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研報】汽車電子行業戰略前瞻:創新周期拐點將至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26 10:16 編輯

【研報】汽車電子行業戰略前瞻:創新周期拐點將至
來源:投資數據庫

導讀

中國汽車行業2010年以來世界銷量第一,並仍處於持續增長中;汽車電子整車成本占比方面,未來汽車電子占比有望從25%快速上升至50%,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汽車發展周期類似於三年前的智能手機。在通過低價化搶占滲透率後,進入通過創新競爭觸發消費者更換的周期,創新的周期拐點到來。汽車90%的創新來自電子領域,智能化、互聯化、節能化趨勢引領汽車電子創新方向。隨著中國企業大範圍介入汽車電子市場,成本大幅下降,汽車電子產品將快速實現由高端車型向中低端車型下沈,應用範圍和滲透率將快速提升。互聯網造車動搖傳統供應鏈體系,新參與者帶來供應鏈新機遇。

1、中國汽車電子行業進入戰略發展機遇期

(1)市場層面,汽車電子整車成本占比將由25%提升到50%

中國汽車行業2010年以來世界銷量第一,並仍處於持續增長中;汽車電子整車成本占比方面,未來汽車電子占比有望從25%快速上升至50%,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2014年中國汽車產量2372萬輛,按照單車電子產品投入1.5-2萬元/車計算(約占整車成本的25%),則2014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約為3558-4744億元。2015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甚至有望超過5000億元,僅略小於消費電子市場(預計中國消費電子市場空間7000億左右)。

(2)競爭層面,智能化、互聯化、節能化三大趨勢挑戰傳統行業格局

汽車市場出現三大趨勢:智能化、互聯化、節能化。智能化趨勢集中體現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谷歌已經造出完全自主的自動駕駛汽車,預計十年內到2025年自動駕駛技術將成熟普及。在此之前各類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技術將逐步得到廣泛應用。

互聯化趨勢表現為車聯網的發展和互聯網造車。車聯網將從單純的人車互聯Telematics發展到車路互聯、車車互聯的全方位車聯網時代,4G到5G通訊技術的升級和智能交通網絡建設將推動車聯網快速發展。互聯網企業從車載信息與通信系統開始向汽車市場滲透,逐步發展到深度參與獨立造車。我們可以確認蘋果在智能汽車市場的雄心勃勃,將掀開汽車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浪潮。

節能化趨勢一方面表現為傳統汽車為滿足新排放標準不斷應用新的輔助駕駛技術,更重要的是全社會對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推動。值得註意的是,特斯拉是開路先鋒,幾乎所有互聯網汽車選擇的方向都是新能源電動汽車。

(3)資本層面,通過海外產業整合打開銷售渠道

汽車電子市場與消費電子市場有較大的不同,對零部件的環境適應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認證周期更長,通過並購和資本運作方式進入汽車電子市場,是中國電子行業公司的主動選擇和可行策略。原因如下:

1.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增長速度和景氣程度遠超汽車發達國家,一大批中小海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自身成長緩慢,通過與中國企業資本合作進入新興的中國市場是理性選擇;

2.中國政府更加積極推動汽車反壟斷措施。14年年中的中國汽車反壟斷調查,不僅在於敦促外資車企降低零部件售價合理定價,更重要的是對汽車行業市場換技術未能成功的反思。我們認為類似信息安全市場,未來中國將對汽車技術開放將提出更高要求,海外一線零部件供應商將更加積極地與中國企業進行合資合作。

綜上,我們認為未來將有更多的電子企業通過海外產業整合切入汽車電子市場,而國內現有在汽車電子市場有較好積累的企業也將逐步實現證券化。

2、中國汽車電子行業進入大發展時代

作為世界第一的汽車消費市場,中國汽車滲透率仍明顯低於汽車發達國家,未來幾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受消費者需求、競爭需求、創新驅動、消費升級、產品下沈、新能源趨勢等因素影響,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的比重將從25%快速提升到50%。量和質兩方面因素共同驅動中國汽車電子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

