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阿里巴巴IPO的投行決定執行“綠鞋”機制之後,阿里巴巴史上最大IPO的地位終於確立,250億美元的規模成功超越了2010年農行的221億美元。而阿里巴巴上市獨特的六家投行合作模式也令人側目,新的組合承銷模式或由此盛行。
負責阿里巴巴上市的承銷商包括瑞信、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德意誌銀行、高盛和花旗集團等六家投行,各自分工不同。瑞信與大摩負責招股說明書的內容,以及監管上市後的禁售期;花旗銀行負責對所有承銷機構的銷售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員工超過300余人;摩根大通主要負責估值與發行的結構(即老股與新股的比例等等);高盛負責制定底價,即如果跌破最低發行價,高盛承諾兜底。
長期以來,市場的IPO格局較為單一:通常由1-2家投行主要負責決策並且傭金也由他們分享。比如, Facebook IPO的主承銷銀行是摩根士丹利,而Twitter的主承銷銀行是高盛。但是這有一個弊端,IPO公司的信息基本都來自一家銀行有可能造成偏差。Facebook 2012年失敗的發行定價就是一個例子。
反觀阿里巴巴的IPO名義上由花旗牽頭,但是花旗所分得的股份只占少部分。多家銀行合作使得阿里巴巴掌控全局的優勢得到體現。此外阿里還單獨邀請歐洲老牌投行羅斯柴爾德集團作為其金融顧問,協調承銷商之間的合作。阿里巴巴模式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低承銷費。協商過後的承銷費率只有1%,遠遠低於通常2-3%的比例。
本次複雜而又成功的IPO模式不僅是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有可能為華爾街帶來一種新的模式。對於那些規模不具備優勢的券商而言,阿里巴巴的橫空出世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上周五,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周五最低報價89.95美元,最高99.7美元,收於93.89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