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一種顛覆傳統的新型生產關系。安德森勾畫的未來一定是“中心化”被邊緣,“自由組織”取代“結構化”。那影響這種關系變化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有自由開放的互聯網精神,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所覆蓋的“人性”使然。
脫不花妹妹上周在百度世界CBG(用戶消費業務群組)論壇中,談到羅振宇曾跟她說的一席話:“你看不慣現在90後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你會死的呀。” 張朝陽也曾在互聯網大會上提到:“當今的互聯網形態是一幫50多歲的CEO領導著40多歲的高管,指揮著30多歲的員工,給十幾歲的孩子做產品。”是啊,網絡世界儼然已經被他們占據了,與其說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不如說是他們的。
從臉萌到節操精選,再到一茬茬崛起的90後CEO,70、80後這些“老年”人是該擡頭看天了,90後們已經產生了一種破壞式的創新驅動力。百度副總裁王湛同樣是在百度世界CBG論壇上對90後的喜好提煉了五個字:“呆萌賤壞怪”,概括總結了這樣一些調調的東西非常容易在90後群體中流行,受到他們的追捧和歡迎。所以,王湛提出現在做的產品和服務,要想著怎麽能夠和90後、00後一起愉快的玩耍。怎麽樣才能和90後一起愉快的玩耍呢?首先要了解他們。於是,在百度世界上,CBG聯合百度數據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百度90後洞察報告》。加之筆者鉆研社群經濟以來,發現90後的一些群體特性和社群經濟的模式很切合,姑且從社群和大數據的角度談一談90後這個群體。
打倒權威,摧而不毀,其實90後也不是不靠譜
凱文凱利在《失控》中描繪過一種組織結構形式,那個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樣,很快就會擁有自治力、適應力以及創造力,也隨之失去我們的控制,但卻是個最美好的結局。KK所說的正是一種社群經濟的形態,要完成這麽一種“失控的美好”,就必須先解構過去有控制力的等級體系,分配體系等規則。
60、70一代所處的社會規則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誰的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資源越豐富就有可能占據管理的頂層,並掌握事情絕對的決策權,操盤整個事情的全過程,如若出現領導決策失誤,項目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而90後一代正在讓管理變得扁平化和自由化,比如在網絡神劇《萬萬沒想到》的幕後班底萬合天宜里,90%的員工是90後,CCO叫獸易小星也提到他們的管理是非常扁平和自由。沒有辦公區的隔板,沒有老板的封閉辦公室,也沒有條條框框“一本正經”的制度。
90後不願意盲目聽從領導的安排,更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摧毀一切不合情理的,去拼盡一切,只為他們願意為之奮鬥的。90後一代正在吞噬、解構固有的制度,但等級和權威被解構掉之後,群體結構也並非沒了規則和秩序,90後會根據貢獻值,用文化標簽、興趣喜好,構建一種全新的“秩序”。
在貼吧、豆瓣等一些90後比較密集的興趣部落中,就體現了“秩序”約束力。以貼吧為例,11年的貼吧文化發展過程中,粉絲的黏性絲毫不見削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貼吧里有一種隱序的力量在維系。比如在“爸爸去哪兒”吧里,會根據粉絲的活躍度進行“等級”區分,也會根據各自擅長,擔綱一些關鍵性的分工角色。貼吧成員之間也會有一種虛擬的“等級權威”秩序存在,但這種新型“秩序”完全是建立在互聯網開放、協作的精神上的。從理論上看,未來這種失控的秩序,會逐漸向公司組織,社會分工層面延伸,完成網絡向現實世界里的自然過渡。
個體革命:自由引導90後的人民
我們常常聽身邊的人抱怨,工作是看得到頭的,沒有挑戰,沒有激情,只有日複一日的重複。不可否認,70、80後一代人都活的比較糾結,內心里常常在各種選擇中徘徊。90前的人們往往遵循的是一種崗位角色觀,是一種群體里的“層級分工”。當公務員,還是考研究生,是國企分配,還是下海經商,這種“鐵飯碗”的後遺癥,一直影響到現在80後一代。
但是真正的網絡原住民90後崛起後,這種觀念才逐漸模糊起來。90後更為灑脫,關於自己的職業導向和發展方向有自己明確的打算,一份工作喜歡就做,不喜歡就離開。在《百度90後洞察報告》顯示,在90後的職業規劃里要麽是職場求職,要麽是自主創業,而後者的比例達到了40.9%,選擇“鐵飯碗”公務員的僅占6.43%。
在這個報告中,傳統評價里的“眼高手低”被重新定義為“興趣至上”。對於跳槽,90後比80後有著更果斷的抉擇:96.15%的人會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選擇“另謀他就”。這些我們70、80後曾經恪守、堅持、守衛的“穩定工作”,在90後眼里根本就不屑一顧。“一份工作幹一輩子”在他們看來是無趣和不可能的事,或許“穩定”對於他們真正的要義是個體崛起,並不是一個單位一個組織所能給予的。
還好,我們處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整個社會大環境也在對90後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資金方面,知名創投機構IDG推出90後創業基金,用以支持90後一代的創業;產品方面,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在設計產品的角度也更加迎合90後一代,百度貼吧、文庫、移動遊戲等產品的設計都是在不斷發掘迎合90後人群的特征。團隊方面,像阿里在組建團隊上,也更願意不拘一格降人才,對90後產品經理尤為珍視,給予90後更大的舞臺。
全民小時代到來
社群經濟的終極形態會是部落化,就像一個個小時代。三五成群,七八組隊,玩社群,搞眾籌,組織的邊界越來越淡化,只要興趣所向,意願相投,就能協作起來做事情。現在BAT大佬們都在利用技術和市場優勢為90後的孩子們開發各種好玩的產品,去調動他們的胃口,刺激他們的體驗。
但事實上,我們對90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了解。很多90後對我們這些70、80後老家夥們做出來的東西已經無感了。百度90後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觀方面,原來大部分90後只要自己喜歡,對是否名牌、廣告等完全無感;在就業觀方面,對於就職單位的選擇,個人興趣高高淩駕於發展空間和薪資水平之上。對於90後,我們發現很多對他們“非主流、腦殘粉、貪圖安逸、生活混亂”的標簽化評判都是一種誤讀。
比如身為90後的郭列創造了“臉萌”,三五個年輕人湊到一起,朝著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努力,竟也能爬上App Store的排行前列。這些自命不凡的90後,會用一種我們看不懂的價值標桿和導向,在他們的小時代里,做讓他們幸福,讓他們烎的事情。只要他們喜歡,只要能生存下去,只要有所挑戰,或許就是最好的。
“小而美”正是社群經濟自運轉的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自發地、源於熱愛地實現自由人與自由人的聯合。而90後一代正在勇敢地挑起重擔,來撐起屬於他們的美好未來。百度CBG提到了未來的產品開發乃至商業模式,都需要和90後一起愉快的玩耍。對此,我不能同意得更多。