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芒格的35條箴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84

巴菲特,芒格,Warren Buffett, Charlie Munger

上大學時輟學、做過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的氣象學家、念過哈佛法學院,但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豐富的人生經歷中最為人稱道的還是結識“股神”巴菲特。

31歲那年,芒格遇到一個比自己年輕六歲的小夥子。那個姓巴菲特的年輕人說服他幹起了投資,一幹就是將近六十年。本月《福布斯》數據顯示,作為巴菲特的左右手,芒格的個人資產凈值估計高達13億美元。

將近一個甲子都在投資領域摸爬滾打,芒格自然有不少心得體會。雖然他三十多年來很少出席公開活動,但即使是少有的講話也有不少閃光之處。以下是近幾年芒格講話或是透過媒體報道表達的個人看法,它們不僅會給投資者以啟發,也是這位九旬老人處世觀的睿智閃現。

1、別自憐,因為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007年5月在南加州大學法學院開學講話中,芒格說:

“總體而言,嫉妒、怨恨、複仇和自憐都是一些危險的想法。自憐很接近於偏執,而偏執是最難以改變的一種思維類型。我們不應該任由自憐自艾的情緒出現……自憐不會讓形勢好轉。”

2、不斷學習的人現實生活中也會持續進步

同樣來自上述講話,芒格說:

“我不斷發現,那些出人頭地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有時甚至不是最勤奮的,可他們如同學習的機器。他們每晚上床睡覺時已經比當天起床時更聰明了些。這麽做是有幫助的。當你給自己設定了長遠的目標時,這種做法的幫助就特別大。”

3、有時不得不接受現實,一力承擔

2010年芒格在密歇根大學講話時這樣表示:

“如果有人說‘我的生活比過去更難熬了’,一味資助他們是危險的做法。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告訴對方‘咬牙接受吧,自己來承擔,接受現實自己處理。’”

4、人生會有一些不公的、可怕的打擊,要積極地利用它們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說:

“當然,人生會有可怕的打擊、糟糕的打擊、不公的打擊。這都不要緊。有些人能恢複過來,有些不能。我覺得,(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態度最可取。他認為,一切生命中錯失的機會都是一個表現良好的機會,每個錯失的機會都是學習的機會,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沈湎於自憐中,而是以積極的方式利用可怕的打擊。那是很棒的想法。”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今年9月,芒格在一家小型出版公司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上提到了中國儒家的名言:

“孔子有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也說過類似意思的話,真正地了解是要懂得自己有多無知。這是一種可以傳授或者習得的技藝嗎?如果你足夠了解結果帶來什麽風險,那可能你就懂得。

有些人特別擅長了解個人知識的局限,因為他們不得不了解。想象下有位走鋼絲的職業表演者工作了20年,好好地活了下來。假如他不了解自己知道什麽、不知道什麽,就不可能活下來。他努力工作是因為他知道,如果出了錯就會喪命。能生存下來的人都知道,了解什麽是自己不知道的比頭腦聰明更重要。”

6、如果一個人既懶又不可靠,這人擅長什麽都不重要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這樣自問自答:

“你應該避免什麽?答案很簡單:懶惰和不可靠。如果你不可靠,你有多少財富都無關緊要了,反正很快會遇到麻煩的。做事真心誠意地投入,這應該自然而然成為你的行為準則。你應該別讓自己變得懶惰和不可靠。”

7、大慈善組織都有很蠢的一面

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講話期間,芒格說:

“我見過那些大慈善機構很荒唐愚蠢的一面,包括世界銀行也是。我確實對建立像好市多(Costco)那種有資本主義特征的企業更有信心。”

8、別太透支,那種情況連莫紮特也沒法應付

在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以莫紮特那樣的音樂天才舉例:

“當然,我們都會受到影響的是自我滿足的偏好。可以用‘真實的小我’來指代想行動的主體。比如,為什麽‘真實的小我’不透支我的收入?曾經有一位舉世聞名的作曲家,他生平多數時候都過得極為悲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總在透支個人收入。那人就是莫紮特。假如莫紮特都無法應付這種偏執的行為,我覺得你也不應該嘗試。”

