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場經濟學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15.html

看完王澤基先生及及潘凱媛小姐的《主場經濟學》,當中有很多有趣的經濟學點子,涉及範圍很廣,就連對今時今日十分敏感的政治議題都有討論,而且觀點獨到,很值得閱讀。


書中眾多觀點之中,有一些是較能吸引止凡註意的。其中一個是「贏家的詛咒(Winner's curse)」,主要是講述有關競投制度的問題。競投制度在不少地方都有運用,例如古董拍賣,以及政府賣地,都經常透過競投制度去得到最高價錢,這樣的制度之下,到底對誰最有利呢?

可能大家都會明白,競投所得的結果永遠都是最高價錢,價高者得,天經地義吧。然而,從經濟學角度看,競投的結果永遠會使買家買貴貨,這就是「贏家的詛咒」。王先生的論點是這樣的,競投活動中,有很多個體參與,大部份參與競投的個體都相當認識被競投的東西,但每次最後中標的都只有最高價的一個個體,其他參與者都不中標,而又沒有再出更高價錢,這代表其他參與者都不認為中標的價錢合理,即只有中標者認為這口價合理,到底是誰對誰錯呢?

如果中標者是對的話,即只有他一個人看到其他人看不見的價值,一個人的智慧勝過所有參與者的智慧,這個機會比較低。所以多數是中了「贏家的詛咒」,即買入了貴貨。當然,如果競投參與者的實力都不一樣,或者投得東西的心態、用法及背景都不同的話,中標者又不一定是買了貴貨的。

最有趣的,是投資者可以利用這個競投制度,但應用在「被競投」,因為競投理論同樣能用在銷售上,被競投者好過競投者。普通一個投資散戶,如何可以成為被競投者呢?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大家看看今天的樓市,貨很少而買手多,曾經就有業主以公開拍賣形式去賣樓,同一天很多準買家及經紀一起到單位內出價,價高者得。

今天的樓市在業主一方可以做到這個情況,但在2003年沙士之時,業主卻很難找到買家,因為同時有很多業主希望放售單位,難道這時又可以利用競投方法賣樓嗎?所以,在樓市的買家市,做買家遠遠比做賣家好,相反到今天的賣家市,有貨作為賣家就佔優勢。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應該要在市況偏向自己優勢的時候操作,即人人想買資產時,你就賣,人人想賣資產時,你就買,千萬不要人賣你又賣,到人人話要買樓時你又話要買,與人家鬥排隊不是高明的。

除這個點子以外,還有一個令我有些驚喜的。當王先生討論香港爭取普選的事情時,講述有關香港的影響力及被重視程度,這也很合理,任何談判都是一個博奕的過程,沒有談判籌碼,談判不會成功,香港的談判籌碼這些年開始有很大變化,這是不少人忽略的。

在90年代,香港GDP是中國GDP的兩成,香港經濟對中國舉足輕重。來到今天,中國經濟起飛,世界各地都要賺人民幣,內地人好像有用不完的資金,等待時候要倒出中國似的。近年,香港GDP只是中國GDP的2%至3%,不需太久,香港GDP就只會佔中國GDP的2%以下,即與內地一個普通城市沒多大分別。

由此看,2003年及2004年的50萬人上街大遊行,效果很厲害,更間接或直接地令特首下臺。2014年也算是有50多萬人上街大遊行,還搞了不少其他反抗活動出來,但其效力跟當年的遊行沒法相比。不少香港人還在比較今天與當年大遊行效力,總喊著爭取及改革的口號,其實中央對香港訴求的上心程度已經今非昔比,這一點大家需要註意的。

情況很簡單,就好像向老闆喊加人工,成功與否還是取決於,你靠他?還是他靠你?開除了你的話,以你的人工價能否請回一個能力相約的回來,如果可以,你其實並沒有太多談判籌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