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面膜越貴越好?百元面膜保濕效果不如三元貨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465

(CFP/圖)

5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26款面貼膜商品比較試驗結果”發布會,數據顯示,26款樣品之間的保濕效果差異顯著。

此次比較試驗的26款宣稱具有保濕功能的面貼膜樣品由中國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分別從北京莊勝崇光、北京新世界商場、絲芙蘭、莎莎、安利、凱德mall、屈臣氏等11家商場、超市和直銷店購買,樣品面貼膜單價從折後每片3.0元到191.7元不等,涉及嬌蘭、資生堂、蘭蔻、SK-II、美即、百雀羚等品牌。

結果顯示,有兩款面膜被發現有熒光物質,分別是資生堂的“新透白美肌源動力美白面膜”和“SK-II”護膚面膜。

熒光增白劑是一類能發出熒光物質的統稱,它可通過光學上的補色作用起到“增白”的效果。不過,中消協表示,我國目前並沒有檢測熒光劑的相關標準,出現熒光現象並不代表一定含有熒光劑,只能說明其產品中含有能夠產生熒光的物質,但無法判別是否為熒光增白劑,也不等於其產品對人體有害。

而在保濕功能方面的試驗發現,面膜的保濕性能和價格並不呈正比,部分高價面膜保濕性能還不如價格較低的實惠型面膜產品。

據了解,化妝品保濕效果越好,皮膚角質層中水分含量增加越明顯,皮膚越滋潤、光滑,越柔軟有彈性。經測試,26款面貼膜樣品中的保濕劑以甘油、丁二醇、透明質酸、丙二醇等居多。

有趣的是,樣品的保濕效果與其售價不成正比。如3元一片的紅景天補水保濕24小時面膜,6小時後的水分增加值仍大於10個單位,而59元一片的蕾舒翠美肌達人透明質酸水動能面膜(生物纖維)面膜,半小時的皮膚水分增加值僅為1.28個單位,從1小時後,保濕效果就基本為0了。

本次比較試驗還對常見的7種激素和常用的12種防腐劑進行了檢測。測試結果顯示,26款樣品均未檢出7類激素,有15款樣品檢測出上述防腐劑,但測試值均低於國家相關允許使用量,在安全使用範圍內。從比較試驗結果來看,26款面貼膜樣品都符合我國化妝品衛生規範要求。

新京報消息,近兩年,微商這一新的面膜銷售渠道備受關註。但由於微商缺乏統一監管,很多質量堪憂的“三無”面膜產品占據市場。中消協介紹,目前全國有超過1萬家微商企業。

業內人士介紹,大大小小的面膜品牌在近兩年間增長了4倍。而在調查網購面膜時購買假貨引發的問題中,過敏問題最為常見,占比39%,無宣傳效果的占14%,假貨但無害的占9%,其他占15%,最嚴重的是23%的消費者導致毀容。

針對當前微信朋友圈被賣面膜刷屏的現象,中消協消費指導部副主任皮小林對新華網表示,由於面膜屬於快速消費品,利潤較高,因而比較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造假。同時,網絡上刷信譽的軟件也起了不好的作用,蒙蔽了消費者。

他說,朋友圈中多是熟人關系,靠互相推薦來進行銷售。這種私人間的交易難以監管,一旦發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消費者將很難維權。因此,建議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銷售網點購買化妝品,即使是選擇微商,也盡量挑選可靠的熟人購買正規產品。

到底如何挑選面膜?中消協教你三招如何正確挑選面膜。

首先,消費者在挑選保濕面貼膜時,要根據自己皮膚的情況、使用習慣、目的以及經濟能力,挑選快速保濕、長期保濕、保濕美白、保濕抗皺等具有不同側重功效的不同劑型面貼膜,以達到更好滋潤護膚的效果,不可一味盲從。

另外,購買面貼膜與購買其他化妝品相同,請在正規銷售網點購買化妝品,以防買到假冒偽劣商品。

其次,在購買化妝品時,要仔細查看化妝品標簽,尤其註意進口化妝品必須有以規範化漢字書寫的中文標簽。按相關要求化妝品標簽應有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和地址、實際生產加工地、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編號及產品標準號、批準文號或備案號、全成分表,保質期限、凈含量等信息,若在購買時發現產品標簽標識信息不全或者是全外文標簽標識,很可能是有問題的產品。

化妝品標簽中需明確標註產品全成分表,成分含量大於1%的情況下按降序排列,含量越大越靠前,含量越小越靠後;如果成分含量小於和等於1%時,可以在含量大於1%的成分後面按任意順序排列。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也可查閱全成分列表,了解化妝品成分和含量排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