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司利潤增長與股價漲幅的關係 ruibeier

來源: http://xueqiu.com/7106608333/33025909

特別說明:本文寫於10月底,此前一直放在博客上,剛偶然看到順便轉過來。本段文字下面接著的4點是我轉帖正文前,臨時加的幾段話,這幾段話是我個人操作模式的簡要說明,而我正式轉帖的部分是我一直以來選股中考慮較多的因素。所以,最終下來本文內容實際為兩部分了,分別是操作模式和選股模式。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如果本文對您有幫助,無需謝我,您可以思考下怎麽選擇對你自己有用的操作模式,以便能在後面的行情里多賺些利潤;如果本文對你沒幫助,也請您不要即即歪歪的,如果即即歪歪的我直接拉黑,因我要讓你明白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

1、自我投身A股市場以來,前面10年我買過的股票多了,當自己醒悟過來並改變風格後,最近10年以來我個人買過的股票就沒幾只了,所以很久以來我的操作習慣開始變為全倉一、兩只股票,然後拿2、3年時間,包括目前階段拿的銀行股也已經持有15個月(從2013年8月初起半倉浦發,2014年初開始重倉持有浦發,倉位84%,還有這幾個月買的興業占16%)。對於我來說,100萬資金和1個億資金操作一樣,都是全倉一個票,這種操作模式的結果是:收益率高低和資金額大小沒關,所以在我眼里不存在小賬戶可以賺高收益率、大賬戶就必須少賺的說法,如果說有差距,也至多是大賬戶全倉進出時會因為沖擊成本而略微降低收益率,所以我個人選票基本都是高流動性的大市值品種。而對於全倉一、兩只票操作,有人問踩地雷怎麽辦?踩中地雷那還是你選股有問題,而如何選股?我下面文章有介紹。也有人說,全倉一個票風險大,風險大在哪?如果遇到系統性風險,你拿10只票的風險和拿一只票的風險一樣。這就好比說天在下雨,你一個人站街頭被雨澆,絕不會因為街頭站的人多澆你身上的雨點就少一滴。所以,如果遇到系統性風險,絕對不會因為你持有的股票數量多就能規避掉風險。而遇到大級別行情,耐心持有一、兩只股票最終獲得的收益往往不比到處折騰賺的利潤少,這就好比2006-2007年的牛市行情里,市值最大的前十只鋼鐵股的平均升幅是771%,超過滬指513%的漲幅(從998點到6124點,漲幅513%),也就是說那輪牛市里即使拿住一只鋼鐵股的收益都超過大盤指數的漲幅,而那輪牛市里,有幾個人的收益能超過大盤指數513%的漲幅呢?又有幾個人的收益超過那幾只爛鋼鐵股771%的漲幅呢?
2、如何才能做到安心拿住股票?其實很簡單:所選票的安全性要高,是那種幾個月不看股價都無需擔心的優質品種,對所持票未來的上漲空間有清楚的目標,對盤口動態、盤口語言要有清晰的認識,對股價運行的趨勢心里要有合理的預期,就是做換位思考,不要總站在散民角度上整天盼股票每天瘋漲,相反多站在主力機構的角度去看待股價,這樣可以冷靜客觀的看待自己的重倉品種。
3、投資本來是快樂事,重倉一兩只自己研究精深的股票後,往往可以達到利潤最大化。如果東一錘子、西一斧頭的操作,賺取的多是蠅頭小利,因面對這些你沒有深入研究的品種,你不敢下重手買入,就好比有人經常曬單說自己某某股票盈利百分之幾十,他曬單也只敢曬漲幅(我就當他沒有修改成本價),但持股數量幾乎每人敢亮出來,因為持股數量微小,所以低倉位持股即使漲幅大,但對總資產收益率沒任何幫助。而如果重倉一兩只品種,長期觀察後對股價的走勢可以做到心中有譜,所以即使下跌,但因為已經了解股性,所以也不會對你心理造成大的影響,相反,正因為你已經熟悉其股性,所以即使做T+0也相對順手,當然我對T+0沒任何興趣,我自己的原則就是股價在達到心中目標位之前我所做的就是不斷的買進、買進,但到位後我會全倉出掉,然後選下一個再重倉出擊。
4、這個市場上的操作模式就兩類:一類是價值投資,另一類是投機。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能琢磨明白我到底是什麽操作模式?其實我的操作模式不複雜,是“在價值投資基礎上做趨勢投資”,很簡單的就這13個字,但能做好這13個字,可能需要很深厚的功底,所以我不建議常人隨意模仿。而下面我要貼的是我選股的思路,這些只供股市新人參考。


