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註:曾經苦逼的社區生意,這一輪有可能因為移動互聯網而站起來。
做社區的都是骨灰級愛好者,但在PC時代,他們都做得很苦、很累,老社區往往都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但中國並沒有如美國一樣出現臉譜(Facebook)這樣的社區巨無霸。一度被稱為中國臉譜的人人網,上市後市值一度達71億美元,但後來股價一年比一年難看,現在市值只有13億美元。
曾一度在白領中掀起“偷菜”、“搶車位”狂潮的開心網現在也悄無聲息了,據說在悶聲發遊戲的財。著名的天涯社區1999年成立,2007起才獲得了規模級收入。天涯只完成了兩輪融資,金額也不過千萬美元這個級別。而且受新社交方式的沖擊,天涯基本沒有上市的機會了。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都不一樣了。
門戶之王新浪之前在博客、視頻、遊戲等方向做過探索,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2009年憑借新浪微博——中國的Twitter重回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2014年4月新浪微博赴美上市,市值超過30億美元。
陌陌2011年8月上線,2013年7月開始嘗試“謹慎的商業化”,半年內即入賬約800萬美元。2014年春天,陌陌估值已達30億美元。當然,微信數百億美元的估值就不用我們贅述了。
新浪微博、陌陌只是移動社區成為創投熱門領域的一個縮影。蘑菇街的估值已達10億美元,雪球的估值已達5億美元,明星衣櫥的估值已超過2億美元,脈脈估值達到了1億美元。
估值不詳的公司,融資額也足夠震撼。丁香園獲得了騰訊的7000萬美元,愛拍原創獲得了賽富亞洲領投的3800萬美元,美柚獲得了海納亞洲領投的3500萬美元,Nice獲得了H captial領投的2000萬美元……
如果說兩年前《創業家》對移動社區的判斷是初創期“大爆炸”的話,以上大額數字和主流公司的身影盡管不能證明移動社區的商業化已經大功告成,但至少意味著:社區這個又慢又苦的邊緣生意,終於在移動時代煥發了青春,而且是作為一個群體。
為了向讀者展示這個現象的廣度和深度,《創業家》9月刊封面采寫了70家移動社區的創業公司,並為大家梳理出了移動社區發展中的九大要點。
1.創業者的初衷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創始人就是重度用戶。這樣他才能吸引來高質量的種子用戶,並且對產品走向非常明確。
2.通用平臺沒機會。這麽說的邏輯還是一樣:PC時代有BAT,移動時代有微信。通用平臺都無法準確、深入的抓住小眾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垂直領域,創業者才有可能做大。
3.社區產品的核心問題是:你希望什麽樣的人,來你這里做什麽,他為什麽要來。意即用戶之所以發生社區行為,是因為你提供了什麽不可替代的價值?
4.移動端用戶的給社區的時間很少,容忍度也低。這意味著移動端不會給你留出天涯、豆瓣一樣漫長的成長時間,要快速獲取規模級用戶。
5.由於獲取用戶的成本太高,所以社區產品的定位不能走偏。一旦大家不知道這個社區的運營者想幹嘛,他們就會走,而且再也不會回來。
6.初期的產品架構的擴展性得強。社區產品一旦找到爆發點,迅速湧入的巨量用戶往往會造成產品的技術問題,進而流失品牌力與用戶。所以要設計能夠支撐你爆發的產品架構。
7.比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會發明什麽新的商業模式,還是老四樣:廣告、電商、增值服務、遊戲。但從產品走向老四樣的路徑會改變。
比如想靠廣告變現,就不能再走“內容→廣告”了,而要走“內容→用戶→關系→營銷”的路徑;想靠電商變現,也不是在社區頁面之外另起一個電商頁面然後導流量賣貨就行,而要靠著移動端工具提高信息透明度,將自己的“用戶數”變成“數據”後,通過O2O的形式賣商品或服務。
社區的商業模式得嚴格遵從你的社區用戶的特性。移動社區的用戶,已經不再是PC時代的IP地址,而是一個手機號,一個活生生的人。
