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貨匹配vs無車承運人 哪種模式將出現未來貨運物流的“獨角獸” ?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30/149445.html

黑馬說:滴滴和快的打車用了不到3年時間,通過“燒錢”的方式做成了市值60億美金的公司,而整車貨運市場的蛋糕比出租車市場更大。全國出租車保有量400萬輛,而貨車是1200萬輛,出租車的年流水平均是25萬元,而貨車是50萬元。所以2014年這股東風就刮到了整車貨運行業(此處是指城際貨運,而非同城配送)。

文丨 運策網CEO 王有朝


 

傳統的整車貨運模式

 

由於現在95%的貨車都是司機購買的(雖然掛靠在物流公司名下,但實際產權是司機的),貨車司機都要自己解決貨源(除了加盟快運公司、專線公司的司機。部分專線因無法為司機提供充足的貨源,司機也需要在貨運信息市場上找貨),所以就出現了貨運中介(俗稱“信息部”)。

 

當中小生產制造企業和三方物流(服務於大企業的物流公司)有數噸貨物需要運輸時,他們會給停車場的貨運中介打電話,中介把信息寫在小黑板上(如下圖)。司機看到適運貨源信息後,便向中介詢價、侃價,如果成交,先給中介繳納中介費後,才能得到貨主的詳細信息。然後司機直接去取貨,把貨物送到目的地。

 

 

中介在此環節為貨主提供了什麽價值呢?第一,找車、議價。因為司機太難纏,貨主一般都不願直接和司機侃價。第二,擔保。中介事前收取中介費,增加了司機違約的成本,如果司機未去裝貨,中介將不退換中介費。第三,認證。核查司機的三證,以確保不是黑車。

 

由於整車貨運是門到門的運輸,貨物不經過貨運信息市場中轉(這一點不同於零擔專線物流),加之貨運中介所提供的服務可以被互聯網化,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傳統的模式一定會被顛覆。

 

未來的獨角獸

 

很多人有這樣的觀點:貨主找貨車的效率很高,移動互聯網介入後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其實不然。貨主找貨車的速度還算可以(1-2天),但司機找貨源的效率很低。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司機平均配貨的等待時間是2-3天,期間吃住、停車、人員工資的費用是500元/人/天。第二,長距離空駛,因為司機要從上一卸貨點空駛到貨運信息市場找貨,然後再空駛到下一裝貨點,平均冗余空駛的距離在60公里以上,油耗成本在400元左右。第三,給中介繳納約運費10%的中介費,如果是信息多次轉手,中介費用更高。

 

在整個市場呈現“車多貨少”的格局下,由於車多,大量貨車處於停車等貨狀態,所以貨主找車的速度還OK。但司機在找貨過程中的低效率、高浪費,勢必會擡高司機對運費的要價,如此太高了整個社會的運輸成本。

 

移動互聯網的介入,不僅可以獲取司機的位置信息,而且可以獲取貨車的空車信息,通過對海量貨源進行“統籌分配”,可以減少司機的等待時間、空駛距離,去中介化,提高滿載率。

 

物流具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也就意味著規模越大、範圍越廣,單位運營成本越低,如此未來行業一定會出現獨角獸,這只獨角獸因為掌握了海量貨源,而形成壟斷,獲得行業壟斷利潤。

 

車貨匹配模式的死胡同

 

能否把滴滴打車模式移植到整車貨運行業呢?做一款APP,使勁推廣APP,讓用戶發布貨源,讓司機找貨源。如騾跡物流、運滿滿、物流小秘。

但我認為車貨匹配是一個死胡同,原因如下:

 

第一,整車貨運行業標準化程度低。滴滴打車只有一個匹配條件——地理位置,但貨車的匹配條件至少有三個。(1)車型。貨車主要有平板車、高欄車、廂式車。不同貨物屬性對車型有不同的要求,機械設備需要平板車,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需要高欄車,附加值較高且單件體積較小的貨物需要廂式車。(2)噸位。整車貨運一般情況下,一車只裝一票貨物。但貨車的載重量從10噸、15噸、20噸,到35噸。貨物噸位與車輛的載重量越接近,運費越經濟。(3)線路。貨車司機一般有常跑的線路,陌生線路一般都不願意跑。

