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運營能否破解在線教育流量難題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3/149811.html
黑馬說:當前火熱的在線教育可以歸結於一點:除了拼內容,就是拼流量。側重點不同,打法也各異。但作為平臺型公司,顯然流量才是王道,各方使出渾身解數,引擎優化、競價排名、廣告營銷等等,目的無非是實現用戶和流量增長。那麽,除了如此簡單粗暴的做法之外,還有能夠源源不斷帶來流量增長的方式嗎?
5月12日,作為直播課程分發平臺選課網旗下品牌,選課商城公布了上線第一周的運營數據:35門直播課程付費訂單總量突破5000單,其中大部分訂單源自於選課網對用戶的深度運營。
選課網創始人 李好宇
文 | i黑馬 周路平
選課網去年8月份上線,當時並不直接提供直播內容,而是圍繞大學生群體,提供包括四六級、托福雅思、考研、公務員在內的第三方直播課程。起初的做法比較粗放,用戶在找到合適課程後,無法在選課網內完成支付、觀看,需全部跳轉到對應機構官網。相當於只提供搜索結果,不提供課程服務,用戶體驗相對不足。
這種情況在最近的一周開始發生改變。“因為一些直播課程機構的著陸頁設計不完善,註冊繁瑣等原因,導致轉化率偏低。”李好宇發現,直接由選課網跳轉到第三方網站的用戶,轉化為實際用戶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於是決定采用B2C做法,推出選課商城,在自己平臺實現閉環。而選課商城與選課網的區別除了能夠一站式完成課程學習外,主要還在於編輯專業推薦與機器算法推薦的運用,為用戶在內容上進行曬選把關。
除了在業務結構上的調整,選課網創始人李好宇也介紹選課網上線以來的運營情況,連續6個月,用戶每月同比上漲50%。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用戶數據,但李好宇表示,這些增長的用戶中,40%來自於深度運營,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運營;20%的流量來自搜索引擎;40%來自商業推廣。這種結構比例讓李好宇感到興奮。
“我們的課是抓取過來的,那我們只要運營學生就行了。”李認為,做在線教育平臺把運營思路放在老師身上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有足夠的學生量,完全不愁老師的粘性。”
而對於如何產生足夠的學生量,李提到了兩種做法:粉絲深度營銷和品牌化營銷。前者直接培養粘性用戶,後者打造在線教育品牌,最終目的還是吸引流量。而具體做法諸如在微信、微博、論壇、貼吧等大學生聚集的平臺制造話題,增加互動等。目前,選課網旗下的微博平臺已經積累了50萬活躍粉絲。李舉例稱,微博上發了一條關於大一為什麽不能考四六級的話題,轉發量超過了2000,曝光率達到了百萬人次的級別。為了達到效果,選課網甚至專門挑選了與用戶同一個年齡層的運營人員,目的就是為了“和學生們玩到一起,感覺到對脾氣,我們的產品是有溫度的”。
通常而言,平臺流量的導入依賴於搜索引擎優化、關鍵字競價排名、廣告位展示等方式,不過這些常規做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質疑,成本不斷上漲,效果卻不見好轉。更多的人轉而將目光投向用戶運營帶來的粉絲經濟。
依靠深度運營積累流量並非沒有成功先例,小米和它的“米粉”們就是最為鮮明的案例;依靠深度運營本身也存在很多好處:不僅獲取用戶的成本低廉,更關鍵的是,通過運營產生的用戶多少對產品本身具有認同感,粘性也足夠強大。只是,作為沒有實體產品的在線教育,是否也能靠運營思維支撐起做平臺所需的足夠流量呢?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
,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