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龐麗靜 剛剛從特保案走出不久的中國輪胎企業,近期又將面臨美國剛剛啟動的針對原產中國輪胎的“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國輪胎業開始應對美國出口市場加高貿易壁壘的升級版。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出口貿易險承保部美洲大洋洲處處長白海波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雙反”之前美國對於輪胎行業設置的一輪貿易壁壘是“特保”。從2009年開始三年分別加征35%、30%、25%的關稅。由於中國輪胎行業附加值較高,特保期間加征的稅率,都被國際市場消化掉了。但是美國近期啟動的“雙反”調查,預計關稅將達到60%。相當於是前期特保的加強版。“現在擔心的是稅率太高,稅率已經高於國內企業和國外客戶的消化能力,擔心美國市場從此對於中國企業就關閉了。而中國輪胎業那麽大的出口份額,很難有哪個市場能夠承接。”白海波說,“雙反”最早在12月初實施,實施之後,如果企業沒有好的應對措施,就會從美國市場被迫退出。
雙星、賽輪等國內輪胎企業都在積極應對這場重大危機,有轉向新興市場的,有走出去在東南亞等地建廠的,以規避美國“雙反”調查帶來的這場風險更高、甚至可能是致命性的貿易壁壘。
企業生路
魏權輝是賽輪國際輪胎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賽輪已經早一步把更多的訂單轉到越南生產。他說,公司2012年在越南建廠,就是為了防範歐美等國家對於輪胎出口企業更大力度的制裁。沒想到這一天真的來了。
魏權輝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賽輪在2009年被美國納入特保案,被“反”了一次,美國就是通過征收高關稅,阻止國內輪胎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公司當時預估到肯定會有第二波、第三波的貿易壁壘。於是公司決定2012年在越南建廠。沒想到這一舉動成了超前一步規避了“雙反”調查的舉措。
資料顯示,2009年“特保案”期間,美國對中國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關稅限制,三年分別加征35%、30%、25%的關稅,受此影響,涉案輪胎對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過60%,而對美輪胎總體出口量下降過半。
魏權輝說,此次“雙反”事件出口美國產品征收的稅率甚至可能將達到60%,那麽賽輪所有對美出口的輪胎都將安排到越南生產,否則那麽高的關稅沒法賣。目前越南工廠的產能承擔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也要想辦法,總之不能在國內生產。越南工廠已經運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差不多能支撐出口美國的訂單量。
雙星也開始走出去在海外新建工廠。他們首先在東南亞設立工廠。他們在東南亞建廠合同已經於8月份簽訂,根據建設周期,要到明年才能建好。
雙星目前出口量占集團銷售總量的60%。而北美市場份額約占雙星出口總量的30%。他們正在開拓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比如非洲、亞太、歐洲市場等。
雙星集團海外項目部部長鄒誌國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輪胎行業是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行業,90年代甚至是暴利行業。這個行業特點是大投入、大產出,追求的是規模效益。行業毛利大約在5%。目前看,國內輪胎產業已經過剩,但是有些地方還在上輪胎項目。“中國輪胎企業規模大,價格低,綜合性價比誘人,低於當地價格的40%-50%。很多國家自己不生產,甚至到中國貼牌。”鄒誌國說。
白海波說,美國的“雙反”調查是有傳導作用的,接下來歐盟、日本、印度、澳洲都可能跟進,可能會是一個連鎖反應。全球經濟都不好的情形下,很多國家都會要求中國市場更多放開,並保護當地企業,限制中國企業向他們國家更多地出口。
鄒誌國說,雙星集團近年從集團戰略上開始打造世界頂級名牌,所以近年動議在東南亞建廠,並於今年開始實施。這使得他們爭取了主動。明年雙星在東南亞的工廠將有部分建成。他們的東南亞項目分三期,總占地面積為72英畝(150畝),一期產能為40萬條輪胎,二期60萬條,三期300萬條,一共是400萬條輪胎的產能。