以下文章原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832620102v798.html 

                                                公司利潤增長與股價漲幅的關系
                                                            2014年10月31日
      偶然看到匯添富基金理財師劉建位寫的這篇文章《公司利潤增幅與股價漲幅的關系》,特意轉過來分享給各位,這篇文章的觀點我完全認同,我本人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已經20多年了(畢業後就從事這行業,目前是解甲歸田享受下半生中),幾乎見識了A股市場全部的大風大浪,更是經歷及見識到A股市場一大批牛股的成長歷程,如雲南白藥、煙臺萬華、茅臺、伊利股份、萬科、格力電器、上海汽車、深發展、青島海爾、國電電力、中集集團等,這些個股漲幅都是數十倍甚至上百倍。雖然A股市場這兩年來惡炒之風再度泛濫(在此我懶得再提“公募”兩字,因我覺得這是A股市場的恥辱),但價值投資理念一直沒有湮滅,價值投資也一直是A股市場的投資王道,尤其是以後A股市場國際化後,行業定價將與成熟市場接軌(這個過程需要幾年時間),這樣價值投資將更是A股市場的主流投資思想,對此不用懷疑。對這20多年來A股市場成長起來的眾多超級牛股,我自己總結出這些牛股特點和劉建位這篇文章的觀點如出一轍,都是公司的經營利潤要持續增長,此外還有些其他特點,如:
     1、主業突出,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近乎壟斷地位特征:如茅臺酒、同仁堂、東阿阿嬌、福耀玻璃等,這些公司的產品無法被其他產品替代,公司有足夠的產品價格定價權,由此帶來經營的高毛利可以促成公司的產業規模穩步做大。如上市以來上漲30余倍的茅臺酒,它是民族的,是不可替代的,其他任何酒廠生產的白酒都不敢叫茅臺。正因如此,茅臺酒有驚人的毛利率,結果就是茅臺廠這幾十年來經營上一直穩步增長,這種長期增長趨勢也不是眼前遏制三公消費而能真正逆轉的。
     2、行業屬性與居民消費息息相關的,如消費、醫藥類股票,比如上市以來股價上漲百余倍的雲南白藥,除了具備上面第一點所談及的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特點外,這些公司的產品消費層面遍及全體居民,如雲南白藥基本是大多數居民家中常備藥之一。醫藥股的成長性可能不如消費類公司的成長爆發力彪悍,但醫藥股的發展比較穩健,並且不受經濟周期影響。再比如伊利股份,上市以來股價累計漲幅百倍,這公司就是簡單的乳制品加工,但產業規模做的越來越大,公司利潤連年穩步增長,目前PE也才15倍左右。
     3、行業具有壟斷性,如資源類公司的馳宏鋅鍺、鹽湖鉀肥、山東黃金、中金黃金、包鋼稀土等,這類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周期有密切關系,其獨到之處在於爆發性強,受經濟周期、國際經濟因素及國家產業政策影響極為明顯,當經濟大周期向好時,這類行業的股票可能中短期就能上漲數十倍,但經濟周期趨弱時,這類股票的跌幅也可能極為猛烈,所以資源類股票的特點就是大起大落,較為激進。
     4、公司市值要小,成長性要高,股本擴張能力強。其實,這還是和公司經營利潤穩步增長有關,因只有長期穩定的利潤增長,才可以促成公司股本規模不斷擴大,股本規模擴大其實就是企業資產規模擴大,比如煙臺萬華、萬科、國電電力等都是公司利潤穩步增長,股本規模不斷擴張,公司資產規模不斷增強,進而帶動公司股價長期趨勢性走高。如國電電力上市以來實施過9次轉增股,總股本擴大近百倍,股價累計上漲30倍。再比如煙臺萬華上市以來實施轉增股7次,股本擴張17倍,上市以來募資總額4.52億,但分紅派現75億,這樣的公司完全是現金奶牛。再比如累計漲幅70倍的特變電工,公司經營主業突出,行業地位優勢明顯,上市以來實施過7次大比例的股本擴張,但利潤持續穩定增長,即使股價累計漲幅已經70倍,但現在動態市盈率也20倍不到。深萬科,上市20年以來實施轉增股14次,股價累計上漲70倍,但目前動態市盈率也只有11倍。所以,A股市場上確實是“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由小到大才是真正的美。”說起深萬科,無數人會想起劉元生的故事,而在深發展(現名平安銀行)上則有更多類似“劉元生“的故事出現,所以長線投資優質高成長股才是賺錢的王道。
