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價值投資實際如何操作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9.html
早前發過一篇文章《你真的在價值投資嗎? 》,講述有blogger可能誤以為自己在價值投資,其實只是在行使技術分析的操作。在文章中有blog友留言指明白價值投資,但不能掌握其實際操作,今天止凡想討論一下。
Milk留言:
那什麼是價值投資呢?我看你很多篇文都有提過,但又沒有詳細說,所以你的理念我是看得懂的,但實際該如何我又不懂了。
野鴿子回應:
價值投資方法很多元,但中心的思想就是評估商品的現有價值,以及評估買進後可能的預期報酬是否滿意。
簡單的可以用市盈率、市帳率、股息率,複雜一點可以搭配產業分析、成長性、獨佔性(特許事業)、市佔率,以及自己評估資產重估的價值或者股息折現率,還有就是針對總體經濟的評估,以及各資產之間的價值比較分析。
比方說,當美國十年期公債利率2%與4%,也會影響投資公司債、股票、房地產的預期報酬。另外,預期央行走向升息與降息,也會影響資產的評估價值,有時候是絕對,有時候是相對,也可能因為對於商品的了解程度多少有關。
說實在的非常複雜,但如果有一定程度後,其實會發現一些簡單的評比就很好用了。
止凡回應:
如果能簡單說兩句,提醒看那幾個數字就懂價值投資,這樣的話就不會絕大部份人都賠錢了。
價值投資就是看價值,其實很多地方都有體現,簡單如你去日本旅行,很多人都會心中有個數,去北海道五日大約多少錢,但其價格會因匯率、季節、經濟等改變,所以在不同時期,身邊朋友都會討論一下,「現在去日本很貴」、「現在yen平了,去日本很抵」之類,有否想過為何價格影響不了他們對價值的判斷呢?
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價值(非價格),需要對事情有很深入的掌握,其實多數人都有這能力,只不過用了在吃喝玩樂之上。
要對投資項目建立價值感覺,不誤會價格就是價值,需要下苦功,慢慢來。但當心中有數之後,就容易得多,像日本旅行的例子,我都想學。
後記:
在當天上班途中草草回應了這個問題,一路上還是在思考。blog友說不懂價值投資實際操作,我實在有千言萬語說不通,不可能在這裡講三兩篇章就能令一個對股票價值沒多概念的人變成隨時可以對公司股價估值,但又很希望點出關鍵之處予blog友,好讓大家明白問題所在,亦得知改進方向。
在留言中提到過到日本旅行的例子,記得以前都有說過,舉這個例子應該令更多人有親切感吧。在平日跟朋友討論旅行時,不少人心目中這的確有個「價」,他們會問「你是自己去還是跟團?」「包多少餐?」「有無自由活動?」「有無樂園、主題公園?」「坐什麼航班?」「多少星級酒店?」等等,討論過一輪問題之後,某人話這樣去五日要7000多,其他人可能很快的話「這個時段這個價貴了點呢,雲雲。不少更留意走勢,不時話Yen平了,是時候去日本,但又可能因為Yen平了,太多人也想去日本,因而旅費又會變貴了。
為何旅遊公司定出的價格不會左右他們的思維呢?他們心目中的「價」是來自什麼呢?這都是來自心目中的一個database,可能起初到日本旅行,跟其他地區一樣,大家都要找資料,到旅行社聽介紹,周圍問人意見,貨比三家之類。慢慢地,日本去多了(我這個不常去旅行的都去了兩次),要留意的東西都自動讀了入腦,腦內有不少既定的價值可作參考,隨口說過行程及地方都能預計其價值。
這需要經驗積累的,好像去過某地,按某行程,當時心情如何,豐富不豐富,行程有多充實,感覺有多開心,付出了多少錢,這都可能變成心目中的一把尺。今天blog友的問題,換轉是發問於日本旅行之上,即怎樣衡量去北海道五天團的價值如何?7000多元是否物有所值呢?大家怎樣回答呢?不太可能回答,因為你知道當中影響其價值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不過,有一點要先搞清楚,就是價格及價值要分清,在日本旅行的例子中,大家心中的「價」其實是價值,是你的價值觀,來自你腦內的database。而日本團的價格是每天都可能不同的,可能Yen匯率在變,報團人次在變,日本發生災難及排華之類又會變,這會令日本團價格又升又跌。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出的就是這個問題,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不可能拿過往日本團的最高及最低價格再除二,用這個平均數就說成是日本團的價值,相信這個例子大家會更明白我前一篇文章的意思。
把問題說回股票的價值投資之上,價值投資就是這樣的一個遊戲,你對一家公司的掌握程度如何,其價格跟你覺得的價值有多少出入,這個市場內總有人跟你的看法不同,而大部份都不是從真正價值角度去考慮買賣,所以運用價值操作投資,可能會有不少人以奇怪的價格向你買賣股票,掌握價值投資有一段日子後,慢慢地你會對市場錯價習以為常,不感奇怪,會認為股市只是一位情緒化的「市場先生」。
到底有何因數影響其價值的評估呢?正如上面所言,影響因素非常多,我認為每個影響公司營運的因素都會影響其價值。看某支股票,最少要明白它的business model,說出公司的運作及賺錢模式,知道如何賺取每一元,了解管理層作風,明白公司財務是否穩健,公司是在發展期還是成熟期,大舉借貸還是在減貸,多餘現金又怎運用。怎樣才叫了解足夠,這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投資是一門藝術多於一門科學,你只能盡量了解得多。
要了解的問題,就好像有人找你投資開舖做生意,作為投資者,你要了解什麼?當然要知道做什麼生意,能否有錢賺?如何賺?風險在哪?這些問題很正常吧,但今天面對股票,不少人都會偏向只問要投資多少錢?回本期多長?每年可以分多少紅利?這就是只看市盈率、市帳率、股息率這類數字,這些數字當然要知,尤其在買賣時都要知其價格,但不要以為單單考慮這幾個數字就是價值投資,希望大家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