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退休前最後一次演講:關乎股市賺錢的幾個要點 作者:投資是一種生活 最近,我比較系統地重溫了美國著名的投資通訊《傑出投資者文摘》中大師的文章,看到大名鼎鼎的富達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1990年5月31日退休前的一篇演講。它似乎從未被譯成中文,由於這一年半來市場左右折騰,現在看看人家20年前的提醒,還是有用的。 林奇的演講題目是《關乎股市賺錢的幾個要點》,其中一些早已人所共知的言談,我就不再強調。 規則一:了解你持有的股票。 規則二:做經濟預測徒勞無益。 2007年10月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幾乎讓投資人都成了宏觀經濟學家。我自己似乎也難免,天天被各種經濟數據與投資市場之間的關系蒙得暈頭轉向,我受的教育比得上看20本金融教科書。不幸的是,我很懷疑自己真正學到了什麽有用的學問。 彼得·林奇的疑問是:“我很希望能夠知曉這些信息。對我來說,當衰退將要發生的時候獲悉這種信息是很有幫助的。這會非常好。在座的大多數人應該還記得1980年-1982年的衰退,這是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衰退。當時我們的失業率達到15%,通貨膨脹率達到14%,基準利率高達20%。你們有誰接到電話,告訴你們會發生衰退嗎?你是否記得,在你經常閱讀的那些雜誌上,有哪一本雜誌曾經成功地預見到了這種情況?沒有人告訴我將出現這麽悲慘的局面。 你可能不相信,人們在預測一年之後將發生的事情上面浪費了多少時間。能提前知道一年後的事情當然很棒。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費心機了。這沒有任何好處。” 規則三:不要擔心股市,也就是集中於個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其實這是規則二的類推,你沒法預測宏觀市場,那只能乖乖地研究個股吧。一場金融大危機,讓人們覺得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但確實有個別公司經得起折騰,這也是事實。 規則四: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 這對今天的我們很重要,即便我們真的已處於大牛市中,也不必急於追漲,有的是機會。林奇的原話是:“給我帶來豐厚回報的股票都是我在關註他們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年、第五年才買入的。” 林奇舉的例子是沃爾瑪。沃爾瑪於1970年上市,有38家店,售價8美分/股。五年後,沃爾瑪有125家店,利潤增長了7倍,股價漲了5倍,41美分/股。1980年,沃爾瑪有275家店,利潤又比五年前上升了5倍,股價也漲了5倍,為1.89美元/股。1985年,它有859家店,又比五年前上漲了6倍,股價是15.94美元/股。1990年林奇演講的時候,沃爾瑪的股價是50美元/股。 林奇說道,在1980年買沃爾瑪,已比上市時晚了十年,但持有它仍能賺25倍,回報率可以把麥哲倫基金打得落花流水。不過,林奇也坦承,他在此期間並沒有持有沃爾瑪,當時他覺得它的股價過高。 又20年過去了,這次金融危機,沃爾瑪仍是表現出色,我沒有細算這20年來沃爾瑪又翻了多少倍,但一定是驚人的。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在林奇發出感嘆的十多年後,才追買沃爾瑪。想到這里,大家可以安慰一下自己了。 林奇提到了一些有關股市投資危險的說法。 危險說法1:股價已經下跌了這麽多了,股價還能跌多少呢? 這個教訓大家剛領會,不必談了。 危險說法2:股價還能上漲多少?記住上面沃爾瑪的例子。 危險說法3:我能賠多少?股價只有3美元。這與危險說法1區別不大,再次提醒你跌幅仍會巨大。 危險說法4:最終,跌去的全都將反彈回來。這次流動性大泛濫,讓許多中小盤股或三四線股又創了新高,人們不再相信這個危險的說法了。但,走著瞧,林奇是對的。 危險說法5:情況糟糕得不能再糟糕,我應該買入。它類似於危險說法1和3。 危險說法6:當股價反彈到10美元的時候,我就賣出。它類似危險說法4,不少人不以為然,他們總會明白的。 危險說法7:保守型股票的波動不大,這也在2008年的市場中領教了。 危險說法8:因為沒有買入而賠了錢。 這就是所謂的踏空。這次股市大反彈,許多人因此而十分煩躁,他們也許沒有買,有的買了又拋了,有的投機不成還虧了錢。他們見周圍的人聲稱賺了錢,幾乎失去了投資的自信。關於這點,說來話長。大致來說,看看自己的賬戶吧,踏空不像套牢,你沒有虧什麽錢。記住林奇的警句:“你錯過了成百上千的股票,不過,你只需要幾只股票便可發財。” 危險說法9:這是下一個偉大的公司。 由於沃爾瑪等個別偉大股票的存在,讓人情不自禁,但“下一個偉大的公司永遠都沒有成功過。下一個玩具反鬥城沒有成功,下一個家德寶沒有成功,下一個施樂沒有成功——施樂自己做的也不是很好。下一個麥當勞等等都失敗了”。 (來源: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