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世界最聰明大學 為什麼指名要他們?

2015-05-11  TCW  
 

 

歷經三個月競爭,第一屆「商周奇點創新大賽」於四月二十九日落幕。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一位剛出社會的二十四歲工程師,竟打敗名校博士菁英、創業CEO們,拿下第一名;另一位英語程度僅中階水準、毫無理工背景的運動治療師,則讓奇點大學破格錄取,讓台灣成為東亞唯一被奇點大學同時錄取兩位代表的國家。這兩位勝出者,即將在六月代表台灣,前往矽谷,與世界最頂尖的創新人才過招。

奇點大學是Google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辦的新型未來學院,每年從全世界挑選八十位,有潛力運用科技改變全世界的創新種子,參加十週的創新課程,錄取率不到二%,且每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名額。《商業周刊》獲得奇點大學獨家授權,設計了書面審查、面試報告等四階段競賽,以選拔人才。

不只比點子,更比心理素質野外求生、思考訓練,鏡頭全記錄

吳曄,二十四歲,中央大學機械系畢業,提出的點子是用具偵測器的「智慧型菜刀」,來解決食物安全問題。第二輪面試時,他在十五位參賽者中僅排第十一,表現並不起眼。

吳孟恬,三十歲,是入圍者中唯一女性,平常的工作是在安養中心帶一群老人做運動、玩遊戲,沒有技術能力,卻想做出一個可以感知老人情緒的智慧型手環。她雖然在台大物理治療研究所攻讀博士,但英文差到連講稿還得找人代筆,第二輪面試中以吊車尾成績勉強晉級。

這兩位相對平凡的參賽者如何勝出?秘密就在:一場五天四夜的實戰營隊。

營隊仿照奇點大學規畫,含野外求生、創意思考、3D列印等課程任務,十五位入圍者必須完成所有課程,才能取得最後的決賽資格。

由於這是國內首度以實戰營來選拔創新人才,公共電視破天荒出動四十八人、十台攝影機的製作團隊全程記錄。換句話說,參賽者不只面臨其他十四位菁英挑戰,同時還得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鏡頭面前。讓這場比賽不只是比創意、比點子,更比人格特性與心理素質。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像你們這樣做的!」奇點大學創業共同主席珊迪.米勒(Sandy Miller)看到如此嚴苛的競賽過程,眼睛都瞪大了起來:「You guys amaze me!(台灣太讓我驚豔了!)」

吳曄與吳孟恬之所以能爆冷勝出,正是拜此營隊所賜。

在五天四夜的營隊中,「我看到了其他人的表現,心想不能只是默默的觀察,要做出改變,表達自己的意見,」吳曄說。

「我的疆界被打破,舒適圈被打破,才發現,原來我的聲音是可以被聽見的,我是有能力做得到的!」吳孟恬說。

改變與打破,是創新的核心教授學吞下羞辱,盲生學「往下跳」

他們不知道的是,「改變」與「打破」,正是創新最重要的核心。

時間拉回到兩週前。占地萬坪的度假勝地龍潭渴望園區,儘管風光明媚,但吳孟恬心頭卻是沉重無比。「我左邊一個博士,右邊一個CEO,每個看起來都有夠厲害,是要怎麼跟他們比?」(編按:此次十五位入圍者中共有六位具有博士學歷、四位是創業家)「我的英文能力這麼差,決賽要講英文,去美國又要講英文,根本不可能選到我嘛!」恨不得馬上回家。

想放棄的,不只她一個。五十五歲、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錢偉鈞(詳見七十六頁),是這次入圍者中最年長的。原本,他是拒絕來參加這場營隊的。

「你想想看,我要面對的是一群跟我學生一樣年紀,卻遠比我優秀的年輕人,每天睜開眼睛看到他們,就是很殘酷的告訴我:『你有多不足!』」錢偉鈞說。

年輕時代就不擅長體能活動的他,在營隊中得跟著年輕小伙子們走獨木橋、爬九公尺高的柱子,像大學生一樣,熬夜討論報告,每天還得接受所有人的評分檢視,等於是把自己赤裸裸攤開在鏡頭前,這對一位教授來說,情何以堪?