 

在信息匹配模型中,存在一個拐點,只有當雙邊市場的數據量達到一定的數量級時,才能產生較高的交易量和較好的用戶體驗。匹配條件越多,需要的車、貨數據量越大。假設每增加一個匹配條件,車貨數據量增加N倍,增加三個匹配條件,拐點將提高N3倍。

 

更重要的是,即使匹配成功,價格未必能夠達成。整車貨運行業,運價是一票一議。不同於出租車,貨車存在返程的概念,而不是像出租車在某一地區(城市)做布朗運動,貨車通常在全國只跑有限的幾個城市。如此,兩個城市間的貨物流向、季節因素都會影響運價。

 

第二,整合中介,但沒有為中介提供價值。做車貨匹配需要大量的數據,而貨源信息多數掌握在貨運中介手上,而且中介十分集中。所以很容易想到整合中介。但是,中介在停車輛里辦公,不缺車。貨源信息對貨源而言是稀缺資源,如果你讓中介把稀缺的貨源信息發布到APP上,勢必會導致信息透明化,壓縮中介的利潤。從長遠講,中介也知道一旦平臺做大,中介就無立足之地。所以他們會集體抵制。目前大多數車貨匹配模式要麽在一點通、天下通上抓取貨源信息,要麽每人拿著一個pad到貨運信息市場抄貨,發布到App上。

 

第三,沒有給司機提供保障。司機找到貨源信息後,需要空駛到裝貨地,期間產生了油耗成本,且只有達到目的後才能確認貨源信息的真實性。早期的配貨軟件一點通、天下通(主要用戶是物流公司、中介,貨主和司機使用很少)采用人工上門安裝軟件的方式確保沒有騙子,即便如此也有窮途末路的中介通過配貨軟件騙取司機的中介費,還致使司機空駛。同樣,車貨匹配APP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車貨匹配APP無法保證貨源信息的有效性。貨主如果通過其他渠道找到適運車輛後,是不會主動告訴中介的。所以,在不主動詢問的情況下,中介是不會知道其拿到的貨源信息是否仍然有效,也沒有動力在APP上對貨源信息的狀態進行維護。如此,司機詢問10單貨源,8單貨源的回複可能是已經發運,本已防備心理很重的司機更加懷疑, 劣幣勢必會驅逐良幣。

 

第四,整合不了中介,是否可以讓貨主通過APP直接找司機進行運輸呢?貨運不同於商品買賣,物流與資金流是同向流動,第三方支付無法發揮作用。而一車貨的平均貨值是20萬元,且貨物是運到千里之外,一旦貨主把貨物交給一個陌生的司機,意味著已經失去了控制力,所以貨主出於貨運安全的考慮,不願意直接找司機。對貨主而言,物流本身是一種采購行為,也更傾向於外包,而不是自己來找車、議價。

 

車貨匹配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車貨匹配模式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商業模式沒有形成閉環。誰和誰交易了?貨是否運出去了?運價是多少?平臺方一無所知。只知道這條貨源信息被查看的次數。此模式的公司,動輒說自己日成交量多少萬單,成交額多少萬元,但信不信由你。

 

第二,高客戶流失率。據上分析,車貨匹配並沒有為用戶提供價值,目前此模式的公司采用百度競價、登錄送話費、發貨送話費的方式試圖黏住用戶。如果沒有提供價值,一旦不送話費了,用戶也不和你玩了。

 

美國的CH.robinson通過整合了100萬輛卡車,為5萬家貨主企業提供運輸服務,市值超過100億美金。

 

運策網就是國內一家無車承運人模式的公司,關於無車承運人模式的經驗,希望以後能和大家分享。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本文作者王有朝,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7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