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巴菲特:華盛頓會迎來最白痴的時刻 但繞過不這個坎兒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766

10月2日與高盛等多家金融機構首席執行官一同會晤奧巴馬後,「股神」巴菲特3日接受採訪稱他確實擔心美國政界局勢未來進展,對共和黨人設法利用政府關門和債務上限拖延奧巴馬醫改法案感到惱火。

如果(共和黨人)不能在另一個問題上找到出路,就會用威脅政府貸款違約找出路。那不會長期奏效。

公眾會猛地指責他們。他們會突然之間面對聲討。

華盛頓會迎來相當白痴的時刻,但繞不過去這個坎兒。

如果10月17日美國政府突破債務上限,巴菲特預計

要是超過債務上限只有一秒鐘,我們不會給牽扯進去。要是一年,就無法想像了。

一同接受採訪的美國前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打趣說

這些傢伙可能會拿自己的老媽做人質來威脅,但他們永遠不會傷害老媽。

正逢美國政府為解決次貸危機推出問題支持援助計劃(TARP)五週年之際,巴菲特評價TARP

我認為會(有人欣賞TARP)的。當時,漢克(保爾森)的處境非常困難。

如果那時他說出來情況有多糟,可能形勢就惡化了。有人不理解那種需要……

評論銀行是否「大而不能倒」,巴菲特認為

以全世界的相對基準看他們還沒那麼大。

至於「大而不能管」,事情會弄錯。但「倫敦鯨」問題對摩根大通自己來說不是大問題。

巴菲特還談到自己喜歡看《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他說

(《絕命毒師》的主創)Vince Gilligan是個天才。

《絕命毒師》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作品,我給他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2

不確定性太多!英國女首相或繞過議會啟動脫歐進程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27日報道,英國女首相特蕾莎·梅向政府法律專家進行過咨詢,她被告知,作為行政權力,她可以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在議會未進行投票的情況下,正式開啟脫歐進程。

《每日電訊報》報道截圖

英國政府此前多次聲明,他們需要時間準備啟動脫歐進程,但這在今年不會發生,同時也表明計劃在《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生效前,進行初期談判。

但歐盟催促倫敦盡快啟動脫歐進程,並拒絕進行初期談判。此前有報道稱,英國關於第50條生效的正式公告也許將在2017年年初發至布魯塞爾。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工黨領袖競選人歐文·史密斯都曾建議通過議會投票來阻止脫歐。

此前,史密斯周三(8月24日)表示,除非政府承諾進行第二次公投或舉行大選,否則他將設法讓議會阻撓脫歐談判。史密斯還表示,英國脫歐的相關事務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91

從誰都看不懂到累積3億用戶,這家公司繞過了哪些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1/159911.shtml

從誰都看不懂到累積3億用戶,這家公司繞過了哪些坑?
余建軍余建軍

從誰都看不懂到累積3億用戶,這家公司繞過了哪些坑?

先做減法,才能實現指數增長

i黑馬訊 11月10日,好未來主辦的2016未來之星同學會在京舉辦,喜馬拉雅CEO 余建軍出席發表了題為《打造3億用戶的音頻內容平臺》的演講。余建軍正在參加年度創業家評選,點擊閱讀原文並為他投票。

談及產業創新的趨勢,余建軍總結了幾個規律。一是一切為了“我”,不斷朝“我”的方向流動;二是細分,滿足“我”的需求。並且,各個行業都在被解購,呈現“大平臺、小老板”的特點,垂直細分領域不斷生長,個體或者小組織微創業越來越多,內容生產不斷細分和專業,內容創新在過去兩三年成了風口。

余建軍介紹,目前,喜馬拉雅已有大概3億手機端用戶,有四百萬人上傳過節目,七成市場占有率,人均收聽時長110多分鐘。

對於創業中可能陷入的坑,余建軍提出了“先做減法、後做加法”的策略。

640.webp

以下為余建軍演講節選,經i黑馬編輯:

