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周四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將從3月起每個月購買600億歐元,持續到2016年9月,若歐元區通脹回升接近2%則會停止購債。如果持續到明年9月的話,總規模將達到1.08萬億歐元。
關於歐央行QE,分析師和金融大佬們如何解讀?
法興分析師Michel Martinez:
我們認為,歐洲央行的QE可能只有美國版QE效果的五分之一不到。讓歐元區通脹在中期內達到接近2%的目標水平,歐洲央行需要的潛在QE規模是2-3萬億歐元,而不僅僅是1萬億歐元。
如果歐洲央行將資產負債表擴大到上述規模,就需要放松債券購買的條件(流動性規則、質量等),或者考慮其他資產類別,例如股票、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ETF等,與日本央行此前做法類似。
匯豐銀行分析師稱,
考慮到歐洲央行QE規模巨大,以及可能會采取開放式QE形式,在通脹目標符合歐洲央行使命之前,歐元都將面臨持續拋售的壓力。
法國農業信貸策略師Manuel Oliveri:
由於歐洲央行的措施可能會提升通脹預期,歐元/美元或將向上回調。如果市場認為歐洲央行已經達到其寬松政策的盡頭,那麽交易員們很可能會獲利回吐。仍然預計歐元/美元到3月底會達到1.1;在考慮重新做空之前,建議先等歐元向上回調。
Close Brothers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Nancy Curtin:
投資者必須明白歐版QE是“大爆炸”,不是“小打小鬧”。歐元區需要歐洲央行突然襲擊式的策略,來對抗持續通縮的局面。德拉吉最終兌現了“采取一切能采取措施”的諾言。歐元區目前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 2014年勉強避免衰退,最新的數據令人失望,IMF下調了增長展望。即便是德國也不能免疫,德國制造業和工業產出出現下降。事實上德拉吉幾乎別無選擇,QE將提供巨大的流動性,壓低歐元幫助制造業和出口。
不過,歐元區的問題還沒有完。經濟結構問題依然存在,希臘大選還是未知數,我有預感希臘最終可能違約,脫離貨幣聯盟。這將會沖擊整個歐元區。
英國商會會長John Longworth:
歐洲央行已經行動避免歐元區跌入更危險的境地,但是考慮到挑戰的規模,歐洲央行推出的QE計劃也許有些晚。
歐元區QE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歐元區內的資金,而不是通過國債從外部流進和經過的銀行負債表。QE必須改善金融系統,並且增加對私營企業的信貸供應,這樣才能有效。
歐元區經濟的健康對英國的繁榮也有直接影響。 在英國的企業,尤其是制造出口商,正緊盯著歐洲央行QE計劃對英幣的影響。
歐洲央行的QE計劃並不可能化解歐元區面臨的深刻挑戰,因為歐元區只有進行結構性改革才能重返常態。英國企業會繼續與歐洲的商業夥伴做生意,但只有歐元區全面恢複才能使英國企業達到他們的出口需求。
期貨公司ADM Investor Services International策略師Marc Ostwald:
到目前為止,600億歐元/月的規模讓市場感到震撼,但是細節有點少,風險互擔的部分也很少。而且,鑒於600億歐元還包括購買ABS和擔保債券,尚不知歐洲央行會買多少主權債券——也即,購債的機制是怎麽樣的...現在看起來歐央行好像把它搞的很複雜,以至於市場都無法做出回應!等細節公布以後,會有很多地方讓市場感到失望的。總的來說,這像是一次令人費解而又複雜的妥協。
外匯經紀網站UFX.com執行董事Dennis de Jong:
德拉吉的選擇已經所剩無幾,不得不開啟一項比市場預期更強勁的量化寬松計劃,從而喚醒沈睡中的歐元區經濟體。
這出戲被很多人視為歐元的最後一塊籌碼。QE在美國和英國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擁有不同經濟體和銀行系統的歐元區,就很難說了。會有很多人在未來幾個月屏息凝神地關註後續發展。
富達全球投資歐洲證券部主管Paras Anand:
歐洲央行戰略的缺點和潛在好處一樣多,而且市場對今天的決定很難不感到一絲倦怠——如果不是失望的話。歐洲央行的最新舉措對於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的正面長期影響可能會比預期低。
這個受到廣泛爭議的計劃顯然缺乏“震懾”作用,不管是對市場還是實體經濟。我不知道歐洲央行擴大資產負債表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意願是否能比過去已經部署計劃產生更多影響。不過這種態度本身已經足以扭轉過去因為主權債國家信用度降低造成的信貸市場恐慌。
