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2-14 16:36 編輯 對2015中國經濟的十一個的猜想 作者:格隆 每到年底,都是“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時間點,格隆也湊湊熱鬧,聊聊對明年中國經濟的一些大趨勢及其黑天鵝變數的猜想。既然是猜想,就談不上正確與否,純屬頭腦風暴,給大家提供一點娛樂素材。 1:經濟繼續下臺階,通縮是現實威脅,貨幣政策被迫繼續結構性寬松 2015年GDP增速下調,前高後低基本上是大家的共識。GDP增速主要兼顧發展和就業兩大目標,從發展來看,未來幾年即便每年GDP增速保持在6.7%,也足以完成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從就業來看,14年7.3%左右GDP增速,前三季度的新增就業就達到了1082萬人。目前單位GDP增速對應的就業人口接近200萬,意味著5%以上的GDP增速就足以完成每年1000萬的就業目標。所以15年小夥伴們預期的7%也基本可以接受。會不會低於7%?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 CPI目前已經連續3個月低於2%,並且在不斷下滑,通貨緊縮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CPI該多少因國因時而異,發達國家,通脹管理的好的,大概2%上下,發展中國家像印度之類的,5-6%也常見。中國比發達國家差一點,比其他發展中國家又好一點,應該2.5%左右是個合理的位置,所以目前最新的1.4%實在是低了,2015年在現有貨幣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基本上大概率低於2%。這個也就直接導致了市場繼續降準降息的預期。 ![]() 展望2015貨幣政策,沒理由不寬松(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中小企業融資難,面臨通縮,經濟繼續下滑),也沒理由全面寬松(產能過剩,部分行業與地方融資平臺杠桿過高),所以15年經濟工作會議的評語就是“寬緊適度”,那麽亂起八糟的金融工具會來,再次降息降準也會來,但都不要期待太多或者對實體經濟太管用——降再多,錢還是不會願意進實體經濟的。 但不管怎麽說,肯定比2014年松。這里存在的變數是:經濟下滑沒有預期嚴重,但全面寬松導致通脹擡頭,虛擬資產泡沫嚴重,則貨幣政策會被迫收緊。 2:農村土地、戶籍改革進行中 中國過去數千年實行的都是土地私有制,只是在一個德國人的理論指導下,在過去60年變成了公有。這里有一點點小例外:農村土地,多少保留了一點私有的特征。 因此農村土地改革一直備受矚目。未來的一個投資主題一定會是農村的改革紅利,而這個紅利則必須要從土地與戶籍改革中挖出來。 近期政府多次出臺有關土地流轉的重要文件,尤其是《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或意味著土地改革政策逐步開始落地。 土地改革的核心在於土地的“確權”與“流轉”,2015 年的突破點著重在兩個領域,城市工業用地的集約化利用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入市試點,從土地流轉的模式來看,預計入股、出租等方式將會有所加速。 土改所能釋放的紅利 1:通過土地改革,可以完善土地租賃、轉讓、抵押程序,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2:可以讓土地通過抵押等形式進入資本市場,從而拉動以農村土地為基礎資產的金融改革創新,為我國金融發展註入新的活力; 3:土地改革使得產權更加明晰,可以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奠定基礎; 4:土地改革有利於加快我國農業集約化進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土改帶來的變化: 1:農村資產的重估,即主要以土地為主的資產伴隨著確權與流轉將從存量資產轉向流量收入,級差土地收入收斂,農民享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預計農地征地補貼將會顯著提高,農村經營建設用地價格的提升空間較大,土地集約化利用也會帶來短期城郊工業用地的價格提升。 2: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構,即土地的流轉使得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趨勢加速,這將帶來農資商業模式的變革,預計研發能力強與平臺服務類企業將會顯著受益。 3:農民群體的商業化。土地改革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加快農民群體社會活動的商業化,從而帶來傳統的社會組織架構與農業為主的經濟交易模式發生變革。整體上來看,土地改革將會帶來人力資本的進一步釋放、土地資源供給的增加以及資源配置的優化,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長期經濟績效。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農業正處於由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的新型經營體系轉變的新階段,農村經濟的改革創新已成為必然趨勢,其中解決好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突出問題,繼續釋放和維持城鎮化紅利,是中國經濟未來能否有後續跟進助推力的命門之一。 3:利率市場化 我們都知道市場這個看不到的手其實在資源配置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且基本可以最優化配置資源。那麽對於國內金融改革來說,利率市場化就是要解放金融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 2013年7月,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實現完全市場化。 2014年11月21日,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擴大至1.2倍,同時還簡化了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期限檔次,擴大了利率市場化定價的空間。 