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陰影部分為莫尼塔公司提供的分析意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亞洲
央行:三季度37.4%企業家認為宏觀經濟“偏冷”。
中國歷史最長的一個調研數據顯示三季度經濟下滑程度略好於8月的數據劇烈下滑,人行三季度5000家企業調查顯示國內訂單出口訂單大致穩定,但國內訂單指數大幅低於二季度,企業總體經營情況指數差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與莫尼塔微觀調研反饋的信息大致吻合。如果要穩定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最短平快的辦法還是政府推動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在上周央行連續出手特別是降低正回購利率後,市場的政策預期開始出現反複,對於穩定市場情緒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在當前的政策框架下,由強刺激帶動基本面反轉的概率幾乎沒有,央行行長周小川和財長樓繼偉的表態再次確認了這一點。9月的高頻指標出現小幅改善跡象,但更多反映的是基數和天氣因素的影響。本周二將公布匯豐PMI初值,能否維持在50的榮枯線以上值得關註。PMI初值和打新資金沖擊是影響市場的重要變量。
李克強稱壓低利率最好方法是讓跨境資金有效流入,加快降低融資成本。
邯鄲樓盤崩盤危機隱現:多個樓盤停售,不斷湧出爛尾樓,多個項目停工,開發商不知去向。
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已確認央行向五大行投放5000億元的常備借貸便利(SLF)。
日本欲繼續加稅,財政貨幣政策將護航。
印尼財長:亞洲將成為美國加息的犧牲品。
美國
美聯儲(Fed)最新數據顯示,二季度美國家庭負債同比增長3.6%,為2008年一季度以來最快。
根據美聯儲報告,美國家庭凈值二季度增長1.39萬億,與可支配個人收入的比值升至628%,為危機後最高水平。家庭資產的上升主要體現在股票以及房地產的增值,負債的上升速度雖然不及資產,但加杠桿在進行中。二季度家庭負債同比增長3.6%,為危機後最快。 其中,消費品信貸強勁增長8.1%是驅動家庭負債上升的核心因素。美國就業市場的進一步改善,可支配收入上升以及美國家庭逐漸加杠桿意味著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四季度將是繼續溫和上漲的。
美國對俄石油制裁第一步:美孚暫停北冰洋油田作業,該油井儲量達數十億桶。
作為美國對俄羅斯石油業制裁的第一步,全球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暫停開采位於俄羅斯境內北冰洋地區的一處儲量達數十億桶的近海油井,這對於俄羅斯經濟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公司來說都是一種打擊,但是該事件顯示的信號是美國有意對俄羅斯石油展開制裁,並且這樣的動作後面可能還會出現,力度可能更大,雖然這樣的制裁還不至於傷及俄羅斯的經濟穩定,但無疑對俄羅斯的能源開發以及出口產生極大的影響。
阿里巴巴開盤價92.7美元;收盤價93.89美元,較IPO定價大漲38.1%。
CFTC報告顯示截至9月16日當周大型投機者黃金期貨凈多頭持倉創14周新低。
歐洲
蘇格蘭獨立公投宣告失敗:44.7%贊成獨立,55.3%反對。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失敗使英國經濟短期下行的壓力緩解,但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英國政府將會讓渡一部分權力和利益給蘇格蘭,同樣傳聞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也在醞釀同樣的行動,要求獲得和蘇格蘭同樣的待遇。總體而言,短期內英國經濟還將受政治波動的影響,最直接的影響將是對英鎊造成長期壓制。
時隔十五年,法國再此對伊拉克實施轟炸,摧毀了恐怖組織IS的一個後勤倉庫。
其它:
全球金融市場回顧:
標普500指數跌0.0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30%;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漲0.08%。
德國DAX指數漲0.01%;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27%;法國CAC40指數跌0.08%。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跌4個基點,收於2.59%。
1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0.8%,收於1215.3美元/盎司。
10月份交割的WTI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於每桶92.41美元,下跌0.7%。
人民幣兌美元收報6.1405,幾乎持平,上日收報6.1406。
上周五美股沖高回落,標普道指一度再創歷史新高,但隨後出現回落,最終標普納指收跌、道指上漲。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紐交所,開盤價較IPO定價大漲36.3%,成為史上募資規模最大IPO。聯儲加息預期繼續帶動美元走強,盡管蘇格蘭未獨立,英鎊創兩周新高,但歐元大跌0.6%,日元更創6年新低。大宗商品也受此拖累,黃金下跌0.8%,白銀暴跌3.8%,WTI油價下跌0.7%。我們認為近期美元仍將維持強勢格局,將對其他貨幣匯率和大宗商品帶來較大下行壓力。
周五兩市大盤繼續小幅反彈,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329點,漲0.58%;深成指報8047點,漲0.53%。創業板報1499點,漲0.56%。全天兩市成交3061億元,量能與周四基本持平。盤面上,國防軍工、餐飲旅遊、農林牧漁等板塊漲幅居前,交通運輸、有色金屬、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
上周滬深兩市大盤先抑後揚,周二滬指創出本輪反彈的新高之後掉頭快速下跌。後半周股指雖然出現連續反彈,但幅度較弱。本周A股將迎來9月份以及“十一”小長假前的收官之戰,由於新股發行及月末因素,股指整理的機會應該相對偏大。
全球經濟和金融資產追蹤:
Daily Scope:“去地產化”穩增長背景下,地產投資相關商品將長期處於弱勢
上周金融市場值得關註的有兩個方面:一、美聯儲FOMC會議略偏鷹派的表述並未引發市場過激反應;二、傳言央行對五大行5000億SLF投放,政府穩增長目的較為明確,短期內我們認為會優先推動不需要實體數據去驗證的投資標的。
上周四FOMC會議美聯儲略偏鷹派,我們認為加息時點是在4月還是6月重要性在不斷下降,重要的是美聯儲終結寬松政策之後美元升值以及利率上升帶來的全球流動性的變化。總體而言,之前套息套匯資金流出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不可避免,但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聯儲加息帶來的新興市場的金融危機不一定會發生,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的risk on/off 的同向波動都意味著美國經濟的改善將有利於其他國家經濟的回暖,所以對於強美元以及高利率的影響,我們認為對黃金以及原油價格的壓制要明顯強於新興市場經濟相關的工業金屬以及軟大宗商品。
上周二傳言央行對五大行進行了5000億的SLF投放,此舉最終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消除年初以來商業銀行對實體企業貨幣投放的不順暢,即商業銀行風險偏好較低導致資金密集型行業獲得信貸受阻,7、8月份新增社融以及貸款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對商品市場的影響來看,政府穩增長的決心不容置疑,所以極差的經濟數據勢必會引發政府出手,但是最終貨幣的投放也並不會完全投放到資金密集型的行業當中,因為當前政府“去地產化”的穩增長意圖較為明顯,所以最終我們可能看到的一種情況:經濟在貨幣支撐下企穩,非地產行業投資回升,而經濟增長的速度在逐步下滑,主要的原因是地產相關行業對經濟的支撐同樣在下滑,這可能是政府在強調經濟結構調整背景下,能夠容忍經濟增速出現小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所以與地產投資相關的商品可能會在未來政府不斷穩增長而進行刺激政策的環境下,依然處於弱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