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席要由自己人上位滙控前CEO反對請外援 李華華

2010-9-14  AD





 

邊個係獅子銀行 滙豐控股(005)新主席繼續係城中熱話!喺英國博彩公司開出盤口之後,開始有滙豐前朝高層出口述捧熱門!前滙控行政總裁韋志誠(Keith Whitson),前幾日喺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公開信,力撐新主席人選點都應該喺滙豐裏面揀蟀,而唔應該搵外人空降!亦即係話,睇韋Sir條心水Q, 係紀勤膽拖約翰桑頓囉!

「等如將滙控前途做賭注」

韋Sir話,滙控向外招手搵個外人主席,等如將集團嘅前途做賭注 (gambling with the group's future),他老人家認為,滙控應該集中火力,喺內部搵個合適人選,事關o依家滙控管理層班子裏頭,不乏出類拔萃之輩,咁如果貿貿然將個主席位畀個條 件次一級嘅人去做,就會打擊獅子銀行內部士氣!Hmmmmm,巴克萊銀行個CEO約翰雅利剛剛婉拒出任滙控主席,韋SIR口中條件次一級嘅外人莫非係講緊 佢?

講開又講,有接近主席招聘隊伍嘅消息爆料,話如果真係由內部提升嘅話,可能會喺呢兩個星期內公佈,至於話大熱門現任滙控CEO紀勤,大熱還大熱,有股東質疑由佢做主席會有損董事會嘅中立性,影響管業管治……咁大熱最後會唔會倒灶呢?不妨拭目以待。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33

台商國際化 用自己人或外人好?

2011-10-10  TCW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 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問):台灣談自己的國際化已有多少年,多少是幫自己吹牛。從管理角度看,早年台商做國際貿易只是「交易」處理訂單,沒有國 際營運問題,後來慢慢有全球運籌, 真正更上一層樓談全球布局,涉及全球人才、策略,是現在才浮現的挑戰。

不管是兩岸,還是全球布局, 核心經營團隊該用自己人還是在地人,似乎答案理所當然:不用在地人就無法建立在地市場競爭力,成長必然受限。然而實務上許多台商經營骨幹仍以台灣人為主, 即使已走向歐美市場的台商,也仍有融合混血國際團隊的困難。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有個關鍵是所謂「信任成本」。台商經常覺得,用台灣本地人,沒有文化隔閡問 題,做事好溝通,制度上的變革不用太多;相對的,用在地人如果管不好,出包、出錯的成本相對更高。

旭榮集團營運的範疇,跨越亞洲、非洲與美國,建立了多國籍的經營團隊。這在傳統產業中非常少見。你是家族企業第二代,又實際負責管理營運,旭榮集團如何組 織調整因應國際化治理上的需求?

如何用制度解決不信任?

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以下簡稱答): 所謂台商用人的「信任成本」,其實心魔出在老闆身上,老闆抓人事權與財務權,一旦制度化就得釋出權力。

旭榮○五年起進行組織改造,營運國際化。有幾個關鍵字:矩陣式組織、雙軌、共治。

矩陣式組織,總部處理人力資源、公共關係、財務與MIS(資訊系統),我們沒有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為主要功能中央統籌。另外,所有分部的技術職與 管理職是雙軌制,舉例來講,銷售辦公室除了業務主管,還有一位行政管理主管;另外,每個地方辦公室最高行政權責都是「經營管理委員會」,有一個奇數的主管 團隊,決策採取共識決,所以沒有人可以獨大,也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

問:你講的這種跨國管理制度,早年外商來台灣設電子業也常看到。但這套方法有缺點,像是事業單位往往太強,矩陣式組織更有權責劃分和效率問題。你為什麼覺 得可行?

答:管理模式是舊的,但我們透過各種方法,讓剛才講的信任成本降低。像很多公司做共識決,最後因企業文化不夠,結果變成鬥爭。所以我們強調主管要能擅於合 作。(例如)我們每年總部都會跟各地(員工)收取「給公司的一封信」,裡面我們問,「你在你的主管下面做事情,有沒有成長?」「他有沒有分享?」各種問 題。信都是由總部派人直接去當地收,不經過當地主管。我們相信人,但是我們做trust but recheck(信任與再確認)。

另外,除了(制度上)硬的部分,軟的我們用企業文化管。人家HP(惠普)有hp way(惠普之道),我們旭榮有new wide way(new wide group是旭榮集團英文名稱)。小至做筆記的方式,大至你一個主管如何用管理語言;小至業務團隊,大到幾百個人幾千個人的廠,該怎麼做,都要靠這本「聖 經」。

如何消除跨國文化差異?

問:對我來講,你的new wide way似乎是很強的文化工具,所有人進來,你跟他洗腦,說這是我的工作模式,你告訴他們要書同文,車同軌,用這樣的方式來溝通……。

答:對。我們購併美國公司的時候,文化差異很大。白人、猶太人的公司,被東方人拿下大股,它有排斥的問題,總部派人過去,他們還故意忽略,過幾年之後,我 們變成一條供應鏈,它在前端做銷售,連續兩年拿到沃爾瑪全球最佳紡織成衣供應商。但是為了與他們連結在一起,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文化調和。

我們有一個部門負責文化調和,它結合HR(人力資源主管)、PR(公共關係)的團隊負責去教。像是它要教東方人怎麼跟老外當同事。

因我們要跨太多文化,每個國家文化不一樣,有的信阿拉的、有的信天主教、有的拜祖先、拜菩薩……。

問:在制度、文化上做精細的統整好處是?

答:有一個好處,我可「無痛調動」,因我們全球部署方式一樣,你今天在美國,我把你調去非洲,你今天在非洲,我調回台灣,環境都一樣。

還有,我用人不必看國籍決定。旭榮現在非洲最高行政主管是模里西斯人,東南亞是新加坡人。我們有十八國籍的員工,高階團隊也跨五、六個國籍。

如何因時因地改變管理?

問:那所謂的new wide way有經過「演化」的過程嗎?就是說,它能不能因時因地而變?

答:new wide way涵蓋八○%的事情,但二○%因地制宜。

在非洲由於太原始,所以人的原始本能很強烈,譬如說工廠生產線上,一名員工可能跟帶線組長發生口角衝突,他很不高興,就開始唱他們族的戰歌,很像剛上演的 《賽德克.巴萊》,他們會用喉嚨發出你難以想像的聲音,十分鐘內,全部的廠……哇哇哇,唱歌了。

我問他們,「請問你為什麼要唱歌?那兩個人發生衝突跟你有什麼關係?」他說,「我不知道。」因為他的身體感覺到音樂,他就抓狂起來。

那我怎麼做管理?我找到的管理解方是帶入宗教,我們在非洲上下班的鐘,是經文的禱告聲,非洲的HR,都有牧師背景。不同國家的信仰不一樣。我讓他們溫馴、 和善。

問:台灣老闆竟是上帝代理人(笑)。看起來,你的管理制度強調的是流程控制,連軟性企業文化也是?

