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0 21:48 編輯 論持久戰:毛主席的十大軍事原則與港A股牛市演進脈絡 作者:格隆 第一個問題:一個大牛市的崛起與成立,需要多少曲折的反複? 上面這個問題適用任何一個主體,國家、民族、企業、股市、個人……不一而足。 港A股在4月摧枯拉朽式的狂飆突進後,於5月進入歇息整理狀態。很多人在與格隆探討一個問題:解放軍到底來不來?恨嫁的港A新娘望穿秋水,怎麽等來的全是鬧洞房的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上一個經典的史上最牛創業團隊的故事: 1921年在馬列概念的風口中成立公司,依靠世界級營銷廣告“打土豪分田地”起家,隨後拿到了蘇聯天使輪和A輪融資,歷經11年艱苦卓絕的浴血經營,在兼並部分西方列強和國內競爭對手的資產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宣布上市。上市後也幾經波折,公司營收一度入不敷出,但長期看業績仍是逐年提高,上市65年後估值突破10萬億美金,雄居全球第二。 創業團隊成員見下圖: ![]() (左上起依次為陳雲、秦邦憲、彭德懷、劉少奇、周恩來、張聞天;左下依次為康生、毛澤東、王稼祥、朱德、項英、王明) 上面這段看似輕松幽默的話語,概括的實際就是新中國這家公司偉大牛市的進程:期間經歷了多少曲折與甘苦,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非常清楚。 大國崛起如此,股市走牛亦如此:如果沒有足夠的高度與視野,沒有堅定的信念與執行力,你最多是一個牛市的機會主義看客——顧順章、張國燾、向忠發,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舉個很簡單例子:如果你只是覺得港A股是這波A股大牛市能量擴散帶來的余震,你一定不會認為5月的無厘頭震蕩是重新吸納港A籌碼的絕佳機會,你一定會在五月的震蕩中撤離,並為這種撤離而沾沾自喜——這與顧順章、張國燾、向忠發的叛變沒有什麽兩樣,區別只在於叛變的代價大小。 從目前看,港股還在相當程度上受制於A股的走勢,多少有點影子股和配角的味道,但恒指(尤其國企指數)與上證指數分手的日子不會太遠了:再給時間一點時間。我們需要糾結的不是時間,而是大方向的正確。大方向正確,你所忍耐的每一分鐘,未來都會帶給你可觀的回報。 請複習5月8日格隆匯評論員的文章《Buy in May & Go away:5月是港A股最後及最佳的上車機會》。 第二個問題:打匯豐,是不是有些太冒進?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也先上一個歷史片段: 1819年5月,“南美之父”玻利瓦爾率領2000名革命軍繞過已被西班牙軍隊重兵把守的委內瑞拉到新格蘭納達(今哥倫比亞)的各路通道,長途艱苦跋涉,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頑強翻越海拔4000米、荒無人煙的安第斯山,突然出現在哥倫畢業首都波哥大城下,並一舉擊潰措手不及的西班牙軍隊主力。這次奇襲大獲全勝,由此奠定了南美各殖民地獲得解放的基礎。 這就是南美軍事史上最有名的波亞卡戰役——放棄所有邊緣地區,黑虎掏心,直接拿下首都。 3月24日,格隆匯發出“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的號召,之後港A股在4月摧枯拉朽式的狂飆突進; 4月26日,格隆匯發出“旗幟鮮明做多匯豐”的號召。 很多朋友在目瞪口呆之余詢問:匯豐可不是中小市值的港A股,匯豐可是市值1.5萬億,恒指第一大成分股,超級大笨象,算是外資的老巢,港股帝國的首都了,這麽直接打老巢,時間對嗎?力量夠嗎?太冒進了吧?(朋友同時沒忘提醒,有三大外資行都已針鋒相對,高效率下調了對匯豐的評級)。 是的,打的就是外資老巢! 又如何? 有本事,外資集體做空匯豐試試? 打匯豐,其實表明的是一個戰略上的態度和自信: 1、中國這個巨人史上第二次戰略轉型 2、人民幣加速國際化 3、國家意誌強力輸出資本 在這樣戰略大背景下,作為幾乎唯一輸出出口與抓手的港股會是一波超級大牛市!做多匯豐,是順應這個歷史潮流,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有著足夠勝算。試圖做空者,則是與中國的歷史趨勢在做對手盤! 誰勝誰負,顯而易見。 既然是一波超級牛市,中資真正接管金融主權,首都淪陷都將是必然的特征和結果,否則何以能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牛市? 短期內攻陷首都當然不現實,但小試牛刀,圍而不打,給敵人以強大心理震懾,你焉知不會出現城內敵人投誠起義,畫龍點睛,並最終形成共同做多一個崛起中大國統一戰線的效果? 至少,你無需再繼續過往那種仰視外資,甚至盲從外資,放棄定價權的慣性靜態思維。過去港股日成交只有600億水平,4月以來,日均成交2000億,說這里有一半是南下中資一點不為過。這種背景下,說港股不會A股化,說中資難以接管定價權,都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自欺欺人,連閉目塞聽都算不上。 港股長期估值低、需要看外圍臉色、看外資臉色,只是因為沒有本土沈澱資金。 中國有四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有可以降40次的準備金率,有可以降21次的利率,一旦解除資本輸出限制,而且是以國家意誌推動輸出資本,香港會有多少定價權接管不了?有多少坑填不平? 在撰寫本文的過程中,傳來央行再次降息0.25個百分點的消息——大國有錢,就是這麽任性! 對於未來的香港資本市場,外資將永遠只是客人——朋友來了有好酒,但,如果是……。 第三個問題:港A股牛市未來會怎樣演繹?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還是先上一段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總結。 1947年12月25日,人民軍隊的締造者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召開的會議上做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並在其中正式提出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指導的十項基本原則: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③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是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需要反複多次才能最後地保守或奪取之。 ④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采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求達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這樣,在全體上,我們是劣勢(就數量來說),但在每一個局部上,在每一個具體戰役上,我們是絕對的優勢,這就保證了戰役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將在全體上轉變為優勢,直到殲滅一切敵人。 ⑤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⑥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⑦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註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⑧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⑨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⑩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盡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很明顯,毛主席這個作戰指導的十項基本原則是以弱勝強的經典路徑總結,其核心就是:
對於南下資金而言:
還是那句話:一切的一切,都劍指5月後。 最後送上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後,毛主席的一句七律詩詞做本文結尾: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