9、要避免意識形態太強,因為那會毀了人的思想

同樣來自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芒格提到了意識形態問題:

“另一個我覺得應該避免的是極強的意識形態,因為那會充斥人的思想……年輕時容易忠誠於意識形態,當你宣告自己是忠實的成員時,就開始宣講正統的意識形態。你所做的是反複強行灌輸那種意識形態,你是在漸漸地毀掉自己的思想。”

10、保持簡單

2008年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上,該司董事長芒格表示:

“要避免麻煩,最了不起的一種方法就是保持簡單。當你把事情弄得很龐雜時,系統往往就會失控。”

11、樂觀的財會核算99%都會出問題

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講話期間,芒格說:

“威脅人類文明的麻煩里面,有99%都源於樂觀的財會計算。那些財務人員希望追求純粹的數學方式,只想關註太過悲觀的財會核算結果,卻導致財會核算太過樂觀。這真是瘋狂的行為。99%的問題都源自過於樂觀。因此,我們應該建一個財會核算方式更保守的系統。”

12、對資產,需要比對負債更多的審核

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負債100%都是好的,一直都是。資產倒是必須擔心的。”

13、誰要是高高在上的商界驕子,誰就該擔起付出高於回報的道德責任

同樣來自芒格在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講話:

“誰要是得到了命運眷顧,誰索取的就應該比付出的少得多……我認為,當你在美國商界高高在上的時候,你就擔起了付出高於回報的道德責任,付出與回報不會成正比,實際上回報沒有付出的多。”

14、只有那些願意任何時候離開公司的人,才應掌握公司的高層職位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1995年年會期間,芒格說:

“根本不願隨時離開公司的人不適合任職……我認為,對企業獨裁,應該多做些測試。不願隨時離職的人是否真適合做出艱難的抉擇?我的答案是不適合。”

15、“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策”不會奏效

2006年6月26日,芒格在斯坦福大學講話時提到: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對策’不會奏效。每種文化彼此都不相同。適合私立醫療機構Mayo Clinic的文化不同於適合好萊塢制片廠的文化。不可能在所有的場合都用一個模子出來的解決方法。”

16、很多成功的機構都不會管得更嚴,反而管得沒那麽多

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很多人認為,只要制定多些流程、多些規定,比如反複檢查等等做法,就能創造更好的成果。伯克希爾實際上沒有任何過程,除非審查對象主動給我們壓力,否則我們幾乎不會進行任何內審。我們只是試圖在一種無間的網絡中經營,賦予這個網絡應有的信任,關心其中我們信任的人。”

17、應有的信任最重要

還是上述Wesco Financial公司的年會上,芒格說:

“人類文明進化的最高形式是以應有的信任編織的無間網絡……你一生希望的也就是一種這樣的無間網絡。假如你的婚姻協議有47頁那麽多,我建議你還是別結婚了。”

18、偉大的投資需要遲來的滿足感

今年9月,芒格在洛杉磯講話時說:

“等待對投資者有幫助,很多人只是等不起。如果你沒有那種滿足感遲一些到來的基因,就得付出很大努力克服自己的不滿。”

19、想變富有是為了能獨立

巴菲特的傳記《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一書提到,芒格曾說:

“像巴菲特一樣,我也對致富滿懷激情,到不是因為我想買一輛法拉利,而是想要獨立。我渴望獨立。”

20、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

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說道:

“獲得智慧是種道德責任。它不僅僅是你用來提高生活質量的東西。這種看法會推斷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那就是,人終其一生都要學習。如果沒有畢生學習,就不會有優異的表現,基於個人所知就只能幾乎原地踏步,學到的東西會讓你取得進步。”

21、學校不是必要前提

2012年2月《福布斯》的文章介紹,芒格說:

