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因為他能 蔡東豪

2010-04-08  NM





內地的商界名人喜歡透過媒體發表 偉論,但我總是不能對偉論有共鳴,因為他們不是吟詩作對,內容故作玄虛,就是把自己私人生活跟工作扯上關係,例如爬山怎樣令自己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有一位 內地企管人的公開言論,我卻特別留意,他是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我認為傅成玉是最懂得營運內地企業(當中包含數之不盡的學問)的內地企管人。

內 地民營汽車企業吉利收購富豪汽車,成為內地企業近年最大宗的「走出去」個案。媒體集中討論福特當年高價收購富豪,現在「蝕讓」予吉利,吉利執到平貨。傅成 玉對此宗收購的評語是︰「不在於買的價錢是多少,在於買賣能否增加價值,並非便宜就要買。」寥寥數句,傅成玉為吉利收購富豪作了定論。

吉利 是只有四十七歲的著名內地民營企業家李書福的心血,他被喻為「造車狂人」、「山寨高手」,不足二十年時間,在沒有中央支持下,白手興家建立年賺十億元人民 幣的吉利,代表着中國汽車業朝氣勃勃的民營新勢力。從零開始,李書福擊倒國企巨頭,一躍成為全球汽車業最矚目人物之一,對他來說,感覺一定是攀上人生高 峰。

福特於九九年以六十五億美元收購富豪,十年來連年虧損,福持投入資金不計其數,今日吉利以十八億美元從福特手上收購富豪。○九年吉利營 業額四十三億元人民幣,富豪營業額約一千億元人民幣。吉利的產品屬中低檔次,這次越洋收購世界知名汽車品牌富豪,不管從哪一角度看,都是一宗「蛇吞象」的 收購。

「蛇吞象」不是問題,「蛇吞象」的成功收購個案多的是,問題所在是傅成玉指出的重點︰買家能否為合併後公司增值?

宣布 收購後,李書福強調吉利是吉利,富豪是富豪,吉利不生產富豪,富豪不生產吉利,雙方關係是「兄弟」,而非「父子」。即是說,富豪的管理層留在歐洲,一切大 致上不變。問題是富豪嚴重虧損,前景不明朗,被吉利收購後怎樣扭轉劣勢?吉利管理層欠缺管理大型跨國集團經驗,不插手管理可能是明智之舉,但富豪弄至今日 局面,富豪的管理層或多或少要負上責任,單是換股東,怎能令富豪起死回生,我想不通。

 

內地企業「走出去」總愛搬出的一招 是,收購後可提高內地的生意額。從過往多宗失敗個案中看到,這是謬誤。富豪一直在內地經營,換了股東後,生意怎會忽然上升?據傳媒報導,相反的情況可能出 現,內地消費者擔心吉利收購後會令富豪品牌的「含金量」降低,紛紛延遲購買富豪。假如連內地消費者也擔心,我不敢想像美國和瑞典消費者日後怎看待富豪這個 「Owned by China」的品牌。

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另一招是,收購後把生產線搬到中國,享受中國的廉價生產成本。中國汽車業二 十年來一直被中外合資車廠壟斷,外資來中國設車廠不是難事,這些年來沒有人阻止富豪來中國設廠,它不來定有其原因,所以吉利收購後為富豪車設廠消除障礙, 這一點不能成立。即使今日決定建廠,至少三數年才能投產,這三數年要嚴重虧損的富豪怎捱?

想來想去,吉利收購富豪可取之處,是吉利買得夠 平。可是「買得夠平」在企業併購中也是謬誤。收購企業和買股票不同,買股票輸到「零」不用再輸,理論上怎麼爛的股票都有一個可購入的合理價格(例如是 「零」)。收購企業的最低價不是「零」,因為可無窮無盡的輸下去,即是說,爛企業的合理價格可能是一個負數。

最經典的「負價格」收購個案, 是○五年台灣明基(BenQ)收購西門子的手機業務,收購價是西門子付予明基二億五千萬歐羅。買東西有錢收,世上難得一見。收購一年之後,明基宣布結束手 機業務,虧損八億歐羅。

在向國企傾斜的汽車業,李書福憑雙手創立吉利,過程必定荊棘滿途,處處受壓迫,今日冒出頭來,以民企身份為中國汽車 業爭光,對他的努力是一種肯定。我記起當年發生性醜聞之後,記者問克林頓的好友,克林頓為何這樣做,好友的答案是,因為他能(Because He Could)。我認為這也是李書福收購富豪的原因。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 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