(1)汽車電子市場規模接近5000億,將進快速增長期

汽車電子的定義。汽車電子是車體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和車載汽車電子控制裝置的總稱。車體汽車電子裝置,是與車上機械系統進行配合使用,實現“機電結合”的汽車電子裝置,包括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控制。典型的車體汽車電子產品包括電子燃油噴射系統、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穩定程序ESP、電子控制懸架、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電子動力轉向等。車載汽車電子裝置是在汽車環境下能夠獨立使用的電子裝置,可以和汽車本身的性能無直接關系,包括汽車信息系統、導航系統、汽車音響及影音娛樂系統、車載通信系統等。

2013 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達到1674 億美元,同比增長7.45%。IHS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將達到2750億美元。2012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2672億元,同比增長11%,賽迪預計到2015年將突破4000億元。

中國2014年汽車產量達到2372萬輛,按照單車電子產品投入1.5-2萬元/車計算(約占整車成本的25%),則2014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約為3558-4744億元。智能化、互聯化、節能化大趨勢下,單車電子產品占比有望快速提升,預計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將很快超過5000億規模。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約4億部,整體市場規模約在6000-7000億元。則汽車電子市場整體規模僅略小於消費電子市場。


汽車電子器件在汽車總成本中所占比例,由70年代的2%,80年代5%,90年代15%,2000年的20%,到2012年已經上升到25%,意法半導體認為到2015年,汽車電子期間占整車成本比重將提升至50%。80年代汽車電子占比的快速提升,主要受發動機電子電控技術等動力電子系統廣泛應用影響。90年代汽車電子快速發展主要受歐美法律法規對防抱死制動系統ABS、車身穩定系統ESP等車身電子系統強制安裝的影響。2000年後汽車電子的快速發展,應歸功於信息娛樂與通信系統的快速發展和主動安全技術創新。而受智能駕駛、車聯網、電動汽車三大趨勢影響,汽車電子將再次進入快速滲透期。2015年後汽車電子整車成本占比將快速提升到50%。

(2)七大因素推動汽車電子快速發展

推動汽車電子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有:

①消費者需求。消費者通過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已經培養了智能化生活的習慣,汽車行業如繼續保持保守遲緩的變革步伐,則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②創新的需要。自電噴電控系統以來,汽車工業的創新70%來自電子產品的應用,為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汽車創新必然加大汽車電子器件的應用比重;

③競爭的需要。隨著中國汽車普及率的提升,汽車行業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相比核心部件以十年計的研發周期,汽車電子產品更新速度快,具有科技感,新鮮感,更能吸引消費者購買,將成為競爭中的核心利器;

④新進入者的攪局。自特斯拉開始,汽車行業開始出現新進入者,中國互聯網企業均在布局自主造車,而蘋果也招募了大量汽車行業資深技術和管理人才。互聯網汽車普遍采用智能化、互聯化、電氣化的造車方案,試圖通過快速的技術升級對傳統車廠巨頭形成挑戰,倒逼整個汽車工業創新;

⑤自動駕駛的遠景。谷歌已獨立造出沒有方向盤和油門剎車的無人駕駛汽車,市場普遍預計十年後到2025年無人駕駛汽車將成為主流,整個汽車行業商業模式甚至將因此顛覆,汽車由駕駛工具將變為工作娛樂的新場所。在實現完全的無人駕駛之前,各車廠均在研發輔助駕駛功能;

⑥車聯網的宏偉規劃。除現有的人車互聯的telematics,各國也在籌劃實現車車互聯(V2V),車路互聯(V2R),預計隨著智慧交通網絡和5G通訊網絡的建設,全面的車聯網系統未來有望誕生,屆時與無人駕駛汽車一起將實現汽車產業的完全變革;

⑦電動汽車的電氣化。電動汽車中電子器件的占比達到47%,為實現彎道超車,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和競爭格局挑戰者都選擇電動汽車為主要方向,也適應了節能環保的方向,在各國政策扶持下,未來電動車占比將顯著提升,相應帶動汽車電子的發展。

