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研報】2015年國防預算增10%,怎麽理解? 作者:馮福章 2015年國防預算增速維持在10%左右,達到8890.2億元 2013年我國國防預算7202億元,2014年8082億元,同比增長12.2%,2001-2014年的複合增速13.1%。根據4日人大會議發言人傅瑩回答,2015年國防預算增速維持在10%左右,達到8890億元左右。照此增速,2017年我國國防預算有望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武器裝備費用占比有望達到40%,裝備升級換代提速 中國國防費支出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武器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占三分之一。 2014年12月,習大大出席全軍裝備會議,一方面肯定了裝備建設的地位,強調“必須把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另一方面強調裝備的跨越式發展,“把裝備建設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未來裝備建設有望加速,武器裝備費占軍費比重有望達40%以上。且近年來,中國周邊環境壓力增大,軍費增長勢在必行,裝備升級換代提速。 2015年軍工板塊將呈現階段性和分化性的特征 2015年總體來看軍工是分化和階段性的特征,這一觀點我們在2014年11月曾提出。我們認為,2015年軍工是有行情的,主要是兩個維度,一個是武器裝備建設,一個是軍工體制改革。武器裝備建設從周邊的局勢緊張,帶來軍費持續增加投入,從而有諸多新軍品進入列裝和量產,帶動上市公司業績提升預期。 第二條主線是軍工體制改革,包括軍民融合深度改革、軍工科研院所改革、軍工股份制改造等。這些改革在2014年的進展遠遠低於預期,但2015年將重燃此類預期。 全球軍費綜述 2013年,全球軍費總額17390億美元,同比增長2.2%,自2010年以來全球總額基本維持不變。 ![]() 圖1:世界軍費及增速(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2013年美國軍費高達6400億美元,遠大於中國、俄羅斯、沙特阿拉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印度八大國家之和的6070億美元。美國國防開支的絕對規模仍是世界第一位,占據全球國防開支的近40%(36.8%)。美國國防支出的相對規模仍然非常高,其國防開支預算占國家總預算水平的16%。 ![]() 圖2:2013年各國國防預算情況:美國軍費居世界首位,超過其他 8大國家之和(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2013年中國軍費1885億美元,據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高於俄羅斯。且中國軍費增長速度基本維持在10%~20%之間,和印度旗鼓相當,俄羅斯增速近年來有所下滑,但仍維持15%左右的增速,美國軍費基本保持在-5%~5%的增速,與德法意英發達國家相似。 ![]() 圖3:美、俄、中軍費(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 圖4:其他國家軍費(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 ,SIPRI) ![]() 圖5:美俄中印軍費增速比較(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 圖6:美德法意英澳軍費增速比較(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 圖7:中印日韓越菲巴軍費增速比較(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 ,SIPRI) 雖然中國軍費總額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軍費仍低於150美元,遠遠低於美國的2023美元,僅為日本人均軍費382美元的36%。 ![]() 圖8:人均軍費增長(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 圖9:人均軍費增長(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 ,SIPRI) 中國軍費支出僅占政府支出比重的8.29%,低於美國的10%、俄羅斯的11.2%、印度的9.05%。且中國軍費支出占GDP比重僅為2%,遠遠低於美國的3.8%和俄羅斯的4.1% ,更低於同為發展中國家、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2.5%。中國軍費增長具有很大補償空間。 ![]() 圖10:各個國家軍費占政府支出比重及占GDP比重(2013年)(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中國軍費穩步增長 2013年我國國防預算7202億元,2014年8082億元,同比增長12.2%,2001-2014年的複合增速13.1%。2015年國防預算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達到8890億元左右。照此增速,2017年我國國防預算有望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 圖11:中國國防預算及預測(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中國統計年鑒) ![]() 圖12:中國軍費及增速(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 圖13:中國人均軍費及增速(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 ,SIPRI) ![]() 圖14:中國軍費占政府支出比重及占GDP比重(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201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國防費支出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武器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各占三分之一。 