答:不是。他們因很窮,銀行系統跟他們是很遠的,但婚喪喜慶時,沒辦法貸款怎麼辦?我把台灣的標會、互助會用工廠帶到村莊裡,還出錢幫他們營運。結果呆帳 率超低,你跑掉就完蛋,全村都要抓你。所以你想,這樣怎麼會有離職率?他標會就來跟你了。

但大陸(因地制宜方法不同),在台灣,一人可兼兩人用, 但在大陸一個位置會有「雙備位」。我多點成本,讓整個系統營運能夠不間斷。

我們有各種研討會,透過各種成功失敗經驗談,研討最好的解決方案。讓管理的制度還有new wide way可以演進。

管理精華

一個人怎樣被評估、被怎樣的肯定,賞罰的標準,這些是企業文化裡很重要的部分,旭榮把制度弄得非常透明,所以它開疆闢土時,即使到某個陌生地方,它馬上可 以有一套東西拿出來。

更有趣的是,在制度中有演化機制,就是說它有制度做核心,又容許因地制宜,一直修正,不會說今天加入一個新國家時,管理必須有很大改變,這樣就可跨越用人 信任成本的問題。對於其他面臨全球化挑戰的台商來說, 旭榮是個有價值的參考案例。

【延伸閱讀】旭榮集團海外布局的管理學

說明:旭榮近10年的國際布局是先兩岸、後來到非洲設置工廠,接著購併美國貿易公司掌握銷售通路。目前在全球員工有1萬2,000名、跨18國籍,有 200個知名國際服飾與運動品牌是它客戶。去年營收約新台幣150億元,即使是金融海嘯期間營收也沒停止成長,規模已接近紡織股王聚陽。

集結1000個問題 旭榮集團的管理制度經常可以見到一流外商的影子。舉例來說,每7年旭榮就會辦一次全球員工大型教育訓練,仿效「豐田精神」,鼓勵每一個員工提出問題,集合 1,000個問題之後進行篩選,再分配給全球員工回答。這個過程經常可以發現管理制度上的問題,甚至形成策略。舉例來說,有員工出題,「未來的5大客戶是 誰?」員工接到解題任務之後,公司會給簡報訓練,讓他們上台,表現好的還有獎勵。

大陸新進儲備幹部流動率5%旭榮大陸新進儲備幹部流動率僅5%,由於強調新進員工對自家的企業文化認同度,並提供個人生涯量身打造輔導計畫,流動率遠低於 業界對於八○後、九○後年輕人動輒50%至60%高跳槽率的印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6

CEO該用外人或自己人?

2012-3-5  TWM

 



管理相對論》在今年改版,本刊首 次與兩岸EMBA排名第一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合作,與全球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對談,以助兩岸企業未來競合時參考。

本篇,是聯想集團(Lenovo)創辦人柳傳志以客座導師身分,在中歐「知行講堂」披露二○○五年購併IBM PC部門的策略思維。這場講堂由美國馬里蘭Loyola大學管理學終身教授、現任中歐管理學系系主任梁能擔任主持,獨家授權《商業周刊》分三期刊出。對談 中,讀者可見,聯想如何解決台商常受挫的文化融合問題,成功完成這宗有史符以來亞太區最大的PC業購併案。第一篇的主題是,合併後的選將與用將邏輯。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梁能問(以下簡稱問):如果說蘋果電腦是美國的傳奇,那麼聯想集團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起飛的一個縮影。七年前(見三十頁大事紀)聯 想購併IBM PC部門,實現了「蛇吞象」的創舉, 跨國收購是風險很高的戰略選擇(strategic decision),何況聯想當時營收規模遠比IBM PC部門小。

回顧聯想購併IBM這七年,你如何評估購併成效?整合過程,有哪些可做得更好?

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答(以下簡稱答):購併IBM PC,現在我認為成功了,主要不是因為業績,而是現在楊元慶(聯想集團現任董事長兼CEO)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中西合璧的領導班子(核心經營團隊)。

聯想當時購併IBM PC是想買三樣東西,一是品牌,一是技術,還有國際化資源。

假定現在我們的產品,比蘋果做得更好或一樣好,在國際市場能不能賣出去?我可以告訴大家,有沒有這個品牌,結果是很不一樣的。

關鍵思維一:文化磨合是最大挑戰,不建議老將直接當CEO

然而購併的第一個風險也在這裡──當外國人知道是中國人買了以後,還認不認為品牌的價值一樣?

第二個風險是國際員工。中國購併IBM之後留下有八千多位員工,這些員工願不願意留在聯想?是不是有能力的人全走了?

第三個風險是文化磨合。 文化磨合是最大挑戰,雖然早在預料中,但難度遠超過預料。

當時我們提了兩個(購併)目標,一是購併後在五年之內,業績上要數倍、十倍的超過,此外,就是希望中國人能夠成為國際企業的真正管理者。如果是這樣的話, 最富有作戰經驗的楊元慶就不能當CEO。

一九九二年, 中國打開國門讓外國企業進入,聯想以一個極其微弱的地位和IBM等巨型公司展開競爭,那個時候聯想跟人家差不只一個、兩個數量級(等級);其後,經過六、 七年,聯想逐一戰勝各對手,成為中國市場第一位,尤其到二○○四年,與戴爾(Dell)真是一場生死決戰,但從那一年,戴爾在中國市場份額(市占率)增長 量再也沒超過聯想。這,不是一個偶然,而是楊元慶和他領導的團隊,把對手分析得比較透的過程。

這意思是說,楊元慶能夠領導團隊作戰,是這個行業非常好的CEO了,但為什麼在購併後的設計中一定不能讓他當CEO呢?這裡面已經做了文化磨合的考慮。

一出門就當CEO的話,中國經驗到了海外,在各方面不熟悉情況下完全可能出錯;出錯以後,如果國際董事會認為由於CEO負業務成敗的主要責任,把楊元慶炒 了的話,那就是巨大損失,就不得了。所以,楊元慶最好當董事長,去看,去了解,看看水深水淺,五年後能接(CEO)就不錯。

當時,對中國的團隊,特別是高層,必須學習尊重與妥協,以此做為和國際員工配合的主要指導思想。但沒想到,(文化)磨合的問題仍發生得快,比較激烈。

第一個CEO(編按:Steven M. Ward)是IBM原來的人,後來經過半年時間,因為他確實不適合這個職位,在更換的時候沒有發生大衝突。

然後經推薦,選擇來的第二個CEO(編按:William Amelio),他來自戴爾,非常努力工作,也有很強的業務知識,人很直爽。然而,當在某些地方,比如對企業長期戰略的部署,開始有些碰撞。

關鍵思維二:慎防CEO光衝股價,不願意做長期的戰略部署

聯想購併IBM PC後,行業悄悄變化:第一,消費者購買電腦的增長率首次大過商業客戶購買電腦的增長率,但IBM PC品牌ThinkPad ,它九○%以上供給商業客戶,因此,我們須在消費領域類打開缺口;第二,以前IBM在新興市場占的比例(市占率)很少,我們必須開拓新興市場。

在這情況下加大投資是必須的。當時董事會上粗算下來,保守計算三年內要投入大於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一十億元)。我做為股東代表和董事會其他的代表, 認為購併後的前兩年不必賺錢,不必把利潤而應該把未來的投入,放在最主要位置。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可能跟當時的管理層最高人物,比如CEO有不同意見。

根據國際慣例,對CEO的激勵中相當大部分是期權(stock option),股價上漲會讓他們個人收入有大的增加。這一點,會使CEO和高層管理團隊對股價有非常高的要求,投入七億美元就是把利潤減去,人家肯定不 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引導CEO有長期的戰略部署實際都是問題!

關鍵思維三:加入國外專業投資者,讓換CEO避開血統爭議

你嫌CEO不好,你當,但你出去(出馬)肯定領導不了;如果以前沒有想到這個問題,一上來楊元慶就當CEO,上來就以為我們行,救都沒法救。

另外具體做法上也有各種碰撞,很容易產生從董事會到管理層兩派力量。比如說CEO會尋找支持他的國際董事,因為他們語言更能溝通,而且人家可能會對他更為 信任,而楊元慶他肯定會來找我,然後這時候如果一個公司變成兩派,那真的要救都救不活了。

這些是各企業在購併中有可能遇到的一個坎(難關),就看你有沒有辦法緩和的度過去。

順便談一個經驗,在購併國外企業的時候,最好有國外的PE(Private Equity Fund)專業投資者配合工作。外人不了解情況,(換外籍CEO)可能認為是中國人在清洗國外的領導人。後來(因為董事會)有兩個美國PE公司參加,這就 不是中國人和美國人之間的矛盾,而是股東共同認為這個人不合適,所以換下去的時候很平坦(順利)。

【延伸閱讀】度過陣痛期虧損,拿下全球第二名寶座

聯想購併IBM PC大事紀

2004.年底市場傳出聯想將合併IBM PC事業。2005.5月1日聯想購併IBM PC部門,購併後市占率從老八躍為市場前三大。IBM前副總裁Steven M. Ward擔任合併後的新聯想集團第一任CEO。