音頻是未來趨勢 打造音頻生態圈

我做過四五家不同的創業公司,最早是在西安交通大學讀碩士期間開始創業,畢業以後覺得創業特別好玩,就沒找工作,一直在上海,做了一個軟件公司。雖然養活了自己,但我心里還是有互聯網的夢想。

中間折騰過幾個項目,到大概2012年六七月份,我們定下來做音頻。核心邏輯是覺得,音頻是未來趨勢。我們直覺認為,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後,音頻是最優的媒體,它可以觸達過去的媒體沒法觸達的場景,比如開車、擠公交地鐵、跑步、做家務等。

當時選擇這個項目抓住了關鍵點:使用場景。音頻的價值來自獨特的使用場景,只要場景在,你又抓住了這個場景的入口,怎麽也死不了。簡單說,我們希望它是你的伴侶。

到現在,我們已經有大概3億的手機端用戶,有四百萬人上傳過節目,七成市場占有率,人均收聽時長110多分鐘,每月比上月增長兩三分鐘,這應該是互聯網里用戶時長最長的。

三年多來,音頻從一個已經被邊緣化的市場,慢慢地整個生態開始發生變化,內容供給方式、傳播載體、用戶構成,都在變化。

我們的思考大概經歷過三個階段。

最早我們定位為一個音頻App。2014年,我們上升到音頻的生態圈,不只是做App,還要變革上遊和下遊。

從上遊來說,是變革內容的生產方式,讓所有可能生產優質內容的人都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知識類內容通過音頻的傳播效率可能遠高於視頻。

在下遊,我們做的是分發創新,變革手機、車等硬件。我們做的喜馬拉雅inside(i黑馬註:語音開放平臺),還有各種智能家居公司,車機公司,都可以調用我們內容。很多汽車預裝了喜馬拉雅,我們還做了產品的隨身聽,再老的車都能收聽。我們收購了一個智能音響的團隊,也做了創新性的耳機。音頻最主要場景有三個:家里、路上、車上。要更有效地觸達這三個場景。

內容創業的未來:專業化、優質化、產業快速融合

隨著創業的推進,我對產業趨勢的理解也在加深。人類簡史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從農業革命、科技革命到互聯網,整個呈現指數級增長。這是我們互聯網創業人夢寐以求的曲線。

大數據代表著未來的趨勢,與大數據最相關的是人工智能,這是我們演化的方向。

過去20年,互聯網完成的事情叫“連接”,百度做的是人和信息的連接,阿里是人和商品的連接,騰訊是人和人的連接。連接完以後呢?下一步就是智能。過去說互聯網+,未來很多細分品類應該會有AI+(i黑馬註:人工智能)的邏輯,AI可以帶動很多產業升級。基本上所有巨頭都在布局人工智能。

跟音頻最緊密相關的是智能語音交互,我們也在討論下一個千億美金的機會在哪兒。

產業創新的趨勢,簡單總結幾個規律。一是一切為了我,不斷朝我的方向流動;二是細分,滿足我的需求。各個行業都在被解購。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大平臺、小老板。垂直細分領域不斷生長,個體或者小組織微創業越來越多,他們非常有效地利用平臺。傳統媒體被迅速邊緣化,新媒體平臺越來越集中,內容生產不斷細分和專業,內容創新在過去兩三年成了風口。

需求必須是剛需,必須能從小變大

一開始,很多人沒有感受到音頻的好處,現在一二線城市先感受到了,其實音頻是更好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前段時間有篇文章提出一個概念叫國民總時間,國民總數和時間是恒定的,所有的應用和服務都是在搶我們的時間。所以未來有機會的事是幫別人省時間的事,而不是占時間的事,而音頻就是省時間。

回過頭想,為什麽在2012年8月,我們只剩七八個人的時候拍了這個方向。到今年年初融資的時候,還有很多投資人沒看明白,包括一些主流的大基金。越顛覆性的事,往往大家的觀點越極端,差距特別大。我一開始跟投資人聊的時候,基本上一多半不認同我,但2012年我抓了一點,就是使用場景,這麽好的場景沒人占,我占下來了就是我的,最簡單的邏輯,將來搞多大我不知道。

