮而紅,但任何巨量資料分析,都難以避免隨機事件的發生。

尤其,閱聽眾是一群難以定義的動態集合,人們一方面想擁有更多自主性,卻也無法捨棄放空腦袋躺在沙發上、被動接收電視機餵食的需求。

另一方面,非線性節目內容鬆綁了時間、地域的限制,人們可以輕易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智慧型手機上,搜尋各種電視劇、電影收看。

在如此多元動態的媒體生態中,如何不著痕跡、精準地打中目標客群需求,將成為包括Netflix在內等影視業者永遠的挑戰。

Netflix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Reed Hastings

主要業務:線上影音串流

主要客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消費者

近三年獲利:

2011年32.05億美元2012年36.09億美元2013年第1季10.2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5

對沖基金為何無法擊敗股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8765

下圖為過去五年裡,股票型對沖基金與指數基金的表現對比圖。藍線為股票型基金,紅線為Vanguard 500指數基金。2009年1月,若投入100 美元,五年後指數基金的價值為220美元,多/空倉策略的對沖基金在扣除至少25美元管理費用後,價值為155美元。金融時報分析師Dan McCrum認為有三點原因導致對沖基金無法擊敗股指。

对冲基金,美国,美国股市

1. 風險管理能力

大型對沖基金每月發佈投資表現報告,促使他們交易頻繁。月度報告模式限制了對沖基金的靈活性,大趨勢上的把控並不好,應該大量交易的時候沒有大量交易,不該交易的時候仍在交易。馬後砲地說,今年年初最大的風險就是沒有大量買入股票。

2. 常年做空股票

許多不錯的方法適用於做多股票,比如股票價值、企業質量、盈利趨勢、甚至猴子投飛鏢式的隨意投資等。做空股票卻並不容易。長期來看,做空股票是在與市場的整體趨勢對抗。多/空倉策略的對沖基金使用做多與做空結合的方式進行投資,該策略旨在降低投資風險,但大多基金的投資效果並不理想。部分基金選取低貝塔值的股票做空,因為此類股票波動性小,做空成本低。但是長期看,低貝塔值的股票漲勢很好。

3. 止損交易

市場摩擦增加了交易成本。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大,交易頻繁,交易本身的成本外加交易止損數額巨大。

有人認為,對沖基金與股票不屬於同一類投資資產。這是不對的。多/空倉策略的股票型對沖基金與股市走勢高度相關。花旗銀行分析師Jonathan Stubbs指出,幾乎在任何一個時間段裡,股票投資的回報都是不錯的。下圖從左到右分別為過去1、2、3、5、10、20、25年間裡,經風險調整後的股市與債市的年化複合增長率。深藍色柱代表股市,淺灰色柱代表債市。

对冲基金,美国,美国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59

酷!波音有望擊敗SpaceX籌建“星際出租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32

boeing-x-37b-space-plane

波音可能將腳步從天空邁向太空。

據《華爾街日報》,波音有望擊敗兩個較小的競爭對手,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數十億美元的“星際出租車”項目,幫助宇航員從地面往返空間站。

該項目是NASA將航空項目商業化的里程碑,將開啟商業承包商在政府監督下開發和運營航天交通工具的新時代。

如果波音最終能夠拿下訂單,將有望占據大部分航天運輸市場,獲得該行業數十年的主導地位。

之所以最終選擇波音,是因為波音提出的太空艙方案風險最小,且有望三年內實現正式運送航空員。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源稱,最終結果最早將於周二確定,不過目前尚未最終確定。NASA 局長Charles Bolden具有最終決定權。

目前,NASA該項目的具體金額上不清楚,這主要取決於運送宇航員的次數。

消息源稱,另外兩家競標公司SpaceX和Sierra Nevada Corp可能爭奪一個較小的項目。目前前者中標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NASA主要依靠俄羅斯的火箭和太空艙來運送空間站的宇航員,平均運送價格為每人7000萬美元。美國議員和官員普遍擔心,隨著美國對俄制裁的加深,這個價格可能會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07

PIMCO任命“債王”接班人 過去五年戰績擊敗99%同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65

PIMCO任命Daniel Ivascyn擔任新首席投資官,管理這家資產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的公司,接替周五宣布離職的格羅斯。

據PIMCO今天發布的聲明,Mark Kiesel, Scott Mather和Mihir Worah將接管全球最大的債券共同基金Pimco Total Return Fund。該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達2210億美元。