2014年12月,習大大出席全軍裝備會議,一方面肯定了裝備建設的地位,強調“必須把裝備建設放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形勢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來認識和籌劃,放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來抓”;另一方面強調裝備的跨越式發展,“把裝備建設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未來裝備建設有望加速,裝備購置費用占軍費比重有望提高到40%以上。 近年來,中國周邊呈現軍備競賽大潮。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斥巨資購置新型武器裝備,中國周邊環境壓力增大。在周邊局勢緊張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軍費有望長期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 表1:中國周邊國家現軍備大潮(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 世界主要國家軍費概況 ![]() 表2:2013年主要國家參數比較(資料來源: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SIPRI) 2015年1月16日,我們曾提出現階段以及未來的一兩個月內,可以加大對軍工股的配置。 重申2015年軍工板塊將呈現分化和階段性的特征 2015年總體來看軍工是分化和階段性的特征,這一觀點我們在2014年11月曾提出。我們認為,2015年軍工是有行情的,主要是兩個維度,一個是武器裝備建設,一個是軍工體制改革。武器裝備建設從周邊的局勢緊張,帶來軍費持續增加投入,從而有諸多新軍品進入列裝和量產,帶動上市公司業績提升預期。 第二條主線是軍工體制改革,有軍民融合深度改革、軍工科研院所改革、軍工股份制改造、軍品定價機制改革,這些改革在2014年都有所期待,但是最終都沒有兌現,甚至可以說遠遠低於預期,但2015年將重燃此類預期。 2015年在武器裝備建設和改革的良好預期下,軍工行業還會有階段性和分化性的行情。具體從投資主線來看,第一點,從武器裝備建設來看,預計軍費2015年增幅是10~13%左右,具體數字兩會會公布,軍費主要投資方向是三方面,遠洋海軍、戰略空軍、國防信息化。航空裝備領域主要受益標的是中直股份和中航飛機;海軍裝備對應標的是中國重工;國防信息化對應中國衛星、四創電子、振華科技等。 第二個大的方向是軍工的體制改革。跟資本市場直接相關的改革也分為三大類: 第一是軍工科研院所的改革,建議大家降低科研院所改革預期,因為軍工科研院所改革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受益於該改革預期的標的主要是電科系的公司和造船類的公司,如中國重工等,這些公司的大股東或實控人旗下還有很多盈利能力優良且規模比較龐大的科研院所類資產,未來有望註入到相關的上市公司。 第二條改革主線是軍民融合,我們最看好的是民參軍,即民營企業參與軍工制造的企業。在這個領域我們推薦的是丹甫股份、大西洋(廣義民參軍)。 第三是軍工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政策上現在已允許核心的軍工資產註入到上市公司,但受益標的非常難選,重組的進程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如果配置此類標的,只能用組合的方式。 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2015年進行資產註入的可能性不大,在股價高企的情況下,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進行資本運作的可能性很小。但我們可以選擇有承諾、不得不進行資產註入的公司,主要標的是中國重工等。 從2015年全年來看,軍工行業未來會有很多利好出現,行業增長確定、改革可期是最大的邏輯。軍費增長、發動機公司的設立、一些改革的措施的出臺(包括部分軍工集團改革方案的出臺)等等,是階段性的催化刺激因素。對今年的軍工總體行情判斷我們並無改變,即認為2015年總體來看軍工行情將呈現分化和階段性兩大特征。 我們的主要推薦標的組合為:中航飛機、中直股份、中國重工三個較大市值公司;大西洋、丹甫股份等較小市值公司。此外撫順特鋼等軍工新材料公重點關註。 【中直股份】軍用直升機訂單大爆發,中國軍用直升機數量較少。 預計10~15年總規模可達2500架左右,單價平均1.5億,高峰期年產200架左右,貢獻年收入375億元。新型號直20 13年12月首飛,預計2016~2017年交付使用。2014~2018年業績預測為0.54、0.68、0.87、1.28元。量產期可達500億收入,目標是500億市值。 【中航飛機】2015~2017年將是運20從試飛到批量生產的過渡時期。我們預計最早今年可實現交付。如果按照10~15年裝備400架計算(不考慮出口),則高峰期可達到年產20~30架。這樣,運20量產期可新增上市公司1倍收入,如果按照凈利潤率4%計算,則可新增上市公司2倍的凈利潤。預測公司2014~2016年分別實現每股收益0.16、0.22、0.30元,同比分別增長22.31%、35.22%、37.38%。考慮到運20量產對公司業績帶來巨變的預期,可以給予其估值溢價。我們測算量產年的業績可達0.40元。 【丹甫股份】結合臺海核電所處行業發展趨勢及交易預案中的業績承諾,我們預測2014~2016年臺海核電收入分別為6.5、8.8和11.5億元。綜合毛利率會可維持在53~54%左右。預測2014~2016年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1、3.2、5.2億元。對應交易完成後的2014~2016年全面攤薄EPS為0.49、0.74和1.21元。當前股價並沒有完全反應交易後的資產價值,考慮到未來三年內核電站建設處於景氣向上周期、軍工產品符合我軍發展方向從而獲得更多訂單,給予公司買入評級,目標價60元。 【大西洋】公司在高端焊材是國內龍頭,2011年完成了主要管理層的換屆,2012年完成了內部的制度改革和人事改革。現在40萬噸產能。但利潤主要來自核電軍工產品。其產品占比不到20%,但卻貢獻了80%的利潤。核一級核島焊材國內只有公司獨家供貨。軍工方面,有望選擇合適標的進行外延擴張。業績方面,14~16年業績增速分別為50%、60%、60%。 【撫順特鋼】根據公司投產和產品結構調整的進程,我們預測公司2014~2016年分別實現收入55.4、62.5、78.5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0.49、3.01、5.18億元,EPS分別為0.09、0.58、1.00元,同比分別增長110%、517%、72%。考慮到公司在高溫合金、超高強度鋼、特冶不銹鋼、高檔工模具鋼領域的高成長性,以及在航空航天、艦船、核電、能源、石油石化等領域的獨特市場地位,可以給予其估值溢價。目標價40元(6個月)。 (來源:中信建投) (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