我們當時研究廣播電臺,為什麽電視起來之後廣播沒死,最重要的原因是車的興起,移動互聯網還帶動了很多智能硬件的興起,這都給音頻帶來巨大的機會。互聯網一波又一波的沖浪,我自己的體會是,最大的機會都在於人群、習慣、政策發生變化的地方,像O2O、出行、音頻都是。

在微觀的執行上,我過去幾次創業,基本上屬於沖動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慢下來,覺得不要那麽著急馬上拍就是它了,能不能花幾個月時間去調研。2012年五六月份,我們把美國、歐洲跟音頻搭邊的App都下載來用,發現用戶用完以後,60%-70%的人都忘記廣播了,我們初步判斷這個東西能成。所以小樣本的驗證是非常關鍵的。

我感覺自己進步最大、體會最深的就是對需求的理解,很多人可能會只從一個維度考慮需求,只考慮剛需這一個點。2012年上半年我在想,過去只考慮一個點好像是不對的,要多維度考慮需求。

在創業一開始,就要推敲頻率的問題。大眾點評一開始為什麽做餐飲,因為餐飲是線下最高頻的品類,越高頻的東西,越適合作為切入點,低頻的商業變現路徑。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誰可以打我,我們會進入哪個層面。比如微信會推一個什麽應用打我,後來酷我、酷狗都推了這個應用,我們也過招,發現我們都能打勝仗。

因為互聯網的競爭對手往往是你看不到的,他在你的品類邊界上,在你不註意的時候,就會跨越過來,所以你要考慮怎麽把壁壘拉高。

內容創業還是要回歸到內容質量本身。像傳統廣播主持人,80%-90%在我們平臺上活不下去。因為傳統廣播多數時候確實在消耗大家的時間,節目幹貨不夠,並沒有幫大家省時間。

先做減法,才能實現指數增長

要活下來,最本質的問題是把內容當成互聯網產品去打造,本質上還是內容創業。要定義典型人群,思考消費場景,考慮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麽。然後做到極致,成為這個領域的No.1,用戶條件反射的第一選擇。只要你成為第一選擇,就肯定能成。

還有很多困擾創業公司的問題,我也有一些思考。

怎麽跨越死亡谷的問題。很多公司死在半路上,我總結發現,不要一開始就做那麽多變量,導致不能閉環。創業之初應該盡可能減到最簡單,最容易閉環的地方。如果把創業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從零到一,一個是從一到一百,當你沒從零走到一的時候,就別急著從一到一百。一開始要做減法,所有需求、欲望砍到只剩一個,這個做到極致以後,就有機會做乘法,就是用戶規模化,規模化之後,再考慮做加法,發展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團隊,更多的錢。

關鍵要做兩件事。

第一是重度垂直,構建壁壘,做高質量的內容沈澱,做高價值IP。

第二是社交黏性,要讓一個個體彼此發生關聯,平臺和角色之間發生關聯,當你形成連接關系以後,在社交層面通常比較難被打敗。

喜馬拉雅余建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48

    保監會副主席痛斥險資繞過監管套利 後離場參加重要會議

    新浪財經報道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12月3日下午參加財新峰會時指出,保險公司如果通過各種金融產品繞開監管,償付能力監管、資本監管就變成了“馬奇諾防線”,修得再好也沒有用。繞開監管套利行為,嚴格意義上就是犯罪,關鍵是能不能發現的了。

    在下午的討論中,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第一個發言,登臺之後表示:我還是站在這里講吧,抱歉,因為剛剛接到通知,馬上有一個重要的會,我講完可能得走。

    另外,陳文斌特別強調,在保險行業風險管理是核心競爭力。有的保險公司主要提高資產管理水平,把公司能否盈利寄希望於資產管理能力,指望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比專業機構強,這是不切實際的。保險公司要進一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20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8/0131/167152.shtml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歪道道歪道道

