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雷军系:“专注、极致、口碑、快”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411/t20141125_692223.htm

  “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7字箴言是人称“雷布斯”的雷军浸淫互联网近10年的感悟精华所在。而2010年4月6日成立的小米则是雷军用这套思维武装的杰作。从最初的手机系统到手机再到平板,从电视到盒子到路由器再到智能配件,雷军将小米模式包装成“苹果+Facebook”,试图打通“软件+硬件+服务”的全产业链。

  对金山软件的改造,是雷军践行7字箴言的另一个经典案例。2011年7月雷军正式回归金山软件,即刻启动改革。在“雷军溢价”的不断催化下,此次改革最终以金山软件股价暴增10倍以及猎豹移动的分拆上市而完美收官。

  随着雷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生态系内的核心小米身上,金山软件的“雷军溢价”正在不断减弱。不过,从全局来看,“雷军系”的整合预期也愈发强烈。以小米为顶层,金山软件、欢聚时代、迅雷、猎豹移动“四驾马车”为中坚,20多家所投资公司为群落的“雷军系”,不论是股权还是业务,均开始相互渗透。小米入股猎豹移动、西山居、金山云的股权,金山云的快盘个人版剥离给迅雷,雷军所投资的多看和瓦力整合进入小米。未来,金山云和小米云的合一,小米与金山软件的进一步整合,一切皆有可能。

  文芳/文

  

  “在PC如日中天的年代,被微软的平台战略挤压到只剩一口气,还能顽强活下来并实现赶超的企业只有两家,一家是苹果,一家是WPS。”这句句子摘自金山办公对外宣传的PPT。

  大概不会有人怀疑,人称“雷布斯”的雷军,正试图打造着一份与乔布斯相当的事业—小米模式的原型正来自于苹果,而小米手机的发布宣讲甚至雷军的衣着、手势,都无不有着乔布斯的痕迹。可却很少有人知道,雷军迄今为止的经历与乔布斯的,惊人一致。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立NeXT,在此期间,1995年,受到微软的巨大挤压,苹果陷入历史最低潮。1996年12月,时任苹果CEO 以4亿美元收购NeXT,并以“非正式顾问”的身份迎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金山软件(03888.HK)奋战15年后,抱负无法施展的雷军于2007年离开,当起了天使投资人。在投资了20多家公司后,他又创办小米并回归金山主政。

  1997 年回归苹果时,乔布斯42岁。巧合的是,2011年小米手机发迹,同时正式主政金山的雷军,同样也是42岁。

  “雷布斯”的7字箴言

  2013年12月25日,雷军在2013广东电子商务大会上做了《关于互联网思维如何改造传统行业》的演讲,诠释“互联网最核心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7字箴言,是雷军近10年近身肉搏互联网的深刻感悟。“在互联网面前,原来我们觉得自己是高科技,是知识型经济,等互联网来了,我们觉得我们一瞬间变成了传统产业”。1999年互联网浪潮的来临,让雷军开始反复思量,究竟什么是互联网。

  带着这样的思考,雷军于2000年创办了卓越网,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商务。2004年,卓越网被卖给了亚马逊,也就是今天亚马逊(中国)的前身。这个时候,雷军仍然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互联网和电、水、蒸汽机一样,是一次技术的革命,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提升。“我很长时间都是这么理解互联网的”。

  卖掉卓越网后,“又思考了两三年”,雷军开始意识到,“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如果你将互联网当作工具用的话,那么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处在表面上。互联网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它用完全不同的思想来看待业务、看待市场、看待我们的用户,它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想。”“5年前,2008年,为了简化这个东西,我认为互联网最核心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首先是专注。在苹果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一般的手机厂商每年都做50款、100款产品,看上去似乎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但最终客户在“选择困难症”充分发酵之后,还是只会买下一款产品,而且这么多型号根本记不住。所以,苹果只做一款手机,而小米手机同样也只做一款,小米电视亦如是。

  其次是极致。很多人批评小米在打价格战,雷军如此反驳,“用成本价销售产品,用原材料成本价销售,其实就根本不会有价格战”。在今天的互联网市场上,所有核心服务都是免费的,新闻、搜索、邮箱、通讯工具等。“当我们今天来做硬件的时候,方法很简单,别人的东西是多少钱我们就卖多少钱,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不要了,全免费”。所以,市场上通行的运动手环售价在千元上下,而小米手环盛惠79元。

  再次是口碑。小米正式成立后,发布的第一款产品是小米手机系统MIUI,用了一周时间才找到100个用户。雷军说:“不要着急,慢慢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的宣传。”接下来,第二周200人,第三周400人,第四周800人,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口碑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口碑不是我们厂商自己觉得我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口碑是跟用户的预期相比较的”。

  最后一点是快。雷军解释道,小米的轻资产模式决定了小米可以快速反应、快速增长。第一,小米没有工厂,所以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小米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没有渠道成本、没有店面成本、没有销售成本,所以效率更高。第三点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工厂和零售店,小米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放在和用户的交流之上。小米4000名员工,2500人在做跟用户沟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发。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小米模式:“苹果+Facebook”

