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國產業經濟陷入複雜困局,亟須全社會第三次創業大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6/151043.shtml

如今,面對環境汙染與經濟持續下行壓力,我國經濟轉型已是沒有回轉的空間,也不存在任何僥幸。否則環境汙染問題加劇,經濟增長動力消殆,經濟風險加大,我國附加值低的經濟結構面對全球競爭將顯得非常脆弱。因此,將產業轉型升級置於全球“空間與時間”的格局下來進行研究審視,尤其是在“互聯網+”這個時代,則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從歷史經驗來看,歐美地區最先完成前三次工業革命,各方面產業發展完備,與發展中國家相比擁有無可比擬的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歐美發達國家通過改革經濟體制,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建立起發達的教育與科研體系,順利地實現產業升級。因此,結合發達國家已產業轉型升級的共同點,我國必須解決經濟體制改革、健全法律體系,建立起現代化的教育與科研體系三方面重大問題。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並未真正實現工業革命,工業發展長期落後,直至新中國成立,才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1978年開始,到目前仍然不完善,這直接制約了產業經濟健康發展。而經濟體制改革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顯然這一道路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任重道遠。

在法律體系建設方面,歷史上我國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使得法制基礎破壞殆盡。雖然在近30年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卓有成效,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與市場經濟直接關聯的法律法規存在諸多不適應乃至缺漏,經濟發展當中行政幹預過多。根據中為咨詢觀察,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這個節點,中央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在中國共產黨93年的歷史上是首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因此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

在教育科研方面,我國教育科研事業發展長期落後,尤其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存在不少差距,困難重重,主要體現在教育與科研體制改革上,近十多年未取得重大有效的改革進展,且未來改革道路依然艱難。若未來我國教育與科研體制不實現有效改革,將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

(二)從歷史教訓來看,拉美地區未能成功實現產業經濟轉型,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就是工業革命未完成,過早向福利型社會轉變,導致拉美實體經濟沒有發展動力,難以持續創造財富價值,從而造成拉美經濟體惡性循環;其二,當時國際環境使然,在日本及亞洲四小龍擠壓下,拉美未能抓住機遇,使得歐美產業轉移主要在亞洲地區集中地完成,導致亞洲經濟迅速崛起,拉美經濟體轉型空間受到整體縮小;第三,拉美地區雖然受西方制度影響,卻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教育與科研體系,教育科研水平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非常落後,且人才流失嚴重,中為咨詢認為因此也難以助推拉美地區經濟轉型。

對比我國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目前還未進入福利型社會,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另外就是我國政府不願過早進入福利型社會,這樣會導致社會發動沒有動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持續調動人民創造財富與價值的積極性。但我們也必須看到政府若處理不好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同樣會影響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國際環境來看,我國仍然是全球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者,工業制造基礎能力相對來說雄厚(對比來看,上世紀拉美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是其經濟轉型不成功的重要原因),這為我國經濟轉型提供了產業基礎;但作為全球十多年的制造大國,已開始面臨美國制造業回流,東南亞、南亞及非洲地區國家強有力的制造業競爭,且趨勢更為激烈,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外部環境不容樂觀。

近年我國教育科研投入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取得的科研成果產值占比卻只有10%左右,相比發達國家的30%-50,相差甚遠。面對10多年教育與科研體制改革的停滯,若再不改變,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的整體轉型。

(三)從現實局面來看,美國仍然引領全球產業經濟發展,一方面主要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初開始,美國通過IT信息化革命並取得全面突破,拉開與歐洲國家及日本的差距,至今仍沒有相關國家可以與之抗衡。而日本失落的十年,既有“廣場協議”的內在影響,但更多是美國提前進入IT信息產業發展時代,使得日本喪失新一代產業機會。這對我國來講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須及時準確有效地抓住新興產業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就是美國的金融產業,現今美國金融服務產業位居全球絕對領先的地位,其通過金融系統影響全球經濟發展,並為本國產業經濟發展謀取便利,也是美國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根據中為智研觀察,對我國來講,如果只有“硬”制造產業升級,沒有創新強大的金融系統作為支撐,很難說是一種產業經濟升級。

另外西歐國家、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仍然保持傳統產業發展競爭力,其並不願意放棄自身已有產業優勢,並力爭取得更進一步發展。譬如,我國家電與電子信息產業與日韓及我國臺灣地區形成正面沖突,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則歐美日形成直接競爭,生物醫藥產業仍然要與傳統歐美日等國家競爭,顯然我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路艱巨。

雖然近年我國高附加值產業取得較快發展,並能夠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但仍然處於產業鏈制造的末端,很少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出現。而產業升級往往需要改革創新的伴隨,尤其是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必須有制度保證,最先進的制度往往很容易誕生最先進的產業創新成果,無論是我國IT科技產業還是金融產業,這些都需要改革配套來實現。現今我國產業經濟創新環境不足,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這些掣肘著我國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四)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國仍然以中低端制造業為主,並且大規模存在,這些產業往往是就業群體的主要對象,同時也是出口貿易的主體,但這些企業卻消耗大量的資源,排放大量的汙染物,形成產業發展根本矛盾。根據中為咨詢網觀察,同時這是我國產業發展的根本國情,過往歐美日韓等經濟體並沒有出現過,導致這也是我國解決產業轉型升級問題的根本所在。首先,我們國家不能大規模轉移中低端產業,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國出口創匯以拉動經濟增長的目標,同時也會影響到大量群體的就業;其二,我國又不能隨意淘汰落後企業及汙染企業,因為現實我國存在大量的落後產能及汙染中小乃至大型企業,這也會影響到GDP增長及就業問題;其三,我們國家不能簡單地通過技術方式來升級產業與保護環境,造成企業成本增加,影響企業與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使得產業經濟發展出現不適應。

面對過往發達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不曾發生的局面,必須根據我國實際國情來解決,把“解決就業、保持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現階段工資增長仍是主要方面)、防治環境汙染、實現中低端產業轉型升級”幾方面問題統籌來解決。這就需要國家中央層面的戰略遠見與耐性,需要政府社會的卓越執行保障力,需要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更需要創新政治經濟制度與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因為我們今天面對的是全球最大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體,因為我們未來要面對中國夢新局面。這需要我們全民再一次參與到創業大潮中,而這一次創業大潮需要我們加強產品質量,註重產品研發,積極創新,註重環境保護,結合“互聯網+”時代背景,推動中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成功,實現中國經濟再一次跨越式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程勇,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和立場。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