    全民創業為何快速終結:繞過BAT,轉角遇見TMD

    左右創業者命運的,除了BAT,現在TMD的影響似乎也正越來越重。

    臨近春節,區塊鏈風雲乍起、暗潮洶湧,眾多行業巨頭似乎都開始將眼光轉移至此,雖現在情形尚未明晰,但有一點暗示可能已經迫在眉睫:一個戰場的開始,代表著另一個戰場將加快進程、迅速決戰。

    因而,滴滴接管小藍單車也許並不是延長戰時,而是變量急速變化刺激質變的前奏,畢竟它已經將危及叢生的ofo暴露在公眾視野。

    隨著滴滴和ofo決裂的一些細節被公開,很多人對這場互聯網精彩大戲的結局更加期待。不過有一點可能也值得關註,尤其是對現在以及未來的創業者來說。

    在這場勢力交鋒中,我們看到,滴滴早於騰訊或阿里表現出來的野心和強勢,使得創始人在眾多投資方面前的處境頗為尷尬。若不是兩方強烈反對,滴滴將成為最大的利益既得者,這代表著在兩大巨頭還未表態前,創業公司就有可能終結於滴滴之手嗎?

    而左右創業者命運的,除了BAT,現在TMD的影響似乎也正越來越重。

    TMD的崛起不僅僅是體量,還有充滿野心的投資布局 

    相較於美團,滴滴的投資進程更為激進,即使本身還靠著不斷的融資支撐,公司的投資版圖就開始大規模擴展到全球各地以及國內的一些明星公司,而且投資額度都不小。共享單車就是一個最現實的例子,經過幾輪融資,滴滴系現在的股權要高於創始人戴威。甚至有報道說,加上董事會的兩個席位,戴威存在被架空的可能性。

    一個誕生於互聯網風口不久的公司,如今已經有能力主導另一場風口的結局,這不僅僅是說明滴滴的實力,也代表一種改變:原先由BAT或者說騰訊、阿里兩家掌控創業公司最後命運的局面,現在增加了一個變量。

    即使滴滴布局共享單車是為了出行領域的進一步壟斷,也無法排除這種改變只是一個開始的可能性。長遠來看,在投資層面,滴滴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類似騰訊的存在,並不是空穴來風,而對更多的創業者來講,這絕非一件好事。因為滴滴有可能成為BAT之外,另一個只能攀爬而難以逾越的大山。

    更何況,滴滴在共享單車資本博弈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強勢,可能已經令創業者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壓力。

    一名接近阿里的業內人士對《中國企業家》聲稱,滴滴系作為大股東,曾一度嘗試主導摩拜、ofo合並,試圖將整個共享單車納入滴滴的出行大生態版圖。在雙方大股東提出的合並方案中,掌控這家新公司的,既不是ofo,也不是摩拜,而是直接由投資方滴滴主導,把兩家創始人都踢出去。

    話說,原本兩家爭了這麽久,總會在中間出現一個勝者,但滴滴現在直接想要同時獲得ofo和摩拜的最終控制權,這種漁翁得利的手段,比巨頭直接控股更為強勢。盡管現在雙方已經決裂,但滴滴在共享單車領域的關鍵作用並沒有消失,ofo即使請來阿里協助,可能也未必好辦。

    出於業務聯系,滴滴對共享單車可能是個個例。但反過來想,想要覆蓋用戶吃喝玩樂的美團,因為其本身的市場想象空間更大、覆蓋範圍更廣,以後為了擴充體量,保不準搭上哪個風口也會像滴滴一樣,通過投資進而控制初創公司。

    早在2015年時美團涉足的品類就已經囊括了電影、外賣、餐飲實物電商等十余類。當時一名投資人將美團形容為“狼牙棒”:雖然不夠銳利,但是它很大,有很多的可能。現在需要在棒上插針,針插多少、插在什麽地方,是美團比較重要的事情,“當針插得足夠多時,這根大棒就變成了狼牙棒”。