8.建立社區時,要在用戶心理中營造可消費的欲望,引導用戶消費。如果用戶一開始就抱著免費的目的來,那他離開這個社區時的動作很難成為商業化動作。
9.重度垂直是未來。因為創業者對小眾用戶有了深入的洞察和體會,又建立起了龐大的運營體系,所以它聚合起的用戶的精準性和黏性都非常高,也更加容易跟用戶“在一起”碰出變現的路徑。唐巖說,陌陌發行遊戲是因為用戶提了要求。
某種程度上,我們應該感謝這波移動社區浪潮背後的推手經緯創投、創新工場等投資機構。因為它們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發軔之初即開始投資移動社區,所以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按照單位或者職業劃分人群,而是按照興趣、愛好聚合到一起,隨時都可以在移動端完成交流,張揚個性。社區在增加中國人的生活維度之余,還會激發人更多的創造力。
不經意間,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已經加入了某個社區。
以下為經緯創投合夥人 王華東 給《創業家》的撰文,經緯創投早已在移動社區領域布局,而王華東也在早年投資了中國目前僅次於微信的移動社交APP陌陌。他描述了移動社區大趨勢的到來。
標題《手機本身就是社交產品》——文 / 經緯創投合夥人 王華東
垂直社區存在向垂直交易平臺擴展的機會,同時因為社區本身的黏性, 這類交易平臺的效率會更高。
經緯中國應該是在移動社交領域布局最全面的基金,從2010年開始,我們在這個行業里投資了十余家公司。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也不明白我們這麽看好移動社交的邏輯何在。
在我看來,我們的布局就是基於一種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首先我們在互聯網時代累積的經驗讓我們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發展有著天然的信任:我們相信未來所有聯網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可以承載在移動互聯網上。
隨著技術帶來的計算能力的發展,手機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這最終會讓人們非常依賴手里的智能手機。當手機承載的不僅是簡單的 語音通訊,還包括了快捷地傳遞包括圖片、視 頻等在內的多媒體信息時,那麽手機本身就會 成為一個社交產品。 所以我們當時做出決定,盡可能早地鉗 住這個機會,鉗住移動社交網絡這條信息傳遞 中樞。 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是傳播信 息的核心紐帶,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則 流傳在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溝通、互動中,社交網絡將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核 心紐帶。
此前,我們使用手機,最大的需求就是打 電話和發短信,而現在,我們使用手機最大的 用途是通過社交產品與朋友或陌生人進行溝通, 比如微信、微博、陌陌等,社交效率和豐富性 也得到巨大提升。 最大的一個改變便是不再有在線/不在線 的區別:移動互聯時代是一個 Always Online 的時代,我們跟別人發起對話的時候,不會先 看對方頭像是否灰色的,因為我們知道他就在 那里,他會收到這個信息。另外,手機硬件的 很多特性也為社交提供了諸多幫助。此前,和 網友聊天是很難奢望和對方見面的,因為不知 道距離有多遠。而現在,通過手機的定位功能, 我們可以選擇與身邊 3 公里內的人發起對話。
