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4-12-21 16:38 編輯 2015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的八大黑天鵝事件 作者:格隆 為何要討論黑天鵝 17世紀之前的歐洲人認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但當他們發現並登陸澳大利亞後,他們驚奇地發現了第一只黑天鵝,從而一舉顛覆了一千多年來總結出來的歷史結論。 黑天鵝事件用來描述那些超出預測之外,同時又具備相當沖擊力與影響力的小概率事件。在經典名著《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看來,黑天鵝無處不在,幾乎是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基礎。生活只是少數重大事件的累積結果。“歷史和社會不會爬行。它們是跳躍。它們從一個斷層躍上另一個斷層,之間只有很少的搖擺。”回顧過去,極少數根本無法預料卻影響巨大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決定了人的一生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黑天鵝”的邏輯是: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對我們的歷史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通常都不是我們已知或可以預見的東西。換句話說,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義。社會如此,金融市場亦如此,911事件、雷曼兄弟倒閉、日本地震、歐債危機,以及2014年原油暴跌,安倍晉三瘋狂印鈔,俄羅斯貨幣危機等等,都對市場一段時間走勢形成巨大沖擊。 美國有個著名的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所以,在格隆看來,對投資而言,討論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遠比討論大概率會發生的事件更有意義。 所以格隆鬥膽拋出一些自己理解的黑天鵝。 黑天鵝滿天飛的2014年 又到年底,各路大神紛紛出動,使出渾身解數向投資者提示其對明年全球經濟走勢的看法,就目前而言這些看法綜合起來跟去年他們展示的看法似乎沒有多少變化:強勢美元,美國債投資收益率上升,美國經濟一枝獨秀,股市繼續攀升,其他國家水深火熱,不得不與可怕的通縮作戰,各家央行因此拷貝日本央行的做法“無所不為”等等。 但是回顧2014年,實際是黑天鵝滿天飛:
被大家遺忘多年的A股居然在年末不到6個星期里上漲30%多。 …… 以上這些事件,哪個大神敢說在年初預測里說出了哪怕其中一個? 但,它們都實實在在發生了。最關鍵的是,你抓住任何一個其中的機會,你的投資收益率都會是驚人的:格隆匯確實藏龍臥虎,以上事件中每一個事件,都有格隆匯會員充分利用了香港市場海量的衍生工具進行了大膽而成功的操作:撇開油價和俄羅斯盧布大跌這些容易找到操作工具的投資,令格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安倍瘋狂印鈔票做QQE的時候,一個格隆匯核心會員提供給格隆的建議:做日元對美元的看空期權——當時香港全市場針對這個思路的期權只有唯一的一只。這個會員的敏銳與專業讓他以驚人的收益率分享了日本這個隔壁鄰居的厚禮。 格隆的感覺,香港這個堪稱發達的金融市場最大的好處是:只要你有投資思路和想法,你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金融組合工具去實現它——很多人慨嘆A股一枝獨秀,港股卻向隅而泣,A股市場上很多帶杠桿的B級產品的收益率更是誘人——其實,如果你利用香港市場上與A股指數或者正股相關的衍生產品,那種杠桿率與收益率是A股市場根本想都不能想的。 所以,在香港這樣一個金融天堂,我們祈禱的應該是:讓黑天鵝成群飛來吧! 2015年,全球可能有哪些黑天鵝? 