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進入新循環的比亞迪 投資懶人

來源: http://xueqiu.com/1111674617/33234584

2014年,可以算投資者最悲喜交加的一年了。

喜的是,新能源政策終於落實了,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一騎絕塵,占據半壁江山。秦更是超過了1萬臺的銷量。這個數字是比亞迪過去所有年新能源汽車之和還要多。整個公司新能源車同比增長超過10倍。同時公共交通的優勢剛剛釋放,王總又拋出了8+4戰略,放眼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比亞迪都可謂絕無僅有。


比亞迪秦已經是全球單月銷量第五的新能源汽車,而且現在秦的問題是嚴重的產能不足,而不是銷售問題。明年產能起來後,秦的單月銷量進入全球前三問題不大,接近特斯拉的銷量。要知道秦只是比亞迪的一款車,明年還有唐宋元商,後面還有漢明。
現在完全不用妄自菲薄,明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差不多就可以做到世界銷量第一。


悲的是,燃油車同比大幅下降,1-10月,燃油車銷量累計34萬兩,同比下降17.6%.

公司總利潤在新能源大幅增長,電子表現良好的情況下,並沒有起色,反而較去年同比下降。尤其是三季度,燃油車的銷量,毛利都創了幾年來的新低。

在這樣的背景下,比亞迪的股價也是冰火兩重天,在上半年新能源破冰下一路高歌猛進到今年最高的59。而下半年在燃油車一再拖累下,利潤失望,股價一路下跌到今天的42。
那麽在今天的時間點,如何客觀的看待比亞迪,客觀的分析過去,展望未來才是關鍵。

在今天,我認為比亞迪的2015,是一個的新循環,以及整個集團全面向好的開始。

新能源車:這個無需多言了,簡單說無論是現在火爆的秦,還是即將上市的唐,還是明年的宋元商。在價格,性能,安全,穩定。各方面都是新能源車市場的頂尖者,在明年都會推動比亞迪在新能源私人領域的滾滾向前。
公共交通領域,也是如此訂單的落實只會越來越多。

電子方面也無需太多表述,金屬殼的興起已經是看得見的。無論是華為,還是三星,蘋果,中高端機金屬殼已經是習以為常未來只會更加普及。

燃油車方面:這個是爭議最大的點,也是很多人覺得最不確定的點。多少投資比亞迪的投資者每天對著燃油車銷量惶惶不可終日,擔驚受怕,尤其是今年燃油車大幅下降。

既然要想判斷燃油車的未來,那就必須先知道比亞迪的燃油車是怎麽回事。

比亞迪的燃油車大概分為3個板塊


可以看到兩個特點。

1.看起來車型非常多,其實種類非常貧乏,車型非常的集中。
真正嚴格來說,就是3款車。中型車基本是湊數級別的,在過去沒有2.OTID 的發動機前,國產中級車基本都是湊數。

SUV :  S6

緊湊轎車:F3L3速銳等等
F3,L3,速銳等等,雖然在價格上有一定區分,外觀上也有區分,但總的來說就是相互間缺少特點,趨同,基本就是貴和便宜的差別,高級和低級的差別。
而不像大眾能做到高爾夫,和朗逸的差異定位。這不是比亞迪做不到,目前來說國產車都做不到。

小型車:F0

而更不幸的是,綜合銷量2萬多的緊湊轎車,又是這幾年競爭最為激烈,合資品牌下功夫最多的領域,典型的紅海。

2.主力車型太老,過去3年沒有推出跟多品類的車型。
2010年只有一款L3,算是補充車型。
2011年只有S6 是熱賣車。但是從2011-2014,長達三年多缺少跟進。
2012年速銳算是主打。
2013年唯一的一款新車思銳,也不是主力車型。

2014年
G5各方面不錯,代表了比亞迪的工藝水準設計水準。
S7全新的2.0TID 動力總成,代表了比亞迪的全新動力。

可以看到,雖然G5,S7在2014年上市,但放量也要15年了,也就是在2014年絕大多數時間點,比亞迪賣的都是2年,3年,4年前的車型。並且一半以上車型是在一個區間內,同時又是競爭最激烈的地帶。那麽,你又怎麽去要求燃油車今年能有亮點和突破?今年的下降難道不正常嗎?

那麽為什麽造成這樣的局面?是比亞迪管理問題?戰略錯誤?不重視燃油車?

先補充一個常識,汽車的研發周期很長,一般來說一款車從開始到上市銷售。需要4-5年的時間。當然國內速度會快很多,比亞迪現在大概需要2-3年時間。原先不到2年就可以。


也就是說,目前2011-2013年的新車型問題,對應的是比亞迪2010-2012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比亞迪最困難的三年困難期,資金,人力,精力,各方面都是最低點的時期。
所以,看的到今天銷量問題,根源並非是今天,也並非是今天不重視燃油車,而對應的是過去,比亞迪過去在最困難的時期,既要保障新能源車的進度投資,同時要去做燃油車,必然的結果就是燃油車只能適度壓縮。

當然有人會說,你為什麽那個時候不重點做燃油車,現在不就有銷量了嗎?
那麽請問,如果是這樣,現在秦可能都還沒上市,唐更加遙遙無期,難道這是正確的?