最後讓他咬牙前來參加的關鍵,不是為了爭搶這張門票,而是「我想推廣我在做的研究,讓更多人知道並支持,」錢偉鈞說。但過程中,他每天都想放棄,營隊的第三天,他實在受不了了,打電話給友人:「我不玩了,我要回去!」說著說著,他流下男兒淚。

他們面臨到的,是創新的第一個關卡,打破自尊。

「太在意面子的,都成不了大事,」營隊總評審、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觀察,在創新的路上,會有很多人嘲笑你,看不起你,甚至羞辱你。「只有那種像番薯一樣,外表看起來坑坑巴巴的不起眼,實際上生命力強韌,切成四片丟到土裡,都還能長出來的,這種人才有機會成功!」

第二個關卡,是打破恐懼。

一根十八公尺、近六層樓高的柱子,立足處只有兩腳掌寬,參賽者須爬上去,想辦法在柱子上站穩,接著往前縱躍,抓住兩公尺外的橫杆。

這對一般人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挑戰,十五人中有三位自動放棄。然而三十五歲的全盲博士甘仲維,卻在隊友的協助下,一步一步往上爬。

眼睛看不到,應該感受不到恐懼?甘仲維搖頭:「我的恐懼是兩層的,第一,印象中的恐懼。我失明前曾經從高處摔下去過,我知道那是什麼滋味。」「第二,看不見的恐懼,你們看得到周圍的環境,我只能聽你們的聲音,判斷現在是什麼狀況。」

他是最有資格拒絕參加這個活動的參賽者,但他還是接受了挑戰。

「其實,最大的恐懼,是逼自己重回正常人的生活,」甘仲維緩緩的說。五年前,他意外失明,痛苦到一度想自殺,後來在一位同為視障者的鼓勵下,他才知道,要死,很容易,要好好活著,很難。

失明前,他是年薪百萬的工程師,待過雅虎、台積電,一個人可以完成很多事;失明後,他連剪個指甲都得花上一個小時。許多中途視障者從此封閉在自己的空間,不敢再跨回正常世界,但甘仲維竟能勇敢的在一個陌生的營地,與一群陌生人共度五天四夜。

原本,他是最被看好可以勝出的人選,決賽時的表現也非常出色,然而,珊迪.米勒認為,他所提出的「eCARE自救系統」,僅是透過視訊方式告知視障者周圍環境,看不出技術含量,「我本來期待他可以有更深度的思考的。」一位評審則發現:「他的主觀意識較強,可塑性不若吳曄高。」這個關鍵,涉及到創新人才最重要的一項特質,不只要打破自尊、打破恐懼,還要有被改變再造的可塑性。

第一名,爆冷勝出!從犯錯出發,學會內省、合作補位

在DISC人格特質分析中,吳曄屬於貓頭鷹性格,擅長思考與分析,這樣的人,一般並不具備創新的能力,比較適合擔任幕僚或工程師。

營隊的前兩天,吳曄也像貓頭鷹一樣,靜靜的觀察所有的人與身邊的環境,極少主動發表意見。「我比較以和為貴,不喜歡衝突,反正最後能夠有達成共識就好,」他說。

一場沙漠求生的遊戲,他評估情勢後,認為應該留下,但其他人都主張離開,他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但結果卻是全隊死亡,他才驚覺到:「錯誤的決策,付出的代價,比意見不合造成的衝突更大!」

他開始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另一場有懲罰機制的比賽,當其他人都不敢打破規則,吳曄卻發現,其實犯規的成本遠比獲益來得小,在他適時表態下,團隊最後獲勝,這讓營隊總講師謝文憲注意到他。

「台灣人就是很怕踩線,一聽到有懲罰,就嚇得不敢嘗試,」謝文憲說:「他的觀察力很敏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出問題本質;話雖然不多,但關鍵時刻勇於打破規則,並不懼於出手。」