對投資而言,市場共識總是有其對的一面,但是大的機會往往是來自於市場共識忽視或者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下面是格隆連蒙帶猜杜撰的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既然是市場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那麽觀點擺出來時初看都很極端,多數人會難以茍同。 但無論如何,您還是要認真讀讀這些獨立思考,格隆相信你一定會開卷有益。 黑天鵝一號:看起來最不可能發生,但一旦發生就是災難性的:中國GDP增速跌至2% 市場共識:目前市場一致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會繼續下臺階,日子會難過。但有多難過,則眾說紛紜。總體而言2015年7%上下是市場的標準認知。比如IMF預計為減速至7.1%,最近的中央經濟會議後,市場人士的預測則傾向於官方大概會給出7%的目標值,部分謹慎的外資大行則下調至6.8%左右。(見下圖) ![]() 黑天鵝:中國GDP增速跌至2% 海外有比較極端的對沖基金認為可能會降至3%,而一家叫做Fathom的顧問公司給出的是聳人聽聞的2%,而且他們認為這個發生的概率有35%。這公司借鑒了李克強總理的思路,自行開發了一個指標China Momentum Indicator來測算中國的增長動力(見下圖),該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在最近迅速減弱,並會在明年進一步下滑。因此他們預計中國的不良貸款率可能在明年超過20%,這個水平讓人想起中國4大國有銀行上市前最糟糕的那段歲月。 ![]() 中國經濟明年下滑到遠低於7%水平的主要潛在支撐邏輯是09年以來的大規模經濟刺激伴隨的信用泡沫可能破滅,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這個邏輯跟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幾乎一模一樣:經濟減速,不良貸款增加,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進一步下滑壓力。 目前支撐這個思路的一些跡象是,房地產價格持續走低,新開工數據可能進一步惡化,鑒於固定資產投資在中國GDP增量中的占比,這個趨勢毫無疑問的讓很多海外看空中國的對沖基金興奮不已。按照美國主流經濟學教科書的邏輯,房地產投資在過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之大,反過來印證了其持續減弱會在實體經濟和金融兩面迅速地削弱中國經濟的體力:實體經濟面就是前幾年房地產鼎盛時期對投資的相應行業的拉動效果開始逆轉,金融方面是房地產業嚴重依賴外部資金的客觀事實就擺在那里,行業整體的疲軟會反過來導致銀行和地方政府陷入麻煩,銀行不良率可能迅速上升(見下圖,西方對中國不良貸款占GDP真實比率的預測值),在理論上和現實意義而言都是再合理不過的了。 ![]() 我們中國人在情感上看來無論如何都不合情理的2%,在很多一流商學院出身的MBA來看是有根深蒂固的理論基礎的。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體量已經是全球第二,並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1/3,這麽大的經濟減速帶來的沖擊必然是全球性的。 黑天鵝一號沖擊指數:9.8 黑天鵝一號發生概率:35% 黑天鵝二號:不可能的任務?歐元區經濟大逆轉 市場共識:和2014年年初時時市場的集體樂觀不同,現在歐洲貌似成了發達經濟體最脆弱,最短板,最拖後腿的地區。前不久希臘這個南歐小國的一次解散議會提前選舉行為讓整個歐洲打了好幾天的擺子。IMF剛在10月的預測里調低了對歐元區15年的增長預測0.2%,改為1.3%,比起美國的3.1%,這個數字對於發達經濟體而言實在是低了太多。而且其後德法等國報出來的經濟數據都很糟糕,市場預期隨之進一步惡化。目前市場共識下調至1.1%,而且大家一致認為歐央行需要象美國和日本那樣采取激進的量化寬松政策來拯救歐洲經濟,即便如此烏克蘭問題,希臘問題等等問題都懸而未決。 言下之意:歐洲肯定不是什麽好的投資去處了。投資組合里可以忽略不計了。 