    創業繞不開BAT的籠罩和幫助,現在另一條路也被TMD占領

    但凡互聯網創業或有幸站在風口上的,都很難繞開BAT,不僅是因為有錢,更重要的是有資源,這是三大巨頭的關鍵性作用淩駕於風投之上的核心原因,尤其是流量和人脈至關重要。所以相比普通創業者,投資人更偏愛從BAT出來的創業團隊。

    但現在,TMD系的創業者儼然也成了“香餑餑”。

    去年9月,前點評系高管呂廣渝創建的“猩便利”,宣布完成超1億元天使輪融資,張濤、王興、葉樹蕻、王慧文都在此次的投資陣營中。12月,“魔急便Mobile Go”獲1250萬元天使輪融資,其CEO韓振威出身滴滴。無論是內部創業還是外部創業,巨頭給創業環境造成的影響只增不減,只不過是多了TMD這一層。

    當然人脈在創業中遠沒有流量帶來的實際利益大,即使不是前高管也能拉來投資,但想要繞過BAT的流量就很難了,除非是面向B端或純技術性公司。從這個角度再來看TMD對創業者的影響,其流量入口雖不及微信、支付寶等等,可把控出行、內容創業及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要流量,可能意味著,關聯業務及市場的創業者難免要屈居於他們之下。

    就像ofo接受滴滴的頻繁投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滴滴的出行入口,但戴威卻沒想到滴滴的野心是實質上的全權把控。而內容創業現在更離不開今日頭條,無論是PGC還是UCG,頭條和他們也算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過一旦平臺格局已定,內容創業者對頭條形成更強的依附,像微博強勢改版、無視大V利益的事件,可能也難免發生。

    除此之外,創業公司的產品或業務有時也會與巨頭重合,這是BAT給創業者帶來的最大威脅,盡管現在其行為收斂了很多,但像阿里這樣的龐大商業帝國,創業者想要做大經常有可能觸碰到其業務邊界。數年來,可能也只有美團,成功脫離其掌控,也成功威脅到阿里。

    可是現在的美團,對其它創業者何嘗不是一種壓制?

    據說,創業十年的二維火,因為美團自己要做收銀機,也是一句說說封殺就封殺了。而且王興去年剛剛成立了美團-大眾點評產業基金,任命副總裁陳少暉擔任公司CEO,基於產業鏈上下遊和信息化服務進行投資,這種打法和阿里甚為相似,囊括到自己生態體系可能是遲早的事。

    卷入TMD的戰場,創業者也要站滴滴、美團或頭條的隊了?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騰訊、阿里及百度之間明爭暗鬥這麽多年,受其影響的互聯網企業數不勝數。尤其是像共享單車這樣處在風口之上的初創企業,提早站隊是打響規模戰必不可少的條件,更何況“二選一”的競爭形式也越來越明目張膽。

    當然,被卷入巨頭的戰爭,既有弊也有利,有很多初創公司的業務本來對巨頭並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但因為能扮演打擊對手的棋子,反而更容易獲得重視。

    總而言之,創業者能在牽連巨頭的商業對決中明哲保身是一種難得的智慧。如今TMD之間也開始因為美團和滴滴的直接對抗,而形勢緊張。盡管頭條目前尚未摻雜其中,可眼看著同一階梯的“隊友”體量越來越大,張一鳴恐怕也很難甘心只做內容。所以說,BAT的處處較量,很可能就是滴滴、美團及頭條之間未來競爭關系變化的參照。

    屆時創業者又該如何抉擇呢?

    就滴滴和美團的“世紀之戰”來講。在網約車市場上,摩拜、嘀嗒、首汽、美團等看似單個弱小的敵人,如今抱團成立了反滴滴聯盟。雖然無法預測這究竟會對滴滴造成多大的沖擊,但單看聯盟本身,美團毫無疑問是主力軍,從形勢而言,其它相對弱小的成員可能也會變相地為美團裹挾,這是強弱聯盟的一個必然。即使不是現在,也可能會是聯盟作用發揮之後。