決賽當天,吳曄站在台上,用流利的英語,沉穩說明著他的智慧型菜刀構想,簡報裡巧妙的引用了食物安全的新聞,加入了感性的元素,將一個高科技的複雜點子融合到生活情境。

「他判若兩人!」第一次面試時平淡冷靜到有如白開水的簡報,到了決賽卻熬出了雞湯般的豐富內容,進步幅度令張明正大為驚豔。

珊迪.米勒認為,吳曄不只點子兼具大膽與可行性,在回答評審提問時,會先微微思考一下再回答,顯示出他是一個懂得反芻、內省、再深化的人,相較於其他表現優秀,但過於主觀強勢的參賽者,「他更有成為傑出CEO的潛力!」

並且,不像大部分參賽者在營隊結束後就自己埋頭苦幹,多益高達九百八十分(滿分九百九十分)的他,還主動幫其他人修飾英文講稿,顯示他低調又不自私的個性。

「他展現出另外一種leadership(領導力),」張明正說:「傳統對CEO,是要有dominate(掌控)的能力,但他不是,而是不斷觀察、反思,進步,還會幫忙補位。」

相較於吳曄的沉穩理性,吳孟恬則是將濃烈的親情,轉化成創新動力。

熬過了營隊的洗禮,打破了自尊與恐懼,吳孟恬不再畏縮,重新回到參賽初衷,想起了中風十年的外婆。

第二名,破格錄取!熱情超越語言力不足,讓評審落淚

從小被外婆帶大,長大後卻眼睜睜看著她中風、失能,吳孟恬一直充滿遺憾。她在外婆面前唱歌、跳舞,竭盡所能搞笑,幫外婆梳頭、抓背,想要讓外婆開心,但換來的,只是一雙呆滯的眼神。

「能不能給我一點回饋?一點點都好,我想知道你現在是高興還是難過……,」抱著外婆,吳孟恬心裡激動的吶喊。

為此,她選擇了「失能者運動與休閒研究所」這個冷門到爆炸的領域。跑到老人安養中心當志工,陪老人說話、玩遊戲。老人家臉上開懷的笑容,稍稍填補了吳孟恬的渴望。

「其實她還有情緒,會哭會笑,只是我們感受不到。」一個感應手環的想法逐漸浮現在她腦海:「如果,可以做出一個手環,感應老人家的喜怒哀樂,再反應給身旁的親人們知道,這樣不是很讚?」

決賽當天,她放下得失心,「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要保持穩定,這樣我才能清楚表達我想讓大家知道的事情。」當她在台上,用中風外婆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用感應手環來讓失智老人的生活更有品質,說到激動處,連評審之一,三十五歲的Gogolook執行長郭建甫,都眼眶泛淚。

對於她的破英文、缺乏技術能力,評審們激烈的爭辯著。「她讓我感覺到很強的動力,不管去不去奇點,她都會想盡辦法把這件事情完成,」長期浸淫矽谷創投界的台安傑創投執行長何小台,強力為她拉票。

台大電機系教授、現任台大副校長陳良基,也把自己的第一名給了吳孟恬,「英文好不好不是問題,我第一次到矽谷英文也不好,拿著講稿手還會抖,」他說:「語言只是工具,重點是你的心有多大,多渴望解決問題。」

一番激烈的爭論後,吳曄以一票勝出,吳孟恬跳到第二。

珊迪.米勒說:「所有參賽者的素質非常好,在我來看,至少有一半的人具備進奇點大學的資格。」因此,她與入學委員會商討,最後決議多增加一個名額給台灣。此前,只有瑞典、以色列曾獲此待遇。

一場創新人才的選拔大賽,讓我們看見,創新,絕對不是高學歷菁英的專利,只要有足夠的熱情,想要改變世界的決心,一點點的小火花也能讓全世界看見!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奇點大學

? 全世界最聰明的大學2009年由Google、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等科技菁英機構聯合建立,位於矽谷NASA加州研究中心。

? 解決人類未來難題由未來學家庫茲威爾博士帶領,討論問題包含水資源、能源、環境、食物等8大項目。

? 錄取率不到2%全世界每年有4千多人報名奇點大學,僅有80人能被錄取,1個國家原則上僅有1個名額。

? ?第1位台灣畢業生台灣第1位進入奇點的學生是葛如鈞,他在2014年前往就讀,目前已畢業返國,現任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2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