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年做到30億 快的打車何以逆勢崛起?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5/148579.html

隨著C輪融資的落定,快的打車成功躋身“10億美金俱樂部”,從成立到估值達到30億美元,快的打車只用了兩年。快的曾陷入逆境,快的何以在逆境中迎刃而起?快的打車CEO呂傳偉又有哪些心路歷程?

\本文刊發在《創業家》雜誌 2014,12月刊
 
呂傳偉大步走進酒店,笑著打過招呼,坐下,點一杯鐵觀音,開聊。采訪開始時,已是晚上9點鐘,剛下飛機的呂傳偉,沒有半點倦色。甚至在采訪後,他還安排了另外一個會面。
 
“我現在的個人目標,肯定是與快的打車捆綁在一起的。”呂傳偉在美國生活了十幾年,做過矽谷跨國公司高管,也曾在國內嘗試創業。兜兜轉轉之後,他在2012年回國奔赴杭州,受邀成為快的打車合夥人,之後出任董事長兼CEO。
 
和多數人印象里的典型“海歸”有所不同,呂傳偉言談中鮮有英文單詞蹦出,甚至還略帶東北口音,與快的打車接地氣的風格如出一轍。過去的兩年間,他帶領快的在全國攻城略地,目前業務範圍已覆蓋全國360多個城市,成為打車應用行業的雙寡頭之一。
 
今年,隨著C輪融資的落定,快的打車成功躋身“10億美金俱樂部”。這本為企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但作為領頭羊的呂傳偉卻沒有特別在意,“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說實話,未來的挑戰依然很大。”
 
如果說天時和地利將快的打車送上了風口,相比之下,呂傳偉更樂意談人和的因素。他頻頻提到公司的80後團隊,自豪感溢於言表。的確,打車應用市場從兩年前30多家公司混戰到現在雙雄並立,快的能夠成為行業洗牌後的勝出者之一,人的因素至關重要。
 
 
為事業而創業
 
\今年夏天,快的打車啟動C輪融資。當時呂傳偉的心里已經大致有底:公司的估值將快速超過10億美元。9月初,來自老虎基金和阿里巴巴的數億美元投資落定。目前新一輪融資正在進行中,快的打車最新估值已經超過30億美元。對於呂傳偉和他的高管團隊來說,估值超過30億美元似乎只是一閃而過的喜訊,沒有歡呼雀躍,也沒有慶祝。“相比之下,我們更關註正在做的事情。”彼時,快的打車正在
 
開拓香港市場,與包括Uber在內的幾大國際打車軟件展開競爭——雖然快的自2013年底就已進軍香港,但真正發力在今年。
 
中國內地創業公司在香港站穩腳跟的寥寥無幾。呂傳偉沒想那麽多,只是考慮到香港是國際化的橋頭堡,做好了才能繼續進軍東南亞、日韓等地。彼時快的打車已經經歷了國內市場的洗禮,經驗複制到香港後,業務進展勢如破竹,僅幾個月的時間,市場份額就已沖到了第一位。這是中國內地惟一一款進入香港的打車軟件。
 
呂傳偉的國際視野除了與他的經歷有關,很大程度也是受快的打車對標企業Uber和Hailo的影響。2012年初,呂傳偉在英國體驗了打車軟件Hailo,接著又在美國體驗了Uber。如今,Hailo和Uber早已將觸角伸向全球各地,在歐美市場上的競爭更是如火如荼。也就是在那時,有感於國內打車難的呂傳偉萌生了做一款打車軟件的想法。
 
為了快的打車,呂傳偉放棄了矽谷的一切。曾在創新和資本的風口上見識了各種各樣的科技應用,呂傳偉覺得,只有做快的這樣的打車軟件才稱得上是事業。“很多創業其實只是生意,很難提高到事業的高度。有一句話叫‘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我們做的事情就是事業。快的打車確實讓很多用戶的出行更方便了,解決了他們打車難的問題。我和我的同事也從用戶反饋中真真切切地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社會意義的。”
 
從成立到估值達到30億美元,快的打車只用了兩年時間。呂傳偉坦言,這與全球打車應用市場的井噴不無關系。“我們這個行業的兩個特點造就了它的爆炸式增長:一是基於智能手機的技術支持。手機已成為人體器官的延伸,我們可據此獲知用戶的地點和大概的出行模式。二是滿足即時性出行需求,所謂的onthedemand。”
 
美國的Uber、英國的Hailo、巴西的EasyTaxi、東南亞的GrabTaxi、印度的OlaCabs等,這些打車應用都是在最近兩年內湧現或發力的,而且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中,Uber在新一輪的融資中估值達到了400億美元。
 
