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救老鷹 就是救自己

2015-07-20  TCW


老鷹想飛》,與其說是一部「救老鷹」的紀錄片,「應該是救救自己,去觀察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看看自己所處的環境。你救牠,事實上是救整個環境,也是救自己。」名導演吳念真說。

吳念真傷後復出配音遇感冒,卻六小時不休息完成

這是他今年二月底歷經致命一摔,康復後首次為紀錄片配音。五月中天氣略顯燠熱,感冒的他,六個多小時不休息完成錄音後,臉色發白。「你知道他(沈振中)付出那麼多努力吧??,有時候心裡面想支持,也做不到什麼,有機會做到,自己能做得到的,那就做吧!」他解釋。

吳念真的故鄉在瑞芳,不只常見老鷹,更曾親眼目睹老鷹飛下來抓走小鴨。他記得,阿公說過,有老鷹的地方,代表這裡有「氣」,因為老鷹不會活在底下沒有動物的地方。

這部紀錄片拍攝時間超過二十三年,打破台灣電影史上拍攝時間最長紀錄。開始跟著沈振中拍老鷹,導演梁皆得才二十多歲,現在年屆半百,臉上招牌的大鬍子也已花白。

導演搬器材爬山追鷹為一個老鷹遊戲畫面,等逾三年

他的每一個鏡頭,背後都是長時間等待的凝鍊,重裝備攝影器材更是體力的考驗。他說,台灣老鷹數量太少,非常難拍,築巢又在人跡罕至的深山,有時得爬過一個山谷才走到拍攝地點,「光搬器材走進去,可能要走兩趟,兩、三個小時就沒了。」

總是沈振中發現巢位,帶他去觀察;之後,他一有空就去等。早年,以十六厘米(編按:早期電影膠片的一種格式)影片拍攝,最怕等到精彩時刻,卻沒底片。就如那天在屏東的正午,炙熱烈陽下,一群老鷹在樹上曬翅膀、做日光浴,他趕緊扛著腳架與攝影機衝過一整片石礫地,「衝到的時候,拍不到幾秒鐘,沒底片!然後又衝回來拿底片,過去還好牠還在,我手都軟了。」

「沒有剛剛好的,剛剛好,都有理由的。」電影《聶隱娘》監製、台灣剪接大師廖慶松應邀擔任剪接指導,初次看到此片,就體會到每個鏡頭的難。他說:「最棒的就是,鳥像人一樣,牠們在玩,我突然發現,《哈利波特》不就是照這個拍的嗎?」

這精彩鏡頭,就是老鷹最擅長的「抓枝丟枝」遊戲,單單為了這個畫面,梁皆得等了超過三年。回想這個過程,他說得直白:「今天去,沒有,明天再去。就是一直等、一直等,就是為了想要拍那個鏡頭。」

林強暌違15年開口配唱歌聲沒控訴、激昂,只有自然和諧

甫獲坎城電影原聲帶獎的林強,不僅為影片配樂,更在片頭、片尾開口配唱。自從二○○○年轉到幕後,很少聽到他在公開場合唱歌。不再唱歌,是因不想再直接面對人,「所以主角是老鷹,就無所謂,就有一種距離就出來了。」他說。

老鷹的英文名稱是Black Kite,直譯是「黑色的風箏」。林強以白雲、風吹(台語風箏之意)為喻,歌聲裡沒有控訴、沒有激昂,唱出期待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淡淡情懷:

靠天公吃飯天頂的 天頂的白雲你在上面干住得安穩天頂的 天頂的白雲我是你的子孫 我是你的子孫風吹何處逢春?風吹何處逢春?

二十多年來,梁皆得大多獨立拍攝,幕後卻少不了各界有形、無形的支持。一群對猛禽癡迷的研究者組成「台灣猛禽研究會」,二○○四年正式以組織力量推動「黑鳶保育行動綱領」,梁皆得是其中重要的成員。此行動雖獲一些民間捐款,但難以支持影片製作完成。眼看沈振中守護老鷹二十年就要退休,才找到一家本土企業,因為老闆年輕時就聽過沈振中的名號,一口氣同意贊助五百萬元。

今年秋天《老鷹想飛》將走上電影大銀幕,這群愛鳥人最近開始發起網路群眾募資,一同為保育「集氣」。不管你是否曾仔細看過老鷹,做為反思人與環境的一種象徵,這一切的努力,絕不止關乎老鷹,也關係到我們自己。

【延伸閱讀】1分鐘看《老鷹想飛》紀錄片

■台灣影史上拍最久的紀錄片■吳念真重傷後復出首次獻聲的紀錄片■幕後團隊有金馬、金鐘獎生態導演梁皆得、坎城電影原聲帶獎林強配樂、《聶隱娘》監製廖慶松剪接指導、錄音泰斗杜篤之團隊混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