2014年11月30日,醞釀了二十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方案正式推出,不僅能夠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同時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它保證了存款利率的放開和充分的市場競爭,是利率市場化乃至金融改革過程中的關鍵步驟。 央行行長周小川曾於2014年7月表示“利率市場化兩年內應該可以實現”,作為利率市場化的前置性改革,如果存款保險制度在2015年推出,意味著2015年利率市場化具備加快推進的條件,存款利率上限可能會在明年逐步放開。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確認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正在駛入快車道。 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都是在工業化中後期進行的,都面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美國、日本、韓國、西歐等眾多國家的利率市場化起步時間在人均 GDP 為 5000-7000 美元之間,工業增加值占比為歷史高峰階段。中國人均 GDP已經超過 6000 美元,與美國、日本、韓國利率化時水平相當。2012 年工業占 GDP 比重為 45.31%,已經從高峰時的47-48%開始緩慢下降。因此,中國正在進行著劇烈的經濟結構調整。 利率市場化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需要。當中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投資需求下降了,對資金的需求也相應下降,而經濟驅動力也從投資轉向消費,國家不再需要維持較高的利率促使居民儲蓄進行投資,而是要降低利率鼓勵居民消費。中國當前的利率市場化速度顯著加快,符合其他國家利率化進程時的經濟和產業特征。 從國際經驗上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短期內存款利率會上升,但中長期看,金融創新、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銀行經營方式轉型等,必然引導利率下行。 ![]() ![]() 4:一個越來越有活力的股市 一個健康的有活力的股市可以幫著辦很多事,比如國企改革,比如企業融資,優化市場資產配置。中國股市2015的改革方向,我們可以通過肖剛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的講話中窺見一二。 重點如下: 一是促進股票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做好中小投資者風險提示和教育工作,以股票價格持續異常波動的上市公司為重點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加強證券交易所一線核查與自律管理,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在保持每月新股均衡發行、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增加新股供給。建立健全市場相關基礎性制度安排,繼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督促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嚴格執行會計準則和財務報告制度,增強持續回報投資者的能力。 二是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豐富證券交易所產品和層次,進一步改革創業板市場,加快完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規範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三是積極發展證券交易所機構間債券市場。加快擴大信貸資產和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 四是發展期貨市場,適時推出原油期貨和股票ETF期權,逐步豐富商品期權、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等品種,平穩有序發展金融衍生產品。 五是推進私募基金法規體系建設,健全私募發行制度,培育私募市場,促進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發展。 六是提高證券基金期貨服務業競爭力,適時放寬市場準入,探索實施牌照管理,支持行業創新。 七是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便利境內外主體跨境投融資,進一步發揮“滬港通”雙向開放的優勢和渠道作用,加強跨境監管合作,提高證券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水平。 八是聚焦監管轉型,進一步簡政放權,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提高監管效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邏輯上,在中國經濟明年繼續下臺階為確定事實的大背景下,中國這輪牛市仍然還只是資金推動的牛市,我們暫時還無法證實一路一帶、經濟結構調整等經濟基本面會不會在中期得以改善。 但:只要, (1)、經濟通縮的基本面威脅能迫使貨幣政策繼續偏向寬松; (2)、同時經濟改革與中期改善的邏輯不被證偽; 則股市在明年繼續維持強勢的趨勢就是大概率事件。 5:人民幣貶值無法逃避 ![]() 美國退出QE,歐洲,日本加大寬松,所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是大勢所趨,幾乎無法改變,而且也沒必要硬要改變,主客觀上3%以內的人民幣貶值對各方應該都能接受,並對出口會有一定好處。但回過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國內預期的寬松市場是個考驗,導致國內降息受到了外圍的幹擾,過度貶值也可能引發貨幣危機並促使資本外逃。