在前任CEO Mohamed El-Erian辭職後,PIMCO在1月份任命Ivascyn成為公司六大副首席投資官之一,直接向格羅斯匯報。Ivascyn掌管著380億美元資金的Pimco Income Fund,彭博統計的數據顯示,其過去3至5年里的戰績打敗了99%的同僚。

1月份,Morningstar把Ivascyn和該基金共同經理人Alfred T. Murata評為2013年年度固定收益經理人。

PIMCO首席執行官Douglas Hodge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在Daniel Ivascyn被任命為公司新的首席投資官後,PIMCO管理層長時間起立鼓掌致敬。

為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管理著450億美元的資產的Angeles Investment Advisors首席投資官Michael Rosen評價Ivascyn:“他是個可靠的人,也是個精明的投資人。他已經證明了自己在所有時期都能表現出色。”(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5

科技男打創意選戰 樹黨陳紀衡擊敗老鎮長

2014-12-08  TWM
 

這次九合一選舉,八月才成立的樹黨表現亮眼,以政治素人之姿、參選南投縣集集鎮鎮長的陳紀衡,年僅二十九歲,就以四○六一票打敗尋求連任的嚴鴻邦二八七七票,跌破眾人眼鏡。

選前不被看好的陳紀衡,原是竹科工程師,同時致力於環境保護運動,他自陳返鄉參選是「這輩子最認真做的一件事」,他挨家挨戶拜訪居民,在人口一萬一千名的集集鎮,平均每一戶跑上三遍;大量運用臉書等社群媒體,宣傳理念,鼓勵年輕人返鄉投票;同時也發揮創意,拍攝影片,拿著烏克麗麗走遍集集,唱「老樹換新枝 出外在地鬥相拑」,搶攻年輕選票。

相對於國民黨籍、競選作風保守的現任鎮長,陳紀衡雖然金錢和人力都有限,但是彈性很大,選前掃街時,他刻意安排路線,走競爭對手前一天走過的路,加強「最後印象」。

本次青年參選成績亮眼,除了國民黨執政不力、民心思變,年輕候選人善用網路宣傳、發揮動員力,也是一大影響;另外最重要的是,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後,成功帶動年輕人關心社會、踴躍返鄉投票。本次大選,年輕世代展現其力量,決定未來的下一步。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8

80年不調倉位 基金“躺著”賺錢擊敗98%競爭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89

20150303tangzhe

有的人跪著賺錢,有的人站著賺錢,聰明人躺著賺錢。

近日,路透報道了一只“神奇”的基金,80年來沒有換過持倉,回報率卻打敗了98%的競爭對手。

這只基金名叫Voya Corporate Leaders Trust Fund,發起於1935年。成立之初,Voya買入了相同數量的30只當時美國的大公司股票。在此後長達80年的歲月中,任憑其手中的公司收購還是被收購,它都一動不動,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新的投資。據路透:

其中有一些公司至今還在,如杜邦、通用電氣、保潔、聯合太平洋公司等。另外一些則被剝離或收購,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收購了伯靈頓北聖達菲鐵路)、CBS(被西屋電氣收購並更名),霍尼韋爾(買下了聯合化工染料公司)等。還有一些永遠消失了,比如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和美國制罐公司。如今,當年的30家公司還剩下21家。

根據數據公司晨星,在過去的五年和十年中,Voya的回報不僅好於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而且超過了98%的競爭對手。

screen shot 2015-03-03 at 08.33.19

據路透,Cononer資本管理公司分析師Craig Watkins認為,Voya的投資很像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因為投資組合中的每只股票都持有了“相當長”時間。其表現之所以好於股指,是因為不用像股指那樣經常根據權重來調整。

在Voya Corporate Leaders信托基金做基金經理實在是個輕松的活。你一輩子(甚至上輩子)什麽都不用做,就可以輕輕松松收取高回報。

在投資的世界里,最忙的人未必最賺錢,真正的聰明人可能一邊躺著曬太陽,一邊就把錢賺了。

Voya就是這麽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它告訴我們,想賺錢,你其實並不用太忙碌。你要不動如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83

台東大叔擊敗華爾街 連六年賺20%

2015-03-02  TCW
「再聰明的人,在華爾街都要低頭!」這是流傳美國股市中的一句話;但在去年,卻有位台灣人被路透報導,稱他是:「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他是出身台東的闕又上。

他操盤的基金是少數華人在美註冊的共同基金,截至二○一四年最後一天,過去六年操盤績效年複利均超過二一%,領先美國標普五百(S&P 500)的一七.二二%,這個紀錄連股神巴菲特都無法達陣。