3、三大趨勢推動汽車行業格局重塑,中國企業彎道超車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三大趨勢智能化、互聯化、節能化,最終將導致汽車行業格局重塑,傳統穩固的行業競爭關系和供應鏈體系受到沖擊,新的競爭者加入,行業商業模式發生變革。這一切將給中國汽車電子廠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從供應鏈體系上看,更多消費電子廠商有機會更快地切入汽車電子市場,而中國汽車行業也將依靠這批更強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實現真正打造獨立自主的汽車工業體系,實現彎道超車。

(1)智能化趨勢,自動駕駛將顛覆行業格局

汽車智能化趨勢,最集中的表現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前,輔助駕駛和主動安全技術的廣泛應用。

①自動駕駛技術十年內有望實現廣泛應用。市場普遍認可,到2025年即十年後,無人駕駛技術將完全成熟,無需人工監視汽車可獨立實現路線行駛。

②車聯網與自動駕駛共創道路交通新形態。目前人們常說的車聯網,實際上僅代指車人互聯,即車載信息服務系統Telematics,是狹義的車聯網。真正的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包含車人互聯(V2M),車路互聯(V2R),車車互聯(V2V),意義更加廣泛。此在5-10年後,在包含V2V、V2R網絡的智能交通系統的統一指揮下,大量自動駕駛汽車將承擔交通的主要任務。憑借物聯網和傳感器的廣泛應用,自動駕駛將不再局限在高速公路等交通環境簡單區域,而能夠實現全路況覆蓋,人類真正從駕駛任務中解放出來,汽車成為工作和娛樂的新場所。因此,整個汽車行業格局和商業模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③無人駕駛汽車叫車服務改變汽車行業商業模式。如果大量無人駕駛的車輛成為主流,則通過節省司機人工費,且這些車輛可以長時間運行(機器人無需過多休息),則叫車服務的成本將大幅降低,甚至比自己擁有汽車更加劃算。美國每個家庭擁有 2.1 輛車,按照實際需求可以最低降至1.2 輛,可以減少43%。根據實驗室數據,在都是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情況下,通過交叉路口的車流量能夠較現有水平增加一倍。

(2)互聯化趨勢,互聯網汽車將深度改變車聯網現狀

從後裝的車載導航和OBD產品開始,到Carplay、Andriod Auto車載娛樂系統平臺,到近期互聯網企業紛紛表態將直接造車,汽車的互聯網化不斷深入發展。互聯網汽車是汽車互聯網化的最深度體現,關於狹義車聯網內容已有較多研究報告闡述,本文不再複述,而著重於討論互聯網造車對汽車產業鏈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3)新進入者增多,帶來供應鏈變局

傳統汽車供應鏈可分為元器件供應商、系統供應商、一級供應商(Tier1)、二級供應商(Tier2)、及下遊整車廠和OEM。汽車電子供應鏈壁壘森嚴,認證周期時間較長。中國電子供應商大多處於二級供應商地位。根據賽迪咨詢數據,2012年中國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中僅深圳航盛一家國內公司,其他大部分為國外零部件龍頭占據。

互聯網汽車新加入者有望部分動搖傳統汽車電子供應鏈體系,以特斯拉為例,此前以色列智能輔助駕駛公司Mobileye在傳統車廠只能作為二級供應商,而在特斯拉,Mobileye能夠實現直接供貨。

4、外延式路徑,是切入汽車電子市場的合理道路

海外汽車市場已經處於相對成熟階段,增速普遍放緩,為保證競爭力,海外汽車電子零部件公司始終在進行並購重組,不斷彌補自身產品體系布局。中國市場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仍然處於快速增長中。一部分海外汽車電子供應商願意接受中國汽車的並購報價,以保證自身獨立性,不被其他海外供應巨頭吃掉,並借此進入中國市場,打開新的成長空間。而中國電子企業在智能手機時代已經積累了相關的技術儲備和積累,通過跨國產業整合能實現渠道的開拓,快速切入汽車電子市場。


(來源:安信證券+網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