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A股超級大戶:從幾十萬到上億 秘訣何在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03

揭秘A股超級大戶:從幾十萬到上億 秘訣何在
作者:陳俊嶺


這是一個“超級大戶”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存在財富逆襲可能的時代。


從超級牛市中的“蒙面賺錢”,到“結構性行情”中的精耕制勝,資本市場問世二十四年來的複雜多變,造就了新舊“超級大戶”王朝的沈浮與更替。面對A股市場的“叢林法則”,一批昔日牛散隕落之際,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從籍籍無名到資產上億,每一位“橫空出世的超級大戶”,無不是“風控”與“進攻”的多面手。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群人財富“聚變”的秘訣,不在於牛市中賺錢的速度,而在於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超級大戶”輩出的時代


在舉家遷至北京十二年後,祖籍山西太原的劉敬終於可以放下一切顧慮,在朝陽門附近一處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專心研究他最熱愛的事業:股票投資。


從幾十萬本金到身價數億的“超級大戶”,再到成為京城一位小有名氣的私募管理人,劉敬自稱找到了最適合他的職業,他現在身份是北京晉商匯富資產管理中心執行合夥人。


“名校”、“外企”、“華爾街經歷”……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深圳人王約翰,並不滿足這些外人仰羨的“標簽”,在實現財富自由多年後,也正計劃成立一家自己的私募,其主打招牌是他最擅長的量化投資。


不同於聚少成多的勤勞致富和需要處理多種社會關系的創業創富,劉敬、王約翰不約而同選擇了“第三條道路”——投資致富,並借此實現了財務自由,也被動收獲了一個惹眼的“新標簽”——“超級大戶”。


來自招商銀行與貝恩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國內高凈值人群仍以企業主為主,約占60%左右。此外,職業經理人、專業投資人分別17%、14%。其中,“超級大戶”正是專業投資者中的佼佼者。


在A股問世的二十四年間,每一輪市場行情的漲潮,都會有一小部分人被歷史的潮流推向“超級大戶”的行列。當然,每一輪激情牛市之後的潮水退去,也會有部分超級大戶隕落,消失於市場的茫茫大海。


對於昔日“牛散”和“超級大戶”的隕落,經常上電視臺做節目的劉敬深感造化弄人。“當年很多叱咤風雲的人物,現在都銷聲匿跡了,在江湖上留名一時容易,但長期留名卻很難。”他說。


“你運氣好,踩準了就進了封神榜,而一旦跟不上,你就可能從此泯滅於江湖。”早年曾在招商地產做過董秘、後來進入私募行業的陳宇也時常感慨於市場的大悲大喜——每一年都不是同樣的市場,因為不斷有牛人出來,同時不斷有很成功的人突然不見了,被大浪掩埋,很可怕,也很振奮。


在2006年至2007年那輪超級牛市中,不少資產上千萬、甚至過億的超級“牛散”,也曾多次上榜十大流通股東,並擁有不少忠實粉絲。不幸的是,他們一貫秉持的激進策略,被隨之而來的2008年熊市打回了原形。


“準超級大戶”在路上


“有人辭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從超級牛市中的“蒙面賺錢”,到“結構性行情”中的精耕制勝,A股市場二十四年來遊戲規則的嬗變,造就了新舊“超級大戶”王朝的沈浮與更替。於是,一批昔日牛散隕落,又一批新面孔浮出。


不同於以挖掘重組股起家的劉敬,曾擁有華爾街金融機構工作履歷的王約翰更擅長挖掘成長股,而在操盤方法上,他也摒棄了傳統的情緒化的建倉、減倉模式,而是采取了建立在人類情緒大數據基礎上的量化交易系統。


十多年前,名校畢業的王約翰選擇進入某外資金融機構上班,外企的“高薪”和視野,讓他積累了優於同齡人的不菲財富,正是這筆財富成為他日後做職業投資者的本金,十年來在深圳投資房產,後又趕上2005年以來的歷次牛市。


幾年前,已提前實現財務自由的王約翰,正式辭去外人羨慕的高薪職位,在家專心做投資,而通過隨後幾年的牛熊歷練,他也躋身為身價億萬的“超級大戶”行列,他下一個目標是成立一家主打量化交易的私募基金。


與趕上投資“黃金十年”的劉敬、王約翰等“超級大戶”相比,生於80後的東北人小於目前還是一個成長中的“準超級大戶”。


盡管生於1983年,小於擁有的財富和經歷卻勝於同齡人。他的第一桶金來自2006年那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在股市跌至1000點附近的2005年,他以50萬資金買入中國石化等三股,至2007年5月賬目浮盈已達350多萬。