.12月21日Steven M. Ward下台,戴爾前副總裁William Amelio任CEO。2009.聯想中西團隊碰撞嚴重,個人電腦全球市占率由11.8%降為9.4%。出現成立25年以來最大虧損,全球裁員11%,柳 傳志回任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元慶任CEO。2011.3月31日聯想年度結算時,端出連8季贏過全球電腦市場成長率,淨利成長113%成績。

.11月2日取代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名。柳傳志宣布卸任,楊元慶接董事長。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想做大,就要放出主控權

聯想創辦人柳傳志說,聯想購併IBMPC要買三樣東西:品牌、技術與國際化的資源,而所謂國際化的資源,無非就是「國際人才」與國際銷售通路;因此,如果 與台灣企業海外購併做比較,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企業購併會去買品牌、買技術、買通路,卻很少很少會去買「人才」;就算買,也是買研發技術人才,而非管理 團隊。

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有沒有具有深度的本土市場做為穩定收入深口袋,是很重要的關鍵。

聯想以小併大的模式適合台商嗎?我認為在沒有大市場、深口袋支持情況下,門檻對台商很高;聯想購併仍帶給我們很好的一堂課:聯想在購併之初,就以國際企業 管理模式做為標竿,想的是全球,所以聯想初期可以完全放出主控權;少了這個視野,人才不可能為其所用。

口述: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 整理:李郁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1

管理家族企業 該找自己人或專業經理人?

2012-12-10  TCW
 
 

 

家族企業在全球經濟扮演的角色超乎你我想像,舉凡 IBM、沃爾瑪(Wal-Mart)與三星(Samsung)集團,乃至於宜家家居(IKEA)與BMW都是家族企業,《財星》(Fortune)雜誌五百大公司有三分之一屬於家族企業(指家族持股占五%以上企業)。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與 法國經濟管理研究中心合作調查,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九年,研究了歐美一百四十九家營收超過十億美元家族企業發現,「家族企業長期財務績效優於非家族企業」,原因在,家族企業重視長期績效,永續經營是最大目的。他們願意放棄經濟大好時的超額利潤,以交換壞時機的存活機率。

然而,家族企業該如何選擇管理團隊?若是選擇價值觀一致的家族成員,可能有家族人員能力不夠的風險;若選擇專業經理人也是挑戰,若雙方出現價值策略衝突,對於企業發展不利。

此外,專業經理人要在家族企業存活,常碰到矛盾點。如,他必須展現短期績效證明身價,同時兼顧家族股東重視長期的報酬。

德國默克集團(Merck KGaA)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化學與西藥企業。一百三十四位家族成員持股達七○%,歷經三百多年,默克傳到第十三代,二○○○年後默克集團啟用第一位非家族CEO,做到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但,默克集團的績效卻毫不遜色,二○○七年至二○一一年,營收成長四六%,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成長四八%。

身為專業經理人的德國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化學部門總裁雷博德(Bernd Reckmann)在默克任職二十六年,負責集團三七%營收,他以他的觀察,與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對談,默克是如何善用專業經理人,但又不會陷入短期績效的陷阱。

握有股權,不見得有能力給經理人經營,減少人情壓力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以下簡稱朱):德國默克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二○○○年後才開始啟用外部的CEO,組高階經理人團隊,家族企業傾向找外人?或是家族成員?

德國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化學部門總裁雷博德(以下簡稱雷):德國默克集團有七成股權在家族股東手裡,有三成公開上市,也就是說,股權相當集中於家族手裡,家族股東組成board of partner,類似董事會,決議重大策略,監督並決定執行團隊的紅利。

現在,(默克)沒有任何家族成員在執行團隊。家族認為,擁有絕大多數股權,不代表你世代就會出現有能力的經營者。而且家族成員在企業工作,會產生一些衝突,如果你是部門主管,底下有家族成員,管理起來不是很自在,你會猜測他跟家族股東的關係,這對家族成員也不好。

默克家族第一代與第二代時,競爭的環境沒有這麼激烈,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以現今的競爭環境來看,你需要很有才能的人來經營企業。

家族會暱稱我們為「cousin on time」(暫時的表親),「adopted family member」(領養的家族成員),但這是有任期的,這稱呼等到我們任期結束(編按:德國默克高階經理人契約任期為五年)就失效。

衡量績效,百分之百重理照市場機制,做得好報酬就高

朱:你真的認為跟他們像一家人?

雷:當然沒有!(大笑)。不,這比較像是隱喻,對專業經理人來說,跟家族董事會的關係非常清楚,做得好,我們可以要求更多報酬;做得不好,不可能說,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所以不要這麼嚴格,這根本不可能。

朱:美籍日裔學者威廉‧大內(William Ouchi)提出,企業規範組織內與組織間的行為有三種模式,市場機制,只要績效好,不管親疏遠近就值得嘉獎;權威機制 ,認為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結果,傾向利用高層權威制定標準流程,降低出錯率;以及關係機制,透過社會化,讓員工產生使命感。通常非家族企業是以市場機制為主,家族企業則以關係機制為主,默克偏向何者?

雷:絕對是市場機制,這跟我一開始強調的一樣,家族持有(family-ownership)和家族企業(family company)有差異,我們是前者。與一般企業管理一樣以市場機制為主,只是我們正好是家族占大股的公司。家族股東看我們也是以績效表現來衡量,跟我們之間是維持好的工作關係為主,與私人情誼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和下屬的關係也是百分之百重理,最後還是在商言商(business is business)。

朱:家族企業的經理人面對長短期績效的兩難比非家族更劇烈,外部股東希望你們給短期績效,你也需要短期績效證明自己的能力,但是家族股東都希望你們以長期思考企業走向,你怎麼平衡這兩者?

雷:這是家族企業經理人最大的挑戰,要兼顧各種不同的利益,通常花在溝通時間要比較長,要協調折衝各方的利益與看法。

我們有個很特殊的制度,加入高階經營團隊,你必須簽下一份合約,載明離職後五年,萬一企業因為你任上的決策錯誤受傷,經理人必須負連帶責任。

朱:你們可是一家無限公司,簽下條約風險不小,五年的時間可不短?

雷:這是家族試圖將追求長期策略的思考方式融入執行團隊。因我任期的最後一年,可能為讓獲利更好,大幅砍成本,但兩、三年後,如果因為我降低成本導致研發創新降低,受害的是公司。

老實說,這個制度即便在德國都是非常特別。這是機制促使經理人必須以中長期的(角度)規畫企業成長,而不是為了短期的獲利,所以我們總是三思而後行。但是我告訴美國的同事,他們抗拒心比較重,從他們過去的背景來說,這很不可思議(二○一一年雷博德薪資為四百三十萬歐元)。

意見相左,責任執行者扛不認同決定也得試圖攢出獲利

朱:研究顯示專業經理人很難在家族企業待很久。

雷:真的嗎?高階主管,我們都在默克待很久,我至少做二十六年,非家族的執行長都是十多年以上。我們當然與家族股東有不同意見,就像我開頭講的,溝通、傾聽、協調都是必要。

朱:如果你提的意見僅有四成與你贊成的相同,但是六成不同,結果不好,誰負起責任?

雷:當然是執行團隊,因為有四成是我們的想法。

朱:但是萬一有七成都是董事會決定,結果是誰負(責)?

雷:依舊是執行團隊,舉例來說,萬一家族股東突然改變想法,以增加營收做為目標,要我們去購併大宗化學品,我就是會試圖去做,但是依舊必須讓這些購併產生獲利,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朱:很多研究指出,家族企業偏好有機成長,優點是降低風險,缺點是可能錯失購併機會。例如○五年你們試圖併德國第四大藥廠先靈(Schering),最後放棄,當時如果購併,你們的營收和獲利是有機會增加一倍,成為營收一百三十億歐元的企業(二○一一年默克營收一百零二億七千萬歐元)?