黑天鵝:原油價格大跌,歐元貶值,歐央行量化寬松,這些情形對歐洲的影響和前面講到的中國完全相反:歐洲不僅通過貨幣貶值達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刺激,金融體系的資產負債表也因此得到一定程度修複。按照美國流的學術觀點,這是一種正循環。那些預言中國經濟崩潰的對沖基金大膽預測歐元區明年經濟增長率會和中國一樣達到2%,他們可以做空中國的同時做多歐洲做一個Pair Trade,來實現一次偉大的交易。 到底誰會比較2呢?明年大家拭目以待吧。 黑天鵝二號沖擊指數:8 黑天鵝二號發生概率:45% 黑天鵝三號:德國國債收益率逆市上升,歐洲被重新推進泥潭? 市場共識:歐央行要搞量化寬松,德國利率將繼續保持低位。 市場把對歐洲的關註重點都放在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借債去地中海度假,下午2點去街頭喝咖啡的南歐國家,很少有人關註德國老大怎麽想。如果德國老大哪天說:我受夠了,你覺得結果是什麽? 客觀說,德國一直是歐洲的模範老大,雖然選民在默克爾基民盟選舉時曾經表達過憤怒與不滿。德國利率最近該指標剛破了紀錄,剛剛達到了史上最低的0.62%,想想去年年底市場的共識吧!當時一致認為到今年年底德國10年期國債利率將高達2.3%,但實際上該指標最近一直在破紀錄,破史上最低水平的記錄。這麽大的預期錯誤,加上強烈的量化寬松預期,這次打死也不會有人大膽去逆天了吧?(見下圖德國利率走勢)不是的,黑天鵝總是在我們最篤定的時候飛出來。 ![]() 黑天鵝:宇宙大行摩根斯丹利的分析師就不信這個邪,他們預測明年德國10年期國債大幅反彈至1.35%,這意味著目前在0.6%左右的買家將蒙受巨大的壓力。 以格隆理解,這個大膽的預測並非完全基於圖形上的判斷而來。利率低到很低的水平後,歐洲已經開始進入負利率時代,利率政策的界限是量化寬松政策出臺的最大理由。但是堅持原則的德國人和沒有節操的日本人不同,德國人對任何可能破壞財政規律的貨幣政策都深惡痛絕,這主要是來源於兩次世界大戰前後惡性通脹帶來的痛苦回憶,德國人真的反思了,他們的央行具有高度獨立於政治的傳統和體制。這就是為什麽政治上南歐國家人把持歐央行也遲遲不能導入量化寬松的一個原因。 現實一點講,低利率對歐元區整體雖然有好處,但對理性而且財政狀況良好的北歐國家而言,負面影響則是明顯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4年1季度,歐央行的低利率對於歐元區居民而言帶來的影響差別巨大,德國,斯洛伐克,比利時等國的居民人均損失280-560歐元,但南歐的法國,意大利,希臘,西班牙人均受益290-1150歐元,最過分的是葡萄牙,人均受益1550歐元。1季度以後,負利率更廣泛的發生,無疑擴大了這一趨勢,這種單純的損得概念雖然不能簡單的用來計算各國經濟整體的損得,但對於選票和輿論而言是非常強大的殺器——就算是親戚,也沒有人願意累死累活拉著一幫只吃不幹的人爬坡。德國銀行界人士對此就憤憤不平的宣稱,低利率是歐央行對德國儲蓄者赤裸裸的掠奪(下圖)。 ![]() 如果德國人真的堅決抵制了沒節操的量化寬松,或者歐央行最終只能以低於市場預期的手段來介入的話,大摩的分析師完全有可能言中。相對於前兩個大家多少都能接觸到的信息而言,關註三號黑天鵝這個指標的投資者很少,但由於德國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拉著歐洲這輛破老爺車在爬坡,德國人擡升利率等於劃清界限,間接在撂挑子。這個事件一旦發生會嚴重沖擊目前投資者的預期,並必然會影響到整個歐元區,並理所當然擴展到全球,因此千萬不能小看其黑天鵝程度。 黑天鵝三號沖擊指數:9 黑天鵝三號發生概率:40% 黑天鵝四號:日不落帝國的黃昏?英國政局大動蕩 市場共識:蘇格蘭獨立公投失敗告終,國際金融市場現在基本已經沒什麽人關註英國政局了,你可能說談不上什麽共識。但沒人關註的地方往往出現黑天鵝!別忘了,英國倫敦CITY依然是全球屈指的金融中心,地位僅次於紐約,而且就全球化和多樣性而言一點不亞於紐約。一旦英國出事,能不影響到其地位和金融市場嗎? 黑天鵝:明年5月英國將迎來大選!現任首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如果獲勝的話將進行國民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EU)。