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台只靠八百名醫師接生 五年後老化問題嚴重 產科醫師荒 健保獨立預算有解?

2015-06-15  TWM

如果有一天,台灣沒有產科醫師來接生,怎麼辦?這絕非危言聳聽,二○二二年有將近一半的婦產科醫師是六十歲以上,投入產科的人力愈來愈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健保框出「生育總額」獨立預算的解方,值得各界深入討論。

撰文•郭淑媛

日前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被控醫療疏失事件,讓婦產科醫療糾紛多與人力荒問題,再度浮上枱面,在各專科醫師中原本婦產科人力最吃緊,其中產科更嚴重,不少醫界人士憂心,若不盡速提出解方,未來台灣許多地方恐將找不到產科醫師接生。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資料,目前全國婦產科醫師約二六○○人,其中有做產科接生業務約八百人,而去年台灣有二十一萬名新生兒報到,產科醫師負荷量吃重之外,還有分布失衡問題,全國約四成以上醫療院所無婦產科,設有婦產科的門診中,高達六成以上沒有產科醫師。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二○一三年提出的報告也指出,近五年來婦產科執業醫師人數僅成長五%,為各科之末,全台更有超過一五○個鄉鎮無婦產科醫師。

接生費用 僅切盲腸一成婦產科醫師人力最迫切的問題是老化,是所有專科平均年齡最高,專科醫師平均執業年齡為四十八歲,但國衛院報告指出,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為五十四歲,至二二年將有高達四成九是六十歲以上。

「接生是很需要體力的,光是半夜接生,就是挑戰。」馬偕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說,一二年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名額七十人,只招到四十多人,有人做三天就辭職;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謝卿宏也曾說,全國婦產科人力登錄,四十歲以下僅一三.六%,和全國醫師四十歲以下三八.六%相較,斷層嚴重。

衛福部先後提出不少政策工具,包括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管控各科專科訓練醫師容額、增加住院醫師津貼等,近兩年婦產科招生情況已有改善,去年招到九成,是多年來最好的情況。

不過,黃閔照指出,婦產專科醫師招生雖有增加,最大問題是實際投入產科的勞力不足,馬偕醫院調查,總醫師畢業後有一半的人不做產科,只看婦科門診,做產科一個月接生超過十例以上是個位數。

另一問題是,新任婦產科專科醫師女男比,從○三年三八%比六二%,提高到一四年五八%比四二%,一一年到一四年住院醫師共一六五人,女男比約六二%比三八%,婦產科醫學會的女性會員從八%提高到二○%,「但女性投入產科寥寥無幾,有些女醫師結婚生子後就不做產科。」黃閔照說。

黃閔照表示,醫學生不願走產科,主因是健保給付太低,目前生產案子的總給付(從產檢到接生)約三萬三千元左右,而接生費用不管剖腹產、自然產都是約八九○二元左右,且是給醫院,醫院再分給醫師只有三五至四○%的比率,大約三、四千元,「怎麼留得住人?」與此相較,外科光是做盲腸切除手術就有三萬三千多元。

「未來做產科與偏鄉的人力一定不夠!」黃閔照表示。

為了招收更多新血,婦產科醫學會除了建立生育事故補償制度,減少醫療糾紛困擾外,目前更努力爭取單獨編列一筆「生育總額」的獨立預算。

生育總額 重新分配資源黃閔照解釋,健保草創元年(一九九五年)婦產科給付占七%,目前在健保總額五千億元裡則只占四%,如果可以讓婦產科總額維持像過去一樣的占比,這多出來的預算就可用來提升醫療品質。當然,黃閔照也知道,維持七%不太可能,所以獨立預算的額度可以再協商,但概念上,就是框住一個固定比率的預算。

依婦產科醫學會構想,這筆預算用途包括:做「生育登錄」以掌握各地生產量;再結合建立「開放醫院」制度,在診所與醫院產檢,生產時到某醫院或某生產中心;同時進行「高危險姙娠管理」,孕婦有高危險姙娠就轉診,甚至可「補助偏鄉孕婦」在產前住在醫院附近的救濟單位待產,這樣生產中心與診所都能維持運作,也可推動就地產檢、就地生產。

給付點值 依風險高低調整牽涉到留住醫師的給付問題,則希望比照美國建立獨立醫師制度,即健保署將醫師費與醫院費依一定比例分開給付,同時低度與高度風險產婦的給付點值也不同。

黃閔照說:「內診費健保多給九十元,但醫院抽成後,只剩一瓶養樂多給醫師。」再加上健保對超過固定點數的部分打九折給醫院,醫院會控管不要超出額度,「修理到的是處理重症的醫師。」對於這項解方,部分婦產科醫師感到悲觀,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認為,「理念很好,但不可能辦到。」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婦產科在於工時長、報酬低、糾紛多,這個提議無法改善根本原因,「何況現在叫健保或政府出多餘的公務預算都是天方夜譚。」朝自費市場發展的禾馨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說,問題出在健保是「共產主義」,若健保不改變,在架構內修改,恐怕仍會失敗。全國醫師公會聯合會祕書長蔡明忠則表示,要解決醫師荒問題,應通盤處理,不可能單獨支持某一科。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健保有獨立總額預算是洗腎,在總額不變下,因人口老化洗腎人數增加,原本一點相當於一元的給付,現在只有○.八元,若實施產科獨立總額,未來可能出現類似情況。黃閔照則強調,台灣的生育數變化不大,框住總額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產科健保給付如何調整還有待討論來凝聚共識,但無論如何,正視產科醫師荒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已刻不容緩。

婦產科醫師人力老化

—— 各年齡層婦產科醫師占比逐年變化 單位:占比(%)25~40歲41~59歲60~74歲75歲200128.9560.728.611.10 200816.5373.847.611.61 200914.4275.967.561.60 201014.2276.666.941.72 201114.0577.226.351.98 201213.7377.545.882.41 註:部分醫師未登錄出生年月日,故有遺漏值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