擊敗標普五百,厲害在哪裡?美國《晨星》雜誌(Morningstar)統計,基金操盤績效要領先標普五百約一個百分點,每年僅不到五分之一基金經理人能做到這件事,何況是長達六年維持這個成績。因為標普五百代表一個股市縮影,其長期報酬高於公債(除二○○○年網路泡沫化和二○○八年金融海嘯兩次股災)。

「標普五百是航空母艦,至少在大風大浪中不會沉船,前提是持續投資二十年,」闕又上分析。二○○八年金融海嘯後的六年巴菲特投資年複利約一五%,標普五百為一七%,他操盤的基金卻打敗這架「航空母艦」,年複利超過二一%。截至今年二月十九日,巴菲特虧損一%,標普五百成長約二.五%,闕又上基金則有一一.二六%績效。

心法一:長期投資標普五百

「阿甘投資」是闕又上首要心法。「找到一個值得投資方向,持續投資二十年,就能賺得第一桶金,」在他眼中,那塊最甜美的「巧克力」正是美國標普五百,也就是大型股。

這是他從一九七三年石油危機、歷經一九九七年、二○○○年網路泡沫和二○○八年金融風暴,三次股災得到的體悟。標普五百是從美國上萬家上市公司中挑出最強企業。二○一四年標普五百成員有五十四家,是世界前一百大品牌的一半,如蘋果(Apple)、可口可樂等。

標普五百能勝過定期定額基金的原因在於集中火力,讓世界一級企業為你賺錢。其實闕又上的理論跟巴菲特的「雪球理論」一樣,最重要是找到濕漉漉的雪(大型股)及足夠長的坡(時間產生的複利效應)。

他認為,台灣的散戶八成虧錢,代表所使用工具和方法是有問題。很大原因出在操作難度極大的單一股票,因為包括產業訊息、線型技術,以及許多冰山下的隱形買賣,都是不可確定因素,這是連專家都無法輕易駕馭的投資工具;加上台股二十五年來沒辦法突破歷史性新高,「這是選錯了戰場,」台股已經二十年很少「下雪」,那麼何來濕漉漉雪坡滾動?他問。

心法二:復甦時加買小型股

點進雅虎 finance網站,盤點「又上基金」投資組合,主要以蘋果、星巴克(Starbucks)和台積電等大型股為主,但不同於美國其他大型基金公司手法,「我在經濟復甦階段,加入小型股,這是麻辣烹調的做法,」在「湯頭」中加點「麻」的香料,是闕又上績效表現擊敗標普五百第二心法。

他在大型股組合中,加入「麻」的香料,如前景看好的慧榮科技、奇景光電等小型股票。理由是股災時,大家為求安全,多投資大型股,小型股相對跌得重,「老外只會用『辣』(選大型股),不會用花椒的『麻』添味。但低點買進小型股,經濟復甦時,反彈也快,」他以慧榮為例,去年一月不過十三美元,至今股價已到二十九美元,整整跳升一倍多,無意間也增加他基金操盤績效。

「這兩支股票特色都是,盈餘成長率比美國標普五百高,但是本益比低於標普五百,說明它的價位相對有吸引力。」

他分析,慧榮過去五年盈餘成長率二○%相當高,分析師對未來成長預測也超過二○%,但標普五百未來五年盈餘成長率八%,其本益比已二十倍,慧榮僅十五倍,所以說賺錢速度比標普來得快,但股價卻低於標普五百整個水平,所以買進。

心法三:好股更要逢低加碼

鯨吞與蠶食,是第三步心法。若說「阿甘式投資法」是找到方向持續不斷投資;「鐘擺理論」則是洞悉股市高低極端帶來的恐懼,然後採取鯨吞手段,用來保持彈性和控制風險。

「鐘擺理論」是指出股市的極端動盪風險。「別人看是危機,對我來說,低點是機會。越跌越安全,體質看得越清楚,因為面具不見了。(股價)越低,我越興奮,」他解釋,「要用『學識』和『見識』判斷股市中驚慌是否具合理性,再用『膽識』破除表面危機大膽入市,」道理簡單往往做不到,差別就在膽識。

在他的投資組合中,平均保持約十檔股票,其中六檔股票從金融海嘯至今有十倍成長,包括蘋果和星巴克兩支大型股。

以星巴克為例,二○○六年十月十日金融海嘯前,股價三十八美元;二○○八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時,股價僅剩十五美元,下跌超過五○%,甚至最低跌到七美元,兩年時間股價高、低點相比,下跌約八一%。

