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判斷力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dpe.html
“全通教育”昨天跌停,今天又大跌,有朋友問我:怎麽看?
一、縱觀A股歷史,凡是第一高價股最終沒有一個不慘落的,這是投機的必然結果,全通教育恐怕也難逃厄運。
二、許多朋友認為,大多數創業板股票都被大大高估了,價格高得離譜,很不合理。這個觀點可能很對,但問:那麽它們價格究竟達到多少才算合理呢?你能知道嗎?你說它們很不合理,那你的衡量依據是什麽呢?是拿主板市場來衡量的?還是拿美國納斯達克來衡量的?抑或是拿其他什麽地方的股市來衡量的?但這樣的衡量方法是否科學呢?其實,估值根本就沒有一個什麽衡量標準可循的,市場不同,高低就會不同,這也就是說,脫離具體的市場環境來談估值是毫無意義的。
本人在2月7日的小文《閑聊“估值”》中講到過,高估值是一種激勵。市場推高創業板的估值,為的是鼓勵其中許多行業的競爭與發展,使得它們能夠吸引更多的資金,以期引領經濟轉型升級。這也就是為什麽市場給予其那麽“不合理”的高估值、讓人們趨之若鶩、使其大多數股票飛漲的原因。當然,漲得越猛,跌得也會越慘,並且時間也會來得越早。
誠然,我國股市缺陷頗多,創業板更是如此,制度與機制很不健全,監管不力,很不成熟,投機嚴重,容易泡沫泛濫,然而,盡管如此,但創業板的動向確確實實地代表了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的基本方向,這是毋容置疑的,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個現象再次驗證了股市一條“定理”:市場的基本判斷力與其成熟度無關。不然的話,這階段第一高價股為什麽偏偏是創業板的“全通教育”,而不是其他的“全通白酒”也不是“全通船舶”或“全通證券”或“全通什麽”呢?
剛要結束此篇小文,突然得知朗瑪信息替代了全通教育,成為第一高價股。我操!又是創業板的。真不知新股王的命運又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