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長實及和黃宣布合並,組成新公司長和。兩家公司的地產業務歸入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長地,將分管地產業務和分拆出來的基建、能源、零售等業務,並分拆上市。李嘉誠同時擔任長和和長地的主席。有關交易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簡而言之,這場交易就是把長江實業資產(控股)及和記黃埔放到一起,然後再分成地產公司和一家包含碼頭、藥房等業務的多業務公司。這一做法解放了此前被困於複雜交叉持股中的價值。
投資者對這個想法非常支持。周一,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股價都錄得兩位數上漲。兩家公司的合計市值上漲14%,約115億美元。
李嘉誠的重組計劃談不上革命性,不過,這種做法在亞洲地區很少見。在亞洲,集團內部複雜糾纏的業務關系是一種常態。
一位亞洲的私募經理將亞洲的家族集團比作一個永不退出的私募基金。他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或許他們無法退出,因為亞洲地區的交易市場和股票市場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這讓其很難找到買家。”
放眼亞洲,李嘉誠並不是唯一一個計劃對公司進行重組的“財閥”。韓國三星公司也計劃對公司進行重組。李健熙家族的三星帝國旗下業務繁多,現在,三星正計劃重組,整合業務。
一名交易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這是一個主題,既然在運營上難以獲得增長,那人們就開始尋找其它創造價值的方式。”
而香港市場已經開始預測,會德豐集團和其旗下公司九龍倉將會進行李嘉誠式的重組。
受此影響,會德豐集團股價周一上漲7%,創下10年來第二大單日漲幅。會德豐持有九龍倉55%股份,兩間公司各自持有大量物業、一家有線電視和寬帶提供商、酒店以及港口集裝箱處理業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