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IMCO前CEO:被OPEC嚇到了?後知後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06

mohamed-el-erian-37

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周五(11月28日)早間撰文指出,從昨天市場的強烈反應來看,國際石油市場的投資者仍對OPEC會議的結果大感意外,但投資者其實不應該意外,因為OPEC一向選擇戰略決策而不是戰術決策。意味著眼前的得失相比OPEC更願意考慮長遠利益。

周四(11月27日)的OPEC會議宣布,不會通過下調產量上限的方式來抑制油價繼續下跌。盡管今年來,石油的價格已跌了25%。

曾任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MICO聯席CEO的El-Erian則認為,OPEC可能發現了自己地位出現了改變,以前在全球市場上壓倒性的控制力已經不複存在,必須變得謹慎起來。

以削減產量來限制全球市場的供應從而使價格上升,這只是OPEC的權宜之計。但這種削減對於全球的影響遠不如從前,因為近年來,OPEC在全球能源版圖中的重要性日益消減。

然而與此同時,OPEC的成員國卻並不會乖乖聽話。尤其是像委內瑞拉面臨著嚴重的國內財政問題,急需靠油價反彈來救命的國家。

OPEC老謀深算屢屢以退為進,不減產皆為保全市場份額,但OPEC考慮的問題則更加深遠,在諸如頁巖油技術等技術創新和環保主義者對化石能源碳排放的不斷指責兩大因素夾擊下,傳統石油行業近年來事實上已經步履維艱。在此情況下如果OPEC貿然減產,就可能將自身在全球能源版圖中僅剩的份額繼續拱手讓出,令其在未來變得更加被動。

而油價如果持續下跌,可以對能源行業整體造成溢出性沖擊,從而減緩替代能源的商業開發進度,令石油在全球能源結構的主角位置上茍延更久,這樣的跌價結果也令OPEC以外的原油生產國非常難受(例如俄羅斯)。

OPEC歷史上的類似“戰略考量”其實不勝枚舉,比如20世紀90年代後期,沙特阿拉伯決定不再作為OPEC的產量調節國,此舉造就了此後十年間的原油超級牛市。因此,雖然當前決定不削減產量的直接影響是油價在短期內的急劇下跌,但能為未來10多年的OPEC提供一個更好的生存地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