比亞迪今年能新能源能有爆發性增長,一方面是政策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做好了準備,能在這個時候推出秦,推出領先型戰略性的新能源車。如果你看到政策再去研發投入,臨時抱佛腳,那什麽都晚了(對,我說的就是某一群臨時抱佛腳的車企)

當時的選擇,到今天的影響,只不過燃油車有所下降,利潤少了點,但這麽點錢是問題嗎?王傳福反複的說過,錢沒了不要緊,可以再賺,但時間沒了就買不回來了。很顯然,比亞迪在過去,選擇用錢換時間,得到了戰略性的先機,在此之下,明年新能源放量,賺錢還是問題嗎?如果新能源汽車今年80億,剛剛能對沖燃油車的下滑,那明年做到150-200億能不能帶來利潤?後年300億是不是利潤就來了?如果看到這點,還有必要糾結嗎?要知道現在整個燃油車才200多億的收入。

至於說比亞迪應該放棄燃油車,或者說比亞迪不重視燃油車的,那只能呵呵了,燃油車是老子,DM 是兒子,沒有老子哪來的兒子。DM是燃油車之上的車,車都造不好,談什麽新能源車(沒錯,我說的都是一堆車都造不好,歪瓜裂棗的新能源車)

那麽為什麽明年是比亞迪的新循環?

G5 S7 的推出,代表了2點。
1.比亞迪的動力系統進入全新的領域2.0TID 。
也就不和別人人比了,直接那奧迪Q5 2.0T發動機來比吧。這油耗,扭矩,最大扭矩轉速覆蓋面,最大功率。毫無疑問是國內最好的2.0T發動機。



比亞迪的外觀,內飾,造成,進入了新層次,審美終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也可以說G5 外觀不好,內飾不行。但只要客觀去看,就能發現G5的外觀,內飾已經有了全新的提升。(可以對比速銳,也可以對比新出的吉利帝豪)
同時對於G5的造車工藝,駕駛性可以看陳震的最新報告,大為贊揚,TID 的水準被認為由於高爾夫。
當然里面也有提到問題,比如內飾硬塑料廉價,但這是問題嗎?
這個級別的車,從大眾,福特,到長城長安,哪家不是硬塑料?
正如馬雲說的,你25塊錢想買勞力士的表,是自己太貪。

《蘿蔔報告》之比亞迪G5—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4MDkzNzYw.html 
G5:中控改掉了比亞迪原來最大的毛病,按鍵太多,太板正。


速銳:




新帝豪:帝豪這張照片光線打的很好,不過無所謂,這內飾比起來很突出



在此之上。未來比亞迪就可以拉開產品線,產品等級,用戶群體。而不必在糾結於產品換湯不換藥,拉不開價格,定位,全堆在一起自己打自己。

2.更重要的是,在度過三年困難期後,研發,設計的產品,技術,以2014年末為時間點,開始推向市場了。經過2010-2012年三年反思,資金緊張後,各種捉襟見肘(據說當初給思銳的資金才幾千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未來推出來的,都是代表新比亞迪的東西。
新的外形,新的車型,新的技術,新的設計,新的工藝(G5就是全新的西安草堂工廠生產的,主線焊接100%機器人自動焊接)

明年的燃油車,除了S7 ,G5的放量以外,還有兩款重要的車型S1 和S3。

為什麽看好S1 和S3。
首先,小型SUV ,和中型SUV 是目前市場上最火的車型,增速快,價格比高,競爭低。
可以看到SUV 前10,基本都是中小型SUV ,
中型代表,H6  途觀   翼虎  CS75
小型代表:H2   IX35    CS35
同時國產SUV 除了哈弗,並沒有非常強勢的車型和品牌,而哈弗價格又偏高。在哈弗以下的價格缺少性價比高,性能好,外觀不錯,質量過硬的產品。

而這片空白潛在需求非常大。15-32名,大量的非常一般的車,都能有5000-1000的銷量。證明需求非常大。(比如眾泰T600,奔騰X80都可以賣到8000臺。)

以比亞迪的水平,價格屠夫,性價比殺手,做出來的車,即使外觀一半(再差能差的過被普遍反映模仿的年代嗎?[大笑])能賣到市場平均量沒有懸念吧






其次,比亞迪原來沒有這方面的產品,這兩個是全新領域,全新產品,新的產品,帶來新的增量,不再會出現原來產品打架的情況。(這點哈弗做的很好,中型H6,中小型H2,小型H1,硬派H5,越野H9,高端大型SUV   h8 ,長城有他的優點,而且很值得學習,但同時也有他的局限,比亞迪同樣有他的遠大,但也有缺失,客觀看待最重要)產品線拉開,才有利於市場占據,和發揮優勢。

S3的諜照,和S6是完全不同了。就最保守來說吧,按目前S6都可以買1萬輛,S3,S1賣個7000-10000總是可以的,帶來的增量就非常可觀了。要知道,今年全年可能也就是40萬出頭的銷量。


簡單說,在進入新循環正循環後
新設計,新思維,可以強化,優化車的競爭力。
新技術,新工藝可以拉開價格區間和定位
新車型,新產品,可以拉開產品線,產品分布。
三大原因,講促進燃油車從新增長。

出於以上原因,對燃油車,對新能源車,對電子的判斷,新的一年,比亞迪將是一個全面向好的局面。以季度為單位,每個季度都可以給人驚喜。以半年為單位,每半年都會上一個臺階。

對於股價,啰嗦兩句,在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投資比亞迪,並且在雪球發言以來,2年多時間里,有三次是讓我感到投資者對比亞迪信心最低迷的。
一次是2012年年底比亞迪在526事件,里昂0.4元唱空報告,被打入低谷。回頭來看,那個就是歷史大底。

一次是2013年年低2014年年初,比亞迪從44元跌倒了35元附近,並且4個月橫盤,事實證明當時就是近2年大底,14年年後很快比亞迪就到了59的歷史新高。

還有一次就是今天,在外圍一陣猛漲的背景下,比亞迪反而下跌。
接下去近期股價會怎麽樣,難以預測,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仍然需要以史為鑒。

堅持比亞迪多年的朋友們,一起等待新的元年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