雷:我並不認為,家族持有,對於購併就會卻步,事實上我們是德國購併最活躍的家族持有企業之一。二○○二年到二○一一年,這期間花費的購併金額是一百六十億歐元。

沒錯,先靈購併案我們放棄了,這是因有人願花不合理的代價購併(編按:默克出價一百四十六億歐元,但拜耳出價一百六十三億歐元買下先靈)。

放棄先靈,我們隨後花一百零三億歐元買下雪蘭諾(Serono),我們目標不只是為了營收成長,更重要的是利潤率。二○○二年默克有八成的事業,利潤率低於二○%,但是現在我們僅有二○%的事業,利潤率低於二○%。

在默克,當我們花每一分錢時,會以花自己的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應該很難度過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劇烈起伏。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建立制度選才,才能讓外人賣命

德國默克的股權結構與所處產業,讓其傾向追求長期績效,董事會透過要求高階專業經理人簽訂離職5年內仍須負責的契約,視經理人為策略聯盟夥伴的「可信的承諾」(credible commitment)與長期合作關係。相對的,家族以經理人「市場機制」待之,經理人獲得信任,憑藉的是戰功與實績,而不是友誼、交情或者忠誠度。

德國默克的公司治理制度, 值得台灣公司借鏡,要做到此制度有3條件:

第一、家族能把經營的價值融合在企業文化裡;第二、是擁有適當的管理監督設計機制;第三、與經理人的關係建立在市場驅動。

台灣的家族企業持股不高,股權脆弱的「不安全感」怕外人的戰功搶走事業,讓他們常以忠誠度做為選才的標準。他們必須認知到,如果不建立制度,不提供優渥的聘雇條件(例如包括5年1聘),卻希望外人自許為「忠僕家臣」替我賣命,要做到如德國默克般基業長青很難。

口述:台大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暨商研所所長朱文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3

美國吃定自己人 逼死26歲網路羅賓漢

2013-02-04  TCW
 
 

 

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覺」,此語出自於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而最近的一起悲劇,點亮這句話的意義。

「駭」進學術系統被處重罪

一月中,網路天才史瓦茲(Aaron Swartz)在自宅上吊輕生,沒有留下遺言,但沉默卻為他發出抗議,耶魯(Yale)、哈佛(Harvard)等名校都為他發聲:過度嫉惡如仇的檢察力量正是最後揮刀的劊子手。

史瓦茲年僅二十六歲,是駭客精神的領袖,地位尤勝臉書(Facebook)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因為打從十四歲制定出簡易閱報軟體(RSS)規格一炮而紅起,終身就為「資訊自由」奮戰:國會圖書館、聯邦法院與各學術資料庫都被他進出過,光是學術期刊存放系統(JSTOR)兩年間就被解放近五百萬份文件。

JSTOR雖是受害者,基於愛才之心無意追究刑責,反倒是政府跳出來干涉,十幾項重罪加身、三十五年刑期、百萬美元罰款。主訴檢察官面對上萬人請願時不改其志:「竊盜就是竊盜」,一點情面也不給。哈佛法學教授萊斯(Lawrence Lessig)嚴批,檢察權過度擴張,「制度殺人」是真兇。

「版權殺手」卻到處逍遙

事隔幾天,同樣涉及盜版侵權的駭客創業家達康(Kim Dotcom)卻在自宅上演特務破門而入戲碼,一年後重出江湖,理由是美國主導的行動不合法。網站重新開放後,一小時內就湧入超過十萬人次造訪。

兩相對比之下,美國政府顯得只能吃定自己人,而且嚴重錯判形勢。《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悼天才少年殞落時直指,美國檢察官的判決顯露出對權力渴望的嘴臉,《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說,劫富濟貧的網路羅賓漢被「離譜錯待」。

如今被稱「版權殺手」的達康,得以單靠這個平台坐收漁翁之利、駕著名下十八輛豪華超跑到處逍遙,並坐擁數千萬美元豪宅,但那些不惜以生命實踐自由開放的窮小子之粉絲或許「還在不停的問:這是否值得?(編按:引自中國詩人北島詩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34

中石油的「自己人」 崑崙銀行:石油金融大冒險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562

編者按

產業與金融結合,隨著2004年德隆帝國的崩塌而一度沉寂,但近年來卻再度成為熱門話題。

成功參股12家金融機構的中石油,取得金融業全牌照,成為央企產融結合的樣本。而中石油與崑崙銀行,走出了一條奇特的石油金融之路,但風險也正孕育在這種超高速擴張之中。

產融結合究竟是指什麼?是否一種企業發展的「國際潮流」?專家管維立告誡說資本層面的產融結合並非大勢所趨,國際上也不存在這樣的潮流,美國通用電器集團GE是產融結合最有名的範本,但不過是個孤立的個案。管曾任國資委企業司司長,也曾任GE金融亞太區副總裁。

是為本期南方週末經濟板塊「石油銀行」專題。

彷彿是一樁皆大歡喜的姻緣,中石油強勢介入,令崑崙銀行這家昔日寂寂無名的小銀行驟然改頭換面,一日千里。而崑崙銀行對於中石油的奇特功用,在於借其通道發放利潤豐厚的委託貸款,並與敏感資源地區進行資金結算。

在這條奇特的石油銀行擴張之路上,產業基因和金融基因能否真正融合,風險如何控制,都充滿著不確定性。

自從傍上中石油這個「大款」,一切都變了。

4年前,克拉瑪依商業銀行迎來中石油天然氣集團(以下簡稱中石油集團)入駐,隨后冠上這個大股東的品牌,更名為崑崙銀行。

這家寂寂無名的小型城市商業銀行從此脫胎換骨,資產規模從38億到1848億,4年間增長了50倍,2012年10月進入標準普爾《中國50大銀行》排行榜,資產規模位列47位,正式步入城商行第一梯隊。

眼下,崑崙銀行並不滿足於偏安一隅,在中石油的大指揮棒下,它走出了一條特別的石油銀行擴張之路,並且成為唯一一家經營伊朗業務的銀行。

不過,這條高速而奇特的擴張之路,充滿著不確定性。

曲線進京

「幸福路支行18」的秘密。

中石油與克拉瑪依,可謂淵源頗深。克拉瑪依因油田建市,這裡處處有中石油的身影,就連政府機關也設在一處。

2009年4月,中石油集團投資28.1億,以現金方式獨家認購克拉瑪依市商業銀行新發行的股份。後來,經過兩次增資擴股,中石油佔股82%。第二年,克拉瑪依商業銀行延續了中石油的「崑崙」品牌,更名為崑崙銀行,象徵中石油的寶石花開始成為其Logo。

自從有了這個大股東,崑崙銀行的業績就坐上了火箭。中石油入股的第一年末,崑崙銀行對公存款較上年增加5.53倍,公司貸款增加13.7倍,總資產一下翻了5倍多。

崑崙銀行的步伐,也緊緊跟隨著大股東。

就在中石油入主後的新一屆董事會上,崑崙銀行法定代表人、中石油總會計師王國樑描述了這家銀行的定位:起步階段到石油企業最集中的地方發展業務,成為全國性商業銀行;第二步到國際石油項目比較集中的國家如蘇丹等地建立分行,進軍國際化。在這個「兩步走」戰略中,兩次強調了「依託中石油」。

在隨後的一年半時間裡,崑崙銀行便依次在中石油關聯企業最密集的烏魯木齊、大慶、西安等地設立分行。而重中之重,則是籌備北京分行——事實上,中石油入股之後,崑崙銀行總行的實際辦公地點便搬到了位於北京的中石油大廈,留在克拉瑪依的其實僅僅是克拉瑪依分行。2010年,北京分行作為一級分行,正式成立籌備組,還專門從中石油系統內部和北京的銀行界挖了一批人。

不料,2010年末爆出的「齊魯銀行案件」,讓城商行風險控制不足的問題開始顯現,引發輿論關注,更引起監管者擔心,銀監會「暫停審批」城商行跨區經營。

至此,崑崙銀行異地擴張止步,北京分行的設立遙遙無期。

一位參與籌建北京分行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由於在北京沒有分支機構,辦理北京地區的業務要快遞迴克拉瑪依,操作完成後再快遞迴北京,一來一去,週期延長,很是麻煩。