要是英國人決定不跟歐洲大陸玩,要自己特立獨行的話,對歐盟而言到底影響多大,還沒有個清晰的預期。 同時,如果選舉結果導致蘇格蘭民族黨獲得歷史性進展的話,蘇格蘭獨立運動再燃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英國政局可能再次陷入混亂。煮熟的鴨子飛了,這種事有還是沒有?有木有! 對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而言,重要的是你還記不記得今年蘇格蘭投票前英鎊怎麽跌的?明年大選前,要是哪家宇宙大行突然發報告呼籲投資者從英國撤資,然後投資者互相踩踏,不要說格隆沒提醒過你。 黑天鵝四號沖擊指數:7 黑天鵝四號發生概率:49% 黑天鵝五號:黑到底!美元貶值! 市場共識:美聯儲明年9月加息,全球資產回流美國,美國經濟美國股市全球一枝獨秀,因此美元必然一路走高。 這個沒什麽懸念了吧?看美元指數的圖就一目了然了。對,大家都是這麽想的!這也是很多人完全把明年人民幣如果貶值3%已經不當什麽黑天鵝看待的原因。(市場現在是把人民幣明年貶值到5%才視作黑天鵝) ![]() 黑天鵝:知道什麽叫Priced in嗎?說一千道一萬,市場總是最聰明的,總是提前反映各種預期的。當然,基本上次次都是有人事後反省這麽說。這次呢?美元指數在2014年已經上漲了約11%,是過去30年里第三大漲幅,不但如此,這些漲幅都是在6月以後積累起來的,究竟市場反應了多少預期在里面呢?Who Knows!對了,金融市場最怕就是不確定性。看似確定的東西無法量化後,只能靠投資者情緒來支撐的話,破滅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你還有一絲風險意識的話,真應該關註一下市場的交易偏在性。以格隆多年國際市場經驗,短時間內投資者對個別品種的過度集中總是不時帶來莫名其妙的互相踩踏。 最嚴重的是,如果這個黑天鵝真的發生的話,對亞洲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為日元的套利交易可能逆轉。現在的投資者多半沒有經歷過97年金融危機。但那一次貨幣危機的原因的確是日本的寬松貨幣政策啟動的,雖然日本人老賴說是中國更早前的人民幣大貶值。 無論如何一旦美元升值預期出現逆轉,日元必然首當其沖的受到沖擊,安倍經濟學破產,海外資金回流日本救火的話,套利交易者必然被迫迅速開始逆向交易,雙重打擊對於金融自由的香港而言沖擊不言而喻:別問我,格隆也想知道,為什麽受傷的總是香港? 黑天鵝五號沖擊指數:9 黑天鵝五號發生概率:20% 黑天鵝六號:最沒人關註的黑天鵝——糧食危機 市場共識:沒有市場共識。因為沒有人關註這個問題。但格隆非常關註! 沒人關註,自然共識就是沒問題了!果真如此嗎? 中國人口大國,耕地連年減少,但糧食連年豐收,三農政策效果昭然。美國人勞動生產率極高,南美供應能力近年大幅提升,跟美國人搶市場呢,歐洲佬赤裸裸的補貼農業,還控制一些產品出口以操縱價格,整體上有啥好擔心的呢?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基本供求平衡的趨勢不會有改變,即便改變也不會偏離歷史趨勢太多,危機有點聳人聽聞了吧? ![]() 黑天鵝:冰島火山噴發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糧食減產。嗯,火山噴發得看老天爺,的確黑天鵝。火山要是不噴,大夥肯定得噴格隆了!不過話說回來,格隆想說的是另一種可能性:既然美國可以通過油價制裁俄羅斯,為什麽不能用糧食霸權打擊中國呢? 美國人縱橫江湖這麽多年,主要是兩大殺器:全球唯一儲備貨幣美元,以及全球最先進的戰鬥機F22。現在市場發現美國人手上又多了一個武器:頁巖油氣。但很多人忘記了作為全球最大糧食生產國的美國人手上還有一個更致命的武器:糧食——上帝真的很青睞這個民族。 一直沒有用,但不表示它不會用。很多憤青嚷嚷說南海某出女傭出名的小國,教訓教訓它還不容易嗎?——是的,很不容易。越南也許我們可以擦擦槍走點火,但奧巴馬童年生活過的那個小國挨真不能隨便動。不信你試試? 誠然中國是糧食生產大國,還曾是糧食出口大國,到2006年為止,也就是8年前,中國還凈出口1000萬噸糧食,但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印度進口糧食雖然比中國多,但印度出口更多,印度目前已是糧食凈出口國)。