但闕又上先用一個常識來判斷,星巴克生意下跌二○%,但資產卻蒸發超過八成,合理嗎?同時,他從公司布局發現,星巴克在許多新興國家設點也未飽和。別人眼中的危機,他視為商機,持續買進。果然,一年後,股價回到二十四美元,逾二○○%成長。

再以蘋果為例。股價六十五美元時開始買進,一百美元時大量進單,金融海嘯股價從兩百美元跌至八十五美元時,他並沒因為恐慌而失去信心,持續持有,光蘋果股票就占基金組合五%比率。

持有六年,目前蘋果股價約九百美元(編按:股價為一股拆七股分割計畫的數字),投資報酬率超過十倍以上,「光是兩個『主力』,就在六年間賺了十倍。低點加碼,股災越大,我市值(成長空間)越大,」他強調,「只要體質好,偶爾住一下『高級套房』又怎樣?」道理簡單,只是很多人在住進「套房」時,往往因害怕而逃,自然賺不到「濕漉漉波段的上升獲利」。

心法四:藍燈時分十次進場

第四心法在於子彈不能一次打完。當大家認為只會跌二○%時,往往「跌,還會超跌;跌二○%叫修正,超過叫崩盤,過去三次股災跌幅都在五○%以上。」

保留實力目的是配合跌幅調整加碼,應對危機。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做法是跌幅一○%就加碼,闕又上則倚靠景氣對策燈號分次進場。

他舉一百元資產為例,當已進入衰退的「藍燈」為購買啟動點,通常分十次進場,或等景氣好的「綠燈」出現就停止下單,沒用完資金留著。出現「黃紅燈」時開始賣出,分三次出脫,若沒賣完,但「黃紅燈」或「紅燈」轉「綠燈」,依然執行在「綠燈」情況下賣出動作。簡單說,只要有「黃紅燈」就啟動機制一路「賣完」為止。

用這種方式,讓他曾在一九九五到二○○七年,投資台股時,十二年累計總投資報酬率最高曾超過三○○%,還領先台股大盤績效一三六.二五%,高出一倍多。金融海嘯後六年,靠著燈號分散加碼,也曾創造出九八%投資總報酬率,比台灣五十的七一%還高。

股災磨練他的膽識,也是訓練一個投資人千載難逢的機會。二○○二年,他耐心等待六百天,以為可挺過網路泡沫化,但二○○一年發生九一一事件,跌幅長達九百天,此役讓他績效負成長,卻也讓他體會到「股市無常,所以不要過分驚慌」。二○○八年金融風暴,蘋果和星巴克股票兩年跌幅超過五○%,讓他體悟到「大環境不可算,但價值學派(體質好選股)始終能創造複利效應,」雖然是老梗,但卻是永恆不變的智慧。

「投資跟人生道理是相通的。平時槍法要準,偶爾遇到風浪要懂得苟且偷生,高峰不能貪、低點不能怕,」浮沉股市、身為少數華人成功操盤手的他,說得感性。

【延伸閱讀】給薪水族的建議!別碰個股,快買標普五百

穩健的投資工具只有定存而已嗎?闕又上認為,不要想一夜致富,但要找到相對報酬率高的投資方向,讓複利發揮效應,才能快速累積第一桶金。

建議一:別玩個股,但要參與基金投資

非專業投資人,第一階段不要接觸個股投資,但要參與經濟成長,如投入基金投資,不要讓低定存利率加上高通膨率「溫水煮青蛙」般吃掉你的薪水。

建議二:讓一流企業幫你幹活

選擇美國標普五百,每年投資約新台幣十五萬元,連續二十年。當世界一流企業股東,讓他們為你賺錢,快速累積第一桶金。據歷史紀錄,一九九四年至二○一四年投入本金約三百萬,帳戶價值近七百萬,等於報酬率逾一倍。

建議三:本業薪水加投資分身,雙頭並行

持續專業投資(本業做好,加薪晉級)加上勤儉(有閒暇可以發展副業);然後用前面二十年養出的七百萬「啞巴兒子」,持續幫你幹活,找出投資報酬率約八%工具,那麼每月除了薪水外,則約有四萬六千元另筆收入進帳。

建議四:依年紀資產配置投資比率

怕風險則進行資產配置,但不是以股票做區隔,而是「比率」。他建議,公債比率可依年紀來分配,如三十歲者,公債可占投資三成,成長型工具約七成,然後依個人需求,上下調整十個百分點;同理,六十歲者,公債占六成,成長型工具則四成。(文●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