此前,我們很難實時分享照片給朋友,我們需 要先用相機拍好,導入電腦後再編輯發布,而 現在手機的自帶攝像頭可以讓我們非常便捷地 分享照片、視頻,直播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 這些變化導致解決同一需求的產品在設計理念上與傳統 PC 互聯網時代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移動互聯 網時代,大而全法則可能不再適用,小而美更容易讓用戶知道你的 產品定位;用戶可能不再發表長篇大論,轉而通過幾張圖片或視頻 表達等等。 對於整個社交市場,我有兩個劃分標準,一個是以關系為核心 的,一個是以內容為核心的。
在PC互聯網時代,以關系為核心的社交產品代表有QQ、校內網等,以內容為核心的有豆瓣網、天涯 網等。對於以關系為核心的社交產品,能否形成獨特的關系鏈是關 鍵,對於以內容為核心的社交產品,則為能否持久產生可互動的內 容。當然,這兩者之間在某個時間點是可被融合的,比如微博。
我的體會是初期之所以遍邀名人,就是讓大家有內容可以消費,後期用戶才開始關註自己線下的朋友。現在也很難講微博是一個以用戶為核心的社交網絡還是一個以內容為核心的社交媒體。
另外,我們也將社交產品分為通用社交產品和垂直社交產品。 前者比如微信、陌陌、nice等,可能是每個人都會用的;後者如Zank、辣媽幫、美柚等,都是服務於某個細分人群的。
目前的移動社交市場還處於早期階段,大公司並不多。同時, 校內、YY 和陌陌等公司的出現,證明了即便有社交巨頭存在,這個行業還是有巨大機會。
年輕人,我們常說的90後,更在乎社交產品帶來的體驗和感受,這給了熟悉這批用戶群的創業者足夠大的機會。對於創業做通用社交產品的公司來講,肯定還有類似陌陌的 這種市場機會。比如,nice 就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照片分享體驗, 初期讓喜歡潮牌的用戶更張揚地表現自己的品牌。對於這個領域的 創業者,我們希望他本身就是一個重度用戶,創業的初衷是為了滿 足自己的需求。這樣在產品發展過程中,就不會被所謂“忠實用戶” 的需求誤導方向,更清楚自己產品的發展戰略。
同時,因為自己是重度用戶,初期也更容易引入首批種子用戶,進而幫助建立良好的社區氛圍。
垂直社交產品,初期需要在細分需求上做好選擇,創業團隊中最好有成員有過行業經驗。比如,Zank 為解決同性戀人群的歸屬感而生,目標人群非常清晰,創始成員均為同性戀者,非常熟悉這一群體的需求。另外,在垂直社交領域,存在向垂直交易平臺擴展的機會, 同時因為社區本身的黏性,這類交易平臺的效率會更高。
比如,“新 氧”推出了整形產品平臺“約惠”,為整形醫院提供獲取用戶的通道, 同時為用戶提供一個購買整形產品的入口。用戶在社區內容幫助下進 行消費決策後,可立刻進行購買,這種交易平臺未來將成為垂直社交 產品的核心營利模式。
我們會持續在社交領域進行布局,我們也願意與更多創業者 一起創造一個新的時代。
投資人眼中的移動社區趨勢
1 移動社區一定有投資價值
李豐(IDG 資本合夥人,曾主導對宜信、 Ripple、Coinbase、百分點、挖財等公司的投資)
移動社區一定有投資價值,它的場景垂直, 情景personal(更加針對個人偏好)。雖然目 前來講沒有找到好的營利模式——普遍看到的都 是往電商發展或者廣告模式——但它具有典型的 移動場景和需求,只要這兩點在,一定會發展出 好的營利模式。 在矽谷,我們並沒有看到很多類似國內的這 種移動社區應用,沒有看到特別大的趨勢。我覺 得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文化不同——例如他們並沒 有經歷過很典型的 bbs 階段。 3 年前我們看到在矽谷很多人嘗試移動端興 趣社交,如 Pinterest、Instagram,但也並不 是我們這種模式。 美國比較多的是類似 Uber 這種解決服務行業的 APP,比如上門剪個頭發,功能性更強。
2 移動社區的營利模式就是電商和廣告
童士豪(紀源資本董事總經理,曾為啟明創 投主管合夥人、BVP投資的中國代表,關註中美兩國的移動與互聯網領域,投資過小米、阿里巴巴、凡客、美麗說、一嗨租車、多盟、螞蜂窩等,美籍華人)