    而且無論是美團打車還是滴滴外賣,很多人都猜測“二選一”的強制舉措將會上演,這對商家及司機來講,也是一種損失。

    美團和滴滴的戰事,較BAT之間的大規模對抗,影響範圍還是小一個層級,但美團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滴滴。它與阿里這種跨“維度”的巨頭較量,以及未來在生活服務交易層面的可能性抗爭,將會波及到更多的創業者。

    而王興也沒有掩飾對阿里巴巴底盤的入侵企圖,他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中國有7億網民,我們現在有2.4億活躍買家,阿里有4.5億活躍買家,所以美團點評還有兩到三倍的增長空間。當然新零售我們也幹,馬上要在線下開店。”由此可見,美團看重新零售就等同於加入了對抗阿里的陣營。

    BAT商業勢力觸及各個領域,雖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可TMD也已初具當年阿里、騰訊和百度三足鼎立的形態,他們自身體量增強的同時,可能就意味改變創業環境的變量。

    而在這種局勢之下,創業的門檻已經在無形之中提高,這對於全民創業來說可能不是好事,但對於創業這個領域來說,也許未必。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創業就不該是全民運動化的。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48

    日參院委員會繞過正常程序 毋須安倍總結暴力表決安保法爆衝突

    1 : GS(14)@2015-09-22 02:29:28

    日本參議院特別委員會,昨繞過由首相安倍晉三總結質詢的程序,突然表決通過安保法案,殺全力拉布的五個在野黨措手不及,只能批評這是「暴力表決」。執政自民、公明兩黨爭取法案今天內在參院全體表決,若再過關,日本就可在「存立危機事態」下行使集體自衞權。


    安保法案獲和平法制特別委員會通過一刻,議事廳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大批在野黨議員湧向自民黨籍委員長鴻池祥肇,執政黨黨員見狀即撲上前、手拉手圍住鴻池以肉體「護駕」,演變成激烈拉扯、碰撞、甚至扭作一團的「動作場面」。有在野黨議員聲稱委員會未有按正常程序議事,根本意識不到要表決法案。當地昨早近9時,前一晚未能表決安保法案的特別委員會再開會,在野黨即時按原定戰略,由民主黨提出對鴻池的不信任動議,鴻池隨之宣佈,委任自民黨首席理事佐藤正久暫代其職,步出議會,觸發在野黨不滿上前跟佐藤理論,混亂間一直在場等候發言總結質詢的首相安倍晉三,與部份執政黨員離場,委員會須暫停會議。


    ■有議員伸手遮掩佐藤正久的臉,令他臉容扭曲。路透社

    在野黨:意識不到正在表決

    會議午後約1時再開,繼續處理對鴻池的不信任動議,正當各界都觀望動議能為在野黨拖延多少時間之際,委員會僅審議三個多小時,就在下午約4時半表決,一如所料遭執政聯盟否決。按程序,委員會應先邀請安倍發言總結質詢環節,但突然有人動議直接結束質詢,動議獲通過。委員會乘勢緊接就安保法案進行表決,獲自民、公明及三個在野黨支持,正式過關。結果,由不信任動議遭否決,到委員會通過安保法案,整個過程僅歷時約10分鐘。這個突擊,執政聯盟之前絕無透露半點風聲,令在野黨派相當震撼,民主黨幹事長代理福山哲郎聲稱「我們根本意識不到正在表決法案」,批評這是個「暴力表決」,堅拒承認結果。維新黨譴責執政聯盟「無視議會規程」。可惜反對聲音再響,亦阻不了執政聯盟繼續進逼,成功爭取參議院全體會議在昨晚8時許召開。鴻池以有三個在野黨贊成為由,聲稱「這不是強行表決」。