於是,崑崙銀行想出了一個對策:設立虛擬機構,暗自在北京經營。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崑崙銀行內部文件顯示,早在2008年12月,中石油尚未正式入股克拉瑪依商業銀行,這家銀行的清算系統中便建立了一個虛擬的核算單位「幸福路支行18」,用於承載那些正在籌備之中、尚未正式成立的異地分支機構的業務。

這個「幸福路支行18」,於是在崑崙銀行具備了特別的現實意義。

上述人士透露:工行北京分行幫助崑崙銀行上線了新的清算系統,總行清算中心下設克拉瑪依營業部清算中心、北京分行清算中心、西安分行清算中心等。「幸福路支行18」作為北京分行營業部歸入北京分行清算中心。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書面材料顯示,僅僅在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間,「幸福路支行18」共開立對公活期限存款賬戶11戶、人民幣貸款賬戶5戶、外幣對公活期存款賬戶6戶。開戶公司包括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公司)、中石油集團、中油財務、江蘇德賽化纖、新華聯礦業、大慶慶科井筒裝備等。

根據上述人士的描述,崑崙銀行對於幸福路支行18的業務規模有過預判,中石油公司和集團將在這裡開設的賬戶存款增加至550億元,很快將達到千億元,即使在北京地區未獲准經營,照此手法仍可順利實現2015年整個銀行資產規模達到7000億的中期目標。

「幸福路支行18」在崑崙銀行發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據內部人士透露:計入其中的業務收入貢獻要超過其他具有營業執照的六家異地分行的總和。

但由於「幸福路支行18」和「北京分行清算中心」未獲得銀監會批准,無營業執照。一旦在該機構核算和處理的業務不斷增加,勢必會引起各監管部門的關注。於是,2011年6月,崑崙銀行撤銷了「幸福路支行18」和「北京分行清算中心」,將賬務和數據庫全部合併回克拉瑪依的幸福路支行。

兩個月後,崑崙銀行成立「總行營業部」,用來代替存在監管風險的「幸福路支行18」和「北京分行清算中心」,原北京分行籌備組的人員繼續在北京辦公經營,但在編制上改為總行營業部的員工。

北京地區經營的業務就此歸集到總行營業部,所得經營收入名義上歸入新疆地區。據崑崙銀行內部員工透露,總行營業部員工的個人所得稅都交在克拉瑪依。

根據公開資料,崑崙銀行的註冊地和總行營業部辦公地點均在克拉瑪依市世紀大道7號,這裡是新疆油田公司的信息樓,由於是保密單位,沒有懸掛崑崙銀行的標識。

2013年5月,南方週末記者來到克拉瑪依發現,崑崙銀行克拉瑪依分行佔據了其中的二層和三層,而總行和總行營業部則合併在一間面積約5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辦公,室內懸掛著營業執照、銀監會的更名批覆、稅務登記證等。

共有三名工作人員在此工作,其中一人透露,他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接收當地銀監局和央行的文件,然後通過辦公系統傳到北京。遠在北京的領導每季度或者半年會來克拉瑪依,向當地監管部門匯報工作。另外他們還要承擔報稅工作,因為註冊地在克拉瑪依,除了上繳中央的部分,其餘的稅都留在克拉瑪依。除此之外,還要給當地的股東分紅。

而實際具備運營職能的總行和總行營業部位於北京金融街1號的金亞光大廈。2012年中石油買下了這座大廈,其控股的多家金融機構悉數在這裡辦公,崑崙銀行也從中石油大廈搬來這裡。

根據商業銀行法的規定,總行搬遷需要銀監會的批准。崑崙銀行總行遷至北京並沒有得到銀監會的批准,因此在金亞光大廈絲毫找不到崑崙銀行的標識。

南方週末記者以要在崑崙銀行開戶為名順利進入金亞光大廈,崑崙銀行佔據了這座大廈的兩層,業務種類一應俱全,辦公室的門口懸掛著個人金融部、國際業務部、對公業務部等門牌。粗略計算,僅一個樓層,員工超過兩百人。

崑崙銀行負責實際運營的總行和總行營業部已移至北京,屬地監管機構克拉瑪依銀監局如何監管?南方週末記者聯繫了克拉瑪依銀監局,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克拉瑪依銀監局的回覆。但克拉瑪依銀監局的辦公室負責人承認,「崑崙銀行的情況比較特殊」。

崑崙銀行的每一步發展都有中石油的深深烙印。圖為崑崙銀行西安分行。 (吳暗彪/東方IC/圖)

「自己人」

對於不差錢的中石油,從崑崙銀行獲取貸款尚在其次,借助它的通道發放委託貸款才更為重要。

對崑崙銀行來說,中石油集團及其下屬公司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客戶。

中石油入主之後,崑崙銀行幾乎無需為存款發愁,崑崙銀行年報顯示,2012年末,該行存款已輕鬆突破千億元。

這些資金的成本也極為低廉,2012年,崑崙銀行公司存款818.8億,而利息支出16.6億,平均付息率為1.86%,遠低於年存款利息3.25%。

2012年,崑崙銀行共向中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利息1.54億,向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支付利息9.18億,向母公司下屬其他公司支付利息2.81億,總計13.53億,佔到公司貸款利息支出的81.46%。

年底,中石油集團放於崑崙銀行的存款和同業存放餘額為416.98億,中石油公司16.82億,母公司下屬其他子公司151.48億,總計585.28億。

據崑崙銀行內部員工透露:崑崙銀行的體量還比較弱小,中石油對崑崙屬於半支援性質,中石油曾經給中油財務發過紅頭文件,要求存款放在崑崙銀行。

自然,中石油及其下屬企業也是崑崙銀行的貸款大戶。根據公開資料,中石油公司曾將此作為持續性關聯交易予以披露。

中石油公司2011年年報顯示,崑崙銀行居於長期借款人的第五名(前四名均為中石油下屬財務公司中油財務)。借款100億,起始日2011年10月20日,終止日2014年10月13日,利率5.81%,相比當前三年期基準利率下浮了13%。

到了2012年中,中石油半年報顯示,崑崙銀行在長期借款機構中排名上升為第一,借款金額上升到200億,期限長達十年,利率4.84%,比當期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下浮了30%。不過,這筆200億的長期貸款,後來在中石油公司2012年年報中消失不見,僅剩上年那筆100億的三年期借款。

監管部門規定,單一最大客戶貸款總額與資本淨額之比,不應高於10%,單一最大集團客戶授信比例不得超過15%。崑崙銀行2012年資本淨額141.7億,中石油公司超過百億的貸款,顯然超出了單一客戶貸款的最高限額。

中石油及其關聯企業的大量貸款,並未給崑崙銀行貢獻豐厚利息收入,僅佔後者2012年利息淨收入的12.7%。2012年底,崑崙銀行向中石油集團下屬其他子公司發放的貸款及墊款餘額為69.3億,應收利息卻只有1287萬。

不過,對於不缺錢的中石油,獲取貸款尚在其次,崑崙銀行的更重要用途,在於幫助中石油發放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是指,公司將其在銀行存款向指定的公司或項目公司提供貸款,金融機構只是存款和借款公司之間的中介。這種方式本質上是一個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貸款,利率往往在市場利率基礎上談判確定。金融機構的主要職能是管理貸款,並收集利息和償還本金。

2012年9月,中石油通過崑崙銀行向克拉瑪依城投公司發放22.7億元的委託貸款。這一年,僅中石油公司通過崑崙銀行發放的委託貸款,計1175億元,而崑崙銀行全年發放的貸款不過404億元。

中石油集團下屬財務公司——中油財務可以在集團內部企業之間拆借資金,而通過崑崙銀行發放委託貸款則是將自有資金貸給集團外的企業。

高達千億的委託貸款去向目前外界不得而知。但在資金吃緊的2012年,市面上,一般委託貸款的利息遠高於普通商業貸款,以一筆房地產企業的委託貸款為例,至少可以收取18%的利息,如果貸給中小企業,利息則可以高達24%。