2007年下半年,已感股市高位不勝寒的他開始分批減倉,轉而買入商鋪和房產。此後房價經歷一輪暴漲,他也從此躋身“千萬身價”行列。不過,2010年後他陸續出售了兩套住宅,再分批次買入以銀行為主的藍籌股。


“投資的本質就是賺取人性貪婪與恐懼的差價!”自稱孤獨的投資者的小於如是闡述自己的投資理念。一年前,他發起了“投資精髓”的微信群,里面聚集了一大批熱衷投資的誌同道合者,其中不乏資產上千萬的“準超級大戶”。


生於80後、癡迷投資、資產千萬、渴望財務自由、但沒勇氣放棄目前的職業……以小於為代表的“準超級大戶”們,盡管他們職業五花八門,醫生、律師、講師、媒體人、婚禮司儀等,但他們都是財富道路上的虔誠學習者和追趕者。


最近,小於再次重讀格雷厄姆的經典著作,五年前他感覺到的是“低買高賣”思想,如今重讀就感覺到的是“不確定”思想。他認為,如果你不從自己或別人的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是很難發自內心的和大師的思想找到共鳴點。


“我們在座的高端客戶,很多都是從小老板、小白領起家的,他們原始資金不過幾十萬,通過這些年不斷的投資滾雪球,現在不少客戶的資產都上億了。”諾亞財富北京中心總經理薛曉勇對記者稱,做到10年增值10倍看似很難,但只需年化25%就能實現。


財富“聚變”與禦熊之道


“為什麽越是有錢的人越有錢?富人也會遭遇金融危機,資產縮水,但在危機過後,他們的財富增幅特別快,遠遠超過普通人。”作為高端客戶市場的北京負責人,薛曉勇對富人財富聚變速度頗為敬服。


無獨有偶,接觸高凈值人群較多的私募經理陳宇也很認同,從歷史上看每一次財富重新洗牌的更替過程,資本的力量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貧富進一步分化非常明顯,越是有錢的人,其對資產配置的能力越強,抗風險能力也越強。


事實上,從籍籍無名到資產上億,每一位橫空出世的“超級大戶”,無不是“風控”與“進攻”的多面手。上證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群人財富“聚變”的秘訣,不在於牛市中賺錢的速度,而在於熊市中回撤的尺度。


“投資就像是走鋼絲,你去買那些在高位的股票,就像走在100米高的鋼絲上,而選擇底部徘徊的股票,就像走在1米高的鋼絲上。”對於市場的風險,劉敬打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在劉敬看來,從1米的鋼絲上摔下來,你還可以站起來,而從100米的鋼絲上摔下來,你就可能永遠都站不起來了。比如前幾年在高位重倉重慶啤酒的投資人有不少專業投資者,因此不去碰炒高的股票,是規避市場風險的首要前提。


過去兩年中,“準超級大戶”小於也曾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融資教訓。前年9月,他融資浦發銀行最多曾賺60萬,但因為誤判牛市來了而“堅定持有”,最終止損出局,一年後他再次在茅臺上得而複失。


“即便我賣出後股指還在漲,這與我無關,因為我首要任務是盡量確保不因為融資而使本金虧損,至於賺多賺少,這和運氣有關但心態更重要,有時候人應該離市場遠一點。”談及對融資炒股利弊與紀律,小於對此進行了深刻反省。


面對去年以來的“千點行情”,小於認為,不要妄想會出現類似2006、2007年的那輪大牛市行情。“牛市中,炒股的前提是,要用自己的資金來長期持有,而試圖通過借錢或融資來長期持有,試圖押寶大牛行情是賭博行為。”


實際上,今時今日的A股市場,早已經不是當年的“蒙面賺錢”的時代,那時候誰膽子大,誰就能賺錢。尤其是最近幾年的“結構性行情”,更考驗投資人的精耕能力,否則不是“滿倉踏空”,就是“對沖失效”。


“去年滬港通,最近個股期權,資本市場的工具越來越多,這對投資者的專業水準和風控能力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在昨日做客和訊個股期權座談會時,華夏基金上證50ETF總經理方軍稱,並建議投資者不妨交給機構去打理。


在薛曉勇接觸的“超級大戶”中,主要來自於企業家和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們賣掉公司或減持股份後,手中擁有了大量的資金,最近都在加大了二級市場的配置,其中不少是通過私募間接參與股市的。


“他們已經非常有錢了,更看重享受生活本身,而不希望每日為賬戶里多幾十萬、幾百萬而操勞,如果不是以投資為愛好,建議他們最好將錢交給專業的人去打理。”薛曉勇認為,近期大批基金經理創業奔私,正是看準了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的大趨勢。




來源:上海證券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1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