“到今天為止,我從未在任何地方上過什麽化學、經濟學、心理學和商科的課。”

22、芒格學習的方式是閱讀,不是上學

據《查理·芒格傳》(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書中所寫,芒格說過:

“我不是在教室里和學富五車的人相遇的,而是在書本上,那樣自然。我不記得第一次讀到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作品是在什麽時候,托馬斯·傑弗遜的書是7、8歲的時候在床上讀的。我家人都喜歡那類書,通過紀律、知識和自控獲得成功。”

23、應該賦予CEO無需經全體董事審核獨自做決策的權力

同樣來自以上2006年6月的斯坦福大學講話,芒格說:

“如果身處複雜的環境,公司有位優秀的CEO,你會希望他在處理外部事務時有發言權…… 你能想象巴菲特和別人說‘抱歉,我必須回去和公司的董事商量’嗎?我的意思是,回到公司,他肯定必須同董事們商量,可他能預料到董事會怎麽說,大家都知道他說的話就是管理指示。”

24、作為投資者,即使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得學

同樣是今年9月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上,芒格說:

“我不喜歡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遵循的那套他的做法。必須理解巴菲特,他在那麽年輕的年紀發現了格雷厄姆,然後就以此人為目標努力。格雷厄姆的觀點改變了巴菲特的一生,他早年大多在近距離崇拜格雷厄姆。

可我不得不指出,作為投資者,即使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也有很多東西必須得學。他對估值企業的看法全都來自大蕭條幾乎毀掉他的方式。他總是有點害怕市場的能力,所以余生都是在這種恐懼中度過,而且他的一切方法都是為了控制市場。”

25、美國政府其實應該在金融危機期間給予更大規模的救助

同樣在上述密歇根大學討論時,芒格說

金融危機“用夠多的不幸和幹擾打擊了經濟,摧毀貨幣,天知道會發生什麽。所以我覺得,一旦碰到那樣的麻煩,就不應拿出一些小打小鬧的救助,當時應該考慮更大規模的救助。”

26、個人財富應該回饋社會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Poor Charlie's Almanack: The Wit and Wisdom of Charlie T. Munger)一書寫道,芒格說過:

“那些很幸運的人有回饋的責任。不論是像我這樣一直給予很多,還是像巴菲特那樣起初給予得少後來(去世時)很多,這都只是個人偏好的問題。”

27、對於機構和散戶迅速交易衍生品與股票的看法

今年9月Daily Journal Corp.的年會期間,芒格說,

“這種做法是屠殺無辜者,它讓那些在拉斯維加斯做博彩生意的人看起來都成了好人。”

28、對華爾街的看法

2010年5月《福布斯》的一篇報道提到,芒格說:

“華爾街的財富和政治權力都太多了。”

29、演講結尾的建議

上述南加州大學法學院的講話中,芒格在結尾說:

“我要像個追求真相的老年勇士那樣,用《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里的一句話來結尾:‘我把自己的劍留給配得上它的人。’”

30、對全球變暖的看法

2009年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們對全球變暖的討論是混亂的。而混亂可能導致極大的痛苦。只要花足夠的時間和資金就能解決海平面上升。我認為它根本算不上人類的浩劫。把它視為浩劫是在煽風點火,制造新聞。”

31、對買黃金的看法

2012年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覺得,要是在1939年住在維也納的猶太家庭,黃金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它能縫進你的衣服里去。可我覺得文明人不會買黃金。”

32、對比特幣的看法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今年5月芒格這樣說過:

“我認為它是老鼠藥。”

33、對銀行家的看法

2013年5月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說:

“我認為,不要相信銀行家可以自控。他們像吸海洛因的癮君子。”

34、對整個投行的看法

同樣來自2010年5月的《福布斯》報道,芒格提到:

“投資管理比投行更光榮。”

35、對後人會認為他是怎樣的人

今年5月接受CNBC采訪時,芒格這樣說:

可能在後人記憶里,我是個聰明的家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