    快刀斬亂麻 免爭議越來越大

    安保法案由《國際和平支援法案》及《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組成,前者容許自衞隊為海外美軍及其他國家軍隊作後方支援,並以「支援和平」名義參加軍事行動;後者囊括自衞隊法、武力攻擊事態法等10條法例修正案,只要符合「存立危機事態」,就可行使集體自衞權,批評者指違背日本憲法第九條「不承認集體自衞權」的概念。執政聯盟力求快刀斬亂麻,是怕時間越長、爭議越大、支持越少。法案送交參議全體會議後,在野黨聲稱會提出針對個別閣員的不信任動議、甚至內閣不信任動議去拉布。目前為止,執政黨只定出最遲今天要參院全體表決法案的時間表,卻沒表明若未能達標會如何應對,一般相信安倍會運用「60日規則」,將法案發還由執政聯盟操控的眾議院再次表決。共同社/日本放送協會




    日本文藝界名人反安保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 「如果法案成立,和平憲法下的日本將不復存在。年輕人發出了強而有力的聲音,不能以沒希望就悶在心裏。」





    著名推理小說家、《三色貓》系列作者赤川次郎: 「安倍推行法案的態度如極權君主制的皇帝,利用民眾怕麻煩的心理推行法案。」





    男演員渡邊謙: 「日本在過去70年不曾有士兵戰死,認為和平憲法才值得驕傲,應以友好關係而不是拳頭化解各國紛爭。」





    曾聲援雨傘運動的音樂家坂本龍一上月底參加反安保集會時說: 「各位的行動已證明憲法精神及憲法第9條的精神早已根深柢固……我將會與大家一起爭取。」





    知名動畫大師宮崎駿: 「安倍晉三想當個改變憲法解釋的偉大男人、想在歷史留名,但那是很愚蠢的。」共同社/《朝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18/193000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15

    繞過制裁購入 摑美國一巴北韓處女航展晒美製軍機

    1 : GS(14)@2016-09-25 10:28:06

    ■「北韓大媽」顯得激動,向MD500機師興奮揮手。美聯社



    行事一向神秘的北韓,昨天舉行當地史上首次航空展,破天荒向民眾、外國傳媒及來自20國的幾百名飛機發燒友大方展示多款軍用和民用飛機。在特技飛行表演中,平壤更派出美製直升機打頭陣,猶如對持續制裁北韓幾十年的美國摑一巴掌。



    因本月上旬第五度核試而遭多國炮轟的北韓,早就安排為期兩天的「元山國際友誼航空展」在東部港市元山的葛麻機場舉行。開幕式上,北韓對外經濟部副部長尹英石發言,表示希望航空展成為「和平、繁榮、友誼和文化交流」的契機。跟一般航空展一樣,北韓當局亦安排了特技飛行、跳傘表演等,觀眾可以一邊飲啤酒一邊欣賞節目。其中由北韓人民軍航空和防空部隊負責的飛行特技表演,以美製「休斯MD500」軍用直升機打頭陣;據報北韓軍方擁有數十架這款機,相信是1980年代透過第三國國家買入,繞過美國對北韓的出口限制。


    發燒友見古董機興奮

    其他現身的軍機一樣是舊款,最「先進」的已是初代蘇製米格29戰機,相信是1990年代購入;加上中國製的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戰機等,展示了攻擊飛行、超低空飛行、360度旋轉飛行、垂直下降等動作。北韓首批兩名女機師駕駛米格21表演亦是焦點。民用機也有出場,國營高麗航空派出仍飛國內線的伊18、圖134等老舊運輸機作飛行展示。有關方面更安排外賓乘坐民用機,遊覽元山上空30分鐘。


    「違規」低飛觀眾席

    今年初北韓第四度核試後,聯合國最新一輪制裁嚴禁成員國向北韓供應飛機用的各種燃料,但分析認為北韓仍有一定的儲備量,事關燃料難得,北韓空軍機師飛行訓練本來就少,但這次航空展的飛行表演跟其他國家的表演,看來無甚差別。觀眾對這場罕有航空展反應熱烈,經英國一家旅行社安排而來的數百個飛機發燒友更是興奮,因為如此大量古董機雲集本就難得,再加上它們仍然能夠飛行,除了在北韓,全球都找不到了。更「難得」的是,航空展中有米格29戰機在觀眾席上空低飛掠過,可說是無視國際規範的北韓之「獨家戲碼」。「這一幕在全球都沒法看到,因為國際航空展嚴禁飛機飛到觀眾席範圍。」一名荷蘭飛行攝影師興奮說:「但對我們來說,實在棒極了!」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5/197810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39