今年上半年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在13-14年度將進口2200萬噸糧食。比如玉米,到2022年,中國將進口2000萬噸左右,占全球市場的1/3之多。類似的還有小麥,大米,大豆。實際上從2006年來,中國每年消耗的谷物平均增量為1700萬噸,要知道澳大利亞的小麥年產量也就2400萬噸。 雖然人口增長減速了,但大家不再滿足於吃飽,而要吃好了!肉類,雞蛋,牛奶等等,無一不是靠糧食支撐起來的,比如肥牛肉的鮮美和咱們小時候好容易吃到一點因為老去而被屠宰的耕牛肉比起來,能是一個口感嗎?按照推算僅2013年中國人就消費了1.7億噸豬肉,人均54公斤!那麽問題來了,這在全球算老幾?不要看全球了,看看老美吧,人均107公斤,尼瑪,這才一半呢!牛肉就更別說了!美國人算了算,一公斤豬肉需要3-4倍的糧食去生產出來,我們中國需要多少呢?中國18萬畝耕地紅線,現在還剩多少?誰有數據舉個手哈! 總之按照美國人的做法,咱們要過上老美的“豬肉生活”至少每年增加2.4億噸糧食。這還不包括雞鴨魚牛什麽的。 中國的小麥的一半,玉米的1/3產自華北平原,該地區的地下水位年年下降,工業化迅速發展導致的汙染長遠而言遠遠比耕地減少還要可怕。而且在經歷了多年的歷史性大增產以後,農地的增產能力究竟如何?可能最意外的是大米,中國2013年已經是全球最大進口國(300萬噸),因為汙染和品質問題(見下圖,中國歷年凈谷物進口量)。 ![]() 要是吃習慣了日本的高價大米,我相信格隆匯里各位的下一代很難再去吃什麽泰國米,更別說袁隆平院士當年開發的雜交稻了(袁院士的雜交稻是人類一大偉業,但那東西真的只是為了增產,為了填飽肚子,與營養,與口感基本沒有關系)。看著近年國內那麽多對轉基因技術的爭執,我們的糧食安全究竟如何?真是值得大家三思。 總之,咱們中國人的胃口是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級。但是供應方呢?我國自身的潛力存在相當不確定性,進口增加是大趨勢。跟石油市場差不多,全球糧食市場其實也是被某些寡頭集團壟斷。目前全球糧食交易的70%被5大寡頭掌控: (1)、Cargill Inc. (2)、Bunge Inc. (3)、Louis Dreyfus Corporation. (4)、Archer Daniels Midland. (5)、Glencore Xstrata 嗯,大家可能知道BP知道Shell之類的石油寡頭,但多半不知道上面這些公司。那就度娘查查吧?要是懶的話,我直接告訴你:全是美國的。要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話,大家也可去查一下,5大糧食寡頭名稱在過去經歷的變化,就很能理解世界糧食市場是如何從歐美操控演化為美國一家獨大的。 既然2014年美國可以通過油價制裁俄羅斯,為什麽2015年不能用糧食霸權打擊中國呢?如果涉及最基層民生的糧價波動,中國所有目前看似沒有問題的數據與政策,比如CPI,比如降息降準,比如就業率與社會穩定,都遠不是我們目前看起來的順理成章。 沒有動用,不代表不會用。 黑天鵝六號沖擊指數:9 黑天鵝六號發生概率:25% 黑天鵝七號:2015年人民幣貶值5% 市場共識:經過連續單邊升值後,市場已經形成了人民幣匯率不會貶值的強烈預期,最近幾年國際上對人民幣低估的攻擊也已經顯著減少。2012年,IMF將人民幣的均衡判斷從“顯著低估”變為“略有低估”(低估程度為5-10%)。2013年IMF維持了該判斷(下圖)。目前市場認為中國的經濟複蘇將會支持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單邊大幅升值不會在發生,但彭博一致預期顯示,經濟學家普遍仍預期人民幣在2015年將會升值1-2%。謹慎一點的認為人民幣會持平或者略有貶值。 ![]() 黑天鵝:人民幣大幅貶值3%-5% 如果人民幣貶值,甚至比較大幅度貶值,隨之而來的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受阻,資本外流,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下降,以及外資積極購入A股的邏輯都將發生變化:這是與投資相關性最高的黑天鵝之一。 