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雨飄搖中的P2P走向何方?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6/151821.shtml

2015年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逐步浮出水面。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共同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包括網貸平臺)應當選擇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

中信銀行牽手宜信,積木盒子逃離匯付天下投入民生銀行懷抱,搜易貸、翼龍貸、京東金融、58金融等近十家P2P平臺與民生銀行簽訂資金托管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發後,P2P平臺資金托管正加速進入銀行時代。

與此銀行托管的火熱場面相映襯的,是一批小微的P2P機構正面臨發展困境。由於業務不規範、規模小,不符合銀行托管要求,他們正考慮退出P2P業務,以避免越來越近的政策風險。P2P的冰火兩重天場面依舊延續著,洗牌已真的悄然來臨。

格局將定,721法則依然湊效

在監管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有人預測全國兩千多家P2P機構會像當初團購行業一樣,最終市場由幾家寡頭壟斷。然而,我並不這麽認為,P2P行業的金融屬性更強,行業格局對資產端的依賴程度更高一些。而金融比電商的專業要求更高,資產細分領域更分散。

那麽,未來P2P行業格局會如何?

根據P2P機構在金融資產端、資金端(用戶端)的規模大小,未來3~5年P2P機構的市場格局分成下圖所示的九宮格: 

3-5年P2P行業格局

1 未來3~5年P2P機構格局分類

由上圖,根據P2P機構在用戶端的互聯網產品類型,可以將未來的P2P機構歸納為三類:平臺型機構、垂直型機構、附庸型機構。從機構數量、構成、特點、優劣勢、資產和用戶規模等方面分析如下:

第一類:平臺型機構

平臺型機構業務類似B2B2C,機構數量約占10%,有著海量的用戶資源,當然也就有了超強的資金募集能力,市場占有率將達到70%。這類機構作為第三方的平臺,在自己的平臺上分銷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打造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投資理財、消費、借貸等金融服務。

這類平臺型機構一般由兩類構成,一部分是平臺型Ⅰ,在互聯網用戶端有巨大規模優勢的機構,從電商切入做互聯網金融業務,如京東(京東金融、京東錢包)、螞蟻金服(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依靠電商和品牌優勢,將海量用戶導入到金融業務,占領了較高的市場份額。金融資產來源主要是依靠第三方提供,采取輕資產運作模式。

另一類是平臺型Ⅱ,在金融資產端有巨大的規模和品牌優勢的金融機構,如陸金所(背靠平安集團)轉型做金融平臺,而非純粹的P2P機構。金融資產來源一部分來源於自產,一部分來源於第三方提供,資產相對重一些。

由於平臺型機構的金融資產很多來源於第三方,因此,對第三方的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類似新浪微財富的中匯在線壞賬事件。平臺上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一般都不高,約6%~10%,依靠其品牌優勢,在安全與收益上取得一個較佳的平衡點。

這類平臺的競爭程度會越來約激烈,在資產端或用戶端有較大規模優勢的平臺都會向著這個方向發展。用戶端有優勢的騰訊、58、360、百度、新浪、搜狐、人人網都已推出自己的金融平臺。未來誰能取得絕對的優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類:垂直型機構

垂直型機構業務類似B2C,機構數量約占20%,有一定的用戶和資產規模,但不能構成絕對的規模優。這類機構在金融資產端有著自己的細分領域業務,如房產抵押貸款、車輛抵押貸款,個人信貸等等,然後把這些資產證券化變為理財產品在自有的互聯網平臺上銷售。

這類機構是小而美的,不追求大而全,會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長期黏在平臺上。此類企業有91金融、翼龍貸、愛投資等等。在激烈的競爭面前,這類平臺中有一部分會改變戰略,依靠既有的優勢,追求業務多元化,往平臺型發展,把蛋糕做大做強。在多元化的過程中,這些平臺將面臨一系列挑戰,如何合理規劃好自己的產品線(產品),聚焦核心業務,提高資源利用率,而不是一味做大而不做強,避免多線作戰而耗費精力和資源。

第三類:附庸型機構

附庸型機構是指沒有自己的互聯網平臺,或自有的互聯網平臺規模很小而募資能力不足,需要依靠平臺型機構來銷售金融資產,從而成為平臺型機構的附庸,。這類機構數量可能會占70%左右,類似於天貓或京東上的第三方商家,自建互聯網平臺的成本較高,或不符合監管條件,因而不如好好利用平臺型機構的用戶資源,專註於做好資產端業務。

除了以上三種外,沒有資產端業務且資金端規模較小的平臺將逐步被邊緣化,由於雙邊網絡效應,沒有用戶規模就缺乏資產分銷的議價能力,沒有好的資產則對用戶端缺乏吸引力。

還有一些既不能依附在大平臺上,也沒有能力做大資產端的一些小微金融機構會如何生存?我認為,這些機構依然可以利用線下渠道繼續完成商業閉環。金融的互聯網化是一個長期、漫長的過程,誰在此過程中不斷做大做強,誰就會走的更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徐斌,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8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