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O2O」 解釋系主任
來源: http://xueqiu.com/7967800028/33292959
我所知道的“O2O”
忘了是具體什麽時候第一次聽說嘔吐嘔這個詞的了,應該就是這一兩年。貴業界的人其實挺有意思,每次出個什麽新詞兒,從來不帶把全稱說出來的,上來就是縮略語加黑話,幸虧灑家這個人臉皮比較厚,不知道的馬上就問,因此很快就知道了原來是線上到線下的意思。
知道這個全稱後,灑家其實更糊塗了:不是已經有電子商務了麽,還具體分成必吐必、必吐系和系吐系,這些概念已經普及,這個和嘔吐嘔難道不是有重疊的嗎?
當時和灑家聊的那位貴業界人士是這樣解釋的:嘔吐嘔是一種新的營銷手段,完全基於互聯網,把消費者的需求通過線上程序聚合起來,打包發到線下商家去滿足。他舉例說團購就是典型的嘔吐嘔,網絡提供了一個平臺,大宗有相同或相近需求的人湊一起形成強大議價能力,商家因可用很低的成本獲得大筆買賣的機會,可以提供優惠的價格。至於嘔吐嘔平臺,其實就是個基於互聯網的中介,掙的是手續費 - 有的可能連手續費都不掙,要的是個人氣。
他這麽一解釋,灑家好像有點明白了,意識到適合做嘔吐嘔的應該是那些可以滿足大批人群共同基本需求的產品或服務,還不能是在線上完成的。比如說理發,消費者沒法在家里下單然後把腦袋搭電腦屏幕上頭發就剪好了,必須得去理發店。再比如體檢,必須得本人去線下實體店,才能完成交易。
後來灑家問了個美國人他們那兒的嘔吐嘔弄得怎麽樣,沒想到他一臉茫然,根本不知道這是啥玩意兒。灑家按照貴業界人士的說法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他說了說,他總算聽明白了,說:俺們那兒有團購,不過好像嘔吐嘔什麽的沒什麽人提 - 俺們那兒通過互聯網也好、通過傳統方法也好,只要是做買賣,歸根結底就都是B2Me,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商家怎麽去滿足消費者需求。
灑家覺得這個說法更接近商業的本質,嘔吐嘔什麽的,聽上去很炫,說穿了不還是怎麽把東西賣給更多人麽。
不過僅僅從線上到線下這個字面意義上來看,灑家早在七八年前就在美國見識到了這個業務模式的威力。
那是在芝加哥機場候機,航班被取消了,航空公司把旅客們安排到附近一個酒店,在大堂一幫人等著辦理入住手續時,排灑家前面的一對老夫妻突然發現走得匆忙,忘記帶藥了。他們是頭天從辛辛那提來到芝加哥的,和灑家同一個航班去中國。
灑家當時就想這下壞了,老人家沒帶藥就出國去那麽遠的地方,肯定不行,估計他們也趕不上明天的飛機了,這得趕緊回家拿藥啊。
沒想到老先生看見灑家背著電腦包,問:能把你的電腦借我使使嗎?我上個網,搞定一下藥的事情。灑家把電腦借給了他,用大堂的無線網絡上了網,見他操作了幾下,然後對他太太說妥了,你在這里等著,我去去就回。然後他就把電腦還給灑家,道了謝,出門了。
還沒輪到我們辦入住,老先生就回來了,提了一大兜子藥,說搞定了,下次咱出門前得弄個清單,逐項核查,別再忘記帶藥了。
灑家大為驚訝,問他們這到底是怎麽弄的。老兩口特耐心地給灑家解釋,說我們先上網找到我們參加醫療保險的那個HMO,在線說了忘記帶藥的事情,客服把我們的藥方調出來了,問了我們現在在哪兒,查了下地圖說離酒店步行距離內就有個藥房,會把我們的基本資料和藥方傳到那個藥方的藥劑師那里,又問我們要在中國待多久,確定藥量,這些都弄好後把藥房地址發我手機上,讓我過去出示護照或者駕照去拿就行了。這不,拿來了,我們倆一個月的量。
灑家聽得目瞪口呆,心說這效率也忒高了吧,一定花了不少錢。於是問:這花了多少錢?老太太說:我們有醫保,不用另外花錢。
灑家當時只有一個感覺:服了。
所以後來再聽說什麽嘔吐嘔的,就沒什麽感覺了。樣子貨牛皮吹得再響亮,終究還是樣子貨,弄不好還是假貨。
實實在在的好機制好產品好服務,才是真正實力的體現。取個奇奇怪怪的名字就號稱要顛覆這個革新那個的,不是居心叵測,就是不懷好意。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