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教你炒股系列《資本運作篇》:資本運作綜述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1925345

1、什麽是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也叫市值管理,指上市公司為了某些目的而對股價進行操縱。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理論上凡是能夠影響股價變化的手段且上市公司能夠主動采取的手段,都可被定義為市值管理。例如:高送轉、定向增發、並購、重組、發布業績、通過會計手段隱瞞或釋放業績。同理,以下事件並不是屬於市值管理手段:業績好壞(發布業績時間點可以自主選擇,但業績好壞不能人為操縱)、工廠火災(除非是董事長自己放的火)、毛利率、競爭壁壘、國家扶持政策。

2、為什麽要關註資本運作?

  股價短期內是由主力決定的。這里所說的主力泛指某些持股量特別大的集合體,由於其持股量特別大,以至於其買賣行為會導致股價大幅波動。這個集合體可以是一個人,又或者是某些聯合起來的機構,也可以是無任何關聯的組織但由於他們都基於同一理由買賣股票,從而導致他們無意間成了“一致行動人”。正由於主力的巨大影響力,以至於我們不能忽視其行為對股價的影響。研究透他們的行為愛好,往往就意味著你能捉住最大的上升浪。說的通俗點,炒股就是要學會跟莊。

  中國證券市場總共經歷了三代主力。第一代主力就是散戶口中所說的“莊家”,他們的本質是某幾個聯合起來的大戶,他們的資金量也就十幾億左右。他們的投資風格是偏向技術分析,因此那個時代的書籍都是類似《與莊共舞》《如何通過K線識別莊家騙術》之類的技術分析。直到今天,還有許多散戶沈迷於此,樂不知疲。

  到了2000年以後隨著公募基金的崛起,公募基金動輒上百億的資金量一下子就淘汰掉個人大戶,成為第二代主力。基金經理都是標榜著自己是“高大上”來忽悠基民,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於是為了迎合第二代主力的口味,券商研究所誕生了,他們寫的報告都是為了迎合基金經理的口味——從價值分析角度來分析個股。實際上有沒有用,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現在還有一大批“價值粉”醉心於此,雪球里特別多。

  但是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基金的話語權迅速旁落,與持股比例動輒30%的大股東相比,基金經理那5%股權算個鳥。因此如今的股市莊家已經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上市公司大股東是不關註K線、不關心價值分析的,因此假如你按照技術分析、價值分析的理念買入某個股票,而大股東卻按照他自己的思路賣出股票,最後的結果就是:股價在狂跌,你虧損慘重。這些年的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經濟學家總在叫囂GDP增速全球最快、估值全球最低但是股價卻一直下跌。到底是誰在賣?散戶嗎?散戶有這麽大本事將股市砸出5年熊市嗎?基金嗎?這些年來公募基金的倉位都在80%以上。是誰把中國股市砸出5年大熊市?是大股東和權貴資本!這些上市公司通過造假上市,造就了多少億萬富翁,換了你是大股東或突擊入股的官員,你會不會減持啊?因此你就看到,從價值分析角度某公司具有投資價值,基金經理在買入,而大股東卻不斷減持,直接把股價砸到地板上,為什麽?因為大股東不懂“價值分析”:既然你覺得這公司有“價值”,那就全賣給你好了,我套現幾個億帶著二奶環遊世界去。

  真正聰明的投資者早就意識到這一點,選股思路已經切換到從市值管理角度來選股,例如徐翔、王亞偉,你看他們的票幾乎全都是重組、並購題材的。看看王亞偉今年的第一重倉股華潤萬東吧,換了大股東後複牌連續漲停,人家雖然標榜自己是“價值投資者”,但那只是拿來忽悠基民的,好讓他們購買自己的基金。但人家心里並不犯傻,真正操作時,根本就不碰所謂的“價值低估股”,以至於郭樹清都批王亞偉“你不懂銀行股”。因此為了迎合第三代主力的口味,我們必須學會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分析股價。這部分的內容,你在其他人的文章幾乎看不到,在券商的研報里也很少看到(他們不會告訴你這些內容,因為有些內容是違規的),這部分內容只有真正了解股市黑幕並熟悉金融資本運作的人才能寫的出來。

3、資本運作的內容如何跟整個投研框架結合?

