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月下旬,駭客入侵主打「人生苦短、及時偷情」的婚外偷情網站曖昧(Ashley Madison),威脅永久關站,否則公開會員資料。「違法」打擊「敗德」,是主持正義還是踐踏法紀? 四 月時,「曖昧」宣稱將赴倫敦公開售股融資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一億元),美國媒體彭博(Bloomberg)表示,曖昧是一家很有賺頭的企業,成立十 四年來兩次叩關招股都因不道德被打臉。前一次敗在多倫多,這回,創辦人畢德曼(Noel Biderman)改成闖關倫敦,看上它更能包容「敗德、有爭議的行業」。 財經網站「市場觀察」(MarketWatch)力挺曖昧,直言 這是一筆絕佳投資,一來是因為勢頭正旺、獲利可期;二來是「越敗德的股票,表現越亮眼」:《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追蹤二十年股市起落,敗德型股票漲幅優於大盤二.五%;更何況,道德底線一直在放寬,何必把鈔票往門外推。 敗德惹議,廣告遭封殺 婚外偷情,底線尤低。今年二月,南韓通姦除罪化,全球剩台灣和穆斯林國家仍究責;另一方面,國民意向研究中心(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近二十年美國女性外遇比率成長四○%,「男女平權」在偷吃這方面進展神速。 畢德曼主張,曖昧並非鼓勵小三文化,「只是提供有需求的消費者安全的環境。」從業績來看,這句訴求的確是門好生意。據《富比世》統計,曖昧去年營收一億一千五百萬美元,會員數超過三千七百萬人,是全球第二大的交友網站。 高度匿名保護會員安全偷吃讓這家企業獲利可觀,然而,不道德的本質卻使它想當「散財童子」都沒人敢靠近:去年曖昧捧三千四百萬美元廣告預算登門臉書等網站,卻吃閉門羹;英國電視台全面封殺廣告,新加坡政府更拒它於國門之外。 「企業的目標就是獲利,企業家不是來做善事的,」畢德曼說,「況且,如果你不會因為偷吃主角開房間就怪罪旅館,為何卻要指責我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