在這項業務中,崑崙銀行2012年的收益是4.48億元,比上年增加2.11億元,佔到中間業務淨收入的65%。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道:這也說明崑崙銀行基本都是通道業務,不是銀行自己的信貸業務。

同年,中石油放款生意非常興隆,2012年年報顯示,由此對外融資產生的現金流比2011年的92.59億增加了660.96億元,達753.56億元。

近年來,已有不少央企從銀行低利率獲取貸款,然後以較高利率貸給中小企業,從中賺取利差。2011年底江蘇國資委發文,要求省屬企業不得以各種形式向系統外的企業拆借資金。

不過,即便有了崑崙銀行,並不意味著中石油不再依靠其他金融機構。畢竟依崑崙銀行目前的體量和業務能力,無法完全滿足中石油的金融需求。

就在控股崑崙銀行的同一年,中石油與工商銀行和國開行簽署了兩個重要的戰略協議。中石油與工商銀行將在全球授信、資金結算、銀行卡等業務領域深化合作。此後5年內,國開行也將以優惠利率為中石油提供300億美元的融資額度。

崑崙銀行的內部員工如此勾勒中石油的金融結構:中油財務是集團的總管,工行、建行都是幫手,崑崙銀行是自己人。

特別的國際化銀行

崑崙銀行成為國內企業進出伊朗的唯一資金通道。

但對於中石油而言,「自己人」崑崙銀行絕不僅僅是一家普通的銀行,通過崑崙銀行,和敏感地區進行資金結算,這種獨一無二的渠道角色,讓其成為中石油龐大版圖中一顆無可取代的棋子。

從事中東貿易的人都知道,伊朗是崑崙銀行的代名詞,因為目前,崑崙銀行是國內通向伊朗的唯一結算渠道。

崑崙銀行國際業務部的客戶經理也不否認這一點,一位客戶經理說:「崑崙銀行保證中國與伊朗能源結算,這是國家層面給予崑崙銀行的要求,我們也為此放棄了很多。在此基礎上順帶服務一些國內大型企業。」

在崑崙銀行內部,國際業務甚至比對外宣傳的產業鏈融資更受重視。

崑崙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規劃投資科副主任趙志龍在該行內部刊物上撰文指出:產業鏈金融和國際業務都是崑崙銀行最具核心比較優勢的業務領域。與國際業務的發展態勢相比,石油石化產業鏈金融的戰略定位沒有確定,因此在整體資源配置中一直處於次要地位。

崑崙銀行於2010年4月27日正式啟動國際業務籌備工作,2011年,其國際業務清算結算總量超過600億美元。

中油財務甚至把指導崑崙銀行的國際業務作為2011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即建立長期安全可靠的資金匯劃路徑,保持敏感地區資金結算通道通暢。

崑崙銀行的國際業務也承擔著保障海外油氣能源貿易結算通道安全暢通和國家海外能源供給的重任。

一位與伊朗有著多年政府採購往來的人士說:「石油儲備豐厚的國家和地區一般都是比較敏感的地區,中石油需要建立自己的金融力量,這才是崑崙這家小的城市銀行能發展的最主要動力。」

中國三大石油企業在伊朗有著大量的投資項目,這幾個油氣田開發項目投資達兩百多億美元。

伊朗方面在崑崙銀行設立人民幣賬戶,中伊石油貿易款以及石油工程款由中伊雙方通過伊方在中國境內銀行設立的人民幣賬戶實現結算。崑崙銀行為中石油公司提供的結算業務全部免收服務費,無疑節省了巨額的財務成本。

2012年7月31日,美國宣佈對伊朗石油行業進行新的制裁,同時美國財政部對崑崙銀行實施制裁,切斷其與美國金融系統的聯繫,並要求任何持有該銀行賬戶的美國金融機構必須在10天之內銷戶。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解釋,制裁崑崙銀行的主要理由是它向至少六家伊朗銀行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服務,包括賬戶服務、轉賬服務和信用證服務,價值達數億美元。

2012年以前,中信銀行、建行、衢州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的地方分行可以接受伊朗的信用證,但2012年後,出於政策風險的考量,這些銀行都停止與伊朗的業務往來。美國製裁崑崙銀行的消息傳出後,國內幾乎找不到接受崑崙銀行轉匯的銀行,因為與其有業務往來的銀行,也可能被列入制裁名單。於是,崑崙銀行也由此成為國內企業進出伊朗的唯一資金通道。

此後,美國關閉了崑崙銀行的美元結算通道,導致其只能用歐元和人民幣結匯。崑崙銀行也被迫停掉了除伊朗外的國際業務。

不過,在崑崙銀行開立國際賬戶並非易事,主要面向大型央企或上市公司,要求與伊朗貿易額超過2億元,出口伊朗兩年以上,日均存款規模也要達到2億元以上。位於北京的總行營業部國際業務部剛剛成立兩個月,主要服務於北京地區的央企和大型國企,在此之前,中石油的國際結算都由崑崙銀行總行直接處理。

中國和伊朗都有結匯的總量控制,崑崙銀行往往先保證中石油及其下屬企業的,其次才是大型央企、國企,民營企業即便是已經開通了結算賬戶也只能往後排。據崑崙銀行西安分行國際業務的客戶經理透露,西安分行的收匯已經排到了2013年9月份。

由於在伊朗業務上一家獨大,2012年,崑崙銀行結算手續費收入達到2517萬,而2011年只有553萬。

成長的煩惱

崑崙銀行能否控制高增長帶來的高風險,尚待考驗。

中石油的強勢介入,令崑崙銀行迅速壯大,但做大的同時能否真正變強?眼下,崑崙銀行似乎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

崑崙銀行的內部員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崑崙銀行一直被中石油牽著走。銀監會總覺得崑崙銀行不像商業銀行,但也說不清楚到底哪裡不像。」

和其他銀行不同,崑崙銀行的員工,特別是管理層大多來自中石油系。以六名高級管理人員為例,除行長來自銀行系(曾任深發展銀行總行運營管理部總經理),以及原克拉瑪依商業銀行董事長之外,其餘四人則來自中油財務和油田公司。

讓克拉瑪依銀監局覺得麻煩的是崑崙銀行的粗放管理方式,例如,在現場檢查中,他們曾發現,金庫的鑰匙和印章就直接在桌子上撂著。

更讓他們頭疼的是,來自中石油「無微不至」的呵護,使得大量的當地資源歸於崑崙銀行,但崑崙銀行並不能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

2010年、2011年,中石油通過新疆油田公司多次下發文件,要求下屬企業代發工資業務、上下游關聯企業結算賬戶、基本戶在規定的日期前全部轉移到崑崙銀行,不在崑崙銀行開戶就拿不到油田市場准入證。

在克拉瑪依,新疆油田公司、西部鑽探公司、獨山子石化公司、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等13家駐市中央石油石化企業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支柱。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中小企業,也在為中石油提供技術服務。四十多萬人口中,超過一半是石油產業工人。

於是,崑崙銀行的相關業務量迅速增加。他們也隨即針對產業鏈融資開發了幾款信貸產品,但受貸款規模和貸款品種的限制,無法滿足眾多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

但如果中小企業再找其他銀行貸款時,問題就出現了。比如說,企業從其他銀行貸款用於承包中石油的某項工程,銀行一般會要求其在貸款銀行開立一個專門賬戶,中石油給企業付款要打在這個賬戶上,便於銀行進行貸款監控和管理。但中石油規定結算賬戶一定要開在崑崙銀行,而非貸款的銀行,後者無法按規定程序進行貸後管理。

這樣的情形下,一些企業在崑崙銀行貸不到款,想去其他銀行,又貸不成。

克拉瑪依四大行的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如此評價:中石油要求所有的賬戶都轉到崑崙銀行,但崑崙銀行又不能解決企業的所有融資問題。「吃太多,沒辦法消化,後續服務跟不上。」