       上面只是我簡單勾畫出能成為長線牛股需要具備的幾點特征,我說的絕對不全面,還有很多催生牛股的因素我都沒提及,比如選擇的行業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象上海汽車、一汽轎車自2005年國家政策鼓勵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這10年里,這兩只汽車股漲幅都接近10倍,而同期A股指數漲幅多少?只有1倍而已。而其他與國家產業政策緊密相關的行業如節能環保、家用電器、新能源等我不再分門別類做陳述。當然,有人會說A股市場上有很多題材、概念股容易造就大黑馬,比如什麽科技、網絡、資產重組等公司極易催生大黑馬出來,但我要說的是:這類股票容易造就“黑馬”沒錯,但這些“黑馬”很難成為長線牛股,因這類股票瘋狂過後,最終絕大多數還是要重新變回雞毛,誰見過幾個科技、網絡、資產重組題材股最終成為市場常青樹的?這類股票基本都是瘋狂之後從哪里上去再跌回哪里,包括A股市場上退市的那一大堆股票,哪一個在退市前沒經歷過市場充滿憧憬的惡性炒作?可最後結果如何?還不是照樣退市?
       在A股市場上進行價值投資永遠是正道!有時身邊朋友問我股票的事情,他們每次說“炒股票”三個字時我都馬上更正股票不是“炒”的,股票是投資的。我在A股市場折騰的20年來,剛進入這行業時也是和市場中多數人一樣熱衷與“炒”,結果牛市里面賺點小錢,熊市里基本全吐回去。因為股票市場上有句俗語,是說“是頂逃不掉,能逃掉的基本不是頂,是底抄不到,能抄到的基本不是底“,既然大多數人投資過程中沒能力真正把握好“逃頂”和“抄底”,那麽與其挖空心思去想如何“逃頂”和“抄底”?還不如把精力放在怎麽找到優質高成長的公司,然後安心持有並享受公司高速成長帶來的利潤。而持有這類利潤長期穩定增長的優質股票,即使遇到熊市,公司股價也可以依靠利潤增長促成PE的自然下降來增強熊市的抗跌能力。可能有人會說銀行股的利潤一直在穩定增長,PE都從幾十倍下降到4、5倍了,可也沒見銀行股怎麽抗跌啊!如果誰這樣說,那我建議您看下銀行股的複權走勢,看下銀行股這些年熊市中到底是漲還是跌了!
      如何能做到安心持股去享受公司增長帶來的利潤?其實很簡單,我常說:“一把鋸子放在面前,如果研究每個鋸齒有多深?那股市很複雜,如果忽略鋸齒只看整個鋸身,那股市很簡單”。事實也是如此,這10多年來我個人一直堅持長線價值投資,基本是不管什麽市場階段,而是任何時候都是選擇被市場低估的優質高成長股票,然後去耐心持有,不等到心中合理的目標價位出現就基本不考慮出局,當然這樣做需要對行業定價有豐富經驗作前提條件,同時也要考慮市場整體氛圍情況。如何做到“手中有股、心中無股”?這就要求只賺看得見的利潤,就是買入某只股票後,要對自己未來在這只股票上能獲得多少利潤大概心中有數,如果能做到這點,那麽在持有過程中就不會急躁。而長線牛股也不代表這只股票的價格每年都要大漲,因這樣的股票其實很象一杯美酒,它需要慢慢去品味、需要耐心拿住。長線投資最重要的是重視複利魅力,以前我出去講課時經常提的案例:如果每年可以取得30%的投資收益,10年下來最終收益是多少?市場上很多人對區區30%收益不以為然,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在市場中可以取得動輒翻倍的收益,但我就好奇這些動輒可以翻倍的投資人,他們在A股市場也浸淫很多年了,最後總收成如何呢?每年30%收益是不多,但如果能堅持10年做到這個收益,100萬本金是可以增值到1379萬的,這個增值幅度很小嗎?
       有時身邊朋友看我重倉兩只銀行股覺得我是“賭徒”,其實這是我十幾年來的操作習慣,我長期以來的投資原則是:精選能長期發展的低估值好票然後重倉並耐心持有,然後等其價值被市場發掘,到股價達到我心中合理目標價位時才會考慮出掉,而重倉(全倉)操作的原因是:10萬資金全倉一只股票,然後拿時間換空間,如果股價最終上漲3倍,那賬戶資產就從10萬增值到40萬,到40萬後再精選1只股票繼續重倉持有,接著繼續拿時間換空間,如果新選的股票再漲2倍,賬戶資產就從40萬到120萬,120萬的資產與10萬起始本金相比增值就是11倍,如果增值11倍用5年甚至10年難道不劃算?股票投資原本就應該是長周期的投資行為,可我們很多人把投資股票誤當作炒股票,當然如果通過“炒”能取得高額利潤那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有多少人是靠“炒”取得高收益的?雖然這樣的高手有,但真的很少。而通過長線投資取得佳績的著名投資大師我們耳熟能詳,資本是想通的,發展是有共性的,那些投資大師用自己成功的經驗告訴了世人應該如何進行投資,但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人對此卻視而不見,為此我只能一聲嘆息。
      目前A股市場上藍籌股被市場遺忘,其主因並不是這些公司的自身發展有問題,而是因為市場結構性原因,就是本該引領價值投資大旗的正規軍去落草為寇當遊擊隊了,而藍籌股能否真正啟動並修複估值其實是內、外資博奕的結果所決定的,我有篇正在寫的文章《銀行股背後的資金暗戰》將對此有詳細介紹,而對以銀行股為代表的藍籌股未來走勢?我個人看法是銀行股未來的價值發掘過程將是A股市場戴維斯雙擊最經典的案例,並且這個價值發掘過程有可能成為A股市場發展過程中具有教科書級別意義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