同時中國對資本市場的改革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匯率水平,所以央行必然會加大對匯率的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路一帶”的實施可以加大周圍國家對人民幣的需求,多少可以對沖點貶值的幅度。 6:“一路一帶”BBC計劃(Build By China)成中國經濟核心助推器之一 “一帶一路”戰略明年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核心助推器之一。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我國的多個過剩行業(包括水泥、鋼鐵、玻璃等)帶來巨大的機會,同時高鐵、大飛機等高科技行業都可以借助本次機遇獲得發展,對我國制造行業的升級換代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東盟可以說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巨大引擎,如今美國正試圖繞開中國而推進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與TTIP(跨大西洋貿易夥伴談判),中國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必然會多方著手,善加利用。 ![]() “一路一帶”還能促進我國的能源國際合作,促進能源貿易,提高我國的能源安全,也會為我國企業帶來眾多的投資機會,加快我國對外投資的步伐。 ![]() 同時“一路一帶”可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提高,人民幣將加速“走出去”,在貿易支付和對外投資中將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也會有更多的國家把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將建設起更多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和清算行,人民幣交易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 簡而言之,中國一路一帶的“BBC計劃”不只是個藍圖和口號,而是一點開花,全盤解決的大手筆,中國不會讓它只是成為紙面上的一個話題,而是會實實在在,不遺余力去推進!相關領域也存在這持續的投資機會。 7:房地產,好不到哪里去,也差不到哪里去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提房地產,讓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多少感到了失望。 說房地產好不到哪里去的基本因素是人口結構的改變,城鎮化速度放慢,導致地產強烈剛需不再。 ![]() ![]() 說差不到哪里去的原因是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首先從行政政策上來說,取消了限購,放寬了首套房的限購標準和地方支持政策的跟進。另外從貨幣政策來說,一個降息通道的打開,絕對可以給部分人看多房地產市場的理由。 ![]() 總體來說,地產仍然是“支柱產業”,但黃金期已過,離退休的的時間也不遠了(不帶強制延遲退休年齡的啊!),中國富豪排行榜上前十名富豪有一般以上來自房地產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至於市場目前一直在說的某商業地產富豪有可能超越馬雲重新成為中國首富,格隆的理解是:這種現象最好不要出現。如果出現,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無疑是一個莫大嘲諷。 8:環保繼續加碼 倉廩實而知禮節。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後,上至國家主席,下至街頭賣藝的乞丐,都沒有人願意住在一個天天霧霾,臭水橫流的環境里——這就是環保板塊的核心邏輯: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讓自己活得像個人:環保是經濟發展到目前階段的“溫飽問題”。 但是大自然殘酷的屬性決定了環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環境得到明顯的沒有改善,出門還要看下PM2.5指數,晚上擡頭還看不到星星,那麽這個板塊的機會就會一直在。而且只要人類社會在發展,這是個基本不會夕陽的行業。 一般來說,如果環保投入占到GDP比重的3%,那麽環境才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而2013年我國環保的投入大概只有1.7%,即使更嚴厲的新環保法實施的2015年,仍然沒能達到3%這個水平。而且習大大也說了,“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就是格隆一直強調要重視環保行業的原因。這次突發的杠桿牛市導致一批資金從成長股向金融股的大挪移,也是一批確定性很高的環保、醫藥、TMT領域的成長股被無辜殺到了不可思議的位置,這也許是牛市中的另一種投資機會。 9:國企改革落地元年 國企改革這個問題上,大家都知道一定會改也必須改(再不改,一些國企就活不下去了,鄧亞萍的即刻搜索就是經典案例),但問題是怎麽改和效果能怎麽樣。就像老一輩革命家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015年隨著改革逐漸深入,這些問題都能慢慢看的清楚。 國企改革的核心邏輯是開門納客(別名義大家都有份,實質就少數人關起門玩),市場化,就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比比,溜溜。大國企徹底私有化大家就別想了,但目標還是會提供一個和市場上其他各方公平競爭的機制,這樣才可以激發活力與創造力。 ![]() 國企改革第一步:國資資本化,組建資本流動平臺 國企改革第二步: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 ![]() 混合所有制作用主要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實現產權多元化、完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引入外部競爭打破壟斷等。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形式主要有六種:改制重組、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計劃、引入戰略投資者、設立基金、項目導入等。