移動社區的未來是小眾、垂直。移動時代, 某種情緒或生活的某個方面,都能被細分成移動 互聯網上的一個社區,一切社交都被切碎掉。社 區會變得特別好玩,未必都能上市,被大公司買 的可能性會更高。 我看好整個移動互聯網的趨勢,然後再確定 哪一種可以單獨做大、持續,多投的話,會比較 保險。 例如垂直社區辣媽幫這種,要和電商結合才能有營利模式。移動社區,越接近電商的,營利 的點會來得越快、越早,未來的空間也會比較大。 知乎這種我也看好。當時我在啟明的時候曾 提議投它,他們的成長速度讓我們蠻驚訝的。營 利對於他們來說還稍微早一點,但廣告模式在知 乎也能看到,最起碼,走谷歌模式還是有機會的。 廣告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機會很大。第一,市 場大;第二,用戶的黏度比 PC 時代更高,用戶 隨時、隨地都在看,花在看廣告的時間會比 PC 互聯網時代更多。
3 專註細分需求的社區一定有未來
劉峰(華興資本分析師,長期研究社交、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業項目)
最近圍繞著二次元、AB站的討論異常火爆, 大家也都在關心“彈幕”是否只是一個一時好 玩的事情。比如臉萌,或者更早的魔漫相機, 再過一陣也會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浪潮里面沈下 去,因為總會有新的工具出現,而且用戶會接 受更好玩的工具。 大家在談nice的2000萬美金融資,都在 搜這次融資背後的神秘基金VY和新興起的H Capital,為什麽這麽高估值投了一個拍照片曬自 己的軟件。
還有今年再早一些的大姨嗎、美柚等 APP。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麽上述公司都這麽火? 主要原因是它們的形態是社區,每一個用戶 最終不是以此為一個工具來使用這個產品的。移 動端時代到了,人們在移動端的時間花費已經超 過了 PC。在移動端多入口的今天,做得好的產 品可以更快地抵達用戶,但是很難再單純依靠流 量模式去變現,因為獲取一個手機用戶的成本要 高於獲取 PC 用戶,這就要求創業公司一定要通 過提升單客戶價值來變現。而這個挖掘單客戶價 值的方式,很重要的一個形態就是“社區”。 最近炒得比較熱的一本書叫《Grouped》, 作者 Paul Adams, 里面有一個觀點:如果要想在今天的社交互聯網時代取得成功,需要理解用 戶是如何被社交網絡影響的,更重要的是理解為 什麽去關註那些小的連接緊密的群體,而不是太 有影響力的個人。
專註於一類細分人群的需求, 通過社區的形態把他們聚集起來,這樣的產品用 戶的粘性和純度是非常高的,反過來,因為同好 聚集起來的人群,也更加容易有變現的模式。 今天要想在移動端做出一個巨頭無法觸及的 上億用戶的社區產品,一定是從垂直的路徑切入。 AB 站是從二次元文化的用戶切入的,最開始通 過對喜歡次主流動漫的用戶的聚合形成了一個獨 特的小眾社區。nice起初定位的細分人群是潮人, “曬”成了這個產品的標簽,也慢慢延伸成生活 方式的分享社區。大姨嗎、美柚更是從女性生理 期管理角度切入,形成了非常垂直的女性社區。 用戶的需求是分散的,未來會有更多的 細分社區逐漸成長起來,像 Mark Zarkburg (Facebook 創 始 人) 所 說, 在 移 動 端, 人 們抵達需求要求更快,更精準,所以一個大的 Facebook 會逐漸變成一個個小的細分的社交產 品的組合。
所以就不難理解Instagram、Snapchat、 WhatsApp等移動端的崛起。在中國,一批初創的企業逐漸發展、並且得到VC的支持,比如專註足球愛好者的“懂球帝”、專註紅酒交流的 “Dr.Wine”、專註於朋友或達人美食點評的社區 “飯本”。如果能夠牢牢抓住細分人群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核心需求,移動社區就有機會對用戶價值深入挖掘,每一個領域都有可能產生手握數千萬用戶但是變現能力不弱於數億PC用戶的 垂直社區。
今天的移動社區也許還沒到開始做收入,但是對於商業模式的探索已經開始了:無論是遊戲、 電商還是O2O,都在探索中。我非常看好移動 社區的未來。
《創業家》&i黑馬將持續推出【移動社區】100強專題,對移動社區領域進行全面盤點。專題鏈接如下: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