人民幣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盯著以美元為主的一籃子貨幣。所以人民幣匯率走勢里有兩個關鍵因素:管理者(也就是中國政府與央行)的需要與態度,以及美元的走勢。實際上,美元的走強已經讓人民幣相對除美元外的幾乎所有貨幣大幅升值(見下圖 2014年人民幣相對主要貨幣的走勢) ![]() 這個帶來的問題是:經濟增長動力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會直接受到抑制。人民幣有效匯率與出口的負相關是顯而易見的(見下圖) ![]() 為了幫助中國經濟渡過15年的難關,政府會采取各種手段,降息是其中之一。但隨著美聯儲加息箭在弦上,中國繼續降息的空間與時間窗口都會被大大壓縮(繼續降息會遇到真實利差相對境外失去吸引力,直接引發資金外流)。如果中國經濟明年真的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對政府而言,人民幣的貶值將成為認真考慮的選項,而一旦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倍打破——我們都知道這個市場上做貨幣的資金都是趨勢型的——那麽,人民幣的貶值極可能就不是我們理解的溫和方式,而極有可能是3%——5%的大幅貶值。 黑天鵝七號沖擊指數:7 黑天鵝七號發生概率:40% 黑天鵝八號:美聯儲上半年加息,甚至一季度加息 市場共識:美聯儲2015年下半年加息。 美聯儲加息是個大眾焦點話題,人人都關註,所以這事再怎麽變化,“黑”的成色也不會太足——反正你要加的,遲加早加都在預期內,不會有太大沖擊。 果真如此嗎? 答案當然是否。格隆想提醒大家時刻記著一點:臺風沒來時想象的破壞力,與臺風登陸後的真實破壞力完全是兩碼事。 每輪美聯儲開始收緊,對全球經濟體都不是什麽太好的消息,尤其是那些外匯儲備不豐厚,經濟結構與基本面又有明顯瑕疵的新興經濟體。美聯儲收緊意味著全球資金將會流向美國,歷史上還從來沒有發生過美聯儲收緊,其他新興經濟體還能在資金爭奪上與美國人較勁的案例。 所以資本市場有句俗語:不要嘗試與美聯儲做對! 最新的美聯儲會議,聯儲主席耶倫在加息這個事上創造性地用了“耐心”這個含義豐富的詞匯,也強調了未來兩次議息會議不會考慮加息,這意味著加息警報在4月底不會響起——但美聯儲歷屆主席都是玩弄詞匯,管理操縱市場預期的高手,你不信他,你會死得很慘。你完全信他,你一樣會死得很慘:雖然耶倫強調了美聯儲加息節奏會考慮對新興市場的沖擊,但耶倫考慮加息的模型里,核心指標當然不是新興經濟體的感受,而是美國自身的經濟數據與美國中期選舉的選票。 怎麽概括美國自身經濟數據?借用文革時的時髦用語: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先看看對加息與否具有決定性的數據指標——據說是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經濟數據:美國失業率與非農就業數據。其中最新失業率已經下降到5.8%的水平,非農就業則大幅上升(見下圖)。 ![]() 失業率在6%以下,意味著美聯儲隨時可以開始加息。 再看看決定加息與否的第二項核心數據:CPI(見下圖)。原油價格的暴跌與全球主要經濟體核心CPI的下行,讓美聯儲的加息已基本沒有後顧之憂。 ![]() 現在我們可以再來回味一下耶倫說的“耐心”這個詞了。這個詞有兩個層面的理解: (1)、我們在加息這個事上是有足夠耐心的,我們會通知你們的; (2)、我們在加息這個事上的耐心是有限的,別說我們沒通知你們; 繩索在美國人手上,何時收緊,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但如果他們在明年上半年就收緊,一點也不奇怪。但如果明年明年上半年收緊,你就等著看好戲吧:一堆新興市場會雞飛狗跳,這里面當然包括香港。 黑天鵝八號沖擊指數:9.9 黑天鵝八號發生概率:51% 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近鄰朝鮮會不會出什麽問題,南海會不會發生一些檫槍走火,等等,這些就純屬茶余飯後的聊資了,發生也罷,不發生也罷,格隆無法預測,也無法把握,隨他去吧。 無論如何,Tomorrow is another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