克拉瑪依銀監局和人民銀行也讓各家銀行寫情況反映,地方政府在許多會上也講到要平衡各家資源。「克拉瑪依的體制在這擺著,崑崙銀行就是中石油自己的銀行,表面上說要平衡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行動。」一位克拉瑪依銀行人士稱。

相對公平的競爭格局被打破後,四大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努力跟崑崙銀行搞好關係,借助崑崙銀行從中石油爭取一些業務回流到克拉瑪依,各家銀行也好採用銀團貸款的形式,分一杯羹。

在享受了中石油的全力呵護,業務量迅猛增長之後,崑崙銀行能否控制高增長帶來的高風險,是眼下需要面對的直接挑戰。

從2009年至今,由於整體規模飛速擴張,崑崙銀行的貸款額一年翻一番,不良貸款也在2012年凸顯,從2011年末的0.03%,升至2012年的1.8%。2011年末該行關注類貸款13.1億元,2010年同期僅29.9萬元,激增13億元。

另外,崑崙銀行的貸存比一直在同行業中處於較低水平。除2009年達到55.68%,2012年達31.79%外,2007年至2011年,均維持在30%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01

這一次 台灣人自己找錢投資自己人

2014-09-01  TCW
 

新台幣四百億瞄準台灣!台灣私募市場最近很熱鬧。

除了卓毅資本外,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投資銀行業務前副董事長郭冠群、日商大和證券前台灣區負責人黃清苑、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林秀玲三位重量級人士,也組達勝創投,約募集新台幣五十億元;元大證券前執行副總經理李明山成立東博,募集約新台幣三十億元以上;中華開發則準備在今年九月,募集優勢產業基金,保守估計超過三十億元。

這些三年來成立的民間「新私募」,加上今年行政院國發基金提撥兩百億元成立的產業再造基金,總計四百億元資金,已開始投資台灣企業。

再加上原有的華威集團兩百億元,及中華開發二百三十二億多元,這些老私募加新私募,這批由本土人士主導,針對台灣企業的私募基金,超過六百三十二億元。

相較國際大咖私募基金,如新加坡政府投資的淡馬錫、美國凱雷集團的新台幣四、五兆元資金規模,六百多億元規模很小,但,「只要法令明確、且有成功案例,會有更多外國資金投資台灣私募市場。」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認為。

私募投台:目標大中華市場對中國態度轉保守,台灣成新選項

這是繼七、八年前,美國凱雷、麥格里、安博凱投資台灣有線電視,及美國奇異資融、隆力、新橋資本投資民營銀行的私募基金投資台灣熱潮後,台灣私募市場首次出現轉熱的跡象。

相較於前波由國際大型私募基金主導,這次由一群出身台灣的金融界人士所籌組,搭橋引進國際資金;前一波投資有線電視、銀行,這波投資重點則是台灣中小企業。

國際資金對台灣有興趣,原因有二:一、中國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先前暫停一年多,到今年初才開放,造成數百家公司上市計畫卡住,讓投資中國的七、八千檔私募基金退場困難,此種不確定性,使外國私募基金對中國轉趨保守;二、台灣企業財報透明,上市容易,國際資金退場相對容易、安全。

「以前私募基金投資,都是中國、中國、中國。」在上海多年的卓毅資本合夥人余佩佩說,現在投入中國的錢很難退出,於是,國際資本希望有一種機制參與中國成長,而風險又比較低的市場,台灣就成為國際資金的選項。

黃齊元認為,「台灣企業應該要利用這些外國錢,去海外購併,壯大實力!」

台灣對私募基金一直戒慎恐懼,凱雷投資有線電視,獲利以倍數計;台新銀因卡債引發經營危機,引進新橋資本、索羅斯量子基金,壯大資本。這些私募基金雖然帶來大筆資金,但其購併資金大半來自銀行低利融資,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之後,金管會就明白表示,不歡迎私募基金投資金融業,結果,新橋、索羅斯把台新股票賣掉走人。私募基金一度也掌控東森、中嘉、台灣寬頻等有線電視,被學者批評對台灣業者不利。

擁抱熱錢:三個重點壯大自己找新藍海、購併、引進國際大廠

然而,中國對私募基金卻相當積極,不少中國企業,藉由私募基金穿針引線,赴海外購併變大:像早期的聯想併IBM,變成世界第一大的PC廠;復星集團投資全球一流的度假飯店地中海俱樂部(ClubMed) ;海爾買下日本三洋的冰箱、洗衣機部門,打入日本市場;最近中國最大的肉品加工企業河南雙匯集團,以七十一億美元,購併位於美國的全球最大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

台灣該如何掌握私募基金的力量?

一、找到新市場,擴大規模

鼎新電腦原本是台灣ERP(企業管理、財會軟體系統)的龍頭企業,但它服務的中小企業,一旦成長為大企業,便會增購國際知名品牌的系統,造成鼎新因國內市場飽和,成長動能緩慢,營收停滯。

二○○七年華威國際引進國際資金,以私募方式,與原經營團隊共同買下鼎新股權,引導公司下市。接著,鼎新進軍中國市場,找到合作夥伴,當時中國的中小企業正在萌芽發展,對這類的軟體有需求,市場商機大,於是,一家成長動能趨緩的公司,找到藍海。到去年為止,公司營收成長一倍,從二○○七年的新台幣二十一億元增為去年約五十億元。

以鼎新的案例來看,「市場從台灣轉到中國,公司變大,但研發仍留在台灣。」華威國際一位合夥人說。

二、購併,被併或併人

二○一二年聯發科、晨星宣布合併,聯發科在手機晶片領域居領先地位,晨星則是液晶電視晶片的領先者,彼此也往電視、手機產業發展,當時晨星手上還有十億美元的現金,備好長期抗戰的糧草,但,面對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投入政府資源扶植產業,尤其中國決定投入人民幣一千億元時,面對國家級的對手,該怎麼辦?

當時,擔任晨星企業顧問的華威,向經營團隊提出產業趨勢分析與合併建議,因為,「打到最後,大家都沒價值了。」曾任晨星財務長、目前擔任華威國際合夥人的林翰飛說,經營團隊討論後,決定和聯發科合併。

全球第三大化妝品包材供應商——興中控股,因老闆感覺市場競爭太激烈,萌生退場想法,於是,找到美國第三大私募基金德州太平洋集團,以六億美元買下興中,高價出場。

上述兩個案例,如果沒有私募基金建議、協助,聯發科、晨星或許現在還在火併,而興中控股或許沒辦法賣到如此高價。

甚至,「私募基金越來越願意支持台灣人的海外購併案。」黃齊元說,最新的案例是,今年七月,華碩創辦人謝偉琦和香港人任德章,從私募基金Elevation Partners手中,買下美國財經雜誌《富比世》四五%股權,再加上其他股東一成多的股權,謝偉琦團隊已持有《富比世》超過六成股權;同時出價者,還有中國的復星集團。

黃齊元認為,在價格接近、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外國私募基金會比較願意把股權賣給台灣人,這是以前很少有的,大家對於中國都是「期待又怕受傷害」,有時候,外國私募基金反而比較願意與台灣人合作。

三、引進國際大廠,增強實力

有「中國糖王」之稱的台資企業徐福記,由國際食品大廠雀巢投入十七億美元,買下六成股權,但大股東徐家仍持有四成股權,並未淡出,反而繼續扮演重要的經營角色。

主要原因是雀巢登陸,及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台資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面臨挑戰,徐福記結盟雀巢,把敵人變盟友,也是一個求生存的策略;徐福記二○一一年與雀巢集團談合併,沒多久,就爆發違規添加抗氧化劑事件,且深圳法院也判徐福記敗訴,必須賠償。

「徐福記如果只是單純的台資企業,遇到這種事,銀行一定大抽銀根,經營反而受到重擊,但因為大股東變外資,就有保護傘。」黃齊元分析。

目前雀巢和徐福記共同建立的研發中心,六月中旬已落成,徐福記在雀巢支持下,出現創新產品的機率更高。

企業良醫:不再賺禿鷹財有錢、有解方,改賺企業轉骨財

雖然,私募基金被不少人認為是禿鷹,即股價低時買下股權,再拿股票向銀行以低利抵押借錢,入主企業後,先裁員降低成本,擠出盈餘,交出一張漂亮的財務報表後,等股價變高,再高價出售。