  无疑,小米本身正是“雷布斯”7字箴言的最佳体现。

  小米的LOGO“MI”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旗帜鲜明地表明,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截至2014年6月,小米智能手机的累计销量达5230万台,2015年的目标是突破1亿台,2016年1.5亿台。以此计算,至2016年,预计小米手机的累计销量将高达3.3亿-4.1亿台。据悉,2014年10月底,小米吸引巴西的Banco do Brasil、三菱东京日联银行(Bank of Tokyo Mitsubishi UFJ)等29家银行的10亿美元贷款,主要用于海外扩张,开始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卖手机。

  与此同时,随着小米的“触角”越伸越长,涉足越来越多的领域,从手机到平板,再到电视、盒子、路由器、手环、智能配件等,其生态链也愈来愈清晰。雷军曾表示,小米将先专注于把手机平板、电视盒子和路由器做好。这实际上折射了雷军巨大的野心: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猎豹负责手机的安全和清理,西山居导入手游,而金山云和迅雷云提供云服务,多看、米聊、凡客、YY语音等多款雷军系公司的软件嵌入小米MIUI中;电视盒子意在占领客厅,迅雷则输出内容,近期其参投华策影视估计也有内容方面的考虑;最后,通过路由器介入智能家居,全面接入无线插座、智能开关、智能遥控、摄像机和灯泡等智能硬件。

  为此,小米需要打造“软件-硬件-服务”的全生态链。服务商店小米生活已于2014年上线,硬件商店也上线在即(附图)。

  关于对小米模式的解读,坊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将小米模式形容为亚马逊Kindle的模式。而雷军自己的表述是:“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苹果+FaceBook。”

  苹果模式起源于乔布斯推出的极致产品iPod,随后,“iPod+iTunes+Music”的商业模式“改变的是唱片业,而不是播放器”,MP3/MP4以及三星品质一流的Yepp都被毫不客气地挤出了历史舞台。iPhone推出时,苹果已经拥有大量的果粉,他们有一致的生活方式和品位,苹果又一次以“iOS+iPhone+AppStore”的商业模式,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商轻易打败。邯郸学步的诺基亚,曾企图复制苹果的商业模式。但及至其被收购时,诺基亚塞班(Symbian)系统下的应用软件只有300个,而苹果iOS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达到80万个。如今苹果力推新作iWatch,美国金融分析师如是预计,“如果有3%的iPhone用户购买了这款产品,苹果销售收入将增加23亿美元,如果购买率达到8%,则是57亿美元”。

  小米对苹果的效仿毋庸置疑,不过它并没有像诺基亚一样,生硬地依葫芦画瓢,直接按照“硬件+软件”的方程式而上马应用商店;而是在手机推出前,先培养忠实用户群,用互联网语言来说,就是圈粉丝或发烧友。小米的第一款产品MIUI是基于安卓系统二次开发的ROM,它为小米带来了最早一批“米粉”。到小米手机发布之前,MIUI已经在全球培育了150万用户。在此基础之上,小米才陆续推出了手机、电视、连路由器等其他硬件产品。

  “雷布斯”的大招当然不止这些,与苹果不同的是,小米模式增加了Facebook的部分,即构建社区。借一小米论坛这一出口,雷军7字箴言中的“口碑”得以极“快”的速度达到尽可能的辐射半径。

  小米能走多远

  一手打造了联想的柳传志曾这样评价小米模式:“小米几乎也是属于不可复制的模式,必须得雷军这人按什么方式做才能做出来,小米的运营成本非常低,非常低就是直接控制几个层面,而不是用多层级的管理方式,使得运营成本降低。”

  但对于小米的未来,柳传志以过来人的角色给“雷布斯”指了一条路:“小米再往下发展,比如除了手机他可能会做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在更多面开阔的时候,雷军是不是一个人能照顾到,真的照顾不到,他可能需要企业文化的建立。”

  雷军本人对小米的未来自然是充满了自信:“有朋友开始问我小米的明天能不能持续。作为一个有25年创业经验的IT老兵,我见过无数企业的荣辱兴衰。科技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企业,只要你不进取,都会遇到波折,这是行业规律。但是我认为,无论小米的未来如何,小米创立并实践的小米模式,一定可以持续。我相信,未来10年,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到中国创造的重要10年,这个机遇就好像80年代之于日本,90年代之于韩国一样。”

  这番言论也正是2013年底雷军与董明珠关于小米销售额5年内能否超过格力的10亿赌局的逻辑,“我跟大家在这里说一句实话,我觉得我有99.999%的信心”。

  不过,随着小米的战线愈拉愈长,难免让人担心,竞争对手总会找到小米帝国的薄弱点,进而一举击破。

  首先,小米手机正受到来自华为和魅族等竞争对手的夹击。小米率先以低价优质迅速捕获丝用户群,随后加入竞争的华为和魅族,尤其是华为,大有赶超之势。这对于以手机为核心的小米帝国,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其次,小米的内容端架构需要进一步加强。2014年2月小米科技全资控股瓦力网络,将米聊、游戏、视频等多个业务整合,组建“小米互娱”,由原麒麟游戏CEO尚进出任小米互娱总经理。小米互娱的人员结构也包括瓦力网络、米聊团队及部分原麒麟游戏员工。“雷布斯”显然已经开始着手巩固小米帝国的薄弱环节。

  至于未来,他还会放出什么大招,也就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