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救股價 「賜死」曼咖啡只是第一槍

2015-07-06  TCW


王品的股價,還能回到五百元嗎?

台灣餐飲龍頭集團王品,自二○一一年上興櫃後,股價最高一度衝破五百元,為台灣的餐飲類股帶來一波掛牌風潮,當時本益比近三十二倍,讓餐飲業突然成了國內取代科技業的新明星行業。

沒想到,自去年第二季,王品股價開始積弱不振,爆發食安風波後,更一路重摔,今年三月股價最低曾跌破二百五十元,相較於最高價時,腰斬逾一半。

現在,戴勝益正式退居二線,手握王品改造大權、渾身充滿「狼性」的王品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正輝,要如何讓王品股價重回高點?

對於今年台灣王品的業績,他的答案直接、果斷:「(今年)財報一定不會太好看,可能明年都還不會,要到後年才好。」

重整體質四關鍵字拚中價位:台灣低價品牌暫停擴張

管理風格講求快速的他,已開始調整台灣王品旗下各品牌的營運體質。

首先,他強化聚火鍋與藝奇日本料理兩大品牌的菜色,提高成本,抓回流失的客戶;接著,他將砍掉曼咖啡這條產品線。

未來台灣王品的重心,放在客單價五百元以上的中價位品牌,暫緩三百元以下低價位品牌的擴張,這些動作,將讓台灣王品今年付出營收下滑、成本上升的代價,也就是他預告「財報一定不會太好看」的理由。但好處是,未來台灣王品淨利率有可能因此上升,是看長不看短的策略。

陳正輝敢大刀闊斧的改革,是因為台灣不足的部分,將由中國補上。在他操盤下,將讓王品成為台灣上市櫃公司中,最純的「中國內需概念股」。

中國營收:目標兩年後超越五成

今年初,他在中國喊出「千百十計畫」,也就是在二○二二年之前,要在中國開出上千家分店,營業額破人民幣一百億元,淨利達人民幣十億元以上。

敢這麼喊,不是沒有原因。王品二○○三年進軍中國,第一年就賺錢,且過去三年來,中國營收成長幅度平均約四○%。再檢視其獲利能力,中國王品去年淨利率為一○.三%,比台灣王品高出兩個百分點,已是王品集團營收、獲利的重要支柱。

陳正輝指出,「現在大概六比四,我們(指中國王品)占台灣營業額大概四○%左右,明年我看應該會一半一半,到後年就有機會超越了。」

中餐品牌:透過合資進攻中國市場

不僅中國,陳正輝也首度對外披露,台灣店數未來也將上看千家。

「我在台灣跟他們(王品主管)講要開一千家,他們都這樣,就是一個懷疑的眼光嘛。」陳正輝透露,王品內部對台灣要開到一千家店,也充滿疑問。

陳正輝自信的喊出兩岸兩千家店,是因為他的策略,跟戴勝益過去擅長操作的異國料理很不一樣。

他看準的,是王品始終未曾立足的中式餐飲市場,而且在中國,餐飲市場有九○%在中餐,遠高於王品原先主攻的異國料理。

過去,王品在中式餐飲市場總以失敗告終,從最早的「一品肉粽」,到後來的「豐華火鍋」、「打椒道」,都未能闖出一番成績。「中式餐飲的管理難度遠高於西餐,從食材、口味到服務流程,都更複雜。」旗下有日式、中式與港式餐飲品牌的大品餐飲集團總經理蔡威華觀察。

為什麼這次陳正輝有信心能靠中式餐飲,讓王品再攀高峰?他打的算盤,是與中式餐飲品牌合資合作,以及引進外部的中式餐飲團隊。

正因為清楚知道中式連鎖餐飲光是口味控管,就是一大難事,陳正輝在中餐布局上,除了王品過去擅長的,自行開發新品牌,他希望透過合資方式,與現有的中式餐飲集團合作,開拓新的中式餐飲品牌。

「合資合作,就會把對方的know-how帶進來,你可以學習別人做幾十年的經驗。這經驗,絕對不可能靠自己兩、三年研發出來。」陳正輝的算盤撥得精明,他計畫靠合資夥伴,一舉補足王品未曾建立過的中央廚房管理知識,以及集團內始終缺乏的中式餐飲經驗。

此外,他要打破王品向來由內部主廚研發新品牌菜色的慣例。陳正輝計畫引進外部的中餐廚師,如大飯店找名廚坐鎮一樣,替王品打江山。

蔡威華認為,中餐市場,競爭的核心是口味,非王品向來強調的服務。中國市場因尚未飽和,王品有機會占得一席之地,但如果想在餐飲市場成熟、講究的台灣進軍 中餐,得發展出「名菜、名店、名廚」模式,才較有籌碼。「微笑的時候露七顆牙齒、五顆牙齒,已經不是台灣客人要的。」

今年九月,王品暌違多年的新中式餐飲品牌將在上海開幕,是不是能夠一炮而紅,將是未來王品集團營收、獲利重要指標。

開一千店:加快步調,一年開三品牌

陳正輝改革的第四步,是要加速王品發展新品牌的腳步。

王品集團過去一年來,經營碰上瓶頸,隨著營收基期增高,品牌開發速度仍維持一年一個,成長動能自然縮減。「我們十年前,一年開一個品牌,怎麼十年後還是一年一個?難道我們十年來都沒進步嗎?這邏輯不通嘛。」

陳正輝為王品開出的藥方,是打破過去步調,明年要一口氣嘗試開出三個新品牌。「我現在正在寫台灣的十年計畫,如果一個中餐品牌可以開五十到七十家店,我只要開十個品牌,就可以有七百、八百家店,只要能成功開出十個中餐品牌,(台灣)就到一千家店了,這怎麼不可能?」

敢這麼積極的嘗試,是因為在陳正輝眼中,連鎖餐飲是投入成本低,但成功後,卻報酬豐厚的產業。

他以王品在台中的第一家店為例,開玩笑的說:「第一個,輕資產、投入不多,第二,產出不錯,第三,不會暴起暴落,做久很穩定。……你就把他當好像ATM(自動提款機),只要擦乾淨,記得插插頭,每年就滾這些錢進來。」

不過,多品牌策略,背後其實有訣竅,那就是「可複製性與資產規模,」台灣加盟協會榮譽理事長許湘鋐認為,這也是投資人評判餐飲類股是否值得投資的關鍵。

可複製性,指的是該餐飲品牌的產品與經營形態,是不是能夠連鎖或加盟,並且走出國際,如此才有資本化經營,擁有穩定的獲利並降低風險。

資產規模,則與科技業或傳統產業不同,餐飲業越往輕資產發展,越小越好。許湘鋐舉例,台灣的餐飲類股中,通常單一餐廳規模越大、固定資產投入越高的,往往股價越低,因為它的可複製性相對也低。

反之,像王品、85度C、摩斯漢堡這類品牌,單店投入的金額較低,連鎖、複製的機會高,才能將規模做大,受到資本市場肯定。

過去在戴勝益主政下,台灣王品以海豚領導學成長,現在換上自中國歸來的狼性陳正輝主導改革,上述這四大策略,都可在明年一一檢視,一旦每個策略都如陳正輝所寫的劇本演出,或許,五百元有可能不再是王品股價的天花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