“全世界在同一時間發生了交通模式的巨大轉變。不管是用戶還是投資人,都已受到足夠多的教育,對行業的認知已非常充分,大家都很清楚未來意味著什麽。”呂稱。
 
呂傳偉認為,中國打車應用市場全球最大,資本市場對中國的認可程度相對較高。“打車應用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才會有充足的需求。在國外,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經是非常大的了,但國內這樣級別的城市有三百多個。同時,國外私家車較為普及,出租車和約租車費用很高,而國內情況正好相反,這也決定了打車應用的國內市場應該比國外大。”
 
有沒有想過公司估值有一天會超過30億美元?
 
呂傳偉回答得很幹脆:“說實話,沒有。創業者如果一件事情還沒做成什麽樣,就算著要達到多少估值,我覺得是有問題的。估值到30億、50億、100億,甚至上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反過來倒推,就本末倒置了。”
 
呂傳偉強調,公司的發展目標不應在估值上體現出來,而應看它為這個社會解決了多大問題或創造了多少額外價值。
 
 
何以逆勢崛起?
 
\兩年來,外界看到的是坐上了順風車、估值一路飆升的快的打車,但於呂傳偉而言,創業公司該經歷的困難都經歷過了,一路走下來,都是困難和障礙,從來沒有很容易做的感覺。
 
“每一件事情都很困難。比如,怎樣找人,怎樣做市場推廣,如何保證資金鏈不斷裂,如
 
何保證產品領先等。這些聽起來很籠統,但我相信做過的人都知道,每一件事里面都有很多坑,有很多地雷要去趟。”呂稱。
 
去年最難熬的時候,快的打車高管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不拿工資的。呂傳偉記得很清楚,第一個階段是2013年4月~7月,第二個階段是9月~11月。那時,快的打車A輪融資過程不是很順利,而且時間跨度比較長。相比之下,競爭對手滴滴打車在同年5月前就已拿到金沙江創投和騰訊兩輪共計1800萬美元融資。
 
“當時在拼命開拓市場。商場如戰場,市場不等人,我們只能勒緊了褲腰帶做該做的事。”呂傳偉說,那段時間雖然艱難和忐忑,但他覺得,可能大家都會有一個自我革命的階段,因此至少未壓力大到睡不著覺。
 
雖然采訪中呂傳偉將這段經歷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但在投資人眼里,當時的快的打車已命懸一線。有報道稱,經緯中國管理合夥人徐傳陞第一次見到呂傳偉時,快的打車已經被30多家VC拒絕。可是在徐傳陞看來,相較市場驅動型的競爭對手,偏重產品路線和數據分析風格的快的打車,與經緯更為契合。2013年6月,經緯和阿里共同完成了對快的打車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相去不足半年,阿里等四家機構又完成了對快的打車的B輪融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為打車軟件補貼大戰做足了準備。
 
在某種程度上,是快的對產品和數據的執著救了自己。即使在對手紅包滿天飛的情況下,快的也一直保持著與之持平的市場份額。在很多的哥的印象里,快的打車的訂單更好接。這背後是快的打車對訂單推送邏輯的優化,即基於歷史數據以及司機接單習慣,只推送他們喜歡接的單。
 
對於這段經歷,呂傳偉反複提及的是“團隊”二字。在公司里,除了呂一人為70後,其余員工都是80後。此前,呂傳偉對80後年輕人的工作能力抱有懷疑,但兩年來一起經歷了各種挑戰後,他徹底改變了這一看法,而這個年輕團隊甚至已成為快的能夠繼續走下去的底氣所在。
 
“這幫小孩有理想、能吃苦。同時這個時代的機遇確實好,因為信息的溝通非常充分,與最前沿的矽谷是同步的。我在國外待的時間比較久,所以我有這個體會,年輕人代表著未來,中國的未來會越來越好,這種感覺越來越明顯。”呂稱。
 
公司員工稱呼呂傳偉為“老呂”。他說,自己的野心和夢想沒有年輕人多,對顛覆世界這件事沒有那麽多想法。他最喜歡並以此自勉的一句話叫“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他希望能夠做一件有價值的事,通過這件事來超越自己。
 
快的打車算得上一家快公司。對此,呂傳偉覺得,如果快是指發展速度快,那麽快的打車受之無愧,但不希望是曇花一現,畢竟有時候公司發展太快容易犯錯。
 
“在商業世界,其實很多遺憾並非因為對手太過強大,而是自己犯了一些戰略性錯誤。我們要努力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呂稱。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