競爭類國有企業作為市場參與主體,通過市場化改革激發競爭活力,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並兼顧社會效益,而資本市場是混合所有制的最優載體。 國企改革第三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 10:居民資產配置大挪移 ![]() 在降息之後突然的大牛市,很多人都在疑問這麽多的增量資金從哪里來。格隆理解,除了所謂的“杠桿”,其中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從居民手里來。 在國內,居民資產配置基本以實物資產為主,即房子,歷史上基本都在60%左右浮動,而對股票的配置則相對少很多。原因大概如下。 1: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導致房地產收益高居不下。而股市一來平均收益率遠遠低於房地產,二來波動太大。 ![]() ![]() 以上兩張圖明確證明了:過去十來年,一個最普通售樓小姐的建議,都比最頂級的基金經理的建議正確且靠譜。 2:存款雖然收益低,但卻穩定,銀行在中國等於不會倒閉。 3:隨著影子銀行發展,信托等理財產品收益率迅速上升,從而吸引居民的配置。 不過,現在看2015年乃至以後幾年的市場似乎有點不大一樣 1:房地產高增長時期已過,股市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慢慢向好。 2:利率市場化,且存款保險制度推進,銀行也可倒閉,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產品風險自擔。 ![]() 上圖是美國居民的資產配置,參考一下便可以對比下中國人民和美國人資產配置的巨大差別,而目前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居民配置在向發達國家居民資產配置靠攏。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股市2015年繼續維持強勢的幾率是很高的。 11:上海會重新恢複十里洋場,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的繁華? 根據規劃, 2015 年將基本確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 2020 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在過去的短短一年之中,三件標誌性的事件先後發生在上海,其輻射作用和深遠意義還都沒有被充分的認識到,那就是自貿區、滬港通和金磚銀行。 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正在逐漸清晰——這也將是上海的新使命和新征程:向倫敦(貨幣市場中心)、紐約(資本市場中心)、芝加哥(衍生品市場中心)、新加坡(財富管理中心)進發,打造與倫敦、紐約三足鼎立的國際金融中心! 自貿區試驗打造對外開放的賬戶通道 自貿區承擔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尤其是通過上海自貿區人民幣跨境 使用的擴大,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過去一年, 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業務增勢迅猛。“央行 30 條”里關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條款,允許區內企業從海外借人民幣貸款,從海外關聯公司借款,即人民幣跨境資金池,允許區內企業集中收付、軋差,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民幣結算等。 ![]() 滬港通試驗打造對外開放的產品通道 滬港通將打通兩地資本市場的產品通道,也為擴展至其他資產類別的互聯互通開拓路徑,未來可能還有滬新通、倫敦通、紐約通等,以及中港基金互認、 A 股納入 MSCI 指數等事件發生。市場的可得性和交易規則的偏國際化的提升,將會有助於全球資本加大對中國的資產配置,進而推進資本賬戶有序開放等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步驟。在其中上海的資本市場將扮演最為重要的先行者角色,進而實現真正全球資產配置和規則對接。 金磚銀行總部打造世界新秩序 金磚銀行以及未來可能的亞投行的作用一是擴大人民幣的投資和儲備貨幣功能,通過一種增強的中國資本輸出機制,消耗美元儲備,輸出資本項下人民幣,實現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二是與中國“走出去”戰略相符合,在釋放中國巨量外匯儲備潛力的同時,消耗國內的過剩產能,推動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未來有望建立起不同於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新興金融力量,而上海也將隨之成為金融新地標。 滬港通試驗打造對外開放的產品通道 滬港通將打通兩地資本市場的產品通道,也為擴展至其他資產類別的互聯互通開拓路徑,未來可能還有滬新通、倫敦通、紐約通等,以及中港基金互認、 A 股納入 MSCI 指數等事件發生。市場的可得性和交易規則的偏國際化的提升,將會有助於全球資本加大對中國的資產配置,進而推進資本賬戶有序開放等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步驟。在其中上海的資本市場將扮演最為重要的先行者角色,進而實現真正全球資產配置和規則對接。 金磚銀行總部打造世界新秩序 金磚銀行以及未來可能的亞投行的作用一是擴大人民幣的投資和儲備貨幣功能,通過一種增強的中國資本輸出機制,消耗美元儲備,輸出資本項下人民幣,實現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二是與中國“走出去”戰略相符合,在釋放中國巨量外匯儲備潛力的同時,消耗國內的過剩產能,推動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未來有望建立起不同於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新興金融力量,而上海也將隨之成為金融新地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