  這個在我寫的《教你如何選出10倍大牛股》的三篇文章里有提到。1、大牛股里面有一類是“瘋牛”,即重組並購類股票。分析這一類股票時,就必須用到資本運作的知識,而不能用成長性、價值性、資金流之類的指標。2、在任何的個股分析里面,包括三個維度:基本面、資本運作、技術分析。其中基本面決定了長期趨勢線,資本運作則是股價波動的放大器,可以將波幅放大數倍。(基本面與資本運作的關系,你可以做類比: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基本面類似價值,資本運作類似價格)。上述兩個面是拿來選股用,而技術分析是拿來擇時用的。

  因此我將要講述的資本運作跟以前給出的內容並不矛盾,而是辯證統一的。強烈建議大家先看完《教你如何選出10倍大牛股》(上中下三篇)後再來看資本運作系列的文章。否則你不知道如何將宏觀、行業、個股;價值、成長、資本運作、技術分析等內容融合在一起。

4、如何研究資本運作?

  研究市值管理的最佳途徑就是經常跟上市公司CEO吃飯,別天真的以為基金經理每天都在埋頭鉆研個股,聰明的基金經理每天都忙著陪CEO打高爾夫。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他的朋友圈里都是一些富二代,這些公子哥們的風控意識很薄弱,往往很輕易就透露出老爸所控制的公司打算做什麽(果然是坑爹啊),給過來的消息票10個里面有9個是準確的,想不賺錢都難。當然假如資金規模太大,光靠公子哥們那點小道消息就不行了,必須要得到上司公司老板的默許才能進去,否則會驚動上市公司,對方由於害怕泄密被查,往往會臨時中斷計劃。但不幸的是,我們當中99%都是屌絲,根本沒資格跟CEO打高爾夫或跟富二代混,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只能捧著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在那意淫?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無法獲取內幕消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公開的信息來進行邏輯推理。推理的主要立足點就是:

  1、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眾利益)。舉例,控制人往往會把自己的垃圾資產註入到上市公司,把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低價置換到自己100%控股的公司,從而掏空上市公司。

  2、上市公司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是偶然現象,目的也不是像公告描述的那麽簡單)。舉例,上市公司並購一個公司說是為了擴大經營,實際上是為了配合***出貨。

  3、利益的分配是有次序的,當不同階層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優先滿足高層的利益。舉例,假如參與定增的權貴資本被套,上市公司必須想辦法把股價拉高讓他們順利套現,並且在其套現的過程中,高管不能減持,大股東甚至要增持來穩定二級市場信心,原因是權貴資本的利益等級高於上市公司老板。而假如參與定增被套的只是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認購者都是散戶),那麽上市公司就沒有動力配合他們解套,原因是上市公司老板的利益等級高於普通投資者。

  4、上市公司沈沒成本越大,其拉高的股價的動力就越大。例如,某老板花了10個億現金購買一個st殼資源,跟另一個老板用“價值”一億的股權為對價購買一個殼資源。兩者的動力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不管遇到什麽挫折都會想辦法搞定,借殼成功的概率極高。後者可能只是虛晃一槍,一旦發現借殼過程困難重重,可能會打退堂鼓,導致借殼流產。

  5、許多資本運作手段是存在路徑依賴的。舉例,借殼重組有非常明確的時間窗口:大股東變更——公布重組方案——過會(股東會、董事會、證監會)——實施。因此在發現該公司出現大規模人事調動時,你就可以介入。又或者在方案公布後,但證監會尚未審批之前介入,而在證監會審批通過後趁利好兌現出局。又例如,某金融資本曾經在X股上成功實施過資本運作,股價翻了3倍,那麽當他介入Y股時,其采取的手法往往會跟X股非常類似,你只需研究透當初他在X股上是怎麽玩的,往往就能很好地踏準Y股的節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