    故宮館風波 林鄭認親聘嚴迅奇前期顧問費僅450萬 疑為繞過董事局「拆單」

    1 : GS(14)@2017-01-12 07:58:22

    嚴迅奇



    【本報訊】自詡「官到無求膽自大」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繞過公眾及西九文化管理局董事局,私聘建築師嚴迅奇為她進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計顧問工作。輿論窮追猛打下,林鄭昨再披露,秘製博物館草圖的費用為450萬元;並以金額低於規定的500萬元為由,辯稱毋須董事局批准。當局亦已決定不經招標委任嚴迅奇再進行詳細設計工作,但未有披露金額。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決定有違廉署指引及國際規定。記者:鍾雅宜身兼西九董事局主席的林鄭月娥昨日首次就故宮風波召開記者會,她多次強調興建故宮博物館是一件好事,並向傳媒派發了16頁文件解畫。林鄭多次被問到為何偷步委聘嚴迅奇,她首度承認聘用嚴迅奇是她作的決定,去年5月她初次與嚴迅奇會面,詢問嚴有否興趣參與興建故宮博物館,獲對方同意。她強調事件不等於偷步,目的是讓董事局能其後在有基礎下討論,「如果用你嘅邏輯,(政府)日日都係偷步」。


    未有透露設計顧問費

    林鄭首次披露至少有兩份合約涉及嚴迅奇,管理局先於去年6月聘用嚴為用地作初步研究及初步博物館設計,前期顧問費用為450萬港元,由管理局支付。去年11月28日,西九董事局同意建館及直接委聘嚴,當局再聘用嚴所屬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作設計顧問,費用由馬會的35億元資助中支付,未有透露金額。被問及預早委聘嚴迅奇是否開壞先例,林鄭指大機構或政府有靈活性賦予主席權力進行前期工作,而根據管理局採購指引,西九項目若不超過500萬元便毋須經董事局批准。林鄭又指基於特殊性,對項目建築師要求是本地土生土長、擁有建設大型博物館的經驗,又指公開招標並非推展項目的最佳方式。被問到西九故宮館項目是否涉及私相授受嫌疑,林鄭月娥否認存在任何私心私利,至於為何未有在早前立法會交代聘請嚴一事,她指因準備時間短促而有遺漏,強調非擠牙膏式交代,亦不存在隱暪。設計顧問嚴迅奇亦首度現身公開談及事件,被問到外界質疑他在計劃未經諮詢下獲委任,嚴迅奇認為建築師若能憑才能和業績被委任「遠遠好過價低者得」;而進行建築比賽有其限制和風險,部份項目「直接委聘係一個可行嘅做法」,做法亦不罕見。


    嚴:咁大爭議心情複雜

    嚴又指「大家可以質疑我夠唔夠班」,但希望不要推翻有效和相對客觀的任命建築師機制,遇上這項目「好興奮,好希望專心為香港做好一件作品」。他原本亦以為只是簡單設計任務,「搞到咁大爭議」令他心情複雜,希望「無謂既揣測,爭拗唔會令我太分心」,更指自己「光明磊落,心安理得,唔覺得尷尬,唔覺俾人擺上枱」。公專聯黎廣德質疑政府刻意拆細項目,以「拆單」手法令項目毋須董事局批准,「一早都諗住搵佢,點解要分兩份合約?」又指一般工程聘用建築師,費用或佔工程費的5至10%,「(其報酬)可能有成1至3億元」。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質疑當局做法違反廉政公署指引,他指出,《公營機構的良好管治及內部監控》指引列明,包括採購部份的所有工程,需有公平公開的招標過程及公平報價機會;而香港為《世貿採購協定》成員,如公共機構的採購服務合約分別超過約150萬港元及約490萬港元的特別提款權,原則上須進行公開招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1/19893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