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創業家到創意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4999.html

很多企業感到,必須用創新的思維看問題,看市場,今天需要的是新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形態。

國的一些大學正在用創造性的方法培養學生,比如同濟大學創意學院的中芬中心。它由同濟大學和芬蘭阿爾托大學共同創立,其目的是通過學生、公司和學者之間的互動,擦出思想火花,讓靈感變成現實。

中芬中心2011年推出的創新移動課堂(Tongji on tracks)就是一門跨學科、跨文化的創新課程,面對全校招生,以跨學科思維迎接現實挑戰,完成企業課題。有意思的是,這些課題往往不是設計一樣具體的什麽東西,而是要解決社會問題,比如海爾就曾委托“空氣清潔”的問題,至於你想用什麽產品或服務去解決,沒有任何限制。圍繞問題,材料、工程、經濟、設計等各個學科的學生成立小組,跨界思維,挖掘潛能,實現創新。

2011年,創新移動課堂的列車橫穿西伯利亞,80名學生在火車上完成了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工作坊;2012年,20名來自同濟和合作院校的學生在韓國完成了四個基於實際案例的企業命題;2013年,列車從北京到莫斯科,再到赫爾辛基和德國的達姆施塔特,最後返回上海。在列車上,以問題為牽引,激發學生合作完成創意和設計。而學分也是這樣拿到的。

創意學院的院長婁永琪教授告訴筆者,中芬中心有兩個桑拿房,誰都可以去,“進去了就人人平等”。院長也沒有辦公室和辦公桌,他們是在一個長桌子上辦公,沒有固定的位置。

中國為什麽出現了這樣的教學方式?答案之一是現實需要。很多企業感到,必須用創新的思維看問題,看市場,今天需要的是新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形態。它不能拷貝,只能通過跨學科、多元化的碰撞和融合,找到新方向和新答案。比如,全世界最貴的陶瓷、織布都不是中國生產的,為什麽是國外公司做到的?因為他們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

現在動不動就說要淘汰什麽。其實,如果有好的創意,很可能化腐朽為神奇。

我們經常講政府“有形的手”,如果能把很多公共服務放到雲端,居民和企業能夠通過移動互聯網解決問題,就會省很多力氣與成本。那樣政府的手就能轉變為“無形的手”,服務的手。

我們呼喚大眾創業。如何與眾不同地創業?如何有意思地創業?創意也許最為重要。希望越來越多創業家也是創意家。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