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掘金港股連載(1): 港股的獨有特色

(按: 筆者近來事情較多,一來應付CFA考試,二來因個人的身體因素和新房子設計因素,所以出文較為落後。再者,近日筆者正在可能籌劃一個重大的寫作計劃,就是寫一本關於香港股票的書藉,以下為初步稿件,前後的文理可能有粗疏,敬請原諒。)

要明白香港股票市場和A股的差異,相信就需要瞭解香港股票的交易的歷史

由於當初香港股票交易所是一群經紀組成,目的只是為了讓買賣雙方有一個交易的場所,後來因為交易逐步熾熱,經紀眼看融資的需求增多,故增設交易所,導致開始增多。

但交易所的增加,造成訊息混亂,亦因交易所的激烈競爭及上市前後龐大利益下,導致上市公司的質量大幅下降,所以政府為免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於是開始加強管理,先是在197331日緊急頒布《1973年證券交易所管制條例》,規定自197332日起,創立任何交易所,需要獲得財政司或港督的批准,所以香港只能有維持4個交易所

後來,經過多年的商討及籌備,最終在1986年成立香港聯合交易所,並規定上市後的股票只能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但在1987年股災後,市場人士對股市又失去信心,於是政府決定進行調查,發現香港聯合交易所權力審批及監管上市公司權力過大,故把部分監管職能轉移至獨立的證監會,經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證監會的權力增大,在2004年進行的雙重存檔的制度,使香港聯合交易所及證監會有互相制衡的權力,從而使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不過,其實證監會只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法制機構,香港聯合交易所更只是一所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所以並不具法定的權力,香港的上市規則也是一套規則,並不具法定的效力,由於政府並無直接監管,加上資金來自四方八面,所以香港的交易情況是比較自由的,且深受各地資金的相互影響

A股市場的成立,實際上只是為了為國企籌集資金服務,主要因為1989年的風波,外地對中國的投資縮減,銀行的貸款餘額也減少,於是希望利用民間資金來解決國有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兩個股票市場也因此成立,當中也許有些競爭,但也是在中央政府的管制之下。在鄧小平南巡之後,股票市場景氣大變,市場規模擴大,政府規管的需要也開始迫切,於是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和中國證監會成立,分別從事法規制定及執行之工作,另外中國人民銀行則負責監管證券經營機構,監管機構重複

1997年及1998年的中央組織的變化,以及監管職能的重組,把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證券委員會、中國證監會三個機構監管證券市場的職能合一,同時把兩個交易所的監管權集中,成立新的證監會,並作為一正部級事業單位,專司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職能。使執行證券政策執行較為順暢,且具一致性,規管上較容易。但由於屬於上而下、巨集觀化管理上市交易事宜,且中國的股票市場也受政府法例的監管,所以中國內地的交易風氣會是較為重政策面,加上投資資金仍是主要中國內地,所以交易情況仍算是較為單一化、制度化,並無一定的彈性。

瞭解到以上的差異,就可以瞭解到香港和中國內地交易不同和獨有的特色了,現在我們不如先介紹一下,香港股市和A股市場的差異。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