以下為劉建位寫的文章:
                                          盈利十年漲幾倍股價隨之漲幾倍
                                                 2014-09-22     劉建位
       中國白酒有兩大龍頭股,五糧液和茅臺。1998年五糧液股票上市,3年之後2001年茅臺股票也上市。但是,此後十年,兩只股票漲幅差別巨大:茅臺十年上漲27倍,五糧液十年僅上漲8倍。我一直想不明白:都是白酒巨頭,差別怎麽這麽大呢?莊家炒作?不可能。哪個莊家十年炒作一只股票?品牌知名度差別大?兩大白酒巨頭不相上下,十年前五糧液銷售收入和品牌影響力都大幅領先茅臺。究竟是為什麽呢?研究巴菲特多年,我才弄明白,原因很簡單,因為茅臺十年盈利漲幅比五糧液大得多。
       2001年底到2011年底,茅臺盈利十年上漲27倍Vs股價十年上漲27倍,而五糧液盈利十年上漲8倍Vs股價十年上漲8倍。從這十年來看,基本上盈利上漲多少倍,股價也會隨之上漲多少倍。只看一個十年不夠,我們再看看後面兩個十年:
       2002年底到2012年底,茅臺盈利上漲36倍Vs股價上漲38倍,五糧液盈利上漲17倍Vs股價上漲10倍。
        2003年底到2013年底,茅臺盈利上漲22倍Vs股價上漲26倍,五糧液盈利上漲12倍Vs股價上漲5倍。
       只看白酒股不夠,我們再看看其他行業的十年十倍股案例:2003年底到2013年底,格力電器盈利上漲33倍V.S.股價上漲29倍,宇通客車盈利上漲14倍V.S.股價上漲16倍,東阿阿膠盈利上漲12倍V.S.股價上漲12倍,國藥股份盈利上漲12倍V.S.股價上漲12倍,伊利股份盈利上漲13倍V.S.股價上漲12倍。
       很多中國股票案例表明:從十年甚至更長的長期來看,基本上盈利上漲多少倍,股價也會隨之上漲多少倍。
       我翻譯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發現林奇說得最明白:“最終決定一只股票的命運的還是收益。人們可能會把賭註押在股票短期波動上,但從長期來看公司收益的波動最終決定了股價的波動。當然你會發現有時也有例外發生,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自己持有股票的走勢圖,你就會發現我所描述的股票價格隨著每股收益波動而波動幾乎是一個普遍規律。”
       證券分析之父也是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說得最精辟:“短期而言,股票市場是一臺投票機——反映了一個只需要金錢卻不考慮智商高低和情緒穩定性好壞的選票登記比賽的結果,但是長期而言,股票市場卻是一臺稱重機。”
       長期投資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用一生的投資實踐證明:“市場可能會在一段時期內忽視公司的成功,但最終一定會用股價加以肯定。
 


看完沒?看完輕松一下:
                                  2015年金融行業春晚節目單
1、魔術《扇貝去哪兒了?》,表演者——獐子島公司;
2、詩朗誦《董事長,您在哪里?》,表揚者——樂視網全體股民;
3、小品《錢多的煩惱》,表演者——阿里的員工;
4、相聲《A股市場炒股誰最強?》,表演者——郭登峰(郭美美的媽媽)
5、歌曲《我要飛的更高》,表演者——蘭石重裝全體股民;
6、小品《買車》,表演者——GQY視訊老板娘;
7、大合唱《回來吧,回來吧》,表演者——長油股份全體股民;
8、小品《我的錢呢?》,表演者——湘酒鬼董事會;
9、小品《重大利好— 牛市來了》,表演者——英大證券李大霄;
10、民族舞《孔雀東南飛,再飛一會》,表演者——安信證券吳照銀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