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銀粉的自白。 呂健中

http://xueqiu.com/1852792513/37796549
和大家簡單的聊一聊銀行股,純邏輯的交流,中間不加以任何數據。因為數據是可變量,銀行和其他實體企業的的有庫存的概念不同,學問在核銷上。我先把我的看法說一下,在說一下我的投資邏輯。
我的銀行頭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滬港通開設前的一個週五的潛伏,第二部分來自第一次降息後的那個週二,第三部分來自於元旦之後。中間時間我沒有做任何的價差和高拋低吸,倒金字塔建倉,底倉最重,後面的次之,我是等量均衡配置,16家銀行配置了14個,唯獨農行和寧波沒有做配置。(至於原因就不講了)所以細心的朋友是可以辨別出來真實成本和盈利百分比的。
我看好銀行股的本質,是看好未來中國的經濟。有人一定會問:銀行的暴利利潤佔據了全部上市公司一半以上,隨著未來基差的不斷縮小,地方債務的問題,人民幣貶值預期,銀行股的增速很可能會降低到10%以下甚至更低,有這個邏輯可言嗎?我想,絕大部分的散戶都是這麼想的。誠然,事實擺在那裡的,今天的走勢已經可以反映到上述一切最悲觀的預期。股價所隱含的風險因素都在最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承壓和釋放的差不多了。但是,這個層面忽略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三個問題我認為每個都是值得讓銀行股提升10%以上空間的因素的。
 
第一:國企改革。最近這幾天的風頭很緊,主要是因為開兩會,大佬們對已經看到的現狀和未來有可能存在隱憂的地方積極建議對策。尤其是國有銀行體制改革上和未來民營銀行發展的問題。我再前天的投資邏輯第四章裡面提到過關於國企改革的一些意見,其中講到了這種推動型因素所帶來的積極一面,這裡不再累述 ,核心觀點是:相信變革的力量,銀行業和實體企業不是零和遊戲之間的你是我贏,長期看是共存共贏。唇寒相依的關係。
 
第二:互聯網所帶來的改變。就是最近李總理所提到的互聯網+。 目前這股風還沒有吹過來,相信不遠的將來,銀行不是被動的去改變,而會是主動的去求變。這兩者是如何改變與被改變的呢? 對,互聯網所帶來的商業模式。 我們知道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之間存在很微妙的關係,體現再損益表上面,第三方支付是競爭關係,但體現在資產與負債方上面是共存及差異化服務之間的關係,(P2P,眾籌,供應鏈金融)也就是說,差異化服務做的好的理應獲得更高的估值評價,而現階段的共存不代表未來也是共存關係,長久的優勝劣汰取決於管理層的智慧與決策,那麼第一條國企改革讓渡的權利在裡面或許我們未來能發現其中質的變化。 當然,包括大數據處理,移動支付,定製金融等這些一定是小企業收益,銀行是他們寄生的靠山,雖然有一些現在已經漲的很高了,但洗盡塵沙之後未來很有可能會誕生偉大的企業。
 
第三:在經濟衰退和通縮預期之下,銀行業要面臨不良貸款提高的潛在風險,從歷史上來看這個風險主要來自於過去幾年曾經購買了過多的風險資產,(包括加槓桿和與房地產產業高度相關的高風險資產)風險來自於大量的貸款壞賬。所以以前關於銀行利多的幾個消息裡面,包括比較有價值的優先股等,銀行股走的其實都是不溫不火的,基本上是反應了他的價值及隱含的不利因素,我們投資要看未來的預期,去分析預判未來預期能帶來什麼,縱觀全年有這樣幾個可能發生的事情會成為一定的催化作用: 1,降准,2,人民幣國際化,3外資銀行准入,4 核銷。我認為第四個是最有意味的。
 
最後,我說明一下我的觀點:因為和我同齡的80後基金經理們絕大多數沒有經歷過十年前的五朵金花,甚至很多未曾經歷過7年前的壯觀大牛,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是隨著時代的改變而變化,傳媒,互聯網,遊戲,TMT,等等是他們的最愛,其實這無妨,只要能賺錢,那就是你的本事。 其實我沒本事只賺我能看得懂的錢。能看懂的現在也只能裝懂,我們要看的是誰能笑到最後。
今天是3月10日,也是我的生日。喝了點小酒,趁風還沒有來,銀行現在還沒有漲,抒發下我的感受,風吹起來了我就會靜看潮起潮落。省的被人說馬後砲。如果未來認同這輪改革驅動的牛市,那麼3478就一定不是7年來的頂部,如果想越過3478這個高點,那麼銀行和一線地產,石油石化等就一定是主力軍。如果認定他們是主力軍,最近調整的兩個月的時間從時間週期和跨度基本到位。具備發動大規模的正面反攻。所以同樣是九位數的資金放在創業板或中小票裡面,需要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業績承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流動性的問題,同樣是百分之三十的利潤,我寧可姜太公,做一個智者。我認為投資銀行股,比的是耐心,好比岸邊釣魚,旁邊的朋友釣了好多條小魚,不亦樂乎。最後我釣了條大的。一條大魚足以下鍋燉了,若干小魚只能炸魚乾做伴酒菜。
 
 
呂健中2015年3月10日深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