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溢價上升 RaymondJook祝振駒
RaymondJook祝振駒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v1ct.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02-10-2014
恒指在9月按月下挫7.3%,當中地產分類指數更下瀉了8.6%。恒指由9月3日於今年高位開始回落,主要由於:1)中國經濟數據欠佳,前景不明朗;2)美國加息期望繼續升溫及美元葒強;3)占領中環運動令股市風險溢價上升。
占中肯定是港股調整加速的催化劑,但不可忽略的是美國股市9月份同樣出現調整(標普500,納斯達克及羅素2000指數分別下跌1.6%及,1.9%及6.2%)。經驗告訴我們,美元轉強對港股不利,因為資產極有可能由新興市場流返美國。香港地產板塊急促回調,極有可能是開始反映美國的加息預期。
內地經濟仍主導走勢
事實上,美國的高息債券交易所基金HYG,於9月亦大幅下滑,確認了市場對加息的恐懼。此外,阿里巴巴(BABA)上市,令中資科網股於9月出現反高潮,板塊出現今年4,5月份以來的另一次大調整。這些風險,筆者曾經在8月初的兩篇文章提出過。
占中引起的調整反而可能較短暫,短期而言,本港的旅遊,零售,高端品牌及奢侈品,以至零售收租等股份必定因政治不穩而首當其沖。但假如危機可於短期內解決,風險溢價最終會回落;中,長線而言,中國經濟前景仍然是主導港股走勢的最大因素。最近正面的發展有:1)中央政府似乎有減少壓制房地產的跡象,例如有個別省市放松限購及對樓房按揭的限制。2)因為過去數年A股長期處於熊市,房地產投資又受打壓,大部分內地資金寧願投放在高息的信托基金。據說一些早期的信托基金陸續到期,加上市場上曾經出現違約,所以有一部分到期信托資金選擇重返股市,而滬港通的開放有可能將部分資金吸引至香港。
香港依賴內地難以自立
占中最後可能以兩敗具傷的結局收場,除了無辜者的經濟及時間損失,警察被弄得疲於奔命,政府管治威信受打擊,估計示威者能爭取全民普選的機會亦近乎零。政治從來講求妥協及議價能力,作為一個細小的特區,香港幾乎所有生計都倚賴內地(由東江水,進口食物,以至旅遊,金融收入如自由行旅客消費及中國上市公司等),地位不對稱,要求對等的談判亦不會有結果。中央已在上海自貿區及深圳前海新區設立金融經濟特區,用來對沖香港,以預備將來有一天,不再需要倚靠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香港若不自強,終有一天會被其他內地城市取代。
某程度上,香港就有如金魚缸內的金魚,飼料及定期換水都需要由主人照料。牠的生活空間就只能限制在魚缸內,主人要帶牠往哪里去,牠就要往哪里去,一跳出魚缸,牠就再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