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0日,長春市民在一家超市內購買水果。 當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0.8%。 (新華社記者 林宏/圖)
2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1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及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自2009年11月來首次跌破1%,創5年新低;PPI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
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圖)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1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了0.7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氣候因素致使鮮菜價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響鮮菜價格同比由漲轉降,從去年12月份上漲7.2%變為今年1月份下降0.6%。此外,鮮果和水產品價格同比漲幅也出現回落。這三類食品合計影響CPI漲幅回落約0.43個百分點。
二是春節錯月因素。去年春節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較多,擡高了今年1月份的對比基數,致使CPI同比漲幅有所回落。如服務價格今年1月份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影響CPI漲幅回落約0.13個百分點。
上述兩個影響因素較為明顯。此外,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影響,汽油和柴油價格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也拖累了CPI指數。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為,“春節錯位”可以解釋今年1月CPI同比較上月大幅下降的大部分原因。如果今年春節與去年是同一天,即1月31日,利用回歸方程進行估計的結果顯示今年1月CPI同比將達1.4%。與目前1月實際值0.8%比較可發現,春節因素解釋了CPI同比下跌的絕大部分原因。徐高也認為,石油價格的下降以及豬價的走低是通脹數字下滑的其它影響因素。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跌幅。 (國家統計局網站截圖/圖)
對於PPI數據,余秋梅表示,國際油價和大宗原材料價格導致PPI指數降幅加深。
其中,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氣,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四個行業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2.7%、11.5%、32.9%和6.7%,分別影響本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9、0.9、0.5和0.5個百分點,合計影響約2.8個百分點,占總降幅的65%左右。
據《東方早報》報道,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宏觀分析師曹陽表示,除了國際油價下滑,內需疲弱也導致PPI走低。
民生宏觀團隊也認為,通脹低位徘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濟持續下行導致實體總需求不足,其中,房地產投資持續下降,擴大了PPI降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