道明銀行直接投資公司全球交易總監Darren Hepworth:
歐央行購債計劃條款公布後,許多投資者終於松了一口氣。一些人會認為,引入這一刺激措施受到瑞士央行放棄匯率上限導致的市場波動而加速了。
但即便在歐央行宣布刺激後,市場波動也沒有任何上升的跡象,因為投資者焦點現在已經轉向了周日希臘大選的不確定性。接下來幾天,對於歐央行而言至關重要,在希臘大選的結果和潛在的希臘退歐風險下,這是歐央行證明自己維護歐元區一體化能力的時刻。
倫敦投資公司Smith & Williamson Investment合夥人Philip Lawlor:
我們正在等待全部的細節,但他(德拉吉)已經表明這項資產購買計劃將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通脹重新回到朝歐洲央行目標水平發展的道路上時為止,這意味著該計劃可能(比市場預期中)更具開放性和規模更大,這對市場來說是個正面信號。
投資公司M&G Investments的固定收益投資主管Anthony Doyle:
在我們看來,這項計劃的內容與此前泄露的信息相去不遠,但很有力的一點是,歐洲央行表明了將持續實施這項計劃直到實現物價穩定時為止的意圖。市場對此作出的回應完全符合預期,歐元匯率下跌,政府債券收益率也同時下跌。歐洲央行在“量化寬松”方面行動較遲,但終於還是邁出了這一步。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火箭炮”。
富國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組合策略師Brian Jacobsen:
歐洲央行終於表明了將采取任何必要措施的立場。同時,該行還表明了只要有必要就會采取這種行動的立場。損失分擔應該並不是問題,只要沒人違約就行,這種安排令希臘極左翼聯盟Syriza一旦控制希臘國會後推動違約或大規模重組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原因是足夠的損失分擔機制明確意味著希臘不會自己承擔損失,而且德國人也不會因此感到太過惱怒。這是一種大師級的妥協作法。
從購買規模的角度來看,如果考慮到歐元區的經濟規模大致相當於美國經濟規模的76%,而美國當局此前選擇采取的是每個月850億美元的開放式資產購買計劃,那麽600億歐元(約合698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是很合適的。
光大宏觀徐高:
1. 歐央行推出QE市場早有準備(瑞士央行之前放任瑞郎對歐元升值就是針對歐央行的QE),但規模比預想得更大。
2. 20%的風險共擔部分是關鍵。這部分簡單來說,就是買債虧錢了,歐元區所有國家一起來承擔。這事實上是透過歐央行進行的國家見財政轉移支付。由於歐元區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核心和邊緣國家之間的失衡——邊緣國家債臺高築,增長乏力——所以這種隱形財政轉移支付對於刺激邊緣國家經濟增長會有幫助。這是歐央行QE對歐洲實體經濟影響最大的機制。
3. 歐央行QE和美聯儲QE的影響不同。美聯儲的QE曾經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資本流入壓力。但歐央行QE對全球流動性的增量影響趕不上美聯儲的QE。且目前美國是相比新興市場經濟體更好的風險“避風港”。因此,歐央行QE帶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流入壓力不會太大。
4. 相反,歐央行超預期的QE將通過匯率途徑加大我國資本流出壓力。歐央行QE之後,歐元貶,美元升。人民幣將跟隨美元對其他貨幣升值。這時,人民幣將對美元表現出更大貶值壓力,以及相應的更大的資本流出壓力。用殘差法估算,2014年12月我國資本流出在6千億人民幣,規模創下本世紀新高。而在歐央行QE之後,人民銀行勢必更大規模買入人民幣來穩定人民幣匯率。這將對國內金融市場資金面形成緊縮效應。
5. 金融市場資金面已經進入了“更緊平衡”狀態。去年8-11月資金面寬松的格局難再見到。近期人民銀行MLF、再貸款等舉措應該視為對資本流出的對沖措施,並不意味貨幣政策轉向寬松。
民生宏觀管清友:
【別人的貨幣 我們的問題】歐央行壓低歐元匯率導致全球競爭性貶值愈演愈烈,人民幣匯率彈性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有效匯率過於堅挺將損及出口,不利於國內經濟的複蘇,別人的貨幣,卻是我們的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