但,也有私募基金不是賺財務操作的「禿鷹財」,賺的是提高企業附加價值的「轉骨財」,這種模式,才能讓企業再生、產業轉型。

這類私募基金像企業良醫,為標的企業下最好的診斷,創造「共贏」模式。他們帶來的不止是錢,還有解方。

【延伸閱讀】新一波私募金主,多由台灣人主導——近3年台灣新私募基金

●產業再造基金(金額最高)投資者:行政院國發基金基金規模(新台幣):200億元

●卓毅資本(外資大咖最多)投資者:亞洲主權基金轉投資、美國大學校務基金等(陳聖德團隊)基金規模(新台幣):約90億元

●達勝創投(壽險業為主)投資者:國泰、全球、遠雄、宏泰、中國等基金規模(新台幣):約50億元

●東博投資者:外傳有潤泰集團資金基金規模(新台幣):約30億元

●開發(9月啟動)投資者:開發金控、海外資金、國內法人基金規模(新台幣):約30億元

註:1.新私募基金係指2011年以後成立的基金;2.開發將募集以投資台灣為主的優勢產業基金

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01

自己人也怕了!韓政府命令三星采取措施確保Note7電池安全

9月22日消息,據路透報道,韓國政府今日表示,已命令三星電子采取額外的措施以確保Galaxy Note 7手機所用電池的安全性。本月底,三星將在韓國市場恢複銷售Note 7。

韓國技術與標準局(以下簡稱“KATS”)今日在一份聲明中稱,Note 7采用的新電池是安全的。但同時,KATS還表示,已命令三星在電池發貨前讓其供應商對電池進行X光檢查。此外,三星自己也要實施全面檢查,以確保電池的安全性。

此前三星電子稱,上周針對美國市場召回的100萬部蓋樂世Note7手機中,其中一半的替換產品將於周三前到達門店。在有問題的鋰離子電池引發爆炸後,三星上周正式宣布召回這款高端智能手機,該公司的一份聲明顯示,三星稱美國消費者可能在不晚於9月21日的時候拿到替換機。美國監督產品安全的有關部門表示,美國國內受到召回影響的三星手機數量為100萬部。

昨日,Note 7已經在美國恢複銷售,Verizon、Sprint、AT&T和T-Mobile均已開始銷售新版Note 7。為了區別有問題的舊手機,三星還將新Note 7電池電量圖標的顏色由之前的白色變為綠色。

與此同時,三星電子也啟動了針對韓國本土售出約40萬部Galaxy Note7的換機計劃,三星英國在9月19日也開始發出新款Note 7進行置換此前存在潛在危險的手機。

三星拒絕透露將在韓國市場召回多少部有問題的手機,但據三星提交給KATS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宣布召回前),三星已在韓國市場售出了42.9萬部Note 7。

但是據韓聯社報道稱,自三星電子19日啟動本土換機計劃以來,4天換機數超過10萬,而選擇退貨的用戶占比不到購機用戶的5%。據統計,僅19日換機計劃啟動當天就有2萬余人更換,目前已超過10萬用戶選擇換機。選擇退貨的約1.8萬人,僅占購機用戶的4.5%。

當前,三星正在加緊生產新版Note 7,希望盡早完成召回工作,提升新版Note 7銷量。一些分析師認為,此次召回可能給三星帶來約50億美元的營收損失。

三星將於9月28日恢複在韓國銷售Note 7。同時還表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陸續在其他國家恢複銷售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31

豪言大志:《文匯報》原來是自己人

1 : GS(14)@2012-07-31 10:52:58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A%E5%B7%B1%E4%BA%BA
吳康民說,如果香港人承認自己是中國國民,應該接受國民教育。即是說,如果你認我呢個大佬,呢張黃紙你同我燒咗佢,呢隻雞頭你同我斬咗佢﹗你係中國人嘅,就同我食咗呢劑國民教育科!
本來只是「教與不教」的問題,但這一提升已經變成「是不是中國人」的問題。肯接受國民教育,就是中國人;不肯接受,就是漢奸。吳康民甚至提到,「國民教育已經被政客騎劫,作為反對中央、反對一國、反對特區政府的重要武器」。他似乎忘記了,反國民教育的帶頭人物,只是一批「我未成年」的「學民思潮」中學生;思潮變滔天巨浪,差點淹死了吳克儉,家長教師接力搞大遊行。
「反國民教育」的軸心骨幹都是師生家長,香港政黨早失去「騎劫」社會運動、主導民情的能力。
《文匯報》社評說得更白,「回歸十五年,是時候推行國民教育了。」
也就是說,老子的耐性已經用完,你以為我花錢坐你枱真的只是和你談談情跳跳舞?不就是為了「直搗黃龍」嗎?今晚你就是我的人了。
香港人已偏安了十五年,遊戲時間結束。
《文匯報》還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更把中史科從必修科中剔除,造成國民教育被邊緣化的狀態。
太好了,《文匯報》原來也撐反洗腦教育!師生家長早就指出,要認識國情,不是加插「國民教育」,而應該恢復中史的必修科地位,這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
難得《文匯報》也認清了形勢,不如加入廣大市民行列,要求特區政府,還我中史科!
曾志豪
逢周一至三
2 : oman(1154)@2012-07-31 11:05:18

全世界的國家都有國民教育。如果香港人承認自己是中國國民,當然應該接受國民教育。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最重視國民教育。

人地成句係咁.
3 : cody9(14279)@2012-07-31 15:25:41

人地係得公民教育
4 : 自動波人(1313)@2012-07-31 15:30:08

中國模式
5 : 八旗子弟(15368)@2012-07-31 15:36:50

接受公民教育,就將國民教育改為公民教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90

金融㗎嘰欄 - 潮州十三妹 早安,自己人! 2013年11月18日

1 : GS(14)@2013-12-09 23:56:08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1841

「金融㗎嘰欄」終於面世!部分讀者或許對欄名摸不著頭腦,倘若閣下略懂潮語(潮州語),應該對「㗎嘰欄」一詞毫不陌生。「㗎嘰欄」屬潮州語發音,意思為「自己人」。
欄目於求職版面出現,話題當然離不開工作或事業,而無可否認,這主題的而且確在每位的人生階段,尤其是香港人,佔著一個最不可或缺的位置。
正所謂「食色性也」,作為本港勞動人口的一分子,這話或許可以更加貼切去形容本地打工一族的人生哲理。拚搏搵「食」,並努力工作去爭取出「色」的表現,此乃港人一直發奮圖強的本「性」及特色。
無他,生活在這彈丸之地,每日面對各方面的外來競爭,再加上那高得叫人吶喊的生活指數,打工一族只好認命,繼續向無止境的事業線往前衝。
面對推行多年,表現依然一般的強積金退休計劃,大家都心照,唯有面對現實,靠自己「腦」力及勞力去填補退休生活計劃安排的缺口。為求加快達標,步伐又豈能怠慢?做工者都搏到盡,希望升職加薪,早日完成這項搵錢馬拉松。
「求職」頓變成香港人生命中的主打項目,而「求職廣告」的衍生可謂極具意義。無工者可憑廣告找到生命中一點曙光,讓人生更有希望,有工者可透過廣告發掘出更合適個人發展的工種,開拓更好出路;僱主可運用此等具成本效益的方法,配對較合適的應徵者,再進行篩選,尋找出好幫手,而辦報者就當然可令刊物內容質素提升,造福人群之餘,為業務開拓血路。至於筆者,就有幸透過新版面跟讀者分享這人生主打道路上的點滴,實行與眾同樂。
在往後的日子,筆者將以自己人身份跟大家暢談職場上的所見所聞,希望為諸位的工作周帶來醒神時刻。早安,每位自己人,約定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