據了解,接下來雙星集團還會考慮未來在非洲、中東、南美、歐洲建設工廠,形成全球輻射的網絡。他們在國內的工廠也將從青島膠南搬遷至董家口,將建成現代化、自動化工廠。
而另一家輪胎貿易企業青島景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今年則剛剛在美國設立了分公司,他們在美國當地有自己的倉庫,打算近距離關註美國對於輪胎行業的政策動向。
青島景祥銷售負責人薛世傑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公司規避美國“雙反”風險的策略是生產卡客車輪胎。因為“雙反”主要針對的是乘用車市場,但是對於卡客車輪胎沒有影響,所以公司會加大卡客車輪胎的銷售。同時在美國對於乘用車市場輪胎政策落地後,再決定公司下一步怎麽做美國市場。
致命“雙反”
更高的一浪襲來,這一次是美國啟動的“雙反”。如果說幾年前的“特保案”加征的最高35%的關稅還能被消化的話,那麽這一次60%的關稅將是致命一擊,所有中招的國內輪胎出口貿易將無一幸免地退出美國市場。
雙星集團海外項目部部長鄒誌國說,美國啟動的“雙反”調查對於國內輪胎企業是雪上加霜,如果繼續銷售,利潤就是負的。虧本的買賣不可能再做下去。出口的產品每條輪胎都賠很多錢,哪個企業也承受不住,就可能退出美國市場。國內輪胎產能過剩,很多企業都不能滿產。大部分國內輪胎企業都要進行出口,而美國是很大的市場。失去美國市場,企業的日子就會很難過。
美國是全球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50%的輪胎源自進口,也是中國輪胎最主要的海外市場,其進口輪胎約占我國出口輪胎總量的1/3。
中國素有“世界輪胎工廠”的稱號,全球75大輪胎生產商中有26 家中國企業上榜,山東占12家,其中年出口額達10億美元的就有7家。
2009年-2011年美國連續三年對中國輪胎實施了“特保”限制政策,同時,中國輪胎出口還面臨著來自歐洲、印度、巴西等地的多項貿易保護措施限制。今年6月3日,美國提出對原產中國的輪胎實施“雙反”調查申請,又為中國的輪胎出口設置了更高的貿易壁壘。
白海波說,預計最早12月1日,中國輪胎出口就會開始按照美國新的關稅政策執行。60%左右的關稅是國內輪胎出口企業無法承受的。中國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爭取保護國內輪胎產業的努力。但是過程在努力,結果不可期。
魏權輝說,“雙反”肯定會到來,國內幾乎所有的輪胎制造企業出口的產品都會在美國“雙反”範圍之內。即使應訴結果能降低一點關稅,但空間有限,基本上出口美國的產品都將按照50%-60%的關稅進行增收。這就意味著,不可能再到美國市場銷售了,要麽轉移產能,要麽轉移市場。“60%這個數據門檻設定,應該是美國比較同類品牌價格、再按照比其他品牌再高出一定的百分點而核定的數據。美國就是想通過高關稅打擊中國輪胎行業。他們將分兩個階段進行,反補貼可能在今年年底實施,反傾銷可能會在明年。”魏權輝說。
魏權輝說,雖然“雙反”針對的是乘用車輪胎市場,但是這也是國內輪胎行業的主導產品。這麽多的工廠、人員、生產線,不可能不做,僅僅做商用車,那就等於放棄乘用車輪胎大市場了,這是不可能的。還是會想辦法把這塊市場做下去。
在魏權輝看來,2009年到2011年特保案結束之後,國內輪胎出口企業經過了正常出口的兩個年份,快速發展輪胎業務。這兩年的出口關稅僅僅是5%左右。輪胎企業經過了差不多兩年的好日子。近兩年中中國輪胎企業對美國的輪胎出口量激增,這也是美國掀起“雙反”調查的一個原因。他們認為中國無序投資輪胎行業,對美國本土的輪胎制造業已經造成損害。
魏權輝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輪胎業這幾年魚目混雜,一些地方無序的建輪胎廠,造成國內產能過剩。可以通過市場競爭去慢慢淘汰過剩的落後產能,通過行業洗牌,提高行業競爭力。優秀的大企業會生存下去。
最近幾年,賽輪的出口貿易發展較快,預計今年全球出口量將達到7-8億美金。美國市場大約能占總出口量的一半。高速的發展也讓他們感到高風險。魏權輝說,賽輪近年開始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合作,幫助其在國際貿易中進行風險控制。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山東分公司總經理助理葛玉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最近幾年輪胎行業出口風險增高。在2008年之前,中國信保每年支持山東輪胎企業出口約5000萬美元,到2013年,每年支持一百多家山東輪胎企業出口近40億美元。2013年,中國信保向山東輪胎企業支付賠款300多萬美元,幫助企業追回欠款26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